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拔剑十年,剑神见我需低眉 第34章

作者:红尘红尘客

  廿七,晴,宜安葬,忌伐木。

  正午

  望江楼。

  作为京城内知名的酒楼,今日的望江楼却没有往日的门庭若市。

  整个望江楼周围,都被锦衣卫把守。

  沿途的行人感受着这些锦衣卫的目光,都有了一种被蛇盯上的感觉,后脊发凉。

  忍不住步伐加快,不敢过多停留。

  看着远处将望江楼全部围起来的锦衣卫,沈青山不禁嘀咕道:“吃个饭这么多锦衣卫,不知道的还以为望江楼要被东厂给抄家了。”

  曲非烟回应道:“不但将宴请的地点放在望江楼,还弄出这么大阵仗。”

  “公子,曹正淳不会是想要借着今日宴请,造势吧?”

  沈平安轻声道:“造势算不上,不过是想要借着今日宴请一事让京城的其他人知晓,东厂与我的关系,并没有太僵。”

  顿了顿后,沈平安继续道:“同时,也是想借今日之事嘲讽一下那位铁胆神侯。”

  曲非烟想了想后俏皮一笑道:“也对!朱无视想要借郝百川和王家的手让公子与东厂交恶,结果变相的促成了这一次宴席。”

  “这位曹公公,还真是无孔不入,找到一点机会都想压朱无视一头。”

  沈平安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在曹正淳的眼中,早已经将朱无视视为了平生最大的敌人。”

  “哪怕只是在斗争中占到一点便宜,都足以让这位曹公公开心许久。”

  只不过,曲非烟与沈青山阅历太少,经历不多,无法理解“与己斗,寂寞作舟,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句话。

  面对此时望江楼周围一众锦衣卫,周围过往的行人避之不及,更别说主动靠近了。

  自然,主动朝着望江楼走来的沈平安三人就显得尤为醒目。

  随着沈平安三人走近,望江楼前一名宦官上前。

  “敢问可是沈公子?”

  沈平安轻轻点了点头“正是!”

  “奴婢奉督主之命在此恭迎,督主已经在顶楼等着,还请沈公子与奴婢上楼。”

  “劳烦了!”沈平安眼神如常,并未因面前的宦官露出半点不屑。

  引得这么宦官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几分。

  作为京城能够位列前十的酒楼,望江楼自然是有独到之处。

  三重歇山式盔顶压金线,檐角如凤凰展翼,悬二十八枚青铜风铎。

  一旁护城河的河风掠过时清音与浪涛相和。

  朱漆立柱皆取沅江畔百年香樟木,柱础雕洞庭波涛纹。

  说是酒楼,但论装潢,丝毫不逊色于那些顶级的楼阁。

  通体散发的都是内敛的奢华。

  虽身处京城,可望江楼沈平安确实是第一次来。

  与身前带路的宦官登楼间,沈平安目光也在这楼阁内部不断的打量。

  少顷,在这宦官的带路下,沈平安三人也登至楼阁最高一层。

  相比起下面而言,这顶楼的空间不过寻常雅阁的大小。

  但登高远望间,却能将整个京城尽收眼底。

  在沈平安几人迈入顶层之时,曹正淳已经是站起身来,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和煦中带着几分亲近的笑容。

  “沈公子!”

  “曹公公!”

  “请!”

  简单的招呼后,两人相对而坐。

  不过在落座之时,沈平安的目光却是自曹正淳身后一排木盒扫过。

  感受着回荡在鼻尖的些许血腥气,沈平安思绪一转,心中顿时了然。

  随着两人落座,方才带路的宦官则是上前主动拿起酒壶为两人倒酒。

  曹正淳以拈花指持杯对着沈平安示意道:“些许薄酒,还望沈公子不要嫌弃。”

  沈平安同样端起酒杯,隔空举杯的同时面含微笑道:“素问望江楼中百悦酒为京中名酒,常人难得一品,能品此酒已是不易,何谈嫌弃?”

  说着,沈平安将酒杯放至嘴边轻呷。

  看着对面温润如玉,谈吐得当的沈平安,曹正淳心中不禁暗赞一声。

第45章 自当杀之而后快

  主动拿起酒壶为沈平安杯中续上酒水后,曹正淳含笑道:“本以为,如沈公子这样的年纪,在剑道上力压燕十三,谢晓峰这样的顶级剑客一头已是不易,没曾想修为竟然也能够达到了天罡境五重,确实是让人惊叹不已。”

  沈平安轻轻颔首道:“曹公公谬赞了,能够在第二日就知晓在下面对神候时所显露的修为,曹公公的情报精准,就算比起眼线遍布天下的百晓阁而言,也不遑多让了。”

  曹正淳脸上笑容不减道:“沈公子是聪明人,有些小手段,想来也瞒不过沈公子。”

  再次饮下杯中的酒水,曹正淳将酒杯放下,随后右手轻挥,袖袍挥动间,一股劲风惊起,将一旁那摆放在地上的十几个木盒全部掀开。

  听到异响,沈青山以及曲非烟闻声看向那些木盒。

  当视线触及到木盒内那一颗颗脸色灰白,神情或是惊恐,或是悔恨,或是怨毒的人头时,别说沈青山这个几乎没怎么离开过京城的世家弟子了。

  即便是曲非烟,此时也惊的心跳慢了一拍,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唯有事先就已经有了准备的沈平安面色不改,淡淡扫了一眼木盒后便收回了目光。

  将沈平安此时波澜不惊的反应收入眼中,曹正淳面带微笑道:“昨日之事,虽背后有小人作祟,可说到底,到底是曹某御下不严,才让郝百川这样以权谋私的东西在东厂待了这么多年。”

  “为表歉意,曹某已经将王家所有主事之人全部斩杀。”

  听到曹正淳所说,沈青山再次看向那些木箱。

  果然从那些面容狰狞的人头上辨认出几张熟悉的面孔。

  曹正淳抬起手示意了一下。

  一旁的宦官立刻从旁边的小桌端来一个木箱。

  打开后,却见木箱内装着的,赫然都是一叠叠堆放整齐的银票。

  最上面一层的银票面额皆是百两一张。

  沈青山心中估算了一下,就这木箱内,只怕装了有将近十万两的银票。

  “沈家这些年生意受损,这十万两,也算是曹某对沈家的补偿,还望沈公子不要嫌弃。”

  从头到尾,沈平安都未向这宦官怀中木箱里的银票看上一眼。

  只是静静的看着木箱内王家这些人的人头。

  少顷,沈平安开口道:“不知曹公公,王家剩下的人,曹公公是如何处置的?”

  闻言,曹正淳如实道:“全家一百二十七口,一个未留。”

  曹正淳的声音依旧还是带着几分轻柔,甚至脸上的笑容都未曾改变。

  可在曲非烟和沈青山的眼中,此时的曹正淳,忽然让他们有了几分不寒而栗的感觉。

  就连沈平安也是抬头看了一眼曹正淳。

  只不过沈平安的脸上非但没有任何不满之色,反而是点了点头。

  “很好!”

  听着沈平安的回复,曹正淳的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异色。

  “咱家原以为沈公子还会妇人之仁,竟没想到沈公子这般果断。”

  沈平安摇了摇头道:“对于在下而言,世间的敌人只分为两种,一则,活着的敌人,二则,死了的敌人。”

  “王家与沈家积怨多年,虽不说不死不休,却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更别说王家与在下还有旧仇,敌我已明,自当杀之而后快。”

  曹正淳忍不住抬起手为沈平安鼓掌:“好,沈公子当真让曹某人惊讶连连,看到沈公子,咱家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咱家自认在沈公子这样的年纪,可做不到如沈公子这般杀伐果断。”

  “也希望,咱家以后不会有与沈公子成为敌人的那一天。”

  沈平安笑容轻缓道:“希望如此。”

  说着,沈平安对着沈青山示意了一下。

  明白沈平安意思的沈青山立刻上前,从那宦官手中接过了装有银票的木盒。

  将这一幕收入眼中,曹正淳眼底已经是有了几分笑意。

  不过,不等曹正淳再次开口,沈平安声音先一步响了起来。

  “礼尚往来,看在曹公公帮在下解决了王家的份上,在下可与曹公公做一件交易。”

  曹正淳端着酒杯的手在空中顿了顿。

  紧接着,像是来了兴趣似的,曹正淳放下酒杯含笑道:“不知沈公子想要与咱家做什么交易?”

  沈平安直言不讳道:“京城是非地,在下一无心功名,二不喜朝堂。”

  “但人在京城,许多事情身不由己。”

  “其他不说,单单就这几日,在下的存在,已经是让京城中一些人生了忌惮之心。”

  “与其继续留在京城惹人嫌,倒不如离开,对所有人都好。”

  曹正淳本就是慧炬常燃之人,在听完沈平安这几句话后,很快就意识到了沈平安的意图。

  “沈公子想要带沈家搬离京城?”

  沈平安点了点头:“不错。”

  曹正淳没有急着回应,而是思索了片刻才再次出声。

  “沈公子修为已至天罡境五重,若是放入江湖,当为一品势力。”

  “而朝廷对于一品势力的审批极为严苛,至少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未免横生枝节,一品势力宗门建址也只能是由朝廷指派。”

  “以沈公子的情况,只需要正常上报,沈家迁府,京城内谁人敢拦?”

  “现在找上咱家,想来是在选址的问题上有想法?”

  沈平安丝毫没有因为曹正淳猜出自己的目的而诧异。

  捻动着指尖的酒杯,沈平安语气如常道:“家中长辈也已经有了商议结果,地方就定在祖宅榆阳府内。”

  “落叶归根,既然要离开京城,与其跑到其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倒不如直接回到榆阳府。”

  曹正淳点了点头:“落叶归根,人之常情,沈公子这件事情,对咱家而言,确实不是难事。”

  附和了一声后,曹正淳话语一转:“稍后便让人去办理沈公子交代之事,日落之前,定当将契书送至沈家。”

  顿了顿,曹正淳问道:“不过咱家很好奇,沈公子要用什么来作为交易的筹码?”

第46章 斩草务尽

  沈平安不疾不徐的将杯中酒水饮尽,等回味了一番后,沈平安忽然摇了摇头道:“可惜,这酒,到底有些名过其实了点。”

  点评了这酒水后,沈平安放下酒杯,沈平安缓缓的站起身来。

  在曹正淳的注视之中,沈平安缓缓开口道:“在下和神候动手时,在神候身边,唯有玄字第一号的上官海棠在旁。”

  “若这位上官姑娘并非是曹公公的人,那曹公公想要清楚自己在下的具体修为,要么便是曹公公手底下能人辈出,是能够瞒过在下和神候躲藏在附近偷看的能人异士,要么”

  说到这里,沈平安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即便如此,沈平安话中透露出来的意思,也足以让曹正淳的脸色瞬间凝重了起来。

  目光自曹正淳的脸上扫过,沈平安轻声道:“事已办完,酒过三巡,多谢曹公公今日设宴款待,在下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