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81章

作者:羽卿书

  不过开始的时候,他对这东西并没有什么想法,竹岛上面有淡水的小河,但是他们并不擅长走水路,就算是偶尔走一下,有个竹筏也就够了,弄来了小船也没多大作用。

  因为竹岛四面环海,如果想要出海的话,只靠这么点个小船,根本没什么卵用。

  但是眼前的这艘大船却让牛尾的心脏砰砰直跳,那是心动的感觉。

  “这船好大啊,一次能装那么多人,肯定也能装下不少的货物吧,不知道用来装盐能装多少?”

  “这么大的船,一定能安全的度过那片海峡吧?如果可以的话,那鑫部落就不用等到每个月底退潮的时候才能来往一次大陆了,到时候修建个码头,他们就可以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这位大人,你明天能不能帮我问问汉首领,这种大船能不能卖给我们鑫部落,如果可以的话,需要都要多少头牛马羊。”牛尾突然对身边的翻译小吏问道。

第530章 会自己走的船

  牛尾对刚下水的新船表示出极强的兴趣,要知道鑫部落本来就位于海岛之上,四面环海,只有一条路通往大陆,每个月也只有一天的时间可以通行。

  目前的鑫部落要人有人,要粮食有粮食,自己又会冶炼金属,还会搞养殖,根本不缺肉食,晒出来的海盐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还能用来和游牧部落交易,换取大量的牛马来组建自己的骑兵。

  可以说,鑫部落压根就不愁发展,唯一限制他们发展进度的就是他们的地盘太小,所以如果鑫部落能够装备这种大船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频繁的来往竹岛和大陆之间,在大陆上殖民开拓新的领地。

  就算他们没有这种进取之心,但只拿这种大船搞运输,频繁的与大陆这边经商,也足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嗯,大船,虽然才20米长吧……

  “这,帮你问倒是可以,但我估计没什么可能,这种大船别说你们鑫部落想要,就是我们汉部落这不是也才造出来一艘吗?

  而且就算首领同意卖给你,你也买的起,那也要等我们汉部落自己用的造完了再说,这么大的船,造起来时间又慢,你就算下了订单,估计也要等几年之后了。

  还有,这船这么大,就算现在卖给你,你又怎么弄回去呢?”负责翻译的小吏给牛尾分析道。

  前面的话牛尾听的很认真,翻译说的话也句句在理,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觉得只要汉部落肯卖,他是一定能弄回去的,可直到最后一句话,牛尾直接愣住了。

  是啊,这么大的船,上面又没有轮子,就算卖给他们,他又怎么弄回去呢,这玩意儿它只能在水上走啊,上个岸那就是一堆没用的柴火而已。

  可问题是,有水路可以直接从浏阳郡通往竹岛吗?!

  牛尾一下子就蔫了……

  “那就算了,不用问了,您说的对,就算汉首领肯卖给我们,我们也带不走。”

  牛尾显得很沮丧,但是他对这艘大船仍然很感兴趣,毕竟是汉部落的高科技产物,哪怕就是在岸边看着,都能让他觉得赏心悦目。

  ******

  河面上,大船在摇橹的推动下缓缓行驶着,许多工匠都在船舱内举着油灯观察有无渗水漏水的情况,经过大约两个小时的检查,一直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问题。

  所有的工匠都大松一口气,没问题就好,没问题就好,真出了问题修补起来就更麻烦了,肯定又要延迟不少的工期。

  不过罗冲其实是并不怎么担心的,因为这艘船在建造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去船厂转一圈,碰到哪个环节开始的时候,他更是会临场指挥。

  首领亲自督办的项目,倒是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工匠敢偷懒的,做活的时候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怕只怕,以后罗冲如果不管了,这些工匠会松懈下来。

  罗冲想着是不是该把物勒工名的制度搞一下了,这可是个有效避免工人偷懒不用心的好方法,而且这个制度在历史上,一直从战国时期延续到现代,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大秦以前,吕不韦就是靠着物勒工名才给秦国打下了能够统一六国的底子,到了现代,物勒工名的制度也一直在各种制造业沿用。

  其实这就是在制造出来的产品上签署工匠身份信息的一种方法,以此来追究工匠的责任,远的拿秦朝来说,所有的兵器零件上都要刻铸工匠姓名或者编号,到时候哪个不合格就可以给工匠治罪。

  到了现代,这个制度稍有变化,把这种生产信息都编进了条形码里,但是哪批货出了问题,还是可以找到当天班组的工人的。

  这项制度保存最完整的,还要说是造船业,即使到了现代,全都是钢铁焊接的轮船,焊工也要在自己焊的那一段缝隙上打上自己的工号钢印,将来这艘船出了事故沉没了,打捞上来发现是哪个缝隙没有焊好,也是会追究工人责任的。

  现在这种木船虽然没办法打钢印,而且物勒工名,严苛法办的制度也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罗冲可以稍微改一改,把处置工人改为处置负责人,哪一艘船出了问题,罗冲可以不找工人,但一定会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谁让你没有监管好的,你这监工的都不重视,下面的工人能干好吗?

  当然,既然这样做,为了避免监工上下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情况,也就是工人拿大,故意不按监工的要求办事,这种情况,也要给监工下放一定的权力,让他们有权利去处置不老实的工人,这样才能让工人们老实听话。

  而这样一来,罗冲就可以唱红脸了,把这收拾工人的脏活扔给监工去做,具体的生产和工人他都可以不管,出了事就直接杀个监工,杀鸡儆猴,这样既不得罪工人阶级,还能让他们老实干活,岂不美哉。

  大船在河面上飘了有一会儿,在检查没问题后,罗冲就下令返航了,舾装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没那么多的时间耽搁。

  大船直接驶回了船厂的专用码头旁边,整个舾装的工作都要在这里进行。

  为了获得足够的动力来提高行驶速度,罗冲给这艘船设计的是三桅,两根主桅杆分别在从前往后量8米和14米的位置,几乎是把整艘船的船长分成了相近的三份,只不过船头的部位略长一些。

  一根船艏斜桅,可以根据情况挂三角帆,在逆风航行的时候也能获得向前的动力,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撞角,虽然汉部落目前没有水上的敌人,但是总要有备无患嘛。

  两根主桅杆之间的距离有六米,这个地方就是船的上层建筑位置,可以在这里搭建一个六米长宽的舱室,正所谓乌篷船乌篷船,没有篷子怎么叫乌篷船呢。

  再说,这个棚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要不然如果出航的时候下了雨,让船员们去哪避雨,去哪住,这都是问题。

  不过第一艘实验船,也是标本船,罗冲不准备随便弄个棚子糊弄自己。

  他直接在甲板上盖了个两米高的木头房子,房子是平顶的,上面是个平台,房子的两侧装有木制的楼梯,船员可以走到上面观察情况或者操纵风帆,甚至也可以在这里架设四架床弩,也是没问题的。

  两侧还各有一排四个舷窗,同样是方格糊纸的风格,但是窗户的开启方式是左右推拉的,因为船本身比较颠簸,所以上面的设施也要尽量固定,能不动的东西都尽量做成固定的。

  上层建筑的建造速度并不慢,相比于造船,做这种四四方方的房子工匠们显然更拿手,于是乎,每天都要跑到河边看一看的牛尾就见到这一神奇的过程。

  在首次试航的第二天,牛尾就突然发现,造船的工匠们给船上插了三根很长很长的柱子,两根是立在船中段的,一根斜躺在船头那里。

  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弄几根这样的杆子有什么用,不觉得这玩意儿很碍事吗?

  其实不只是他,就连汉部落自己的族人,见到新船上突然多了几根杆子也是啧啧称奇,纷纷议论:不知道首领又研究出了什么花样。

  又过了一天,船上开始出现很多的工匠,他们往船上运了很多的木方和木板,然后拿着锤子一顿乱敲,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在甲板上面打造了一个正方形的上层船舱,两边还各有几个窗户。

  在过一天,一些人有开始在那个平顶木屋的上面加装楼梯和护栏,把整个屋顶做成了一个露天的平台。

  接下来的两天又有人在这个屋子的木板缝隙中涂涂抹抹,牛尾看不懂这是在做什么,看着像是搞装饰,但是又觉得不像。

  其实这就是在给上层建筑做防水处理,用的是和下面的船体一样的方法。

  最后,也就是工人们开始给船刷漆的时候,突然从汉阳郡来了一辆四轮马车驶入了造船厂,没人知道那辆车上运的是什么。

  直到第二天的早晨,湖心岛的商贩们来浏阳郡做交易的时候,人们突然看到有那么两艘小船,船上别的什么都没装,只装了满满的细竹竿,而且这艘船也没在商贩的码头靠岸,而是直接去了船厂的码头。

  “船厂要那么多竹竿做什么?”众人十分不解的想到,就连牛尾也是如此。

  结果到了次日,他们就看到了更加奇怪的一幕,只见一群工匠把一个大包搬到了船中间的露台上,然后从里面拿出来一张巨型的……呃……那是什么?应该是国旗吧?不过看起来好大!

  然后工匠们又把码头上的竹竿一根根插进了“国旗”里面,那玩意儿好像还是双层的。

  最后,当一个瘦小的年轻人像是猴子一样爬上了柱子,往上面拴上了麻绳,他们就看到下面的工匠们像是升旗一样,把那张竖长方形的国旗升了起来。

  这是一张国旗帆,全红的底子,中间一个巨大的黑色‘漢’字,看起来比人都要大上两倍。

  上面还有一道道的横杠,其实就是插在里面的竹竿。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才突然明白过来。

  “哦,原来那两根柱子就是旗杆啊!”

  可是正当他们那么想的时候,有人突然发觉那艘船动了,而且正在缓缓的驶离码头。

  当然,如果仅仅是船动了那也没什么稀奇的,关键是他们没有看到任何人在船边划桨,既然没有划桨,那船是怎么走的?

  “乖乖,了不得了,首领居然造出了会自己走的船wow~⊙o⊙!!!”

  其实有些人也早就吐槽过新造的这条大船,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大,原本那些小船划起来就很累人了,现在搞了个那么大的,虽说装的货和人都多了,但是划起来肯定更累。

  直到此时,抱有这种观点的人才觉得被打了脸,首领这种多智近乎神仙一样的人,会想不到这个问题?会没有解决办法?怎么可能。

  风帆鼓胀,一白一红两张巨帆在风力的推动下开始拖着船前进,前桅的三角帆暂时还没挂,那个玩意儿罗冲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并不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往后还是要慢慢试着来才好。

  到了这里,船的舾装其实就差不多了,之后就是不停的试航,发现不足之处然后慢慢改进。

  船的外壳被刷成了红黑黄三色,船体是黑色的,靠近船舷的位置被刷成了大红色,甲板上面的船舱被刷成了黑色,但是两边的舷窗都是黄色的,到了上面的露台栏杆又被涂成了红色。

  桅杆还都保留了原色,不过也刷上了一层桐油,作为清漆使用,包括下面的甲板,也是如此,至于下面的货舱和上面的船舱舱壁,都被刷成了白色,这样做主要也是为了层架舱内的采光,白墙总是能显得两堂一点。

  这些涂刷的油漆全是用桐油和天然草漆勾兑而成,不仅是为了美观,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防腐,起到一个保护层的作用。

  毕竟船这玩意儿又不可能塞到屋子里,或者棚子下面,天天泡在水里,饱受日晒雨淋,没有刷漆的话,说不定就会受潮发霉,降低使用年限,虽然刷漆的成本不小,但长远来看还是有不少的好处的。

  岸上的牛尾已经被这艘漂亮的大船震惊的说不出过,相比于第一次见到的裸船,经过半个月的折腾之后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模样,不仅更加好看了,连功能都跟着升级了,他到现在都没搞明白,那么大的船,不用划桨,到底是怎么走的。

  “难道这是汉部落的巫术?不都是说汉首领是神人吗?他真有什么非凡的手段?”

  不过在听过很多人的议论之后,他才知道了真相,汉部落族人大部分都是见过风车的,这东西在汉部落可不少,许多人第一次见的时候也非常好奇那玩意儿为什么会自己转圈,也不用牛马,后来经过老族人的科普,才知道那是被风吹得,用的是风来做动力。

  现在看到大船上的巨型船帆,不少聪明人一眼就看出那是干什么的了,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是内河风帆船,是用风来推动的,只要有风,这船就能自己走,没有风的时候就用摇橹做动力,上面挂的那两个大家伙就是帆,首领起的名字。”小吏给牛尾介绍到。

  牛尾惊了个呆,虽然知道了这并不是什么汉首领的神迹,但是也十分惊叹于汉首领的脑洞,用风来带动大船行驶,他那脑袋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啊,这还真是个神人。

第531章 游伏的新任务

  不知道是第多少次来河边看汉部落大帆船,牛尾十分享受汉部落的这种氛围,和已经不知道成立了多少年的鑫部落比,汉部落让他觉得更有朝气。

  这个部落的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的生活,盘算着自己今年能收多少粮食,粮食又能换多少钱,来年再生个孩子。

  小贩们则是在种地之余,利用闲暇的时间努力赚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发现不管做什么样的小买卖,都能很容易的赚到钱,因此也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经商的大军。

  对于这一点罗冲其实是不奇怪的,汉部落现在有那么多的人口,有人口就会有需求,现在的市场一片空白,只要你有货,就根本不愁没人买,当然是卖什么都好卖了。

  不过这里面自然少不了罗冲的支持,比如他推广出来的那些小吃,就非常的受欢迎。

  工匠们的生活就更积极了,对于制造业来说,最大的幸福不是赚了多少工资,升了几级爵位,而是能够看到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东西派上用场。

  第一艘帆船已经舾装完成半个月了,这些天船员们不停试航,一是测试新船的性能,第二就是培养船员怎么操纵船帆。

  不过这种中式硬帆操作起来是最简单的,船员们因此学的也很快,同时,他们不只是在熟悉船上的各种设备,其实也在一直熟悉天气和水文情况。

  桅杆的顶部插着一根红色的风向旗,经过这十多天的航行,船员们已经总结出了这个季节常有的风向。

  浏阳河是一条由北向南走向的大河,但是这一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北都有大山的关系,总是会刮东风和西风,这样一来,对于在河面上行驶的帆船来说,这就是横风。

  顺风和逆风的时候很少出现,大部分都是横风,但是这种风向却正好是适合中式硬帆的风向,因为只要把整个帆升起来,再把帆面拉到和船身成45度角的斜面之后,船依然能够行驶。

  虽然总是说顺风跑的最快,但是既然有顺风的一面,就肯定会碰上逆风的时候,然而横风这种风向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顺风也没有逆风,不管你是要顺流而上还是逆流而上,总能找到合适的角度让船帆受风,推动船只前进。

  这些天船员们就一直在练习操纵风帆,而且已经学会了怎么操纵帆船驶入上风口,然后再利用顺风的优势,在不到百米宽的河段完成180度掉头这样的操作,而且在调转方向后还能快速改变船帆的角度,再次利用上横风的优势。

  罗冲也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事情,并且他还再次设计出了两种小型的新船,用来配合大帆船使用。

  一种是小型的水文侦察船,这种船只有不到五米的长度,宽不到两米,仅供一人使用,也就比当初他做的那个皮划艇大那么一点,但是不同的是,这艘船上也有船帆。

  不过上面的桅杆却是活的,可以灵活的拆卸下来。

  做这个玩意儿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给大船开路用的,因为内陆河水文环境比较复杂,河道的深浅,有无礁石,前方坡度怎么样,有没有激流,甚至前方有没有瀑布……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着大船一头莽上去,最后很可能就是船毁人亡的下场。

  而有了这个船,就可以派一个人驾驶小船先到前方侦察,如果发现前方不适合大船航向,就要及时的给后面的大船发信号,让大船停下来或者掉头。

  虽说这样对前面的侦察员有些不公平,但是如果能用一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后面的大船和众多船员保存,罗冲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掉侦查员。

  当然,高工资和高抚恤也是必须的,这个职位自愿参加,不强迫任何人,因为强迫了反而更危险,万一强迫谁干这个,让这人生出报复之心,明明前方是个瀑布,结果他不发信号,那最后大家只能一起玩儿完。

  另一种新型的小船,就是配属在大帆船上的舢板,这个船只有五米长,但是却有两米五宽,长宽比二比一,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跑的快,而是要多装人。

  船的头尾都是平头,也没有动力,全靠手动划桨。

  其实这个就是一艘登陆船,在岸边石头太多,或者水位太浅,大船无法靠岸的时候,就可以让大船在河中间抛锚停船,然后让船员放小船下去登陆。

  所以罗冲才给这艘舢板的长度设计的只有五米,因为平时不用的时候,这艘船都是放在大船甲板上的,关键时候也可以当救生艇使用。

  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罗冲让人在大帆船上配备两艘这种登陆艇,平时就并排放在船艉甲板上,正好可以放下两艘,前面的甲板上则是放了四艘水文侦察船,留着出了事故的时候备用。

  平时的时候,船员们就待在中间的船舱里,还有船舱上面的露台。

  最后,为了保证出事的时候船员们都能活命,船上还配备了很多的皮囊,都是剥下来的完整羊皮,去掉脑袋和腿,里面充上气,扎紧口子,刷上一层白色的油漆,再装进一个大红色的细麻绳网兜里,当作救生圈使用,落水了也可以抱着这个皮囊。

  至于为什么在外面加一层网兜,当然是为了好抓了,要不然这么大一个气球漂在水上,还真的很难抱住。

  几艘小船很快就装备到了大船上,船员们也在做着相应的训练,当然,游泳训练也是少不了的。

  船厂里面也没闲着,在有了成功建造第一艘帆船的经验之后,后面的进度就快上很多了,现在流水线上的整体进度,已经达到了材料准备一艘,在建一艘,试航一艘,舾装一艘的速度。

  四艘不同进度的船同时进行,速度不可谓不快,几乎每个星期都能看到新船下水,简直和下饺子一样。

  最先做出来的那条船,也在不停的招募船员,训练各种航行科目,为以后的新船培养船员。

  罗冲甚至想着,要不要搞一个车船驾校,专门培训驾驶马车和帆船,只接收成年的学员,然后给他们颁发驾照,以后没有小本本的不能随便开车……不……不是,是不能随便开船。

  想了想,到还真的可行,毕竟不管是驾车还是操船,都是十分考验技术的,不然就算是平常的百姓攒钱买了一个,到时候不会用也是挺蛋疼的。

  而且办一个这样的驾校,一是可以多给部落储备一些驾驶人才,二是也可以收费,给政府增加一项财政收入,第三,将来就算是征集车夫和水手,也更容易挑选和召集,一翻户籍档案就知道了。

  也就是在第三艘大帆船开始舾装的时候,汉阳城那边又来了一个车队,这次还是来送船帆的,毕竟纺织厂就在那边,目前也只有汉阳城有这个能力制造大型的风帆。

  不过这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这次送货过来的人,是已经闲了半年的游氏兄弟。

上一篇:我欲九天揽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