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卿书
小吏点了点头,跟那卖鞋的商贩沟通一番,小贩就拿出了一把黄竹板做成的尺子,给牛尾几人量了脚的长短,再挑出相应大小的鞋子给他们,最后由小吏付了钱。
牛尾几人当场就换上了新鞋,感觉走路都轻飘飘的,这鞋穿着确实舒服,鞋底厚但是很软,走起路来也不硌脚,麻布做成的鞋面又舒适透气,虽然现在是夏天,但仍然不觉得热。
接着几人又继续在集市上逛了起来,现在已是半上午了,卖甜杆的是早就没了,那东西太抢手,基本上早上一上岸,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抢完。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好东西,有卖新奇小吃的,也有卖桌椅板凳的,竹条编的扫帚,高粱秆编的笤帚,各种筐,箱子,水桶,扁担,手扶的独轮车,竹席,草席,什么都有。
只不过这些东西牛尾他们都用不上,所以也就没买,但他还是让小吏挨个给他介绍了一遍,算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一行人说着走着,一直逛到了中午的饭点,正好来到了小吃街,闻着周围各种食物冒出的香味,牛尾等人就再也走不动了。
“大人,这个是什么东西?看着好奇怪啊,这也是吃的?”
“没错,这也是最近我们首领鼓捣出来的,听说西边的汉阳郡那里新来了一个粘部落加入,这东西就是用他们带来的糯米做成的。
这个用芦苇叶包成的三角形的东西,叫作灰水粽,是用稻草烧成草灰,兑水过滤后再泡糯米,然后用叶子包起来煮,熟了之后用凉水泡起来,夏天吃十分清凉,而且口感还特别紧致,还能顶饱,这都是用粮食做的。
这一种是比较便宜的,还有这个,这是竹筒粽子,也是用糯米做成的,但不用包叶子,把米放在竹筒里煮熟就行了,还可以把整个长条形的粽子取出来,再淋上一些蜂蜜,味道别提多好吃了,不过价格也比较贵,这一个竹筒粽子都能买三个灰水粽了。”
这小吏似乎也是个吃货,对这里的各种吃食了如指掌,此刻带着牛尾他们站在卖粽子的摊前,边介绍边流口水。
牛尾也看出了他馋,别说这小吏,就是自己看着这造型奇特的食物,他也有些馋嘴。
“既然大人说这,这个什么粽那么好吃,那我们每人都来一个吧,就一样一个,大人也有份,回来都记在我们的帐上就行。”牛尾大方的说道。
“诶?这怎么好意思吃你们的呢。”
“大人,没关系的,我们也不差这……”
“好吧好吧,看在你们这么热情的份上,那我就不拒绝了,都是你们的好意,你们大老远的跑来汉部落,我做为东道主,自然不能让你们失望。
这位小哥,给我们一人来一个灰水粽,一个竹筒粽子,多放点蜂蜜啊,少不了你的钱。”
小吏半推半就的谦让了一番,似乎是怕牛尾反悔,连忙招呼小贩给他们拿粽子。
牛尾则是站在旁边一脸懵逼,他这边客套话还没说完呢,人家那边都已经吃上了。
一次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卖粽子的小贩也很高兴,给他们取出了灰水粽,又拿出了七个竹筒,把上面绑着的绳子解开,又拿了个竹签从竹筒底部的小孔捅了进去,然后把竹筒向两边一掰,整根洁白的竹筒粽子就出来了,最后拿着竹签,把粽子往一个盛有蜂蜜的竹筒中蘸了蘸,再挨个递给他们。
啊呜一口,看着这么有趣的制作方式,还有洁白的糯米,淋上金黄的蜂蜜,牛尾早已忍耐不住,上去就是一口。
唔——真香,又香又甜。
第528章 美食攻略计划
牛尾等人在集市上逛了半天之后,就开始寻找浏阳郡的郡守大树给他们安排点活儿干,毕竟他们的身份不同,很多事情是不能让他们参与的。
这件事罗冲也没少在后面出谋划策,让他们去干挖河的苦力倒不是不行,但是那个活不需要技术,所以不好安排金吾卫与他们接触,因为普通的苦工,对鑫部落来说一点都没吸引力。
但是也不好把太重要的技术泄露给他们,不然容易养虎为患。
最后罗冲想了想,就把他们这一百来人都分到各个地方去了,有的人分到了新建的卫山郡白酒厂,让他们参与所有的酿酒工序。
之所以这么安排,罗冲是有考虑的,首先酿酒这个技术,汉部落目前也在草创之中,并没有纯熟的技术,让他们参与也无妨。
其次就是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是需要很多的粮食,这对一个国家来说,负担很大,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多次酿酒管制了。
酒是粮**,这话没错,酒越多粮食就越少,国家负担就越重,而罗冲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为了增加鑫部落的负担。
设想一下,如果能把喝酒酿酒的风俗和技术传播到竹岛,那肯定会大量消耗掉他们的粮食,粮食少了,人口增长速度就会下降,其他的那些牲畜必定也会减少,这样一来,就能遏制鑫部落的发展,尤其是酒这个东西,它会让人上瘾。
也有的人被分去帮人种地,不过只能让他们种大麦小麦,大麦小麦酿酒都用的上,消耗量大,但是目前汉部落的亩产却比较低,一亩地只有300多斤。
只要他们学会了种植大小麦,那都不用罗冲特意安排,他们自己就会偷偷藏种子的,最后等他们离开的时候,只要别搜的特别严格,就能让他们把麦种带走,甚至直接送给他们一些也不是不行。
当然,对待敌人,或者说竞争对手,罗冲自然是不会安什么好心的,只不过这算不上阴谋,应该叫阳谋,明摆着给你挖坑,就看你自己跳不跳了。
他不只是要教会鑫部落酿酒,喝酒,还要教他们吃面食,汤面,捞面,大饼,葱油饼,馒头,包子,饺子,等等等等,目的就是让他们彻底喜欢上面食,最后再教会他们种植麦子,再让他们获得种子。
如此一来,在酿酒消耗掉大量粮食的情况下,再把面食和种麦在鑫部落普及开来,原本一亩地全种玉米可以长1000斤,养活两个人,现在种麦子不仅生长周期延长了,连产量也变成了300斤,那就需要三四亩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大量的削减鑫部落的粮食储备。
其次还有大豆,大豆是去年从鑫部落传过来的,但是罗冲却要给他们反哺大豆榨油技术,豆浆和豆腐等豆制品的制作方法,花生种子,花生的多种食用方式……
这么干的目的,和种麦子一样,那就是减少鑫部落的主粮种植面积,让他们多种一些辅粮,再用各种方法给他们消耗掉,就比如种豆子,再把豆子榨油,这样最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却只能得到一些大豆油,又不能当饭吃,粮食自然也就减少了。
减少了高产玉米的耕种面积,原有的农田全都改种低产的大小麦和不能当主食的大豆、花生,再加上酿酒对粮食的消耗,不出两年,鑫部落70%的人口就会失去活命的口粮。
人口锐减倒不至于,但是底层的农民吃不上饭的话,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那就只有一个结果,‘揭竿而起’。
就算没人揭竿也没关系,罗冲可以派金吾卫的卧底来带头揭竿,领导底层吃不上饭的农民推翻鑫部落旧有势力的统治。
这期间汉部落会给起义军提供各种物资支援,也可以教他们出海打渔,到时候再顺道把生长周期短,高产量的水稻推广一下,重新填饱他们的肚子。
可不要小看了水稻,虽然水稻可能没有玉米高产,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可最重要的是,大米是精粮,完全不是玉米这种粗粮可以比的。
这样一来,汉部落就可以名利双收,把竹岛底层百姓的人心牢牢地抓住,让他们知道汉部落比原来鑫部落的高层要好上无数倍,这个时候,罗冲再强势登场,重新建立秩序,有必要的话,他也许会把所有竹岛的人口全都迁到大陆这边,然后再换一批自己人过去,彻底的占据鑫部落的地盘。
这个计划被罗冲称为美食计划,用各种美味的食物给鑫部落造成负担,彻底压垮他们,然后再由汉部落接手。
前半部分是阳谋,而且是以推广美食为主,阻力不会很大,毕竟没有谁能抵挡的住天朝美食的诱惑。
后半部分是阴谋,但是汉部落基本不怎么参与,就算鑫部落打得昏天暗地,也对汉部落造不成什么影响,除了时间长了一点,整个计划堪称完美。
这个绝密计划只有罗冲和金羿两个人知道,其他的就连那些准备卧底的金吾卫们,也只知道自己的任务,其他的一概不知,因为有时候知道的越少,反而越安全。
牛尾的一百人被分成了几组,酿酒,种麦,榨油,磨豆浆,做豆腐,还有一组被分到烧制瓷器的官窑,每组十几人,且这些人的周围都有一两个金吾卫的卧底在,和他们一起朝夕相处的干活,为以后的潜伏做准备。
安排好牛尾一行人近期的活动之后,整个接触和潜伏的过程都交由金羿来管理,罗冲就放手不管了,只让金羿隔几天给自己汇报一下情况,然后他自己就跑到了浏阳郡新建的造船厂,为他们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
汉部落想要快速的插手南方的事情,甚至在三年之内去草原建城,没有快速的交通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现在快速提高运输能力的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航运。
航运在各种运输方式里面,是出了名的载重大,这一点连火车都比不上,可以说,在陆地上没有火车的时代,水路航运就是最高效,最快捷的运输方式,再加上汉部落的郡县大多都依靠河流建设,船运的优势就更大了。
这天罗冲来到造船厂,就看到了工匠们正在研究自己给的图纸,也有的在处理木材,或者建造一些造船所需的特种设施,比如说:蒸笼(蒸龙)。
这是一种超长的板材处理设施,主体是一个锅炉和长达30米的长条形笼屉,可以把整根的木板放进去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木材加湿,同时也是利用高温来使木材软化,增加木材的韧性,使其可以弯出更圆润的弧度,是加工船板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当然,用火烤弯也是可以的,但是那个效率太慢,不符合罗冲对造船速度的要求。
而且由于船不是很大,所以在很多方面造起来就更容易一些,首先就是对材料的运用,20米长的船,那它的主脊骨和船板就要20多米长。
这在现代可能就不容易找到那么高的树木,所以就需要增加很多拼接的手法,但是罗冲这里用不着,超过20米高的参天大树有的是,所以很多的木材都是用的整根的,根本就不用从中间拼接,因此也省去了不少的时间和麻烦。
船的主脊骨比较粗,这是从船头一直延伸到船艉,最大的一根龙骨,船艏的位置上翘,形成一个圆润的弧度,不过这种部位就不能用蒸的,只能先把木头浸湿,然后再用火烤,还要用各种绳子和绞盘给它拉伸变形,慢慢的烤弯,是最耗时间的一个步骤。
其次还有大量的肋骨,也都是需要烤弯的,光是制作一艘船所用的龙骨,就足足用了一周的时间,这还只是一艘小船。
龙骨组装的那天,罗冲亲自在场指导。
长长的脊骨就架设在河边的棚子里,这里就是厂房,为了方便建好之后下水方便,不然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很难拖得动的。
然后就是安装肋骨,每一根肋骨都很大,毕竟船宽就有六米,那肋骨也就是六米,在没有龙门吊的情况下,用人抬就需要十来个人。
有的人在两边抬着,有的人在中间指挥,然后准确的把肋骨中间的卡笋和脊骨上的凹槽拼接在一起,再用长柄的大木锤砸紧,使两个部分镶嵌的天衣无缝,最后再往连接处用手工钻打孔,倒入鱼鳔胶,打入木钉,彻底把两个部分锁死。
二十米长的内河帆船,肋骨半米一根,足有四十根,有的宽有的窄,弯曲的弧度也不一样,但是上面早就提前做了编号备注,工人们只需按照图纸标注的顺序依次安装就行。
肋骨全部安装加固之后,就要先在最上面钉上两条长木板,这是为了先把每根肋骨的距离和角度都确定一下,然后就是铺设船板了。
不过这次的船板铺设和以前那种手划的小船不同,因为这个更大,有龙骨,所以船板也是分内外两层的,一是为了更好的防止船底漏水,二就是为了增大浮力,因为两层船板的情况下,内外层之间会产生一个空气层,用来提升浮力,不过这只在船底的位置才有,在船的两个侧舷,基本还都是单层的。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20米长的大船,用来铺设船板的连接方式,全都用的铁钉,很大的铁钉,这也成了既兵器和工具后,最大的一个耗铁作坊,因为造一艘船用到的铁钉和各种连接挂钩,和各种钉,都实在太多了,而且这还没算上,船上可能船上可能装载重型武器的情况下。
大航海时代,一艘三级战列舰就要用掉几十吨铁,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他们把铁炮也算在了造船的耗铁量上……
第529章 内河帆船下水
。船板的铺设速度还是不慢的,因为都是分工干活,流水线作业。
木材厂的人用风车自动排锯分割圆木,把木材锯成木板,造船厂的人也有专门负责蒸笼软化步骤的,剩下都是拿锤子的安装工,他们只需要用钉子把木板钉在龙骨上就行。
其实造船的步骤往大了说并不复杂,就是架设龙骨,然后蒙皮,也就是铺船板,接下来是试航,裸船下水看看是不是有漏的地方,最后检查没问题了就开始舾装。
舾装其实就和装修差不多,下水的只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船壳,相当于毛坯房,而船的装修内容其实也不少,包括内外部刷漆,安装桅杆和帆具,索具,船桨,添置适当的家具,武器,特殊设备等等。
比如渔船就要安装或者改造一些特殊的捕鱼装备,渔网鱼叉什么的当然也不能少,如果是军船,那就装一些重型弩炮,或者改造专用的火油投放武器,还要改造专用的屯兵舱和武器舱。
不过汉部落的第一艘内河帆船没那么复杂,这只是一艘最普通的运输船,也是实验船,如果试航发现了什么问题后,也好在之后的新船上做出修改。
制作龙骨用了一周的时间,安装龙骨只用了一天,铺设船板也是一周的时间,然后就是做船体的防水了。
和以前做小船时差不多,这次也是一样的,不过以前都是用鹿角胶还有鱼鳔混合,再加上一些毛发和麻纤维,调和成浓稠的膏状填充物,用小铲子或者木片把这些膏状填充物塞到船板的缝隙里,然后再刮平,最后上漆。
但是这次还是略有改变,首先就是鱼鳔的问题,虽然汉部落现在也经常捕鱼,但是依然挡不住各种木工的消耗,现在的木匠都不用钉子,就指着胶水和榫卯才能制作木器了。
所以为了应付造船的需求,罗冲一是命令卫山郡那边的新族人加大捕鱼的力度,并且政府出资收购鱼鳔,第二就是在新的防水填充膏里,使用了大量的羚羊角和皮膘,来代替数量不多的鱼鳔。
其次里面的麻纤维也换成了细麻绳,因为麻绳的结构更加紧实,和胶水填充物混合后,对于这种稍大一点船只反而更好,因为船的体型越大,排水量越大,它受到水的压力也就不一样大。
所以不同船型的大小,对于防水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工匠也就必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用了碎布和麻绳,拌着胶水填充船板缝隙,最后再用老版的防水填充膏刮平,等到晾干后就能刷漆了。
其实还有一种材料更适合做船体的防水,那就是沥青,可惜这种材料不是那么容易找来的,人工提炼现在汉部落还没有那个条件,天然形成的沥青又没有找到矿产,所以这种事情也只能想想罢了。
花了半个月时间,船壳毛坯终于做好了,不过这样一来,也就到了木船正式下水的日子。
首艘帆船下水并没有公开举行,罗冲的态度是不隐藏,但是也不发什么公告,谁愿意看见就看见,但是官方就是不说。
毕竟是第一次下水,要是刚到水里没一会儿就沉了,那就丢人丢大发了,所以目前还是先低调一些的好。
新船下水的时间被罗冲定在了下午,和早上大量商贩登陆码头的时间错开。
这天大约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就在河边的船坞里,汉部落的第一艘内河帆船下水了。
把所有的撑杆什么的都卸了下来,大船斜斜的躺在岸边的滩涂上,周围的河面上飘着几艘小船,很多人在河面上接应。
罗冲安排的下水方式是船头朝着河,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可能会发生的侧翻。
船艉有一大群人在后面推,河里还有肉肉和灰山用绳子拖曳,两头大象这些年长了不少,个头已经达到了三米高,别说是站在河边的浅水里走一走,就是直接游到对岸也没什么问题。
别看它们俩的体重比较大,其实全都是厚厚的脂肪,这么大的游泳圈,能为它们增加不少浮力。
罗冲就站在了河面的一艘小船上,负责指挥两头大象的行动,岸上的人也会跟着配合。
众人齐心协力在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把木船缓缓的拖入水中。
解开两头大象身上的绳索,罗冲第一个跳上了新船,不得不说,六米宽的大船就是比小船稳当,整个人跳上去船都没怎么晃动。
上去的当然不止他一人,还有一大票的船工,都是经常划船的老手,现在的船体上并没有安装桅杆和帆具,所以动力方面还只能靠摇橹,其实就是大一号的船桨,
船舷上装有橹架,然后把船桨架在上面,这样操船的人就不用两手持桨划水,只需单手,或者两手握住桨柄的尾部,就能上下前后的滑动船桨划水了。
这对于经常用木桨划船的人来说并不是很难学,而且汉部落新造的小船上,也有很多已经改装了橹架和摇橹,这样以前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操纵的小船,现在只需一个人就能推动船只前进了,为船运行业节约了不少的人力。
毕竟现在多雇佣一个人,就需要多掏一个人的工资,有的自己租船做生意的人,也可以自己来划船了,虽然辛苦了点,但是少花一份工钱,自己就能多赚一份工钱,很多人都对这个小小的改进赞不绝口,其实这只是杠杆原理的另一种应用罢了。
尤其是汉阳郡与汝阳郡之间的这段水路,航运事业十分发达,这几个月下来,来往在这段流域的船只每天都能达到上百次。
而那些租船的人,有的人是自己租船运货用,还有的则是租船搞运输,有的小贩的货物不多,没必要自己租一条船,他们就可以找这种专门搞运输的船只,然后把货物放上去,船家则是等到货物装满了一船才会出发。
其实就和拼车差不多,只不过这是拼船,不过还是会比那些包船的慢一些,毕竟船家想要赚钱,就只能多接一些货物才行。
由汉阳郡控制的船只租赁业务,也发展成了类似民国时期黄包车行那样的经营模式,车是车行的财产,车夫要向车行缴纳租金,车夫自己拉车赚来的钱除去上缴的租金,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而汉阳城这里,全都是船夫。
……
新下水的这艘大船直接上了一百人,每人都有一百多斤,这就已经一万多斤了,是小船根本没法比的。
有的人在船艉和两边的侧舷摇橹,也有的人下到甲板下面的舱室,举着油灯检查哪里有没有漏水。
罗冲就站在船艏的甲板上,现在船上根本没有什么二层建筑,全是光秃秃的,而且罗冲还是设计的低干舷,船舷距离水线只有不到一米,所以从远处看去,就像是密密麻麻的一群人站在一个大木盆里一样。
此时此刻,岸上的人看到的就是这番景象,不少人发现了这一幕,全都呼朋唤友的来到岸边观看,对汉部落充满好奇的牛尾自然也在其中。
“快看,是大船,好像是新建的造船厂那边划过来的。”
“哇(⊙o⊙)这船好大啊,一艘都要比以前那种船的两个大,不,三个。”
“原来新建的船厂就是干这个的,这样以后估计浏阳河里就都是这种大船了。”
“以前那种船,一次最多载三十个人,这个怕不是能装200个吧,我看那上面最少也有五六十,还显得很空旷呢。”
站在岸边的农夫、工人和小贩们,对着新船一阵品头论足,纷纷惊诧于新船的大小,还有新船的载重能力。
大家说着说着,看到身旁突然出现的牛尾和随行小吏,也是骄傲的挺起了胸膛,这一刻,他们为自己是汉部落的族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外人面前,一说起自己汉部落的身份,就感觉倍儿有面子,肯定能引起别人的羡慕。
牛尾也和一些面熟的小贩打着招呼,但是眼睛一直不离河面上的大船,在汉部落也已经住了快一个月了,那些经常来岸上卖货的竹筏或者船只,他也早就见过,甚至还花钱坐过一次小船。
开始他也为汉部落的造船技术所叹服,竹筏他见过,但是这种用木头拼接而成的船,他还是第一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