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第262章

作者:大司空

  只是,玉柱心里有数,只要康熙还活着,曹家便无倾塌之危。

  没办法,康熙的年纪越老,就越念着旧情。

  皇帝嘛,对于威胁皇权的大事,肯定不可能心慈手软,必须铁血无情。

  但是,曹寅只是生活腐化堕落罢了,和威胁皇权,八杆子打不着。

  客观的说,只要不威胁到康熙的至高权柄,他还是颇有仁君的做派。

  就说玉柱兼祧两房的事儿吧,康熙指婚了拥有潜势力的富察家,偏要给玉柱搭上曹家这个拖油瓶。

  康熙的心思,玉柱明白的很。

  老皇帝这是惦记着,在哈哈珠子曹寅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让玉柱帮着曹家善后。

  只是,曹寅名为岳父,却对玉柱百无一用,反而牵累颇多。

  上次,曹寅做死,居然乱写密信。

  幸运的是,那封信落入了老五的门下手里,玉柱担心影响了铁锤的声誉,出手帮着处理掉了。

  否则,曹寅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褪色了大半。

  满清入关后,从皇帝到普通的旗人,都格外看重亲儿子的母族。

  比如说,老九和老十,都是铁杆的八爷党。

  雍正登基之后,就直接做掉了老九,而让老十苟活了下来。

  老四饶了老十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其实是老十的生母,是出身高贵的温禧贵妃。

  温僖贵妃,姓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下。

  她的头上,罩着一连串异常显赫的光环,大清开国名将额亦都的孙女,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皇后的同母妹。

  这且罢了,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里,温僖贵妃是独一无二的有谥号的贵妃。

  反观老九的生母,宜妃郭罗络氏,她的出身就很低微了。其父祖,皆为满洲镶黄旗下的包衣佐领,仅为从四品而已。

  客观的说,宜妃的祖父和父亲,其身份地位也仅仅比良妃卫氏,高了那么一丢丢而已。

  良妃卫氏的阿玛,内管领阿布鼐,乃是正五品。内管领,在内务府里颇有实权,只是品级较低而已。

  另外,宜妃的姐姐,也不是皇后,而是以寡妇身份入宫的庶妃。

  这么一比下来,母族虚弱的老九,就完犊子了!

  公允的说,曹家若是倒下了,不仅仅是曹颐的脸上难看而已。

  牵连着,曹春和小铁锤的声誉,都会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将来,等小铁锤长大成人,懂事了之后,扭头一看,他的母族已经彻底的倒下了,而轩玉的母族却异常鼎盛。

  再一深究,玉柱有能力,却没有出手搭救,小铁锤的心里怎么可能舒坦呢?

  归根到底,玉柱是担心,亲儿子将来埋怨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

  玉柱这个当爹的,也想在几个儿子之间,一碗水尽量端平了,至少不能落下太大的埋怨。

  当然了,玉柱能够帮曹家的,也极其有限。不到生死关头,他压根就懒得出手相救。

第357章 念旧的老皇帝

  过了颁金节,曹春告诉玉柱,曹家来信了,曹寅即将回京陛见述职。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讷尔苏出事了。

  讷尔苏当众殴打荆州驻防八旗的参领,被人告到了康熙这里。

  康熙丝毫也没有手软,径直下了旨,革去了讷尔苏的王爵,拿交宗人府,从重治罪。

  铁帽子的平郡王,改由讷尔苏的弟弟讷尔德承袭。

  二等侍卫讷尔德,颇受康熙的信赖,由他袭了平郡王,就等于是在铁帽子亲王和郡王之中,安插了老皇帝的心腹。

  这一下,曹家的天,瞬间塌了。

  原本,就算是讷尔苏瞧不上曹家,曹寅也可以借着铁帽子平郡王的老丈人身份,抬高整个曹家的地位。

  现在,讷尔苏这个女婿垮了台,连王爵都丢了,曹寅立时慌了手脚。

  偏偏,曹寅一直很疏远的玉柱,这个时候又兼了一个要职,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御前大臣,掌管着御前带刀侍卫、御前侍卫、乾清宫侍卫、乾清门侍卫和畅春园侍卫。

  所谓御前大臣,无定员,无任职限制,不是实缺,而是差使,其任免全凭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确实很拗口,也就是资历尚浅,排序在最后的御前大臣。

  由此可见,玉柱被老皇帝重用和信任的态势,已经异常之明显了。

  原本,玉柱以为,曹颐会来找他哭诉,求他帮着讷尔苏度过难关。

  谁曾想,曹颐一声没吭,径直离开了平郡王府,找了个外宅,在那里安心养胎。

  短短的几年间,曹春和曹颐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惊人变化。

  曹家一直力捧的嫡女曹颐,成了落魄的草鸡。反而是原本野草一般的曹春,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超品的三等侯夫人,步军统领夫人,御前大臣夫人,内务府总管夫人,就这四个头衔叠加到了一起,曹春已经在京城里,红得发紫了。

  于是,曹寅即将抵达通州码头的急信,就递进了庆府。

  曹春再不喜欢曹寅,那也是她的亲爹。

  老丈人到了京城,玉柱这个女婿不亲自去接,就完全说不过去了。

  上次,曹寅来京的时候,讷尔苏端着铁帽子郡王的架子,没去码头迎接。

  消息传出去之后,被康熙知道了,曾信口点评过,蛮不识理也!

  曹寅算个球,让康熙有了不知礼数的看法,才是大麻烦!

  所以,曹寅抵京的这天一大早,玉柱就领着曹春和小铁锤一起乘车,出了朝阳门,前往通州码头。

  玉柱亲自去接曹寅,也就是做给康熙看的。

  所以,他故意摆开了侯爵的仪仗,大张旗鼓的去通州。

  侯爵仪仗为金黄棍四,杏黄伞一,大、小青扇二,旗枪十。前引二人,后从八人,仪仗等同郡主额驸

  玉柱是三等侯,他的马车,黑轮,黑辕,绿盖,青缘,绿幨。

  公爵和侯爵的马车,主要的区别是,公爵是皂缘,侯爵是绿缘,别的就几乎一模一样了。

  从朝阳门,到通州的官船码头,中间隔了几十里地。

  玉柱的一家人,是卯正(6点)出的府门,巳初(9点)才到通州。

  午时六刻,曹寅的官船,才缓缓的靠了岸。

  玉柱得到了消息后,就放下手里的茶盏,领着曹春和铁锤,出了茶楼,下到码头。

  曹寅登了岸后,见玉柱的一大家子亲自来迎,脸上便堆满了笑容。

  “小婿拜见岳父大人。”玉柱欲行大礼,曹寅赶紧搀住了他的胳膊,异常谦逊的说,“咱们是骨肉至亲,何须如此多礼?罢了,罢了。”

  玉柱原本就不想拜曹寅,见曹寅十分的知趣儿,他也就顺势站直了身子。

  “女儿拜见父亲大人。”

  “外孙常盛拜见外祖父。”

  “罢了,罢了。”曹寅一看见粉妆玉琢的小铁锤,便喜出望外的拉着他的小手,亲热的说,“可曾食用一些茶点,千万别饿坏了啊。”

  小铁锤脆声说:“回外祖父,您外孙饿不着。”

  “好好好。”曹寅索性蹲身将小铁锤抱进了怀中,这就避免了此前格外疏远的大尴尬了。

  玉柱和曹春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很无奈。

  外公抱外孙,天经地义,他们两口子都没办法说嘴。

  和一般的官员不同,曹寅是内务府的包衣官,属于是天家的自己人,就不需要去外官必须暂驻的驿站了。

  这一次,曹寅就没有回曹家的老宅了,径直赖到了玉柱的府上。

  和往昔不同,曹寅带来了多得数不清楚的礼物,据初步估计,至少值二十几万两银子。

  等曹寅到宫门前去递牌子请见之后,曹春撇着嘴说:“他带来的礼物,比我的嫁妆,还要多得多。”

  玉柱哂然一笑,说:“讷尔苏被革了爵,曹颐也指望不上了,可不得在你的身上多投资了?”

  “唉,想当年啊,我在曹家,别说比曹颐了,就算是和周瑞家的相比,也是远远不如。”曹春一想起当年不如奴的待遇,就心气不顺,忍不住和男人抱怨了一番。

  就在玉柱安抚曹春的情绪之时,宫里来人传旨,著玉柱御花园里见驾。

  玉柱一听就知道,要在康熙的跟前,表演翁婿情深的戏码了。

  果然,玉柱到了御花园里,拜见了康熙之后,康熙笑眯眯的说:“听曹寅说,你带着一大家子去通州接他?嗯,甚善,敬老乃是人伦大道也。”

  玉柱心里明白康熙的意思,却故意装了傻,顺势提出建议。

  “回皇上,家岳年事已高,久在江南奔波,实属不易。奴才抖胆,叩请皇上,命家岳还京任职吧?”

  玉柱早就想好了,继续纵容曹寅的一大家子,在江南过着奢侈无度的腐朽生活,闹出的亏空只能是越来越大。

  与其让曹家在外头游离,不如索性把曹家弄回京城里来,就待在玉柱的眼皮子底下,牢牢的看住了,免得闹出更大的祸事来。

  康熙深深的看了眼玉柱,当初,他让玉柱娶曹家女,目的就是想利用玉柱的赚钱能力,拉亏空巨大的曹家一把。

  曹寅的生活奢侈无度,康熙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曹家的亏空巨大,根源还是皇帝的多次南巡。

  说白了,曹寅借钱也要把康熙伺候舒坦了的孝心,确实很感人。

  只是,玉柱既然当面提出了让曹寅回京养老,康熙就必须慎重考虑了。

  “曹寅,你自己看呢?”康熙扭头问曹寅。

  若是以前,曹寅万万不肯离开江南的花花世界。

  现在,形势大不同了。

  曹寅原本想依赖的讷尔苏,不仅垮了台,连王爵都被革了。

  曹寅哪来的本钱,胆敢逆了玉柱的心意?

  “回主子爷,奴才确实颇有些力不从心了。如今啊,奴才就惦记着,在主子爷您的身旁,伺候着茶点,牵马拽蹬……”曹寅硬着头皮,接了玉柱话头,说了一大堆的理由。

  “玉柱,江宁织造的亏空,如何处置?”康熙问到了重点。

  玉柱也早就想好了,就说:“回皇上,可命家岳督造八至十艘洋船。等船造成之后,只须跟着西夷的货船,走一趟海外,便可还清亏空了。若是还不清,奴才愿以身家担保偿还。”

  康熙满意的笑了,他等的就是玉柱做担保的承诺。

  说白了,康熙南下游山玩水花的银子,总要有人来填窟窿的。

  靠曹寅还清亏空,显然是不成了。

  所以,康熙当初指婚曹春之时,就惦记着让玉柱接手填了这个天坑。

  躲,玉柱是不可能躲得过去的,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

  毕竟,曹寅是康熙唯一健在的哈哈珠子了,眷顾之情,不同寻常。

  “那好,曹寅便回京城,任御书处郎中兼造船使。至于江宁织造嘛,就由李煦兼之。”

  康熙一锤定音,采纳了玉柱的提议,把曹寅这个大祸害,弄回了京城。

  御书处,隶属于内务府,主要负责摹刻、刷拓皇帝御制诗文、法帖手迹,并制造墨、朱墨等用品,下设刻字作、裱作、墨刻作、墨作,其下有兼管、库掌、匠役等共百余人。

  怎么说呢,康熙的这个安排,隐含着对曹寅很无能的不满。

  御书处,岂能与炙手可热的江南三织造署,相提并论?

  不过,把曹寅搁到了闲散的御书处,康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御书处郎中,距离皇帝的身边,确实有一大段距离。但是,又没有太过疏远。

  至少,康熙想找哈哈珠子闲聊的时候,曹寅可以随叫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