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唐风骨
安排好一切后。
子受则起身离去。
他是鸿源道树之主,在任何地方都等同于在树下修行,不用特意待在混沌珠内。
……
当人间一切如常时,七国却开始有了变化。
自齐国在长勺之战大败后。
齐桓公一蹶不振,齐国国运对他而言,更是沉重无比的压力。
春秋历,五年,五月。
齐桓公在上朝之时,暴毙而亡,举国震惊。
事出突然,又没有相位弹压,太子昭与公子无亏争夺王位相斗。
最后太子昭兵败,逃往宋国,公子无亏登位。
然而,其在位仅三月。
逃宋的太子昭,以齐国三成气运为代价,让宋国出兵。
宋襄公在左师目夷的提议下,同意出兵,以三万奇兵,奇袭齐国国都。
王子成父等大将,本就不满公子无亏,不愿帮助。
公子无亏兵败,被绞死在临淄。
太子昭随之登位,从姬宜臼处,接过天子剑,自负天命,立誓报仇,称齐孝公。
如此一番动乱之后,齐国国运大损,曾经七大神国之首的国力,敢衰落下去。
而在这个过程中,宋国的参与,更是打破了七大神国互不干扰其政的默契。
一时间。
七国皆动。
一些隐晦之事,开始显现。
……
春秋历:五年,九月。
当齐昭公登位之时。
宋国国都。
两人相对而坐,饮酒论国事。
那坐君主之位者,自然就是宋襄公。
而坐在他对面的,则宋襄公的异母兄,目夷。
同时,也是宋国左师,手握重权,是宋襄公最为信赖之人。
宋襄公一杯酒下肚,得意无比地道:“幸得兄长妙计相助。如今我宋国只出区区三万兵马,就已得到齐国三成气运。”
“兄长游学在外数年,如今学成归来,甫一出计,就振我宋国国运。”
他又是一声长笑,心中却回忆起之前相助齐昭公之事。
七大神国皆是从圣人道场的碎片所化。
然而其天命,乃是圣人以大代价,从未来所借。
因而,这七国国运,国力,也皆与未来因果息息相关。
宋国在七国中,就是小国,实力排在七国倒数第二。
仅比最小的吴国要强上一点而已。
但吴国位于吴江之后,有大江天堑,偏安一隅,倒也自在。
宋国却是夹在,最强的齐与第二强的楚之间,左右为难。
宋襄公当然知道,七大神国皆奉圣人法旨伐商,但他更清楚,七国都有争霸之心。
伐商归伐商,谁来当七国之首?谁来成为下一个天命?
齐桓公在长勺之战之始,尊王攘夷,手持天子剑的一幕,其余六国都看在眼里。
当齐桓公大败于长勺走廊时,宋襄公与其他五国国主,哪个不是长吁一口气?
在知道齐桓公因无法承受国运暴毙时。
宋襄公的第一反应,就是出兵攻打齐国,把天子姬宜臼给抢过来。
手持天子剑的滋味,他也想要试试。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兄长目夷游学归来,三言两语说服他放弃攻打齐国,而是帮齐昭公登位。
最终,他只出兵三万,就得了齐国三成国运。
目夷淡淡一笑,道:“大王,臣所学纵横之术,正是要助大王成就霸业。”
“如今齐国虽衰,然而依然势大。天子居于临淄,那暴商也将处处针对齐国。”
“我宋国则可借此,休养生息,壮大自身。”
“而齐国欠我宋国因果,他们气运衰,与我宋国无碍,他们气运腾,则我宋国得利。”
宋襄公哈哈大笑,道:“兄长所学纵横之术,当真有纵横天下之力。”
一个时辰后。
目夷回到自己府上。
他看向王宫的方向,喃喃道:“可惜,兹甫吾弟,真正的纵横之术,非是你所见之浅薄。”
“你没见过真正的人间如何壮丽,更不知大王为了吾等人族,在做怎样的伟业。”
“吾等名为神民,实为神奴。我不想做奴,更不想见吾之后裔,为奴为仆。”
……
同一时间。
楚国。
自楚国立于天地,楚庄王头两年,虽然登朝,但鲜有管事。
后三年,干脆不登朝,不露面,完全消失了一般。
楚国诸事,由令尹孙叔傲,上大夫伍举,苏从三人代管。
当此之时。
齐国之事,挑动七国之变。
宋国捞取了齐国三成国运,短短数月就增兵十数万。
齐国虽然国力大衰,但天子依然在齐国手中,国运有减,但依然可以称霸。
一时间。
北地之燕,西北之晋,皆有动向。
最先动起来的,正是晋国。
晋国一动,非但没有攻打殷商,更没有对更近的西秦下手,反而先对楚国下手。
一时间,诸国大惊。
连正在游历七国的孔桧,也目瞪口呆。
他刚离开晋国,穿过西秦,来到楚国。
他离开晋国时,晋文公一切正常,只待积累兵力,然后就要联合诸国,一同攻打殷商。
怎么突然间,晋国就要攻打楚国了?
晋国,国都。
晋文公看着眼前巨大的天下堪舆图。
赤金色的殷商,在正中。
七神国在外。
晋文公看了堪舆图半晌后,轻哼一声,道:“七曜锁人道?在本王看来,不过是七星拱日罢了。”
“若不合七国之力,如何能敌殷商之气运?”
“伐商乃是天命,这天命就是天大的功劳。本王就要这贪天之功,壮我晋国之威名,一统七国,再伐大商。”
他扭头看向一旁。
一个年轻人,站在他的身边,面容大气,有大家风范。
晋文公对年轻人道:“苏秦,你之合纵之计,若是能成。本王让你拜我晋国之相。”
他的手,在堪舆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于是。
七国运势,骤然间生变。
第二百零九章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国。
孔桧领着四十几名嫡传弟子, 近两千的其余弟子,在楚国某地暂住。
当七国运势发生变化的一刻。
孔桧神色顿时一变,连忙推演,然而他才刚刚看到运转变化,就元神剧震,喷出一口血来。
他的大弟子连忙上前搀扶,惊道:“师尊,你这是何苦?”
孔桧脸色阴郁,道:“有大道落于七国运势之上,然而为师竟然只能看到其中二字,而不能窥其全貌。”
大弟子好奇地道:“师尊看到哪二字?”
孔桧沉默良久,才开口道:“纵横二字。”
说罢,他与颜回一同皱眉。
纵横二字,可说道的就太多了。
孔桧低声道:“纵横之道,为师从来不曾听闻过,当是有者,应天命而立新道。”
就如他借未来因果,假天命而立儒道一样。
然而,比起他的儒道,云中子师兄的墨道,太乙师弟的法道等等。
这纵横之道,竟然让他完全看不透分毫。
只看清二字,竟然就让击伤他的元神,甚至差点把这具仙胎化身震杀当场。
“难道,是圣人立道?不,不可能。圣人立道,天地鸣,这连圣人也无法掩盖。”
“这纵横之道既然已经出世,却不曾闻于天地,必然不是圣人立道。”
孔桧屈指推演良久,最后一咬牙,道:“看来,只能让楚庄王,提前入世了。”
他抬起头,看向楚国国都的方向,元神祭起看向国都之中。
在他的元神目光之中。
楚国,国都某处。
一处隐匿的道场中。
道场之外,有一个道人抬起了头,看向孔桧。
在孔桧的目光中,这道人无面无目,面孔之处,一片混沌。
其身体,半实半虚,似影非影的道人。
而这道人,却穿着慈航道人曾经的玉清仙袍,手托八宝琉璃瓶,瓶中三光神水,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