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善解人颐
“呼,听说二凤早就想着改变一下唐国的服装了。
好早之前就听他对大秦那边的衣服推崇备至,现在正好去看看。”
旁边何绿华也是略微回满了能量:“走走走,先回去挑选,看看有没有他说的那么玄乎。”
“嗯,这几天可算是累死我了!”
“嘁,说的好像只有你在累一样……”
离开房间之后的讨论,李二凤并不知道。
他稍微洗漱一下,换好了衣服,便来到了会客大厅当中。
只不过现在距离他最开始所说的“马上就到”,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了。
要不是慕容复觉得李二凤在考验他的耐心,再加上旁边还有着表妹时不时的嘘寒问暖,恐怕还真有点呆不下去。
等到李二凤现身,慕容复当即撇下了旁边的表妹,略带一丝激动之情,直接迎了上来。
“李国主,慕容前来赴约,赎人问策。”
从态度上来看,慕容复还是相当到位的,恭敬的递上了80万两白银的银票,不过在大宋被称为交子,反正都是一回事。
嗯,由于世界的特殊性,银票的概念是许多国家都有的,李二凤也不惊讶。
收好银票之后,顺势就交给了一旁的李青萝,让她去兑换成现金银回来。
因为只有现金现银他才可以直接收到空间包袱的金钱栏,也才能在其他国家流通。
知道他们接下来要谈论的是家国大事,李青萝也十分识趣,把依依不舍的王语嫣给强行拉走,只留下了李二凤在场。
虽然只有自己一个人,但是完全不用担心安全,李二凤招呼着下人说道:“去把几位贵客带出来,顺便上好茶!”
慕容复被这家伙给钓成了翘嘴,恨不得他马上全盘托出,但偏偏李二凤不急不缓,可把他给急的呀~
等到四大家将也恢复了自由之身,虽然看上去略微消瘦了一点,但是慕容复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一副十分渴求的模样看着李二凤:“还请李国主教我!”
“好说好说。”
李二凤抿了口茶,无视四大家将的眼神,将自己发家起兵,攻城掠地的过程先给讲了一遍。
想要让别人信服,总得要有个鲜活的例子摆在那里吧。
至于慕容复想要复国成功,其实早就已经被讨论的快烂了。
不过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慕容复是不务正业,成天混迹江湖,关键是在江湖上也没混出个多大名堂,更不要说复国了。
所以他在听到李二凤从边关小国开始,以战养战,迅速扩大地盘和实力,心中也在想着自己能否有这样的操作。
要知道李二凤的诸侯国现在可是雄踞大明之北,国土面积可不比一般的大国小了,无非是底蕴有些跟不上而已。
但是慕容复想了一下大宋这边的情况,不由得摇了摇头。
因为李二凤的操作,在大宋这边有些行不通。
辽国已经抢占了先机,吞并周边小国,挖大宋的人才墙角,几乎是李二凤的翻版发展模板。
慕容复现在才想起家,已经太晚了,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
至于西边和南边,环境恶劣,土著不堪教化,慕容复又很嫌弃。
再加上大理国实力也不算差,至少在西南边还是很有地位的,他也没那个机会。
因此他看了一转下来,发现自己在大宋还真是一点出路没有。
难不成也将目光着眼于海外,跑到东瀛或者哪个岛屿上去独立建国,然后再循序发展,打回中原?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李二凤当即摇头。
“海外建国虽然是一条路子,但是那可得经过好几代人的修养生息,才能有所成效。
你要是不着急的话,选这条路也没错。”
“莫非大宋之内也有机遇?”
李二凤等的就是他这句话:“有!当然有了。”
如果光是天龙八部的世界,确实找不到什么太多突破口。
但是这是一个融合了许多影视小说的世界,时代混合在一起,那可就不一样了。
想到之前的方腊,造反只在一念之间,无非是被李二凤截了胡。
不过这个水浒的反派被李二凤截胡了,但水泊梁山还在呀。
他过来之后听到了些许梁山的威名,但却还没有发展壮大,正式入伙的时候。
慕容复若是真想搞出一番事业,完全可以走方腊的路子,又或者是横插一脚加入梁山。
无论是发动人民群众,还是像梁山那样由江湖到朝堂,都比慕容复在江湖上这里澄清,那里澄清要来的有用的多。
无非是看慕容复能不能放下他家族的骄傲,亲力亲为做一些事情了。
四大家将在一旁欲言又止。
他们这些天可是知晓李二凤的手段,连最具有否定性人格的包不同,也不敢多说话。
慕容复没有管他们,而是对李二凤给出的两个选项有些为难。
一个是走方腊的路线,利用明教的神神叨叨打掩护,迅速集结劳苦大众,爆发一场农民起义。
方腊那样出身都能起兵成功,慕容复自然就更加不在话下。
他手下的四大家将,也更加适合当武将,总比方腊的那些兄弟姐妹,儿子侄子啥的靠谱吧?
而且有着李二凤提前给他说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提供一点援助,他必定可以坚持的更久,不至于一年不到就被朝廷给剿灭。
“只是如此一来,我慕容家族不就成了反贼?”
“哈?你觉得你要复国的话,难道不是反贼?”李二凤都差点被他逗笑了。
也不知道慕容复是不是因为有点偶像包袱,还是说他觉得自己背叛了阶级?
但是管他呢,李二凤该说就说,先把他的心思勾起来就行。
至于另外一条发展路线,当然是让慕容复加入水泊梁山的阵营,不搞农民起义,直接就当个反贼。
正好拿他燕国后人的名头说事,管他顶不顶用,好歹也算师出有名。
嗯,想必有了慕容复这样的人加入,宋江那一系的招安派,也就没了用武之地吧?
或者说等慕容复加入之后,水浒的发展肯定就不是朝着被招安的方向去了,而是直奔着造反独立去。
这一条路线虽然没有广大的农民阶级支持,但是人才众多啊。
管他好的坏的,只要能够镇压得住,梁山那一个个拉出去全都是带兵打仗的好手,能够省很大一部分心思。
唯一有点不好的,就是说出去名声不好听。
但李二凤觉得,你都造反了,还管什么江湖名声啊。
慕容复心动又犹豫,拿不定主意,在客厅当中来回走动。
他只感觉这些年自己确实是过得浑浑噩噩,不知在搞什么鬼。
现在听李二凤与分析大宋的局势,顿时拨云见月,感觉一下子有了盼头。
要说慕容复之前也不是没有拉拢过那些农民。
但他的根本出发点并不是从农民阶级的起义,只是单纯的招收人手,用来当做死士和军队。
李二凤的建议,则是显得更加深入一点,将他和农民阶级捆绑在一起。
只不过慕容家族自认为皇族后裔,而且还是贵族,虽然落魄了,但慕容复还是有些自傲,有些排斥自降逼格。
所以犹豫再三,慕容复觉得干脆既要又要算了。
自己可以像李二凤说的那样,明面上加入水泊梁山,号召群雄起义。
暗地里又扶持一个人来走群众的路子,从农民阶级出发。
到时候一南一北同时起义,夹击大宋朝廷,既可以分散朝廷的军力,也可以见哪边发展的更好,再将自己的心力倾注于哪边。
唔,李二凤得知了慕容复的决定之后,心中暗叹,果然这就是大人的选择。
至于说水浒的剧情会变成什么样,关他屁事啊。
连方腊都已经被他截胡了,还管水浒有什么剧情。
大宋这边群魔乱舞,越乱越好,这才有利于以后自己争夺周天子之位,一统天下嘛。
不然这些大国一个个的繁荣富强,相安无事,他从什么地方下手?
想到慕容复今后要变成梁山的一员,李二凤就感觉越来越有乐子了。
也不知道慕容复加入梁山之后,能混到第几把交椅,又是个什么星?
而且有了慕容复这样坚定的主战派,以及造反派,宋江那些招安派又该如何自处?
到时候是慕容复被裹挟着诏安,还是宋江他们被裹挟着造反,想想还是挺有趣的。
有了决定之后,慕容复仿佛忘记了给出的80万两,对李二凤感激不已。
要不是知道对方已经是个诸侯王了,估计他已经开始拉拢李二凤,许下一大串承诺了。
甚至慕容复还提出想要结为拜把子兄弟,到时候大家互相帮助,蚕食大宋也未尝不可。
然而李二凤可没什么结拜的癖好,果断拒绝,随后又给他说了一点需要注意的造反事项。
嗯,这些注意事项并不是李二凤的总结,而是纵观历史,以及水浒的剧情,所得出来的经验。
毕竟农民阶级的起义在封建社会当中,有好下场的可没几个,甚至可以说没有。
多给慕容复说一些,他也能撑得更久,让大宋乱的更久~
看着就差拿个小本本,记下自己所说的各种注意事项的慕容复,李二凤心中感叹,又一个工具人上线。
只不过以前的工具人是攻略任务,而现在这个工具人是攻略大宋。
两人之间的谈话,持续了一天一夜,说到后边就连四大家将也还是忍不住参与了讨论。
事已至此,再看自家公子被李二凤忽悠的那副样子,他们也实在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何况除了阶级有些问题之外,李二凤所说的,还确实有些道理,他们也只好不计前嫌,给自家公子出谋划策了。
毕竟复国是他们慕容家几代人的野望,而且真要是成功了,他们四大家将就是开国勋贵,从龙之臣,也是有利可图的。
在聊天的最后,李二凤也表示唐国可以和他稍微有一些方面的结盟。
比如进行一些商业往来,卖一些盔甲刀兵,卖一些辎重粮草……
他绝对不是在发战争财啊!
只是无缘无故总不能白送吧?
而且唐国现在周边没什么可打的,资源积累是好事,但是一直放着生锈腐烂就有些可惜了。
不如换做经济,可以使其发展的更快。
再加上如果让慕容复养成了依靠他唐国的习惯,那就最好。
因为盔甲刀兵以及辎重粮草,这是造反势力的根本了,自己拿捏了对方的命脉,其实也算是隐形的控制了对方。
就看慕容复能不能意识得到了。
或者说他即便意识得到,也要饮鸩止渴,与虎谋皮?
……
送走了感觉焕然一新的慕容复,李二凤通过神仙索顺势回了一趟唐国皇宫。
没有去管大秦那边的特色衣服,李二凤先是和诸位大臣,特别是户部尚书李寻欢,以及几位将军讨论了一下此事。
毕竟要贩卖辎重粮草以及兵甲等等,对一个国家而言不是一件小事,要是光他一个人出手的话,闹不好大家还以为他这个国王率先带头叛国呢。
李寻欢现在显得越发沉稳,江湖上的名头也是渐渐消退了许多,但他在官场上却着实引人注目。
年轻而身居高位,但又有能力充足,再加上李家的父兄配合,实话说,他们李家都有一点形成党派的倾向了。
对此,李二凤知道这些是不可避免的,能在控制范围之中也就没有多管。
李寻欢得知了此事之后,除了抱怨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倒是没有反对。
一来他是知道,自己反对李二凤下定决心的事情也没用。
二来这确实有助于促进唐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利于他们控制大宋之中的势力,还不用死自己人,挺好。
上一篇:同时穿越:制霸诸天,深蓝加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