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漫客1
程廷知点头道:“沈学士什么时候南下?我要在建康等吏部的文书,可能要耽搁一些时间。”
“放心。”
沈老爷笑着说道:“陛下交待的事情,吏部不好耽搁,只是中丞离开建康之前……”
“不要忘了去中书省拜访几位宰相。”
本来这种话,是用不着沈毅提醒的,毕竟程廷知也是在朝廷里混了许多年的官员了,不过程廷知现在走上了职业生涯的绝路上,沈毅怕他忘了。
不跟中书的几位宰相见见,拜拜山头,地方上的封疆大吏,就不太好做。
程廷知似乎真的忘了这回事,他恍然道:“等吏部的文书一下来,我立刻就去中书拜访几位宰相……”
沈毅点了点头,转身告别了程廷知,走进了甘露殿,见到了皇帝陛下。
说起来,君臣两个人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六七个时辰没有见面了。
见沈毅走了进来,皇帝先是示意他坐下,然后笑着说道:“今年你南下之后,替朕盯着这个福建巡抚,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办事,朕总有些担心,他嘴上说的好听,却办不成事情。”
沈毅微微欠身道:“陛下,臣相信程中丞是能办成事情的。”
皇帝翻了一页书,问道:“何以见得?”
“臣查过程中丞的官场经历。”
“其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七岁补缺知县,其后,同知,知州,知府乃至于臬司衙门,他都是做过的,只用了二十年时间,便做到了一省的布政,期间,一直政绩斐然。”
“这种人乃是干吏,只要没有人束缚住他,他应当是能成事的,据说,他今年要把妻儿都带到福州去……”
皇帝摸了摸下巴,先是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淡淡的说道:“治理一府与治理一省大不一样,朝廷里有的是做知府做的很好,做巡抚却一塌糊涂的官员,不过他能有这份为国效力的心思,总是不错的,因此朕才让他去试一试。”
“福州市舶司,就是朕对他的考量,就看他今年,能不能办的漂亮了。”
合着程廷知这个封疆大吏,还有个试用期……
沈毅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如果程廷知这个巡抚,是“实习巡抚”,那么原先的福建巡抚孙复,多半是不会被拉下马的。
因为皇帝要留他备用。
想到这里,沈毅抬头看了一眼皇帝,果然,皇帝继续说道。
“原福建巡抚孙复,朕准备调他进京,任工部尚书。”
这是降职了。
沈毅心里暗自想道。
工部在六部之中排位最低,而且六部尚书与地方巡抚,理论上来说是平级,可一省的封疆,在“辖地”的权力,是远远大于一部尚书的。
地方巡抚只有调任礼部,吏部,户部这三部,才能算是升职。
调工部尚书,算是明升暗降了。
甚至明升的这个“升”字,都不太明显。
皇帝说完这句话之后顿了顿,继续说道:“加太子少保。”
听到这五个字,沈毅心里只有四个字了。
竟然升了!
那位在福建贪腐不少,甚至证据确凿的福建巡抚孙复,不仅没有被贬官撤职,甚至还官升一级,成为了从一品大员!
一般地方巡抚升任六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就意味着朝廷要重用,很有可能会拔擢进入中书拜相。
可是……孙复已经年过六十了。
拜相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这个太子少保,对他来说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荣誉称号,甚至有点像是哄退休老头的虚名。
但是不管怎么说,哪怕孙复在工部尚书的这个位置是只干一两年就退下来,他整个官场生涯,也算是全身而退,善始善终了。
而孙复这个人,留在朝廷里,不仅可以让福建局势多了一些容错率,更是可以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器。
只要程廷知在福建干的不好,孙复多半会再一次南下,顶着太子少保的名头南下。
到时候,对于程廷知来说,就真是灭顶之灾了!
想到这里,沈毅抬头看了看跟自己同样年轻的皇帝一眼,心里忍不住感慨。
这个与自己同龄的大老板,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朝堂上的一些制衡的手段,所谓的“帝王术”,他已经用的非常熟练了。
甚至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合格的“职业皇帝”了。
沈老爷对着皇帝微微低头,拱手道:“陛下圣明。”
皇帝微微一笑。
“沈卿过誉。”
第六百六十二章 狠人
“再有,就是福州那些士族的财产的事情。”
“今年朝廷刚开,御史台就有人参你了,说你在福州打着宫里的招牌敛财,意图亵渎圣名。”
“朕没有理会他们,都留中不发了,不过……”
皇帝伸手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开口道:“不过福州士族的财产,宫里就不掺和了,都交给你沈卿你处理,朕的意思是,如果沈卿不准备将这些家族抄家,那就不用急着动他们那些固定的产业,只让他们每年上交一些银子就是。”
“这些银子……”
皇帝缓缓说道:“就补贴给还没有建成的沿海都司罢,不用往宫里送,免得传出去,老百姓说朕与民争利。”
这就是关于名声的问题了。
如果把朝廷比做一个大公司的话,皇帝这个大老板首先要保证的是这个公司存在下去,以及他这个老板的地位稳固。
而再往下,就是搞钱了。
手里钱越多,皇帝的工作就越好做。
但是这个时代,皇帝这个职业,又不完全是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在历经千年之后,一代代皇帝努力之后,已经有一些“神人合一”的味道了。
所谓的神,就是指皇帝这个“天子”的身份。
皇帝是老天爷从天上派下来的儿子,替老天爷管理下界子民的。
而除了这种类似信仰又不像是信仰的说法之外,儒家那里还有一种从忠孝出发的说法。
那就是,皇帝是天下百姓的“君父”。
虽然不知道这种逻辑是怎么通的,但是在儒家看来,皇帝就是老百姓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爹。
所以,天下人要对皇帝忠孝。
所谓的“以孝治天下”,未必就没有巩固统治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有了这一层身份,那么皇帝的名声就不能太差,不然“父不慈”,那下面的百姓们可就要“子不孝”了。
所以,天子的名誉非常重要,哪怕是朝廷做了什么坏事情,锅也甩不到天子头上。
可以说是“不沾因果”了。
而皇帝本人,也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名誉。
比如说,福州士族的钱,宫里自然是想要的,但是却不能直接去拿,而是要通过现在的抗倭军,将来的沿海都司绕一圈。
万一这件事情将来东窗事发了,那也是抗倭军欺凌当地士族,跟宫里没有什么关系。
沈毅此时,已经对这个世界的社会逻辑有了清晰的认知,他自然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说这种话,沈老爷想了想之后,低头道:“陛下,许复在福州,有一家茶行,而且规模不小,臣的意思是,让许复去代管这些福州士族的产业,如有获益,不管是补贴沿海都司,还是送到建康,补入钱库,都可以慢慢商量。”
皇帝摸了摸下巴。
“这么办倒原也不是不行,不过……”
皇帝悠悠的说道:“建康城里无人不知,许复是高明的侄子,他这个身份去接管地方士族的产业,还是有些不太合适。”
说到这里,皇帝对沈毅笑了笑:“沈卿,福州的那个叶大娘子,既然对你有青眼有加……”
“不如顺势为之,让她去代掌这些福州的产业,还能沟通福州士族,岂不是两全其美?”
你倒是两全其美了。
沈毅心里有一些无奈。
虽然这些福州士族,是自己愿意破财消灾,但是没来由的家产少了一大半,任谁都会不舒服,非常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会慢慢成为怨恨。
他如果真的跟那位叶姑娘有了什么关系,再让叶姑娘去打理那些产业,那么吃了大亏的福州士族,满腔子怨恨,就都要堆在他沈子恒头上了。
而这……
说不定也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
这位皇帝陛下,并不想让自己跟地方上的关系处得太好。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微微低头道:“陛下,这些小事情,臣到了福州之后,再慢慢处理罢,福州士族的事情,臣一定不会让他们牵扯到宫里。”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道:“沈卿办事,朕是信得过的。”
君臣两个人聊了不少关于沿海都司的事情,到了最后,皇帝才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他看向沈毅,问道:“沈卿家里,还有一个兄弟是罢?”
沈毅连忙点头道:“是,家中还有一个幼弟,名叫沈恒。”
皇帝又问:“去年建康乡试第二?”
沈毅脸上露出微笑,点头道:“是,舍弟做学问,比臣要好得多。”
“唔。”
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微笑道:“眼瞅着就要二月了,你家这个弟弟,参加今年的春闱否?”
“要参加的。”
沈毅微微低头道:“舍弟一早就想要报效朝廷了。”
“好啊。”
皇帝拍手道:“他今年年纪也不大,若能够得中进士,江都沈氏一门,便真的光彩了。”
沈毅垂手称是。
皇帝笑眯眯的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沈卿功勋卓著,但是年龄所限,朕无官可以赏你,你家弟弟今年春闱,可要朕搭把手?”
这话就很没道理了。
科考也是朝廷的根基之一,理论上来说,皇帝是最应该维护科考公平的,但是他却说出了这种话。
见沈毅面露诧异之色,皇帝才微笑着说道:“不要想岔了,朕不会帮他作弊。”
“每年殿试,主考官都会送十分试卷,让朕评点名次……”
皇帝说到这里,就没有说下去了。
意思是如果沈恒在这十份试卷之中,皇帝会考虑给他一个好名次?
还是说直接把他擢入一甲?
沈毅没有过多犹豫,只是微微摇头道:“陛下,科考是国家抡才大典,也是国之大事……”
“舍弟能中多少名,就是多少名。”
皇帝的这番话里,是埋了陷阱的。
首先,春闱前十名,也就是从一甲状元到二甲第七名,理论上来说都能进翰林院。
差别,只是好听不好听而已。
如果沈毅应了下来,今年沈恒要是中了一甲,那么沈毅难免会欠皇帝一个大大的人情。
更重要的是,皇帝说出这番话,未必不是在试探沈毅。
这位洪德皇帝,心眼可多得很呢……
皇帝闻言,微微一笑道:“沈卿公正无私,朕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