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好好好,好孩子,不愧是我们部落的勇士。”冒顿连忙上前亲自将他扶起,这才说道,“你刚才说的几个办法都很好,若是我让你来组建一支这样新军,你能做到吗?”
“多谢父亲信任,儿子定不负父亲大人的期望。”达兰台一听冒顿要交给他这么重要的任务,马上又跪了下去,身体激动的有些颤抖的说道。
“好,果然是勇士,既然你敢做,那我就全力帮你组建新军,这次你回去就从部落中挑选五百个青壮组建新军,所需要的武器和皮甲,马匹等物品,我一定想办法给你凑齐,我只要你为我办成一件事即可。”冒顿十分认真的说道。
“什么任务,父亲大人尽管吩咐。”达兰台很识趣的接话道。
“你刚才不是说即使最精锐的勇士,也不要和汉军正面作战吗,那就去偷袭,去骚扰,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要汉部落的俘虏,记住必须是活的,能做金属木器的工匠,会造白盐做饭的厨子,哪怕是会织布的女人,但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你都要想办法给我抓来。”冒顿伸出手掌,做抓握状,语气森冷的说道。
他的想法很简单,刚才达兰台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即使装备最好的牧民,也不是汉部落铁甲军的对手,冒顿承认他说的是对的,他还没有狂妄到自认天下第一的地步,既然知道自己的弱点,那他就从汉部落的普通人下手,最紧要的是要想办法搞到汉部落的生产技术,如果他们自己能够生产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那么将来就是和汉部落和鑫部落两个超级部落打,他也不会再害怕了。
另外,收达兰台为义子也是他有意为之,这样的一支精锐部队,直接交给别人他不放心,可要是这人是自己的义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达兰台显然也明白了冒顿的意思,他重重的给冒顿行了个礼,十分严肃的承诺道,“儿子绝不辜负父亲所托,一定会给父亲抓几个汉部落的俘虏来。”
第640章 功劳和抚恤
三天后,驻扎在临时营地的商队,和归汉牧民临时改编的一千多骑兵,终于等来了负责押运白盐的萨仁和格桑,两人提心吊胆了一路,每天夜间行进,白天休息,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批白盐交接到了游智的手里,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
而在不远处还未离去的阿日斯兰,见到突然从身侧来了一支小部落携带大量牲畜投靠汉部落商队,顿时大为惊奇,连忙带着几个哨探前去侦察。
这一侦察不要紧,看到汉部落商队的那一幕,差点将他气的吐出一口老血来。
眺望远方,只见那些牧民纷纷从自家的牲畜背上卸下一个个沉重的麻袋,然后由汉部落商队的众人再整齐的装到空马车上,他们在做这一切时还有意无意的看向阿日斯兰的哨探,甚至还不时的吹几声口哨,极尽嘲讽之态。
“哈哈哈哈,现在咱们加起来有近两千人,光是青壮骑兵就有一千五百之众,那狗曰的冒顿就是看着咱们在这把白盐装车,他也拿咱们没有办法了。”负责和格桑一起护送白盐的萨仁,看着远处阿日斯兰的哨探,忍不住得意的说道。
“游指挥,现在白盐也到了,咱们人又这么多,你看咱们是不是主动干他们一下,要不然就这样出来溜一圈就回去,也太憋屈了吧。”
才刚归附汉部落不久的牧民头领千羊伊犁忍不住建议道,现在接应商队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可是他们穿了首领那么好的装备,出来连一箭都没放过,就这么回去让人觉得太憋屈,忍不住想要跟阿日斯兰干一架。
但是游智立刻就否决了,起初刚看到援军过来的时候,他还真想和阿日斯兰真刀真枪的干一架,但在等待格桑的这三天里,了解到归汉牧民的状况后,他就立刻放弃了这个打算。
“别想这些没用的了,我们现在人数和他们差不多,对方全是轻骑了无牵挂,但是我们这边还有妇孺和货物要照看,打起来难免顾此失彼,可别画蛇添足办了坏事,现在把这些牲畜和白盐运回去,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放心吧,回去之后首领不会少了你们的好处。”
“好吧,那我们现在就启程回去?”伊犁点了点头,最后也只得同意道。
“对,全军开拔,启程回营。”
随着游智的命令,满载白盐的商队加上归汉骑兵还有格桑的部落,近四千人还有大量的牲畜一起载歌载舞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而在后面看着这一幕的阿日斯兰只能气的干瞪眼,想要干掉眼前的这股汉军,但是又没那个实力,最后只能灰溜溜的率军回去,他发誓,这次回去之后一定要向首领告状,负责搜索运盐队伍的那支部队也太废柴了,居然让那么多白盐从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
不过几天后,当被冒顿派出去的三支部队全都无功而返之后,得知了最后结果的冒顿并未暴怒,也没有惩罚任何人,反倒是他说的老巢被袭之事,让阿日斯兰等人又是惊惧,又是愤怒,纷纷叫嚷着要去攻打汉部落的驻地,为死去的族人们报仇。
他们没办法不生气啊,留守驻地的人大多把家人和牲畜都救出来了,可他们这些出征部队的家人和牲畜,却大部分都被汉部落掳了去。
此次在虎贲卫突袭冒顿老巢的战斗中,汉部落共斩首两千余级,但里面只有四五百的青壮牧民,其余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另外还俘获人口三千余,牲畜十万多头,可这些收获都是从哪来的呢,其实大部分都是他们这些出征青壮的。
就比如阿日斯兰,他的几个大儿子倒是跟着他一起出来打仗了,可他们的老婆孩子却全都被虎贲卫掳走了,帐篷也被烧了个精光,牲畜更是一头不剩,全都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们不愤怒就出鬼了。
“首领,请你带我们去找汉部落报仇,夺回我们的族人和牲畜,我阿日斯兰愿为首领打头阵。”
临时营地的大帐中,阿日斯兰和一众出征的骑兵头目同时跪下请愿道。
“你打头阵?你拿什么去打?还嫌我们的损失不够大吗?”冒顿厉声喝问道。
“那难道我们这个仇就不报了吗?”阿日斯兰不服气的反呛道。
“仇当然要报,但不是现在,我们此次出战的损失太大了,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元气,解决部落的生存问题,现在不是去跟汉部落决战的时候,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先去抢些小部落补充一下人口和物资,女人和牲畜哪里没有,没了再去抢便是,待我们舔好伤口再找汉部落报仇不迟。”冒顿对这一众请战的头目说道。
众人一听,也觉得有理,没办法,他们牧民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放牧,狩猎,抢劫,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弱小就要被人抢,强大了就去抢别人,草原的规则便是如此,他们也早就习惯了。
所以在冒顿提出这个战略目标后,立刻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几路大军休整了两日便倾巢而出,开始发动对周围小部落的大扫荡计划,一时间惹得整个草原南部怨声载道,死伤人口牲畜无算。
而在同一时间的汉军大营当中,这里却在进行着一场狂欢,几天的时间里,先是船队率先押送数千俘虏回到了新城这的营地,然后是游智带领的商队也和归汉骑兵一起平安归来,并将鑫部落作价万头牛马的白盐,和用来补偿的两千牛马全部押送回来,一时间全营的战士和牧民全都欢呼了起来,整个大营中都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直到几天后,当虎贲卫押送着数以十万记的牲畜归来时,营地里热烈的气氛被就推向了高朝,尤其是留守营地的汉部落军民,他们何时见过那么多的牲畜,眼见着铺天盖地的畜群全都成了自己部落的缴获,大家能不高兴吗。
虎贲卫凯旋而归,商队平安归来,缴获牲畜和俘获的人口无算,自然也就到了庆祝的环节,全军论功行赏,有功者升爵,战死者抚恤,宰杀牲畜犒赏三军,整个汉部落的新城大营中,烤肉的香气弥漫多日不绝,把附近的狼群都招来不少。
至于论功行赏和抚恤的事,罗冲尤为重视,一支军队能不能打关键就看军纪,但是你要求士兵遵守纪律之前,身为领袖和长官,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能够赏罚分明,便是长官需要做的事。
凯旋而归的虎贲卫将士听说要论功行赏了,纷纷激动不已,他们本来就有大部分人是为了军功的,图的就是这个。
薛栋梁也很快把士兵的立功情况报了上来,罗冲查阅之后便立刻做出了赏罚决定,因为记功的方式是按组进行的,有的小组战功满一级了,那就全组晋升一级爵位,不够升一级的就先记录档案,下次积功到了一级再行封赏。
此次除了大部分升爵的人会被授予相应的土地之外,虎贲卫全体将士还每人奖励了山羊十只,烈士家庭除了相应的抚恤政策外,还额外多加了20头山羊,也就是士兵十只羊,烈士家庭三十只羊。
烈士的尸体则是用石灰腌制起来,用大船送回原籍安葬,好在汉部落现在的地盘还不是很大,就算这样做也废不了多少时间。
至于这样抚恤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处理这批缴获的牲畜,按照凌风所说山羊容易造成草原荒漠的意见,罗冲就决定把绵羊全部留下,缴获的数万山羊则是当作奖励发给士兵和烈士家属,弄回部落之后他们是杀了吃肉也好,还是自己养着也罢,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弄到汉部落去肯定不会再让这些羊瞎啃,到时候光靠秸秆就能把它们喂饱了。
尤其是对于烈士家属而言,除了每月十块钱的烈士补助(供其子女生活到成年),所有牺牲的烈士还全部加爵一级,所得爵位由其长子继承,再加上这三十头山羊,也可以给遗孀和子女改善一下伙食了,除了自家吃肉以外,养上几十头羊还可以喝羊奶,剪羊毛,下了羊羔还能卖钱,就算是没有补助,光是靠几十头羊也可以让其家属衣食无忧,更别说他们家里都还有不少土地。
另外,由于烈士家庭减少了一个劳动力的原因,罗冲还专门增加了一个抚恤政策,其家属干农活需要租借牲畜时,可到当地官府所辖的畜牧所免费借用牛马等牲畜,并从急从优办理,以补偿烈士家庭劳动力缺失。
这一系列的抚恤政策颁布后,军中士气顿时高涨,平时看起来就很威武的汉军此时更是从黄金升到星钻级别,连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抚恤是给死人家属的,是照顾烈士遗孤生活用的,但更重要的却是给活人看的,一人战死家属就能得到重恤,首领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哪个战士不会为了汉部落拼命。
除了这些之外,剩余的马匹和牛羊,一部分会送回汉部落,补充各地畜牧所的牲畜数量,增加新开发郡县的牲畜保有量,其余的全部卖给了归附汉部落的牧民,基本上就是用大量的绵羊换他们少量的牛马,用来提供更多的畜力给汉部落老家的郡县。
同时,这一行为也算是变相的奖赏了归附的牧民,因为罗冲给他们兑换的价格非常低廉,让牧民高兴的不行。
罗冲想的就更简单了,十万头牲畜,除了两万牛马,里面有八万都是羊,这些羊除了用来奖赏有功将士,还有抚恤烈士家庭之外,还剩下了五万多,自己要那么多羊干嘛,要是全杀了吃肉,估计放到腐烂也吃不完,至于让自己放羊,那就更不可能了。
与其这样做,不如把这些羊全给牧民换成牛马,然后再一起把牛马送回部落去拉车拉犁,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再加上从鑫部落那弄来的白盐,汉部落自己是吃不上的,干脆都卖给了苏日图那边换成牛马,然后又送了一万头牛马回汉部落,这样一来,光这一次前前后后加起来,汉部落就增加了四万多头牲畜,使汉部落的人均牲畜拥有量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彻底解决了汉部落畜力稀缺的问题。
单从这一点来看,养军队的花费就是有价值的,这才出兵几个月,就全都赚回来了,而在草原筑城,长期经略草原贸易的战略规划,此时就可以证明它的必要性,只要有了这样的商贸点,以后汉部落不管发展的多么迅速,都不会再缺少牲畜使用,如今的草原虽然称不上汉部落自己的养马场,但汉部落在这里那也是有决定性的话语权的。
不说别的,论武力,汉部落目前虽进攻无力,但防守有余,谁也不敢轻视汉部落的存在,论影响力,作为目前唯一一个能对草原出售白盐和金属商品的势力,就不用做过多的解释了,毫不客气的说,没了汉部落,整个草原都要开始过苦日子。
两周后,整个草原各方的情况都稳定了下来,新城又开始了稳定的建设,再加上这次的归汉牧民和俘虏的帮忙,搞起建设来也是有条不紊。
罗冲见此情状,便有了回汉阳城的打算,一是出门几个月,有些想念老婆孩子了,二是此次缴获重大,不仅牲畜增多,俘虏来的奴隶也增加了不少,有了这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他又能回去做很多事了,很多早就立项的建设项目也都到了上马的时候,他必须要回去亲自主持才行。
就这样,在建元元年的五月上旬,罗冲带着一队亲卫踏上了回家的帆船,经半个月的航行后,终于在五月末回到了卫山郡的湖边码头,等他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的时候,都已是六月初了。
大军出征时才刚刚降生的一对儿女,罗成和罗澜,此时已经长到了七个月大,开始牙牙学语的学说话了,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两个小宝贝也白白胖胖的有了可爱的模样,让分别半年的罗冲爱不释手,差点成了职业奶爸。
不过就在罗冲回到家中的第三天,从竹岛传来的一封飞鹰传书再次给罗冲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信是兽牙写的,字很多,但是归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兽牙已经和鑫部落谈好了使团常驻竹岛的事情,并划好了一块地供使团使用,信中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兽牙对这块根据地的描述。
第641章 你需要一个伟大的部落
虽然罗冲是在六月初才收到这个消息的,然而关于使团在竹岛驻地的选择问题早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自从兽牙和鑫统领谈妥了‘援建’竹岛的事,鑫统领就已经明确表态,允许筑长老带着兽牙去挑选地方了。
筑长老作为鑫部落少有的亲汉分子,对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另外他对汉部落的各种土木工程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兽牙提出的联通竹岛和大陆的跨海大桥工程,在为兽牙带路介绍竹岛各地情况的时候,也不时的缠着兽牙打听很多关于建筑方面的问题。
当然兽牙对这些也不是很懂,就随便讲了一些汉部落开凿大型人工河的水利工程项目忽悠他,把筑长老听的一愣一愣的,而他自己则是趁着这个寻找合适驻地的机会,开始详细的记录竹岛各处的地理地貌,人文风俗,农牧特产,林矿资源等信息。
不过受于条件的限制,他现在所能了解的地方还非常有限。
使团的长期驻地选择问题,主要是为了将来的海贸选择的,而适合跟大陆发展海贸的地方,当然是要选择和大陆隔海相望的海岸线,因此兽牙的活动范围基本上也就在靠着大陆这边的海岸线上,在这些原始的没有任何人工开发迹象的土地上,他也调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最后只能还是以选择驻地为主。
满足海贸条件的地方首先是要有一个大型港口,要不然连船都停不了就啥也不用干了,而货运港口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水深,为了得到竹岛北岸的这些水文数据,使团也是拼了老命,他们没有带船只过来,就只好在鑫部落的允许下砍竹造阀,沿着竹岛北面漫长的海岸线靠着人力测量过去。
测量的方式也非常简陋,完全是撑着竹筏子过去,再用铅锤定点测水深,筑长老对这奇怪的行为十分好奇,也常常会因为看不懂的东西向兽牙频频发问。
“汉使,你们这是再钓什么?是要在海里捕鱼吗?”
兽牙对筑长老的问题倒是也很热心,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收集竹岛的情报,他倒是不介意陪这老头聊天。
“我们这是在测量岸边的海水深度,用绳子坠着重物放到海底,再看绳子的长度就能测出来了。”
“这海水的深度和使团的驻地也有关系?”筑长老不解的问道。
兽牙则是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当然,筑长老你是知道的,现在竹岛通往大陆的通道只有那条没有开通的暗桥,运输能力太差了,所以我们首领是打算通过船只走水运来和鑫部落通商的,船运不仅快捷,而且运输力非常强大,一艘大船装的货物就能顶上数不清的马车载重,这对长距离贸易来说,其实要比陆运划算的多。”
“那要是我们通往大陆的跨海大桥修成了呢?就是你说的那种能一次并排走几辆大车的桥,也不能和船运比吗?”筑长老再次问道。
“当然,不能。”兽牙很肯定的说道,看到筑长老的不解,他才开始解释道。
“陆路运输无非就是马车,牛车之类的,可不管你是双轮车还是四轮的重型车,运输的时候都要靠牲畜牵引,从汉部落到鑫部落那么远的距离,这需要走几个月的时间,所消耗的牛马数量还有粮食草料都将是巨大的成本,最重要还是载货能力有限,而且非常受可通行道路多少的限制。
但是船运就不同了,河流水道都是天然的运输线,而且船只体积庞大,一次能运上千人,你用马车才装几个人,装货物的话则能装的更多,因为货物不需要活动,也不需要吃喝,只要船不沉,就能玩命儿塞东西。
最重要的是,船是靠风为动力,这是不用花钱的,可以节省掉大量的牛马和草料,所以成本也就能降下来了。”
筑长老听的两眼放光,他现在特别想见识见识汉部落的船到底长什么样,这东西被兽牙说的那么好,能装那么多东西,还不用吃不用喝,更不需要人推马拉,只靠风便能在水面行驶,简直就是神器啊。
然而想了半天他也想不出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看着使团众人自己制作的竹筏子,筑长老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个超级大竹筏的形象,他赶紧甩了甩头,把这个想法甩出脑外,根据他的认识,汉部落绝对不会造出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再说筏子也不能被风吹着走啊,这显然不是同一种东西。
“汉使,不知道我们鑫部落有没有机会造出你说的那种船,汉部落愿意帮我们吗?”筑长老十分热切的问道。
兽牙略微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因为怕被对方误会,从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他这才给筑长老解释道。
“造船并不是任何一个单一工种能够完成的工作,就拿汉部落的三桅帆船来说,它需要数不清的青壮上山砍伐巨木,经过数年的晾晒干燥后,还需要一个十分先进的巨大加工厂来处理分割木材。
这里面还涉及到各种处理木头的金属工具,以及建造帆船时需要的大量钢铁零件,然而说到这个又涉及到了采矿和金属冶炼加工等事项。
有了这些原材料后,还需要精密的数学计算和航行技术设计,以及大量的熟练木工和铁匠。
光有这些还不算,加上船上用的绳索和帆具,对植物纤维的农业种植技术与采集加工技术,以及高超的纺织技术,单是一艘三桅帆船上用的船帆,就需要数百架不同的织机,和上千名纺织女工,连续工作很多天才能完成。
总之,这不是单单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它是体现汉部落整体制造水平的巅峰产品,是汉部落集全族之力建造的个体最大的人造交通运输工具。
换句话说,想要造船,你们就需要一个像汉部落一样伟大的部落。”
筑长老直接被这话震懵了,他完全没想到只是造一个船,会需要那么多的先进技术,几乎涵盖了他所知道的全部制造业,然而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鑫部落所具有的,想要造船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造船?拿什么造?
就像兽牙说的那样,鑫部落需要的是船吗?不,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伟大的部落。
当然了,兽牙说的那些东西也有少许夸张的成分,不过大体上却都是真实的,众所周知,造船它压根就不是单一工种能够解决的问题,就算造好了,你没有先进的航行技术你也开不了,这种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根本就不是鑫部落能玩转的东西。
兽牙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想让鑫部落绝了这个玩船的念头,你就老老实实的去修你的跨海大桥吧,船这么高级的玩意儿是你能玩的?把海贸全都交给汉部落垄断难道它不香吗?
或许鑫部落是不会觉得香的,但是这不重要,只要汉部落觉得香就行了……
就这样,在筑长老的各种问题骚扰下,兽牙带着使团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整个竹岛的北岸情况全都摸了个遍,最终选定了三个地方作为备选驻地,不过兽牙并没有亲自做出决定,而是将三个地方的地形图以及全部资料都传给了罗冲,让首领来做最后的决定。
罗冲此时拿的这封关于驻地的长信,里面便是兽牙关于三处备选地的详细资料,以及他搜集到的一些关于鑫部落的信息,还都是之前没有掌握到的,可以说这一套资料对汉部落来说十分具有价值。
首先就是汉部落刚刚了解到的一条重要情报,即鑫部落组织形态的问题。
汉部落的组织形态是中央统辖郡县分治的集权模式,但是鑫部落不同,他是一个类似宗主制约,番邦分治的组织型态。
以前汉部落曾经得到过消息,竹岛上并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只有一个鑫部落,而是由六个部落共同组成,但是具体是怎么构成的,到底哪几个部落,汉部落一概不知,不过这次的情报缺失全被兽牙补全了。
竹岛六部落按照实力的划分,从强到弱依次是鑫部落,盐部落,食部落,渔部落,猎部落,卜部落。
其中以鑫、盐、食三个部落实力最为强大,三个部落的人口占据了整个竹岛的百分之七十,渔、猎、卜三个部落实力非常弱小。
排名第二的盐部落由于领地靠近海岸,掌握大量的沿海滩涂,以煮盐和晒盐为主业,整个竹岛对外出口的海盐有80%都是他们生产的,虽然其他的五家也能自己弄点海盐解决自需,但是想要对外出口,没有盐部落是不行的,因此他占据的政治地位就非常高。
食部落则是掌握了竹岛最肥沃的土地,盛产粮食,因此人口也非常多,单论人口的话,他甚至能排到第二,所以地位也比较高。
渔部落则是占据了竹岛最东面的崖山地带,那里土地贫瘠,少有滩涂,既不盛产粮食,又晒不了盐,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渔部落的人全都练成了一手下五洋捉鳖的本事。
他们没有渔网,全靠竹子做成的鱼叉猎鱼,最厉害的猎鱼者可以在近海无任何装备下潜20米,一手抱着石头当配重,一手拿着鱼叉,在海底漫步行走五分钟,个顶个的都是潜水大牛,不过相应的,在这么恶劣和原始的生存条件下,渔部落的人口非常少。
正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渔部落也不例外,他们虽然人口少,但是战斗力爆表,所以在竹岛历史上几次大吞并战役中,依然保持着独立自主,其他几个部落因为看不上他那破地方,再有就是想彻底打下渔部落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也就默认了他的存在。
猎部落是竹岛上的弓箭起源,擅长制作竹弓竹箭,他们占据了竹岛中部的山区地带,最早以打猎采集为生,后来引进了草原的牲畜后又开始搞养殖,但打猎的传统一直没丢下,和渔部落一样,人口不多,但战斗力强大,也在竹岛占据了一席之地。
最后一个卜部落,那就是个纯粹的神棍部落,非常的封建迷信,自己部落里面供了几尊大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人口也不多,战斗力也渣渣,可他既然能够保持存在,那就是有原因的。
因为卜部落并不是一无是处,除了搞迷信之外,他们还会医术……
人吃五谷杂粮,谁还敢保证自己没个头疼脑热啥的,到时候出了病人还是要求人家医生不是,所以他也保留了下来。
同时卜部落也是整个竹岛上人口最少的一个部落,罗冲根据兽牙提供的情报分析,觉得有可能是他们‘尝百草’被毒死太多了,而且卜部落还擅长豢养毒物,蝎子、毒蛇什么的玩意儿天天拿着玩,那能活下来就怪了,再加上他们的特殊习俗,其他几个部落很少有愿意和他们通婚的,这就更进一步的影响了卜部落的人口发展。
不过就这么一个让人既需要又害怕的玩意儿,其他几个部落轻易也不敢招惹,在竹岛历史上数次巨大的变革中,卜部落一直稳如老狗的占据一席之地。
剩下一个最强大的鑫部落就不用说了,这是一个受老天爷眷顾的部落,因为鑫部落占据了整个竹岛最有战略优势的土地,鑫部落有良田,食物可以自给自足,他们还有沿海滩涂,同样能够制盐,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可以满足自需,这样就不会受制于人。
同时鑫部落还掌握了整个竹岛的淡水源头,竹岛上唯一的一条大河就是从鑫部落这头流出去的,另外还有金属矿脉,也全在鑫部落的领地里。
最关键的是,那条联通大陆和竹岛的海下暗桥也在鑫部落的领地范围,他们控制了联通大陆的唯一通道,这就是战略优势了。
盐部落产的盐只能让鑫部落帮忙卖出去,才能换到一些自己需要的牲畜和工具,食部落以种田为主,他们也需要鑫部落从草原给他们弄来牲畜,还有鑫部落自产的金属农具。
控制了这两个最大的势力,剩下那仨玩意儿鑫部落也懒得搭理他们。
就这样,在千百年的演化中,鑫部落成了另外五家的宗主部落,其余五家纷纷认其为宗主,接受鑫部落的统辖,不过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消息传递机制,鑫部落平时并不干涉其他五家的内政,让他们各自管理,但是有了什么对外的事情,鑫部落说话还是非常管用的,其余五家纷纷服从。
这样的情况在罗冲看来,俨然已经有了从‘黄帝部落联盟’向大一统‘王国’的方向转变了。
第642章 为港口城市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