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天龙慕容家,斗转星移打诸天 第14章

作者:月影清涟2

  一转头,就看见了佛印满脸赞许的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知道哪些人是有本事的。

  苏轼刚要拒绝,佛印率先出口,“你不敢了?怕被人比下去?”

  苏轼:“……”

  想了一下,自己又没什么事儿,就王诜的关系,教这小子也是可以了。“成,我倒要看看,这位张紫阳,到底能不能成宗做祖。”

  慕容极将手中高举的佛香放下,恭敬的上前,插入炉中。找了一个蒲团坐下。

  “咳咳,儒门佛户道为基,三教合而为一家。”

  苏轼的瞳孔一缩,瞬间认真起来,他们这样的人,天生好像就是带着使命来的,青史留名,几乎刻在了士大夫的骨子里。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只有两个方式,官场立功、文场立言。

  官场立功,文官武官,位极人臣和战无不胜,都可以,历史成就可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呃,一辈子啊,无非就是图个身后名。

  文场立言,成圣做祖,这个更难啊,开创学派,产生影响力等等,无一不是一场百年千年的豪赌。

  成了,那就是宗师,败了,那就是历史的尘埃。

  有没有真东西,能不能看到一条路,那是一个门槛儿,能知道以后文坛往何处走的人,都是人杰。

  就这一句话,苏轼就知道,这个叫张伯端的,真的能成宗做祖,为什么?

  因为他的同窗中,有人在做着同样的事儿。

  程颢、程颐,正在总结这些东西。

  慕容极笑的有些得意,“咳咳,人是什么?人的本性与宇宙的道德秩序是一致的。”

  “人可以通过修养和实践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善良本性,与宇宙合一,并且追求至高的道德境界。”

  “嗯,存天理,灭人欲。”

  苏轼的眼神儿都变了,看着慕容极一脸的古怪,“这是儒家的东西啊,你道家的呢?”

  慕容极脸色一僵,没有那个底子,还真不适合装这个十三,容易漏。

  好在师傅张伯端也是有东西的,“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亦由天。

第21章 天问剑

  周子太极顺成人,陈抟无极逆成丹。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苏轼许久没有说话,佛印也是,两人之间的沉默,好像是在较劲儿一样,就看是谁先坚持不住。

  “呼。”苏轼呼出一口气,“明天开始,跟我读书!”

  六个月的时间,慕容极拿出了自己高考时候的劲头,现在自己才十四岁,精力蓬勃的年纪。

  慕容极像是不要命了一样学习。

  让慕容极注意的是,苏轼身边的两个书童,高俅和林灵素,这两个人,一文一武,真的是耀眼无比。

  这个年纪的高俅,绝对在同龄人之间无比的耀眼,他有着超脱于同龄人的学识和见解。

  慕容极经常在学识上被他按在地上来回碾压。

  一个能在苏轼文章上添砖加瓦的人,怎么可能差,为了琢磨苏轼的心思和意识,时常盯着苏轼的作品耐心研究。

  这份本事,慕容极是佩服的,也大概是这个时候,高俅练就的琢磨人心的本事,忽悠的宋徽宗引为知己。

  另一个林灵素也是厉害的,一身功力,和慕容极打的不分胜负,慕容极这个年纪,是因为拜得名师才有的成就。

  而他却是跟在苏轼身边,学习了诸多杂七杂八的本事。现在的他,还未曾遇见那个让他得道成天师的人。

  六个月的时间,弹指而过。

  苏轼要回去上值了(其实就是游山玩水),慕容极和他两个书童帮他打点行李。

  还要听着苏轼时不时的絮叨。

  “你师父的书我看了,还是那句话,他有成宗做祖的实力,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运道。”

  “不过,我喜欢上面的一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借假修真常清静。”

  “这句话几乎就涵盖了儒释道三家。”苏轼长叹一声,随后大笑起来。

  慕容极没有回话,只是默默的收拾着东西,这种如同神经病一样的,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大概是他们这种人,总是有些神经,就如同李白,据说就时常发癫。

  “你师父讲究一个“诚”字,可以说是他这一身本事的极致了,如同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当真是让我心生羡慕啊。”

  “小子,你可知道这其中的含义?”

  见慕容极不吭声,气的苏轼上去就是一脚,“跟伱说话呢!你小子!都被佛印教呆了!”

  慕容极眼神幽怨,自己要是知道,早就跟你装十三了。

  “于己心诚,其他人无所谓,修行第一要义,就是对自己要诚,类似于一日三省吾身。”高俅在一旁小声的给他解释。

  声音再小,也是被苏轼听到了,恨铁不成钢的点着慕容极,“听到了吗?记住了!对自己要诚!你说你怎么就这么笨呢!”

  “明明身负宝山,只要吃透就是前途无量,还用的着和佛印学佛?我跟你说,佛印那就是歪理邪说,能把佛祖气死的那种!”

  “他还吃鱼,假和尚,假和尚知道吗?”

  慕容极拍了拍衣服上的脚印,这些日子,他算看明白了。

  四十岁的苏轼,在学识上被六十岁的佛印碾压,破防了。

  “大兄,该走了。”

  突然间,一个声音轻柔而婉转,如同湖上轻柔的流水,御姐少妇,四个字,突然浮现在慕容极的心头。

  转头看去,就看到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温婉妇人。

  柔媚端庄,没有万种风情,可是却多了一些精灵狡黠,一看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活泼的。

  林灵素和高俅赶紧行礼,“见过师叔。”

  慕容极赶紧有样学样,不过没有叫师叔,他不知道这人谁是。

  送到寺门口,站在台阶上,远远看着苏轼的马车下山,慕容极突然想起了,高俅和林灵素的下场。

  缓缓吐出一口气,骂名也好,美名也罢。

  “二位师兄!”慕容极突然运转内力传了出去,“如果在苏先生身边混不下去了,记得去姑苏找我啊!”

  随后,就看见林灵素呲着大牙回头笑,高俅摆手示意知道了。

  马车内,那女子从车窗收回视线,笑道:“大兄,这就是佛印和尚的徒弟?好深厚的内力啊。”

  苏轼满脸的煞气,“好小子,光明正大的挖墙角啊!我……”

  刚要伸出头去骂就被女子拽了回来,“跟一个小辈闹什么,真是的。”

  没多久,苏轼被一纸调令赴汝州就任知府。

  1084年,神宗驾崩了。这些都不关慕容极的事儿,读书、修炼,是他的第一任务。

  下山改善生活的时候,正吃的尽兴。

  一个陌生人突然坐在了慕容极的身边,吃鸡腿的慕容极一怔,看着眼前的这个满身盔甲的大宋将领,有些发懵。

  扫了一圈儿,在这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围拢了不少大宋军武。

  可不要以为这个时候的宋军很弱,那战力是很强的。

  在女真铁骑还没有组建的时候,大宋铁骑就是满万不可敌的(事实上无法满万,重甲骑兵一骑三马是标配,三万匹战马真的拿不出来。

  两千匹战马组建一军,真有三万匹战马,那就可以轻松的横扫辽国了。

  大宋马政政策丰裕,大部分都是两千左右(实际不到两千)的战马,剩下的配超过十年马龄的老马匹。

  且有大量囤积。(多为西夏蒙古。辽国出售过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宋马阵拉胯的原因。

  后来解除了重甲骑兵的军种,丰亨豫大去了,然后全军被金国吊着锤,打辽国都费劲。)

  慕容极放下手中的鸡腿,问道:“将军可是有事儿?”

  那将军上下打量了一下慕容极,“我叫杨邦怀,前来送剑。”

  慕容极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一转头,就看见了一个士兵捧着一个匣子走了过来。

  将匣子放在桌子上,然后退下。

  慕容极将匣子打开,一把寒光烁烁的秦剑出现,配上精心绘制的花纹,当真是亮瞎了慕容极的眼睛。

  将剑持起,好家伙,还挺重!

  内力入剑,整个剑身都在嗡嗡的震动。

第22章 本无清静

  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拒绝一把从动漫中照进现实的剑,这好像是刻在基因中的。

  小时候,有一根不错的木棍,方圆几里的韭菜花,但凡有个头,那都是对自己剑术的讽刺。

  慕容极将剑放回到匣子中,转头问道:“这柄剑送给我,那位先生还有什么话说吗?”

  他很清楚,这剑的品质极高,没有要求就这么白送,他可不信有这么好的事儿。

  “哈哈,是有几句话说。”

  “请讲。”

  “先生说,皇帝亲政前后,他要你护卫在侧。”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份书信和一份圣旨。

  慕容极打开一看,是叫自己到大宋西军任职的圣旨。想都不要想,当即拒绝。

  其他朝代,也就罢了,在大宋当兵为将,能憋屈死。

  他宁可这柄剑不要。

  将圣旨扔回去,慕容极神色凝重:“我就是一个山野匹夫,比不得诸位,还是算了。”

  说着站起身就走。

  门口的士兵直接拦下慕容极的去路。

  “怎么着,杨将军?”

  杨邦怀一摆手,示意那些士兵离开,随后亲手捧着剑匣走了过来,“先生答应你的剑,说到做到,至于官职,就看你的意愿了。”

  将剑匣放在慕容极身边,随后带人走出了客栈。

  慕容极兴奋的将剑匣抱在怀里,要了一条鱼,结了账,就回了寺里。

  日向生活逐渐平稳,无非就是读书、念经、练功。佛印是个好老师,看过慕容极的天问剑之后,只是笑了笑。

  慕容极可就遭殃了,从那天以后,就多了一项修炼的内容,练剑。

  从剑法的最最基础的练起,无比的严格。

  慕容极不是十五岁的毛头小子,没有那些叛逆的心思,他知道哪些人对自己好,什么是对自己好的。

  虽然很苦,可也乐在其中。

  结束了一天的修行,慕容极走回禅房,打了一些水洗漱一下,点燃烛火,开始读书。

  月半上树梢,慕容极就着月光看着窗外如银粉铺地的画面。

  想起了苏轼的洒脱。时间一晃,居然过了那么久了。

  在隔壁的禅房墙壁上,还留着苏轼在墙上提的诗词。

  慕容极突然来了兴致,拿起毛笔。

  走到被粉刷的墙壁前。

  挠了挠头,些一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