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696章

作者:大司空

  不管是老十四篡位当皇帝,还是小皇帝继续坐在皇位上,可想而知的将来,掌握天下大权的,永远都是八旗王公和勋贵们。

  实际上,如今的局面,极为类似辛亥首义之后。

  在隆裕皇太后看来,被骂作是曹操的袁项城固然可恨,却颇有转圜的余地。

  但是,喊出驱除鞑虏口号的南方乱党,一旦得势,转瞬间,就会倾覆了大清的江山。

  两害相权,取其轻。

  鱼和熊掌,岂可兼得乎?

  当初,剿灭了长毛之后,兵权其实已经落入了汉臣之手。

  曾国藩把持着湘军,左宗棠的手里捏着楚军,李鸿章掌握着淮军。

  但是,慈禧太后却利用了曾左李之间的深刻矛盾,辗转腾挪的先后熬死了他们。

  甲午战争中,淮军的失败,对于整个中国而言,肯定不是好事。

  但是,对于爱新觉罗家来说,却又是天大的好事情。

  洋人只是要钱尔,汉臣掌握了兵权,稍有不慎,那是要命滴!

  玉柱去天津练兵,为了自保的理由,小皇帝也是勉强可以理解滴。

  毕竟嘛,从多尔衮到鳌拜,全都没有好下场嘛!

  “玉柱,老十四反了,你应该马上带兵平叛。”慈康皇太后说出了小皇帝的心声

  但是,玉柱却说:“回母后皇太后,新军尚未练成,且人数也仅两万而已,冒然出击,恐难敌西北边军之精锐。”

  小皇帝简直快被气乐了!

  满京城都在传,玉柱在天津练兵三十万。玉柱现在却说,只有两万人而已。

  实话说,练兵三十万的鬼话,小皇帝只需要算清楚巨大的军费开支,就知道,必不真。

  但是,玉柱说是只练兵了两万,小皇帝也是不信滴。

  不过,玉柱养兵的开销,并未找户部拨款。

  实话实说,谁都不知道,玉柱在私下里究竟养了多少兵?

  垂帘母后和小皇帝,属于是典型的孤儿寡母,她们懂什么叫作带兵打仗么?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玉柱的推托,其实是想拿捏朝廷,趁机掌握朝堂大权。

  这件事情,确实大得离了谱,多尔衮差点当了皇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稍有决策失误,大清就很可能不是大清了!

  于是,母后皇太后并未当场给出承诺,而是淡淡的说:“跪安吧。”

  玉柱退出去后,小皇帝迫不及待的说:“禀皇太后额涅,京城里尚有几十万八旗劲旅,完全可以将他们聚集起来,命得力的王公率领,迎击叛贼……”

  说着说着,小皇帝自己先泄了气。

  照道理说,小皇帝分析,也不算大错。京城里,确实尚有几十万旗人。

  但是,除开不能上战场的老幼病残,以及占四成的女子,五十岁以下的真正能够站出来的八旗兵,充其量也就是十万而已。

  若是没有玉柱的存在,小皇帝的说法,倒也勉强可以成立。

  然而,京营八旗全军出击,和老十四打得两败俱伤,岂不是便宜了玉柱那个活着的曹操么?

  如今的局势之下,让玉柱带着新军,去和老十四死磕,任由他们打得两败俱伤,这个才是正道理。

  兹事确实体大,慈康皇太后也不敢擅自做主,便命人召集了议政处的所有王公大臣们,齐集于养心殿议事。

  玉柱明明知道,八旗王公们,纷纷进了宫,却只当是没看见一般的听之任之。

  康麻子亲政之后,最大的敌人,就是议政处里的满洲王公们。

  所以,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掌权生涯里,康麻子一如既往的持续做着一件事情:尽可能的削弱满洲旧勋贵的实力。

  议政处,早就名存实亡了。

  康麻子还活着时候,议政处也就是每年开几次全体大会,装点一下门面而已。

  王公重臣们,齐集于养心殿后,嚯,殿里面可热闹了。

  当着垂帘母后的面,多铎的曾孙,信郡王德昭,大言不惭的说:“奴才愿意亲领八旗劲旅,剿灭叛贼。”

  尼玛,德昭是有名的八爷党徒,派他带兵去镇压老十四的起兵,唉,简直就是请鬼拿药方啊!

  “禀母后皇太后、皇上,奴才以为,当务之急是赶紧把京营八旗集结起来,命得力的王公领之,以防不测。”和硕显亲王衍潢的说法,看似挺有道理。

  小皇帝起初也觉得这个提议,甚妥也。

  但是,衍潢的死敌,和硕简亲王世子神保住,却大声质问衍潢:“我京营八旗各有都统管辖,何须另派王公领之?”

  嗨,神保住这一嗓子,真的是一语惊醒了梦中人。

  小皇帝马上被提醒了,老八的党羽,主要以满洲旧勋贵为主。

  京营八旗劲旅,若是真的被集结了起来,天知道是西征叛贼,还是里应外合的清了君侧呢?

  养心殿内,吵得一塌糊涂。

  小皇帝确实年纪太小了,他怎么可能知兵呢?

  但是,满洲王公们的彼此对吵,让小皇帝看清楚了一件事情:王公们都想趁机抓兵权。

  客观的说,玉柱的身份是外戚,他绝不可能是满洲旗人的共主。

  但是,若是一时不察,让潜伏的八爷党,掌握了京营八旗的控制权,那就真的是要命了啊!

  里应外合,这四个字,一直在小皇帝的脑海里转圈,久久挥之不去。

  前门有狼,老十四已经起兵了!

  后门蹲着一头猛虎,玉柱提兵于天津大沽口。

  垂花门内,也不消停,谁知道,哪个王公是隐藏着八爷党呢?

  养心殿内,一连吵闹了两天,八旗亲贵们却始终无法吵出一个最终的结果。

  就在这时候,玉柱居然带着新军第一镇,不打招呼的又溜回了天津。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看明白了,玉柱这是想坐山观虎斗啊!

  老十四打的旗号,又不是清君侧,而是班师回京,表面看上去,确实和玉柱木有半文钱的关系啊!

第982章 养寇自重

  在一天内,第一镇就迅速回京,并控制了局面,这是秀肌肉!

  擒下了老五和老七后,玉柱又带着第一镇回了天津大沽口,这是啥行为?

  嘿嘿,有很多好词可以形容哈,比如说:养寇自重,待价而沽,坐山观虎斗等等等。

  反正吧,玉柱的意思是,不满足他的要求,肯定就待在大沽口不挪窝了。

  玉柱回天津的第三天,庄亲王老十八就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大沽口。

  和老十八一起来的还有庄王福晋玉烟,以及怀有身孕的二郡主。

  好在老十八他们还算是聪明,从通州的官船码头上坐船来的。不然的话,二郡主可受不了这种颠簸。

  这个时代的京城和天津的大沽口,由于海河没有断流,一直都可以顺利的通航。

  只是,从天津的三岔河口到通州的北关,这一段的北运河,十分依赖渤海的涨潮顶托效应。

  也就是说,数千石的大型漕运船,最远只能抵达武清县的杨村,就必须换千石以下的小船,才能将漕粮运输到通州的北关。

  见玉烟和二郡主都来了,玉柱很高兴的招待了丰盛的西式大餐。

  不远万里从法国带来的朗德活鹅,宰了之后,做成法式鹅肝。

  烙蛤蜊、法式黑椒烤鹅翅、松露巧克力、香煎法式小羊排配土豆泥、经典甜品马卡龙、干邑焖牛腩等等等,摆满了一大张长条桌。

  玉柱有的是银子,为了招待重要的洋人客商,特意花重金请来了欧洲各国的宫廷厨师,让客人们远在大沽口,也可以吃到欧洲最流行的各式菜肴。

  搞腐败嘛,不客气的说,满洲王爷见过的,玉柱都见识过。满洲王爷们,没有见过的,玉柱也全都经历过。

  三千年祖传的接待神技,洋人们耍的那些个小把戏,就三个字:不入流。

  正所谓,没有最腐败,只有更腐败。

  论及招待有用之人,玉柱的经验,丰富得无与伦比。

  玉烟和二郡主,都用不惯刀叉。

  玉柱索性叫人拿来了筷子和勺子,反正是家宴,完全不需要讲究洋人的那些臭规矩。

  老十八在大沽口待了好多年,他倒是早就学会了享受西餐,刀叉用的异常流畅。

  吃西餐嘛,本来就是边吃边聊,老十八咬了一口鹅肝,就说了此行的来意。

  “大哥,朝廷的意思是,想派你出兵平叛。”老十八说到这里,自己先笑了,“条件是,让你领班辅政王大臣。”

  玉柱笑了笑,说:“你转告朝廷的诸公,新军尚未练成,恐难出战啊!”

  这种条件,完全是不尊重玉柱的实力嘛,有啥可谈的?

  朝廷显然也料到了玉柱会坐地起价。

  老十八接着又说:“大哥,小弟临来之前,皇上曾经亲口吩咐过,万事好商量,只要你提的条件,朝廷都会酌情考虑的。”

  玉柱一听就明白了,小皇帝比谁都急啊!

  不过嘛,小皇帝急,玉柱不急呀!

  “我敢和朝廷提啥条件呀?不要脑袋了么?”玉柱这话一出口,差点没把老十八噎死。

  老十八连连咳嗽不止,咳了好一阵子,总算是顺过了气。

  幸好,在玉烟的轻轻拍背的协助下,老十八自己缓过来了。

  不然的话,玉柱很可能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豪横手段了。

  “十八弟,大沽口是你的老地盘了,既然来了,就多玩几天,看看此地的新变化。”玉柱故意找借口,其实是想留下玉烟和二郡主,多玩几天而已。

  老十八肯定不是笨蛋,他笑着说:“成,玉烟和二妹可以留下多玩几天,我顶多待两天,就要回京去复命。”

  玉柱一听这话,就明白了,朝廷只是想试探一下而已,看看他的真实想法罢了。

  谈条件嘛,肯定是有所求的一方先让步嘛。

  不管怎么说,玉柱都是稳坐钓鱼台,不愁朝廷不屈服。

  因为,以玉柱对老四和年羹尧的了解,老十四起兵之后,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坐视不理。

  果然不出所料,老十八刚回去没两天,又风尘仆仆的赶来大沽口。

  “唉,大哥,你等的就是老四兵出陕甘吧?”老十八很无奈的望着玉柱。

  玉柱不禁微微一笑,问道:“说吧,朝廷又开出了什么条件?”

  “唉,年羹尧的军中已经断粮了,陕甘绿营大军营啸哗变,挟持了年羹尧,吼叫着要去河南就粮。”老十八叹了口气,这可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嗯哼,这就对了嘛!

  当初,玉柱想杀老四和老八,如同屠狗尔!

  但是,超级政客和楞头青傻冒,最大的区别就是:所谋甚大和鼠目寸光。

  同时放了老四和老八,为玉柱在天津练兵,赢得了宝贵的二个多月时间。

  这两个多月里,满洲旗人,其实处于分裂状态,无法形成合力。

  老十四、老四和京城里的小皇帝,各掌握了一部分旗人。

  实话说,这是对玉柱最有利的一种局面。

  勿使天下旗人,合而谋我,一直都是玉柱的最高原则。

  楞头青和二傻子们,才会像冉闵一样,发布愚蠢的全面杀胡令。

  结果,所有的胡人,全都站到了冉闵的对立面。

  其兴也勃,其亡也速,教训异常深刻!

  新军之中也有些杂音,有人以为,应该马上掀桌子,把京城里的旗人全部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