作者:羽卿书
“登岸?为什么要登岸?首领没让我们上岸攻击,只要在水里进行骚扰就好了。
“不过岸上那么多的牛羊,就这样丢掉太可惜了,这样吧,组织两百人的水手,去岸上拖些牛羊来吃,咱们也给船员们改善下伙食,之后还有很长时间要跟他们耗呢。
“记住,让上岸的水手别跑远了,只许在大炮射程内活动,也别贪心,弄点肉食够咱们吃一阵的就行。”
“好,我这就去办。”舰长答应一声。
立刻下令停船抛锚,然后让水手们放下登陆艇,组织了两百人上岸去捡拾牛羊尸体,而岸上那些还活着的牧民,看到水手们登岸也好像瞎了一样,只剩下满脸的惨白,好似全都被吓傻了一般。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后半夜,等船上的食材库再次被牛羊肉塞满的时候,伏波号便干脆利落的离开了这里,继续奔向了下一个目标。
至于岸上的那些残骸,他们才懒得收拾。
“指挥,我们接下来去哪?”
首战告捷的鼠大一边烤着羊腿,一边豪气万丈的说道。
“当然是去冒顿的下一个据点了,首领交给我们的任务,便是巡视草原的南部湖畔,只要是冒顿的据点,见到一个打一个,要打的他损失惨重,打的他再也不敢到湖边来牧马放羊,让他见到船就怕,听到炮就跑,要打的他自己跑到汉部落叫爸爸……”
第727章 新郡和都城
伏波号很快便再次出发了,由于已经暴露了目标的原因,相信只要冒顿不傻,绝对会在新的据点加强对湖面的警戒,以后再想突袭成功就更加困难了。
想到这里,鼠大干脆命令全速前进,这次一改之前偷偷摸摸搞突袭的套路,而是利用水上的交通便利和帆船的航速,和冒顿玩起了时间差。
就在冒顿刚刚抵达第二个据点的时候,伏波号也同时出现在了据点的湖边,又是一通超远程的火炮打击,冒顿吓得连驻地都没进,直接逃向了草原深处。
而经过连续两次的突袭之后,冒顿也已经弄明白了汉部落的想法,他们就是想仗着自己的船只和武器优势,将自己的据点一个个的全都搞掉。
冒顿回过味来之后,干脆也不去其他据点了,而是散出了自己的亲兵前往其他的据点,将那些牧民和牲畜直接带出来,而他自己则是藏到了草原深处,躲避着汉部落的攻击。
而在另一边,冒顿的老巢被偷袭的三天后,血屠也带领着汉部落的一万精骑和刚刚反正的两万牧民骑兵,以及苏日图的三千骑兵,共三万三千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往了冒顿老巢的方向。
结果还没等他们抵达目的地,便在半路上碰到了许多冒顿的溃军。
血屠几乎没怎么出手,很多溃军在看到汉部落这么多人马时,第一时间就选择投降了,有的还抱着侥幸心里想要逃跑,但是被汉军骑兵包围后还是选择了投降。
血屠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收拢着降卒,终于来到了冒顿的大本营,结果入眼的只有一片狼藉的景象,大部分的战士和牧民都没了,只剩下少数的牧民还在这里生存。
这里刚刚被汉部落炮轰过,能毁掉的都已经毁掉了,那些牧民觉得汉部落不可能短时间内再次回来,干脆就没有换地方,继续在这片废墟上生存着。
可当他们看到汉部落的数万骑兵再次来袭的时候,也麻木的没有逃走和抵抗,事实上,自从选择留下来的那一刻,他们就认为自己和冒顿没有什么关系了,汉部落就算来了,也没理由再来打他们。
如果汉部落执意要把他们带走,那也没什么,一直听说汉部落那里的生活不错,如果加入汉部落能换来后半生的安稳生活,他们倒是不介意这么做。
他们只希望今后不会再有战争和杀戮,亲人不会再平白的死去,牛羊可以安心在湖边吃草,这样的生活足以。
对于这样乐于生活,热爱和平的好牧民,血屠自然不介意照单全收,只是让他郁闷的是,他从牧民的口中得知了前几天汉部落的大船来袭击过他们的事,自己领着这么一大票人出来,一次硬仗都没捞着打,光顾着在半路上捡人来着,着实让他憋屈不已。
好在这一趟的收获也不算少,白捡了很多的人口和牲畜,还有吃不完的牛羊和皮革等物资。
又询问了一番冒顿和汉部落船只的动向之后,血屠差不多清楚了首领和冒顿各自的打算,如果没猜错的话,冒顿的其他据点肯定也遭到同样的攻击了。
想到这里,血屠立刻撒出了大量的斥候,前去冒顿的其他据点侦察,他自己则是领着大部队一路收拢着降卒,一路朝草原西南方向而去,准备在半路上截住逃跑的冒顿溃军。
由于降卒的‘配合’,血屠很容易就得到了冒顿各处据点的信息,提前布置好兵力在半路围堵。
就这样,冒顿的几处据点,在炮舰和汉军的双重夹击下,先后和血屠发生了几场战斗,但每次只要把那十门野战炮拉上来放几声,对方就不战自溃了,然后便是一场轻松的收割和缴获。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冒顿的全部势力和大批人口物资就全部被汉部落剿灭,而冒顿本人却如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在茫茫草原上,就连游智安插在冒顿身边的金吾卫间谍,也全都失去了联系,整个草原再也找不到冒顿的身影。
不过这个消息送到罗冲面前时,他是不肯相信冒顿会死的,这个家伙的性格就是那种超级能忍的,而且还是死不服输的死硬份子,想这样就解决掉他,实在太过天真。
罗冲当即就让开源郡散出消息,只要能杀死冒顿的,不管是活人还是尸体,汉部落都有高额的奖励和爵位相送,保他一家荣华富贵过一生。
草原上的牧民们对此当然都有兴趣,但是他们人手有限,想要满世界的去找冒顿,无疑是大海捞针,这种高额悬赏的通缉令,也只能靠碰运气罢了。
持续月余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汉部落花费了大量的弹药和极少数的伤亡取得了胜利,冒顿下落不明,但是却不能挡住汉部落发展的脚步。
此战汉部落先后获得人口约六万人,其中一万直接被打为奴隶,其余三万均为青壮,剩下的两万来人都是妇孺,这些人力资源放在罗冲手中大有可为。
最先需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稳固此战取得的战略成果,那就牢牢把控刚刚从冒顿手里抢来的人口和土地,以免这家伙再次卷土重来。
罗冲思忖过后,决定在草原增设两郡,一处就放在冒顿原来的大本营,另一处则是放在冒顿另一个重要据点。
那里靠近大陆的南部海岸,位于竹岛海峡和草原大湖的中间,周围有一条不算很高的山脉,水源充盈,植被茂密,不管是种田、打渔、还是放牧,都极为适合。
确定了发展思路之后,紧接着便是罗冲的一连串调令和任命发了下来。
调柴多多率千牛卫驻守冒顿大本营,领牧民万户,设彰武郡,取汉部落彰显武威之意,携大炮二十门在此筑城建设。
虎贲卫则是一分为二,变成了靖海卫和原虎贲卫,两卫各分一千兵马,缺额再由此战中立功的投汉牧民补充。
原虎贲卫军司马薛栋梁,暂任靖海卫指挥使,率靖海卫携火炮二十门,前往冒顿的另一处重要据点,设滨海郡筑城建设,同样领万户牧民。
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划分,罗冲也正式给草原大湖命名为洪湖,草原三郡全都依湖而建,开源郡、彰武郡、滨海郡,也可以统称洪湖三郡,主要交通全都由洪湖水道联通,三郡都将设有码头,为以后船运物资提供基础支持。
血屠仍任虎贲卫指挥使,但是罗冲命令他将虎贲卫改编完成后,立刻领牧民万户前往拓海郡,暂时驻防拓海郡,并抓紧时间编练一万新军。
至于目的,罗冲没说,但依靠血屠和大树的脑袋,随便想想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在拓海郡放一万二的兵力,要么是准备对汤部落下手,要么就是仗着出海口的便利,准备以拓海郡为跳板,出兵竹岛。
但更可能的是,放在那里震慑汤部落,实际上是准备出兵竹岛,这样才最符合汉部落的利益。
把人口和牲畜全都分完之后,剩下的奴隶就直接押回汉部落大本营,分配到各个工地上去搞建设,同时也能从东薪郡那里换出来不少的矿工,再把矿工迁移到几个新设的郡县种田。
一直到建元二年的二月底,所有新设郡县和迁移人口全都到位后,罗冲又下令搞了一次全面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结果显示,汉部落已经拥有编户人口327963人,奴隶14376人。
而且在编人口还在迅速增加,主要增长的方向都集中在四个地方,一是拓海郡那里招收的山民,二是洪湖三郡招收的牧民,三是北方临时营地中游野招收的移民,四就是荆言在东薪郡招收的野民了。
这四个地方是汉部落目前主要的人口来源地,不过随着汉部落的领地越来越大,开拓的资源越来越多,将来一定还会出现新的人口来源。
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刺激人口增长,罗冲在建元二年三月的时候还下了一个重要的命令。
那就是将汉部落的农税从原来的十税四,降为了十税二,直接减免了一半的赋税,这样百姓家里的粮食充足,自然就敢生更多的孩子。
这样一来,要不了两三年,汉部落的人口就能轻松突破百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也开始被罗冲提上日程了。
那就是汉部落的都城建设在哪?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罗冲想要更好的管理自己的领地,建国称帝肯定是要的,但是建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连个都城和像样的皇宫都没有,就贸然黄袍加身,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虽然称帝建国还稍微有点早,可是选定都城建造皇宫肯定现在就可以开始了,要知道都城这么庞大的体量,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工的。
而且毕竟是都城,各方面的建设也必须是顶级的,罗冲本来还打算给都城搞一个像是德国下水道那样的地下网络呢,用来解决都城排水的问题。
可不小看了这个,要知道历史上的汉长安城,就是因为水源被污染,最后不得不建立新长安城的。
建设一个大都市,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水源、粮食、交通、燃料等几个方面,这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作为都市,这些东西还必须十分充足,因为都城的人口肯定不会少。
另外,为了巩固都城的统治地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也不能少,尤其是各类金属矿产。
思考良久之后,罗冲最后决定把都城放到拓海郡的西边去,那里是一片广袤的冲击平原,东依浏阳河水系,通过浏阳河的支流水运,向北可至汉阳城这些老牌郡县,向南可直入大海;西靠洪湖水系,略加修整就可直通草原三郡。
周围淡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粮食可全年种植,解决衣食住行一点问题都没有,在矿产方面,从汤部落可以自产铁器的情况来看,那边肯定是有铁矿的,只不过铁矿的规模大小就不知道了。
在那里建造都城,有利有弊,好处是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坏处是远离了汉部落现在的中心区域,将来都城建好之后,会离着那些老牌郡县太远。
不过做人不能只盯着眼前那一点利益,就现在的汝阳汉阳浏阳几个郡,地理格局还是太小了,等汉部落发展到百万人口时,绝对会变得拥挤不堪,到时候还是要向别的地方转移。
与其这样,还不如从现在就一步到位。
当然,建造都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光是各种建材的准备,和对土地的先期开发,就是一个不短的时间,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就像欧洲人建设城堡一样,城堡建成之前,周围必有一个由工人汇聚而成的小镇,用以提供建筑工匠的衣食住行。
汉部落的都城同样如此,只不过想要担任的起筹建都城这样的庞大工程,最少也需要两个郡的全力支持才有可能。
所以目前最需要准备的其实不是都城,而是那个用来筹建都城的郡。
拓海郡离得比较近,可以算一个,但是拓海郡的西面还要再建一个。
就地挖掘下水道工程,用挖出来的土烧砖或者垫地基,取石烧制水泥,砍伐巨木以为栋梁,反正这些大木头从砍下来到完全阴干也要两三年的时间,等木材差不多的时候,估计其他的建材和主城地下水系统也搞得差不多了,到时候直接把建材拉过去建设地上部分就好。
想到这里,罗冲当即就再次给血屠和大树两人下了命令,让他们提前勘探都城附近的地理和资源情况,绘制一份详细的地图出来,这样他也好提前根据地形绘制设计图。
都城的规划同样是个难点,好在罗冲已经有了不少城市规划的经验,都城完全可以按照郡城的格局来设计,只要再稍微添加一些设施即可。
皇宫,中央行政中心,皇家银行,皇家铸币厂,禁卫军兵营,帝国大学城等等,都不是一般的郡城所拥有的。
第728章 深化合作
汉部落建元二年二月底,就在汉部落在草原上四处征战的时候,汤瑶也终于坐船回到了汤部落。
汤姬亲自到岸边迎接,见到汤瑶脸上的笑容时,她就也跟着笑了,不用问,自己这个侄女一定是把合作的事情谈成了,不然也不会笑得这么开心。
两人一路来到了汤瑶那个小花园里,随即便听汤瑶高兴的说道,“姬娘娘,汉部落答应给我们提供那些种子,牲畜和技术了。”
“哦?那你跟那个汉首领是怎么谈的,说来听听?”汤姬笑着配合的问道。
说到这个话题,汤瑶顿时委屈的瘪瘪嘴,可怜巴巴的说道,“我本来还想用我的医术和药材当作条件换那些东西呢,可是没想到汉部落的医术居然也很高明,不对,应该是还在我之上,所以这个办法就行不通了。
不过汉部落也很缺药材,他们现在还正开发一套什么医药传承,想要我也参加,两个部落一起学习研究,共享研究成果。
为此,汉部落那个首领答应了给咱们提供种子牲畜还有技术,不过不是白给,他们会用交易的形式放在拓海郡贩卖,我们想要的话,就必须拿等价的东西去换,这样也算是答应了吧……”
这话说完,汤瑶便吐了吐舌头,小心的看着汤姬,生怕自己姑姑对这个结果不满意。
满不满意汤姬倒是没表现出来,可是惊讶两个大字却被她挂在了脸上。
“汉部落的医术比你还高?!他们还邀请你一起研究医术,你就这么答应了?!”
“昂,他们的医术确实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我要是学过来,也能更好的救治咱们部落的族人嘛,而且不止是医术,我这次还跟汉首领学了不少管理部落的制度呢,他实在太厉害了,没想到管理制度都能被他用来治病。”
一说起和罗冲的谈话,汤瑶的眼睛里就不由的冒起小星星,迷妹姿态味道十足。
“管部落的方式也能治病?!”汤姬一副不信的表情,她突然感觉自己这个从没出过部落的傻侄女被汉部落给忽悠了。
“昂,是真的。”
汤瑶见姑姑不信,便将自己和罗冲的谈话大概说了一遍,尤其是汉部落通过编户齐民统计出来的各种数据,以及罗冲从制度角度上如何降低幼儿夭折和妇女难产等问题。
又讲了罗冲如何通过福利政策,号召全部落的族人积极贡献药材的Ⅹ,以及罗冲亲自制定的医学院和医术传承等问题,最后又把罗冲提出的那七本医术的大概方向说了下。
听了汤瑶的亲口描述,汤姬也同样惊讶了起来,这些东西绝对是汉部落独有的,这个傻侄女没有骗自己,否则她自己绝对不可能讲的出这些关于部落管理制度的事情。
仔细琢磨了一会儿汤瑶说的那些制度,还有汉首领提出的医学研究方向,以及汉部落那些特有的先进医术,汤姬最终还是决定同意汤瑶去参加。
在她看来,能够取长补短从汉部落学习来医术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汤瑶在汉部落学到了管理部落的方法,而且比自己的更完善,更先进,汤瑶又是她内定的下一代汤部落首领,能够学到这些东西,不管是对她自己,还是对将来的汤部落,都有莫大的好处。
另外汉部落还专门说了,汤瑶参与医学研究是两个部落合作的前提,如果自己不答应让汤瑶去,那种子牲畜技术的事就没的谈了,就算为了这个目的,汤瑶也确实有必要参与一下。
之后两个人又讨论了一番物资的交易方式,以及汤部落用什么来支付货款的问题,毕竟汉部落要比汤部落先进太多,他们还真的没什么东西是汉部落能看的上的。
汤瑶针对这个问题,也把罗冲当初给她们出的主意说了下,汉部落可以预先提供她们一些种子和种植技术,能把粮食种出来,再用物资来还债,还债剩下的结余,再让她们自己看着需求购买别的东西。
汤姬对这个方法也很感兴趣,觉得比较适合两个部落当前的情况,于是第二天就带着汤瑶前去拓海郡索要农作物种子和种植技术了。
汉部落支援的第一批种子是玉米、棉花和甜高粱,还有几种蔬菜,棉花是纺织原料,甜高粱不仅可以用来酿酒,还能用来榨糖,也是十分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这些都是汉部落急需的东西,种出来多少汉部落都能消化掉,算是硬通货的一种,拿来当交易物资再合适不过。
玉米则是汤瑶主动索要的,如果汤部落把原本种植小麦的农田大面积用来种植高粱和棉花,那她们汤部落一定会出现粮食危机,为了解决这个事情,汤瑶便要求用产量较大的玉米来当作粮食作物的补充。
这事她之前跟罗冲说过,罗冲也答应了,倒不是他瞎大方,而是拓海郡已经大面积种植了玉米,两个部落就隔着一条河,还经常有互相往来,如果汤部落有心的话,完全能自己想办法从拓海郡得到玉米种子,这种事防都防不住。
因此,与其让她们自己想办法去偷,去买,最后还落得一个汉部落小气抠门的名声,还不如大方点直接给她们,这样最起码还能落个人情在手里。
拓海郡郡守大树那边,因为提前得知了罗冲的想法和嘱咐,所以对这个事情也很配合,见汤姬和汤瑶一道前来,立刻就让人把种子拿了出来,然后又挑选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前去指导种植,汉部落出人教学期间,由汤部落提供一应生活所需。
汤姬对此极为关注,汤瑶对植物种植也小有研究,因此也对这次从汉部落引进的几种经济作物十分重视。
汤部落自产的布匹都是质量粗糙的麻布,棉花做的精细布料她们还从来没见到过,不过这次汤瑶从汉部落回来的时候,小蝶倒是作为汉部落的代表送了她几卷印花棉布,此时见到棉布的原料作物在自己的部落扎根,两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甜高粱这种高大的植株更是为汤部落所陌生,在拓海郡开始种植玉米以前,她们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粮食作物,以为天底下的粮食应该都和小麦长得差不多,结果汉部落的玉米高粱巨人稻这些东西一出来,瞬间就刷新了她们的世界观。
看着面前站着的几个种田好手在介绍种子,汤姬立刻就好奇的问道,这高粱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汉部落很需要这东西吗?
“当然,汤首领可不要小看了这东西,这不是普通的高粱,而是甜高粱,用处可多着哩。
高粱米可以作为粮食充饥,也可以拿来酿酒,酒不仅能喝,还能用来治病,不管是退烧还是外伤消毒,都可以用酒来解决,哦,对了,还有跌打损伤,用酒搓揉一下伤处还有助于恢复。
甜高粱的茎秆也很有用处,它的汁水十分甜美,可以用来制作红糖,也是我们汉部落百姓家中常备的一种重要调料,当然,称作副食也可以。
最后剩下实在没什么用的高粱头穗,也可以用来编成扫地的笤帚,反正是一点都不会浪费。”
听完这一番介绍,还有摆在面前的几种衍生品,汤姬不由的瞪大了眼睛,她怎么都想不到,汉部落一种甜高粱都能整出那么多的用法。
这大概就是经济作物里面利用率最高的了吧。
得知了高粱的多种用途,汤姬更是命人好好学习种植技术,争取将来她们自己也能做高粱的深加工。
至于棉花,汉部落的棉花是藤曼植物,倒是不用占用田地,田间地头,家里的院子,随便找块地都能种,不过要先搭好架子才行,好在汤部落周边有竹林,不缺搭架子的材料,另外就是尽可能的集中一点,这样采摘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之后的一阵时间,汤姬和汤瑶就心心念念的盼着这些作物生长,也好早点从汉部落换来些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