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11章

作者:漫客1

  因为有很多同学在场,沈毅就没有提“晋王府”这三个字。

  不过沈章来过好几次,两个丫鬟都知道他在哪里做事。

  萍儿连忙点头:“知道了公子。”

  沈毅又嘱咐道:“父亲问起我去哪了,你便跟他说我与同科的同学喝酒去了。”

  萍儿连忙点头。

  沈毅这才扭头看向几位同乡,笑着说道:“诸位老爷,我们喝酒去也。”

  于是乎,沈毅就陪着几个同窗同科的同学们一起,在建康寻了个大一些的酒楼,聚在一起好好的喝了一顿。

  沈毅同批的这些人,能够先中秀才再中举人,说明潜力很大,即便明年春闱不中,三年之后或者六年之后,也有很大概率会中。

  不需要很多,这五个人里只要有三个人能中进士,对于沈毅来说就已经是很宝贵的人脉资源了,毕竟他是这一批同学之中,成绩最好的,而且早早的进入到了皇帝的视野当中,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影响力,他都妥妥的是这一批同学之中的老大。

  沈毅唯一的弱项,可能就是年龄了,他在这一批同窗之中年纪最小,即便是陈长明,也比他大了三岁近四岁。

  沈毅是上午跟这些同学们去喝酒,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喝的七七八八了,便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睡觉,到了家中才知道,有不少江都同乡的举人过来拜访他,但是因为他没在家,便没有见到面。

  沈毅也不怎么在意这些同乡,回到院子里之后,先是迷迷糊糊的跟老爹沈章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躺在自己的床上睡了一觉。

  到了下午醒酒了之后,他起来与沈章好好的说了一番,沈章颇为激动,拉着沈毅的手,说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江都过年,带着沈毅一起去拜拜祖宗之类的话。

  跟老爹说完话,沈毅就带着丫鬟萍儿一起,去东市街上买了两坛好酒,又买了不少礼物拎着,一起来到了大义坊,在大义坊的私塾里,见到了正在教授童生的顾先生。

  沈毅进了私塾之后,放下礼物,毕恭毕敬的对着顾先生深深作揖,开口道:“学生感谢先生来了。”

  顾老头看着沈毅放在地上的两坛酒,顿时眉开眼笑,然后他抬头看着沈毅,微笑道:“中了?”

  沈毅也笑着点头:“中了。”

  “第几名?”

  沈毅站在顾先生旁边,轻声笑道:“拖先生的福,第七名。”

  “第七啊……”

  顾老头捋了捋胡子,微笑道:“乡试之前,我看你的文章,心里估摸着能进前五十就很不错了,万万没想到能取一个亚元,看来要么是你乡试发挥的极好,要么是你写的东西,很合今科主考的胃口。”

  沈毅脸上露出笑容。

  “说来,还是先生的功劳,今科乡试第二场考题,几乎被先生完全押中。”

  听到沈毅这句话,顾老头微微摇头,面色严肃了起来:“噤声。”

  沈毅有些讶异。

  “先生,这种事情对您来说不是坏事,传出去之后,您立刻名声大噪,用不了多久,就桃李满建康了……”

  “老夫只教书,不卖学问。”

  顾老头指了指私塾里的那些童子们,说道:“教教这些孩子读书,所得束脩够老头子吃用,老头子已经很满足了,至于靠教人考学来牟利,那就是昧良心了。”

  他看向沈毅,开口道:“要不是赵治介绍你过来,老夫也不会搭理你。”

  提起赵侍郎,顾先生又看了沈毅一眼:“赵治那里,你去了没有?”

  沈毅摇头。

  “赵师伯这会儿,多半还在户部坐班,等一会儿傍晚了,我再去登门拜访致谢。”

  “嗯。”

  顾先生再一次捋了捋胡须,点头笑道:“多去他那里走一走,老夫一介私塾先生,说不定过两年就死在建康,无人问津了,你来老夫这里走动,全无用处。”

  沈毅摇头:“先生助我甚多,学生是要记一辈子的。”

  说完这句话,他看向顾先生,问道:“先生,您觉得明年春闱,学生能中否?”

  顾老头哑然一笑。

  “中应该是可以中,但是老夫建议你等个三年再考。”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赵侍郎的野心

  顾老头的话虽然没有说明白,但是沈毅已经听明白了。

  老先生的意思是,如果明年沈毅去考春闱,或许会中,但是即便中了,多半也就是个三甲同进士,名次不会很高。

  要知道,二甲进士都有机会进翰林院,成为翰林院里所谓的“储相”,但是三甲同进士是绝对不可能进入翰林院的。

  虽然不乏同进士出身的官员辛苦几十年爬到高位上的,但是毕竟有些“先天不足”,平白要比旁人多了许多辛苦。

  如果沈毅年纪已经到了三十岁乃至于四十岁了,届时不管是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都必须要去搏一搏,但是现在沈毅还很年轻,甚至他等到三年之后,也就是弱冠之年而已,依旧年轻。

  一般少年中举,师长都会给出迟一科再考,或者是迟两科再考,一方面是多学几年考个好名次,另一方面也是少年人心智尚不成熟,过早进入朝廷做事情,容易做蠢事,容易“夭折”。

  可能一个错漏,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沈毅认真考量了一番之后,才对着顾先生低头,正色道:“先生的话,学生都记下了,学生稍候去见赵师伯,然后回到江都之后,会认真考虑是明年考春闱,还是四年之后再考。”

  沈毅心里当然是想要明年考学的。

  因为他有生存上的压力,也有必须要向上爬的动力。

  他的动力就是他想弄死范东成,报去年的杀身之仇。

  压力是,范东成也看他不顺眼,而且两个人已经在建康碰面了,以那位范大公子的德行,说不定现在就在暗处憋什么坏呢。

  与顾先生道谢之后,沈毅又在私塾待了差不多近一个时辰,除了陪顾先生说话之外,沈毅还与私塾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坐下来听了一堂课,一堂课上完之后,顾老头很高兴的把沈毅拉了上去,告诉这些小朋友们,眼前的这个少年人,就是今科建康乡试第七名的亚元公。

  小朋友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建康长大,自然知道乡试第七名是什么水平,于是乎一齐围了上来,好好的稀罕了沈毅一回。

  沈毅也带着笑脸,跟这些小孩子们玩闹了好一阵子,等到天色快要到傍晚的时候,才告辞离开。

  离开了大义坊之后,沈毅又去青酥铺买了一些赵侍郎最爱吃的糕点,提着这些糕点,便去了赵侍郎府上。

  他掐着时间到的赵侍郎家里,很顺利的在书房见到了赵昌平。

  赵侍郎见到沈毅之后,也很高兴,他指着椅子,让沈毅坐下,然后对沈毅微笑道:“今天在户部,我特意让人找了一份建康乡试的榜单来。”

  他走到沈毅面前,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很是欣慰:“建康乡试第七,考的很好啊。”

  “侥幸而已。”

  赵昌平摇了摇头,笑道:“考得好就是考得好,不必谦虚,这一科乡试,书院的考生里,你的名次是最高的。”

  “我认真看了乡试举人的名单,今科咱们书院中试的举人,连同你在内,一共有十三个人。”

  赵侍郎很是满意,微笑道:“很不错了,记得上一科建康乡试,咱们书院的举人没有超过十个,连带着一些在外省考得,加在一起也才将将十个。”

  甘泉书院不止收江都府以及京畿的学子,一些外省的秀才到甘泉书院求学,山长考校了学问之后,也会酌情纳入门庭。

  这些外省的学生考学的时候,有些需要会原省省会去考,也就是说甘泉书院除了建康乡试考场这个主考场之外,还有一些“分考场”。

  “是师长们教的好。”

  沈毅笑着说道:“小侄能侥幸中举,师伯功莫大焉。”

  赵昌平罕见的没有谦虚,依旧面带笑容,显然很是开心。

  “我这个人很重感情,从书院里走出来之后,也依旧很惦念后辈,每年秋闱春闱,看到书院的后生们鱼跃龙门,我心里也会很高兴。”

  赵昌平这个人,的确有些热心肠,最起码对沈毅很热心肠。

  不过他又不是完全热心肠。

  这里面也有利益牵扯。

  虽然谁也没有明说,但是现在赵昌平与陆安世,就是甘泉书院的两个掌门人,不过一个人在朝,另一个人在野,两个人守望相助,携手同行。

  书院的后生越有出息,赵昌平在朝廷里的地位就会越稳固,有朝一日,朝廷里的甘泉派,甚至能够把他抬进中书省去!

  这就是赵侍郎的野心。

  每一个读书人都想要拜相,他赵治自然也不例外。

  要知道,虽然赵家的两个儿子都没出息,但是赵侍郎还有个女儿,有个女婿!

  儿子是不能选的,生下来是什么模样,大了就是什么模样,老天给的,没有办法决定,但是……女婿却可以选。

  赵家的女婿,便是某一科的二甲头名,现在已经是正五品的京官,正儿八经的前途无量。

  宰相的儿子拜相的不多,但是宰相的女婿拜相的却不少,就是这个道理。

  赵昌平现在是户部侍郎,如果能在这一次朝堂更新的时候,再进一步,他就能够顺利进入中书,最次也可以扶正户部堂官的位置,成为正儿八经的户部尚书。

  而他爬到高位上之后,提携女婿就更容易了。

  女婿将来爬的高了,自然也会反过来照拂赵家,照拂他那两个不怎么成器的儿子。

  因为这个原因,看到甘泉书院“人才辈出”,赵侍郎当然很高兴。

  沈毅与赵侍郎说了几句客气话之后,终于想起来正题,他微微低着头,开口问道:“师伯,下午的时候小侄去见过顾先生了,顾先生说我年纪太小,然后考虑下一科再考……”

  他抬头瞅了一眼赵侍郎,低声道:“师伯您怎么看?”

  “考与不考,决定权还是在你。”

  赵侍郎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一些,他微微皱了皱眉头,缓缓说道:“不过你既然称呼我一声师伯,做师伯的便给你一些意见。”

  沈毅低头:“请师伯赐教。”

  赵侍郎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抬头看着沈毅,淡淡的说道:“你不在朝堂,一些事情你可能不太清楚。”

  “按照陛下现在的心思,以及朝堂里的局势,快则明年年初,慢则明年年底,朝堂一定会迎来一次大更新,到时候朝廷里的萝卜坑,就会空出来一些。”

  他看向沈毅,淡淡的说道:“尤其是京官的坑位。”

  “七郎你聪明灵慧,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躬身拱手:“师伯的话,小侄明白了。”

  “小侄今年要回江都过年,回去之后,一定认真考虑这件事。”

  “嗯。”

  赵侍郎点头,笑道:“少年得意,如果不衣锦还乡,那边是暴殄天物,你是应当回一趟江都的。”

第二百一十三章 沈毅的人脉

  顾先生给沈毅的意见,是出于读书人的纯粹求功名之心。

  而赵侍郎给的意见,是出于最实际的官场官位。

  两个人各有各的想法,因此才会就同一件事,给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意见,但是这件事情,毕竟是沈毅自己的事情,到最后怎么决定,还是要看沈毅自己的想法。

  因为沈毅中了乡试亚元,赵侍郎也很是高兴,当天晚上就留沈毅在家里吃了顿晚饭,向来不怎么饮酒的赵昌平,这一次也难得了提起了酒杯,跟沈毅一起喝了几杯,看的赵家的两个儿子目瞪口呆。

  这顿饭一直吃到夜里,赵侍郎才让自己的小儿子赵蓟州送沈毅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赵二不住的对沈毅竖大拇指,同时也对沈毅羡慕不已。

  羡慕沈毅的举人功名。

  以他的家世,不需要中进士,只需要有一个举人的身份,就能轻而易举的在朝廷里补到官缺,从而进入朝堂,但是很可惜的是赵家的这两个儿子并没有继承到赵侍郎的读书天分,两个儿子都没有功名在身上。

  沈毅一路与赵蓟州闲聊,到了很晚才回到了家里。

  之后的两天时间里,沈毅应酬了很多人。

  有同乡同科的举人,也有一些沈毅这几个月在建康认识的朋友,最重要的一个人,莫过于晋王世子李穆了。

  这些人来找沈毅的目的,也都非常一致。

  给沈毅道喜,顺便联络联络感情。

  尤其是晋王世子李穆,不仅亲自登门道喜,更是给沈毅送来了一盘金子,说是给沈毅在建康开销。

  金子沈毅并没有收,不过他代老爹沈章跟晋王府告了个假,这样一来,过些日子沈章就能跟他一起回江都过年了。

  一转眼两天时间过去,到了乡试放榜之后的第三天,建康府举办的鹿鸣宴,终于开始了。

  鹿鸣宴是由建康尹李睿,也就是当朝的晋王爷主持,沈毅等新晋的举人,一大早就赶到了建康府赴宴,不过晋王爷的架子当然远胜于普通的官员,众多举人一直等到中午,才见到了晋王爷一面,这位担任建康尹的晋王殿下,并没有怎么啰嗦,简单说了几句祝贺的话之后,就宣布鹿鸣宴开席。

  鹿鸣宴这东西,是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礼仪,按照古礼,本来应当是放榜次日就要举办的,不过陈国南渡之后,虽然不能说礼崩乐坏,但是几代皇帝都变得神神叨叨的,改了许多规矩。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进球吧!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