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16章

作者:安化军

  自真宗以后,皇帝不再是后世意义上的三军总司令,也就没有了后世意义的总参谋部。枢密院的角色,其实对应的是以前的出将入相,官员必须文武兼备。各种学校、考试等等,都是为此准备的。后世总参谋部成了军事机构主角,对应的是上面有一位国家元首级的三军总司令,不然就是军政、军令分离。同时具有军校和进士身份的官员,或许会成为以后枢密院身份的主流。

  杜中宵的万言书,建言的是托古改制,新的技术条件下向两汉军制靠拢。没有办法,中国的历史太久远,几乎任何一种制度都能在前朝中找到影子。赵祯同意改募兵为征兵,说明了已经选择这条路。

  饮了几杯酒,十三郎道:“自亳州随在经略身边,许多年了。这次分别,不知何时再见。”

  杜中宵道:“以后终会有相见的日子。此次回京是好事,在京城,不必打生打死。一切草创,功劳唾手可得。更不要说教书强过打仗,皇帝身边认识些人脉。”

  说到这里,杜中宵道:“你们此次回京,要用不少熟手。临走之前,想调些人回去,先去问问他们怎么想。若是愿意,你们在京城上章调人,便就方便许多。”

  姚守信道:“经略,我们把人都调走了,你这里怎么办?”

  杜中宵笑道:“又不能把人全调走。只要留下种子,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怎么,你们觉得我再练不出这样一支军队来了?”

  十三郎听了大笑:“我们这些人,经略都能练成强军,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杜中宵点头,与大家一起饮酒。从河曲路调人是必然的事,不然学校里用哪些人做教官。人是一定会要调走了,不如自己提出来,给朝廷释放一个善意的信号。调走的人入京会有更好的前程,给他们留一个好印象。至于说把人留下来保存实力,完全没必要。能练出这支军队,杜中宵就能练出第二支来。有了前面的经验,这个过程会更加容易。

  营田厢军的一切后勤、物资都来自于内地,没有独立性,什么拥兵自重之类,杜中宵的脑子清醒得很。有了河曲路的经历,这些官兵的香火情总是在,以后对自己有好处。

  进入新的时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跟以前不同了。依靠个人关系把持军权,实力说话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个趋势本就是杜中宵开始的,当然自己不会逆势而行。

  有了这样的改革,建立起了新的军队,中原才会对四周形成持续的军事优势。军事实力对比,变成了国力对比,军事实力直接代表国力。如果只靠火枪火炮,其余如旧,过几年契丹党项学会了,再压着宋军打,那就搞笑了。

  对于杜中宵来说,现在河曲路的将领调出去的越多越好,他们会一直念着这份旧谊。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家族,这是份重要财富。如果心存私念,想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私人小圈子,根本不会成功,还会害了他们,害了自己。

  大量的河曲路将领出去,自己的旧属就遍布天下,以后是朝廷的军事栋梁。再练一支强军出来,更多一份情谊,也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是这些人资质好,而是自己练得好。

  进入火器时代,不只是粮草控制在朝廷手里,就连后勤军需也在朝廷手里。除非最开始就从军阀起家,不然,天下一统的时代想做军阀难如登天。

第59章 大变革时代

  十三郎、姚守信和窦舜卿三人入京,提举新建的学校,各自上章要求调河曲路将领为教官。一大批中下级将领紧随入京,河曲路军中人员出现大变动。军官是不缺的,立功太多,编制不变,许多人压在下面提拔不上来。空出这些位子,刚好从前面立功的官兵中选汰,补足缺额。

  前些日子杜中宵答应,不愿继续从军的兵员,可以选择除役回乡。营田厢军时没有军俸,这次一起补足,加上军功折现,人人都可以带一笔钱回去。两相加起来,河曲路兵员缺得厉害。

  送走了被选入京城的中下层将领,朝廷新的旨意下来,杜中宵所部缺额,由三衙禁军补齐。除了补入的兵员,三衙禁军允许除投,除役者到河曲路营田。其余不足部分,枢密院从京东路招募良家子。

  枢密院和三衙的上层结构没动,真正的军制改革尚未开始,禁军的选汰先进行。由韩琦主持,凡不愿在军中的,自己选择三个去处。一是河曲路营田,二是铁路修筑和维护厢军,三是枢密院统一管理的全国运输邮寄系统。除此之外,可以投考,过了可入京城和西京新开的几处工厂为民。

  大量换火枪火炮,柏亭监一地的产能不足,必然新开军器生产工厂。现在造枪造炮和火药工场的地位不是以前可比,统一选址,开在两京。军事工业必然带来一波工业扩张高潮,职业军人减少,两京人口却会快速扩张。两京数百里,北至相州南到柏亭监,形成一个工业地域。

  枢密院尽力争取军器生产隶于自己之下,庞籍坚决反对,最后官营工业全隶盐铁司下,三司被彻底拆散。户部抢到了常平司主导权,把杜中宵在京西路的商场和储蓄所推向全国。度支抢到了全国范围内交子的发行权,以储蓄所的铜钱存款为本钱,发行交子。这个道理很简单,户部的钱是度支花的,那就把朝廷所有的收入都放进储蓄所,度支自己直接发行纸币流通。纸币流通之后,由户部回收,重新进入储蓄所。

  开始为求平稳,交子由各路发行,度支给数额,真接当作朝廷拔款。拔款若干,则给一路若干的交子发行数额,本钱不足的由户部在各路调运现钱。交子的发行数额用尽,度支使用户部回笼回来的纸币拔款。渐次由一路发行改为几路通用,最后全国通行通用。

  由军队改革开始,杜中宵在京西路曾经的做法,从营田务到常平司,一下子被当作全国政策。大量京西路官员被调入京城任职,拟定章程条例,搞得轰轰烈烈。

  这次改革比庆历新政规模大得多了,反对声音很少。杜中宵在京西路发展生产,增收钱粮,经济成果虽然显赫,却只能在重臣的支持在邻近几路试行。河曲路一胜,朝廷便再没有了顾虑,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当军功足够大的时候,这杆旗足以破除一切阻力。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一定要去熙河开边,积累军功是一样的道理。政治、经济谁都有主意,你说要这样,我偏说要那样,军功可以让人闭嘴。

  这一切与杜中宵无关,他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河曲路经略使,重新训练军队。

  韩琦本来的计划,是从禁军中选汰士卒,进行必要的训练后,编练成新的军队。没想到允许自愿除役的口子一开,大量禁军根本就不想再当兵,一大半愿意从事别的行业。愿意编练成新军的,多是年轻少年。最后干脆放弃选汰,改为自愿设充,三十岁以下,入军训练后报役五年。士卒不足,从长江以北几路征召兵员,不再刺字,由地方官具保,改俸禄为补结,除役时按以前军俸一次发齐。

  如此大的变革,人心汹汹,为保军队稳定,大量的河曲路将领效用再次被抽调。进入京城之后作为教头及军官,先把新的军队的架子搭起来。

  赵祯本想慢慢想办法,把河曲路军队新人换旧人,抹掉杜中宵的印迹。没想到来不及动手,河曲路的大量军官就被抽走了,杜中宵一切配合。

  乱哄哄闹了近两个月,杜中宵的河曲路原军队已经七零八落,将领效用抽走近七成,连架子都搭不起来了。属下新调来的军队六万,还有自愿不再当兵的除役禁军三万余户。

  面对这种大变,党项老老实实,不断地加固城池寨堡,根本生不起进攻宋军的心思。契丹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对峙,生怕宋军突然支持一方,严守边界。乱哄哄的军改,边境地区却特别地安定。

  五月中旬朝廷正式下诏,京城中设炮兵、骑兵和步兵三所学校,培训所需军官。同时在胜州设一所学校,杜中宵兼管,培训河东、陕西路两路的军官,局势慢慢开始稳定下来。

  紧接着,刘几与秦凤路经略使张昇互换,改任秦凤路经略使。张昇为河曲路经略副使,兼任刘几所任的河曲路军队原军主。

  看着刘几远去的背影,杜中宵揉了揉额头,问身边的李复圭:“突然之间,河曲路多了这么多张吃饭的口,运来的粮草够吗?”

  李复圭道:“回经略,粮草倒是充足。只是现在火车只到胜州,丰州还未修通,粮草都堆在了胜州城里。实在没有办法,新来的人只能聚在胜州,每日里是非不断。”

  杜中宵道:“吃上饭,保证不会有人饿肚子,是第一要务。这件事做好了,我向朝廷为你请功!保证了吃饭,才能想别的。现在人手充足,物资运不出去,速速组织他们先修路。我与京城来筑路的人商量了许多日子,除了到沙州外,第二条是从黄河以南,修到河州,再从中间修到黄河岸边。今年能把这几条路修通就算不错了,其余不能多远。”

  李复圭道:“经略,如此做,营田怎么办?”

  杜中宵道:“先在胜州附近营田,其余各州等路修好了再说。胜州土地平旷,又不缺水,暂且安置五千户,以安人心。其余丁壮,全部都去修路。保证他们吃好,给些工钱,不要心怀怨恨。”

  李复圭称是。现在杜中宵手下人手缺得厉害,军队以外的大量事务都由李复圭在负责。

  走到城门前,李复圭突然道:“经略,若是要营田,为什么路要修在黄河以南呢?从胜州到河州近千里之遥,所过多是无人之地,又不能垦田。何不沿着黄河,一路修过去?虽然远了些,利于营田。”

  杜中宵道:“若是修在黄河以南,为了防黄河水道便迁,必然要远离河道,那不如直着到河州。若是修在黄河以北,不只是远了许多,还要过河,渡口每日运货物太少,黄河上修桥谈何容易?”

  原来在襄州的时候,因为汉水阻隔,就限制了铁路运输。再多渡船,也无法与路铁路相比。铁路好不容易在河曲附近选了合适位置架起桥来,不能再被其余渡口限制。这条铁路以后会成为勾通东西的天下大动脉,方便营田可由支线完成。

  杜中宵的印象里,这一带的东西大动脉,应该是在黄河以北,阴山之下,迷惑了一阵。最后终于想明白,且不说技术上的差路,经济格局就与后世不同。后世的铁路在黄河北,是因为那时北方的经济重心在幽州一带,当然走黄河北通那里。现在经济重心在两京,那就要走黄河以南,而后南下到中原。

  后世这里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是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个世界,就变成了胜州和丰州。丰州代替了后世的包头,由于经济重心在中原,胜州代替了呼和浩特的位置。

  想通了这一点,这一带的交通布局,才最终定下来。

  一进城门,就见到城中空地上到处搭着帐篷,街道上人头攒动。还好大胜之后,这里到处都是欣欣向荣荣的景象,李复圭和包拯管理谨细,并不显得混乱。铁路运来了大量物资,养活这些人吃饭,对朝廷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铁路不但运货快捷,通达远方,与以前的运输方式相比,成本大大降低。以前运到边疆地区一石粮食,路上就要耗掉数石。麟州只有两三万兵马,就近从河东路供粮,要二十州负担,百姓还苦不堪言。现在直接从襄州装上那里产的稻谷,耗些煤就到了这里。

  从襄阳运来的稻谷,登州和所州运来的麦子,源源不断,吃饭不是问题。

  虽然做了十年官,这个年代官员的大胆还是让杜中宵开了眼界。这样不管不顾的所有摊子一下全铺开,换作自己是无论如何不敢的。胜州乱成这样,京城里面肯定会更乱。那里是天子脚下,朝廷百官就根没看到一样,还是一项新政接着一项新政,根本不给留缓冲时间。

  梁适最终没当上宰相,陈执中重新回朝为次相,文彦博为参政,政事堂重回两宰相三参政。三司被彻底拆散,三司使田况升为枢密副使,枢密院同样为两枢密使三副枢密使。

第60章 目标黑水城

  杜中宵走出节堂,命撤去祭品。

  五月底,杜中宵由崇信军节度使改横海军节度使,恩数视执政,即常说的带注脚。初立国时,节度使的地位并不高,在诸卿监上,后改为位在散骑常侍之上,又改为翰林学士之上。节度使无官品,位在翰林学士之上,说明要高于三品官。带注脚,恩数视执政,则仅位于宰相和枢密使之下,一般是宰执外任时所带。横海节度高于崇信节度,再带上注脚,杜中宵又升了一次官。

  文职转武职,待制换观察使,学士换节度使,上次建节杜中宵升了一次,以酬军功。几个月时间再升一次,是对他军制改革积极配合的酬奖。差遣升不了,官位补偿。

  节度使授旌节门旗、龙虎旗、节、旄枪、豹尾,收于官廨旁边的节堂,初二十六祭拜。这节堂就是水浒故事里,高俅陷害林冲误入的白虎堂。因为节堂一般位于帅府西,白虎为西,又称白虎节堂。

  出了节堂,杜中宵回到官衙,随便翻自了些公文。不多时,赵滋来见。

  吩咐一边落座,杜中宵道:“这几个月,对黑水城了解如何?”

  赵滋道:“回经略,黑水城在居延海左近,有小城,甚是坚固。那里水土丰美,党项不住把河西地区的汉人移往那里屯垦,甚是繁华。黑水城是河西数郡通漠北要道,又可到西域,本是商贾集散之地。党项人占了之后,断了商路,现在只是屯垦放牧。城中驻军千余人,周边约有民户三四千户。”

  说完,赵滋伸着脖子小声道:“经略,真要攻黑水城?现在到处练兵,时机可不合适。”

  杜中宵道:“河曲路整军是在胜州和沙州,你那里都是精兵,怕些什么!手下五千余兵马,打不下千把人驻守的黑水城?拿到黑水城,就断了党项跟漠北的通路,此其一。再一个就是,河西数郡不在朝廷的手里,西域诸国交通断绝。打下了黑水城,就通了西域。”

  赵滋点了点头,道:“自跟着经略到河曲路,一战接一战。经略文官,不想这么爱打仗。”

  杜中宵笑道:“什么文官,我已换了武职。——你不用乱猜,这一仗不只是我想打,而是朝廷也想打。党项已经派了使臣入京,商量称臣议和。前次大败,此番议和就不似庆历年间那般了。赐币取消,党项称臣,去帝号,这是最起码的条件。为了看党项人是不是真的恭顺,他们要把黑水城献出来。”

  赵滋道:“其他好说,献黑水城党项人如何会肯?此城一献,镇燕监军司就没了。地广数千里,物产无数,党项人岂会甘心!”

  杜中宵道:“赵继迁叛宋取夏州,又取兴州、灵州,朝廷难道甘心?没办法而已。党项人不献,那就自取。让他们明白,自己献城还有好处,被攻下来那就什么都没有。黑水城孤悬大漠之中,支撑不了多少人,又难以向那里运粮草,朝廷拿来立威,是个好地方。”

  顺化渡一战后,宋朝关闭了跟党项边境的互市,断绝了贸易往来。坚持了数月,党项派使臣入京请求议和。打是打不过了,断绝贸易他们受不了,只能够称臣。

  韩琦主掌枢密院,岂能放过党项。虽然现在全军正在改编,对付党项的力量还是足够的。与杜中宵商量之后,除了称臣纳贡,还要献座城以示诚意,才能重开互市。这个要求不过分,不说党项本就是从宋朝叛乱分出去的,核心的兴州、灵州可本就是宋朝治下。不要兴灵两州,要座黑水城够宽大了。

  契丹两帝争立的时候,不好刺激他们,杜中宵的河曲路,主要开拓方向是向西。拿下了黑水城,就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对杜中宵来说,黑水城党项给与不给,都必须在自己手里。

  西域通中原,有南、中、北三条线。南线过青唐,经吐蕃地区,到秦州后入中原。在北线和中线全部被党项断绝后,这是现在西域入中原的惟一线路。中线就是经过河西地区,那里人口稠密,现在不可能从党项手里夺过来。北线绕过大漠,经过草原和绿洲,进入西域。现在惟一断掉的节点,就是黑水城。

  杜中宵的记忆中,中原对西域的铁路通道,是经兰州后进入河西走廊。这个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条线不好走。自凤翔到兰州,一路上太多山了,技术难,而且缺少经济利益。而走北线,只要避过沙漠地区,路好修许多。此时地广人稀,北方整体上没有开发过度,降水条件也好。后世的沙漠,很多此时没有成形。只要选好线路,可以避过流沙,千里直行。

  有了铁路,怎么能不修到西域去呢。只要铁路到了那里,重现汉唐之风就容易多了。

  顺化渡一战后,杜中宵就命赵滋收集黑水城情报。党项议和扭扭捏捏,就只能施加军事压力。

  仔细问过黑水城的情况,杜中宵对赵滋道:“黑水城距你部约千里,以火枪为主,带一些轻炮,两千人千里奔袭,能不能做到?放心,驮运牲畜应有尽有,马和骆驼,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

  赵滋想了想,道:“沿狼山以北进军,一路都有水泉,只要驮畜充足,粮草不缺,此事不难。”

  杜中宵道:“好,此番你回去,一面准备,一面抓紧肃清你部数百里内未降的番部。狼山以南,未得朝廷允许,敢牧马者皆为叛逆!河西之地,党项人只能在南边的城里。”

  赵滋称诺。这话杜中宵说过数次,虽然兵力不足,不能攻破党项的一连串城池,但其他的游牧部族必须站队。在广大的草原和大漠,要把党项人的势力驱逐出去,夺取其腹地。

  黄河在这里的大弯曲,分割出几个地区。北边自然是河北,被黄河围住的地方是河南,西边的就是河西,东边就是河东,河东路的名字来源于此。兴庆府河山夹峙,指的是在贺兰山以东,黄河的西边。杜中宵现在的目的,就是夺取除南边走廊和兴灵平原以外的河西之地。

  这片地域极其广阔,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人烟稀少。方圆千里,在消灭白马监军司后,最多一两万帐。他们要么归附,要么宋军抓俘虏,送到河曲路实边。目的就是消灭党项的腹地,让他的国土变成几个相接的长条,为最后胜利做准备。

  杜中宵道:“现在除你部外,其他都在编选新军。将领调走了,士卒除役了,来的都是新兵。能够直接作战的,只有你部,后面多花些心思。我已禀报朝廷,杨文广驻沙州,为河曲路东部部署。此战之后你驻河州,为河西路西部部署。北边是契丹的倒塌岭节度使司,不管鞑靼部态度如何,我们都不好现在去招惹。能够开拓的,只能是西域。三万军时,我们打下了河曲路的地盘。现在手握十几万大军,总不能死守这里。最少,要让西域诸国入京朝贡之路畅通,不能再被阻隔。”

  赵滋拱手道:“属下明白,必不负节帅所托!”

第61章 于阗商人

  赵滋离去,杜中宵起身,正要出官厅,突然士卒来报,外面有西域商人求见。

  杜中宵想了想,不好不见,只好重又坐到案后,吩咐士卒带人进来。

  不多时,进来两个商人,半番半汉的打份。其中一个有些面熟,只是想不起来。

  两人上前,行了礼。一个道:“小的任泽,曾经在唐龙镇经商,与经略相公有数面几缘——”

  杜中宵猛地想了起来,这是当年在唐龙镇卖珊瑚珠宝,跟王普走到一起的那个胡商。笑道:“数年不见,你换了装束,我一时竟没认出来。这几年生意好吗?”

  任泽道:“不瞒相公,自相公他处为官,生意不是那么好做。我在伊州,随便做些生意,聊以养家糊口。偶尔听人说起相公重回这里,便来探探路数。这一位金员外恰好要来,便一起结伴。”

  杜中宵道:“放心,以后路途通畅,生意必然好做。这一位金员外,不知如何称呼?”

  金员外拱手:“小的金三,做些丝绸珠宝生意,与于阗国王有些交情。听闻相公带兵击毙了契丹皇帝,西域震动,国王急让我来看一看事情究竟如何。若是毙了契丹皇帝,于阗到中原的道路通畅,大王欲遣使。天圣三年小的曾随罗面大王入京朝贡,不觉三十年过去,已至暮年。能入京再睹天颜,实为幸事。”

  杜中宵听了,急忙赐座,吩咐上了茶来,对金三道:“不知三十年前,金员外以何身份入京?”

  金三道:“回相公,那次小的忝为于阗国的朝贡副使。”

  杜中宵道:“如此委实难得。两位既然已到了胜州,便住上些日子,再作打算。客自远方来,今夜我为你接风,万莫推辞。”

  金三和任泽一起谢过,又说些闲话,便告辞离去。

  杜中宵想了一会,起身去找包拯。耶律宗真被毙于唐龙镇,消息终于传到西域,开始发酵了。金三和任泽应该是第一批,来打听消息的,后面各国还会派人来。

  至于金三的什么于阗国使节的身份,就不必当真了。于阗国早被喀喇汗国所灭,喀喇汗使用于阗的名义跟宋朝做生意而已。因为只有经济利益,他们来得最积极。以前是宋朝对西域情势不熟,既不知于阗被灭,也不知道喀喇汗是什么势力,太过遥远的地方,一切稀里糊涂。杜中宵有心扩张势力到西域,自然不会继续如此。至于怎么对待这些势力,一切等拿到了黑水城再说。

  西域势力,经济上想跟宋朝做生意,政治上则因切身利害,倾向于契丹。一是契丹离他们近,真能带兵打过去,再一个与宋相比,契丹军事处于上风。自高梁河一战后,西域各国多是向契丹称臣,到契丹朝贡,与宋朝断了联系。到宋朝来的使团,多是以朝贡为名,进行贸易的。最奇葩的就是喀喇汗国,一直用于阗国的名义,与宋进行朝贡贸易,让宋人误以为于阗国一直都在。

  到了转运使官厅,包拯亲自迎进去,分宾主落座,上了茶来。

  杜中宵道:“适才有两个西域商人到了我官衙,说是得于阗国王之命,前来打探局势。”

  包拯听了笑道:“什么于阗国王,这些奸商还以为我们不知道于阗国灭的消息吗!他们此来,只怕不是因为于阗国王,而是自己想来做生意吧。”

  杜中宵道:“想来做生意是一定的。西域各国使团,每有朝贡,总会卖几个身份给商人,金三想必就是如此。但除了做生意,前来查探虚实也不像假的。以前在西域各国眼里,契丹兵强,本朝兵弱,他们多是向契丹朝贡。灭了耶律宗真,哼,可能吓破了许多人的胆哪!”

  包拯听了,略作沉思,道:“节帅的意思,这个金三,可能是替各国来探虚实的?”

  杜中宵点头:“很有可能如此。什么于阗国使节,我们现在知道,就是喀喇汗国用于阗的名头,王室做生意。除了王室之外,还夹杂了许多商人。近的高昌不来,偏偏来个于阗国,怎么看都是看风头的。”

  喀喇汗国内部矛盾重重,灭于阗后,迅速分裂,并不是一个统一强国。于阗的名头,西域的很多势力都在用。反正宋朝也分不清楚,只要按着朝贡之礼来了,能赚好多钱。有时候,使团就是好几个势力凑起来的,甚至有时候就完全是商人自己假扮来的。

  于阗建国于西汉,后来成为西域都护府属国。东汉时,班超至西域,以于阗为基地,降服各国。唐时取自西突厥,为安西四镇之一。唐室渐衰,于阗被吐蕃攻灭。吐蕃土崩瓦解,于阗再次立国,至后晋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再次成为中原蕃属国。

  于阗立国久远,跟中原的关系一直良好,是西域各国标致性的国家。不管中原怎么风云变幻,西域只要打着于阗国的名号,都会受到中原优待。哪怕于阗国被灭了,这个名号还一直被用着。

  金三说的奉于阗国王之命,恰恰说明他要么是代表商人来的,要么就是代表几个势力来的。高昌和喀喇汗政治上亲近契丹,突然间宋朝把契丹皇帝都灭了,这个转变太大,一时不知所措,找个商人来看看真假,情理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想转而向宋朝朝贡,这个弯可不是那么容易转过来的。

  包拯道:“既是如此,经略以为该如何对待金三等人?”

  杜中宵道:“我们就当不知道好了。他非朝贡,又不代表别国,随便一说,我们就随便一听。以后胜州这里,会是西域到中原的要道,商贾云集,在所难免,不能亏待商人。今夜我设宴,为他们接风,龙图一起来饮一杯。在这里住上些日子,他们就知道实情如何,回去该怎么说了。”

  包拯点了点头:“此事可行。连败契丹和党项,西域各国得到消息,必然会跟从前不同。那里本就是中原属国,能通中原,很多人巴不得呢。”

  杜中宵道:“不只是如此,现在我们有了力量,可以给西域的势力撑腰。西域到中原,不再是只做生意了,还可以得到我们的武力支持。那个时候,很多事情要变了。”

  包拯一惊,道:“节帅一定要取黑水城,就是为了进入西域吗?得了黑水城,向西就可以到高昌国了。高昌国向契丹称臣,以后——唉,我们对西域还是知道得太少。”

  杜中宵道:“知道得少又如何?有一支常胜之兵,他们自己会来告诉我们。西域各国与党项和契丹不同,他们地域分散,人口稀少,虽是大国,一战其实也没有多少兵。手中数千兵马,足以横行。现在禁军正在整编,河曲路也一样,短时难以编成大军。但数千兵马,还是有的。”

  包拯不说话,突然认识到,黑水城一下,天下真到了重现汉唐雄风的时候。河曲路几千兵马,可以改变西域的力量对比,地位跟以前完全不同。而且对于现在的朝廷,别说几千人,铁路修通了支持几万大军在西域,也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