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李斯高声道:“贺功酒罢,朝会开始。”众臣落座,大殿之中雅雀无声,落针可闻。李斯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秦王扫了一眼将闾,这才扣扣御案,朗声道:“五年来,我大秦雄师连克四国,虽然燕王喜在逃,但是残部不堪一击。眼下最要紧的是,想要喝六国酒,就得攻克楚国和齐国,诸位今天畅所欲言,一天说不完,就说两天,一定要拿出一个方略,究竟是先攻齐,还是先克楚。”
李斯站起身来,拱手道:“今天大将都在,议题主要是先攻齐还是先克楚,需要多少兵力,各方官署才好谋划,今天就先商议出兵顺序。诸位可以说了。”
蒙毅带着几个书吏,坐在群臣之后,显然要记录今天的朝会。
这件事事关重大,在没有方略之前,谁也不敢多说,大殿中一片默然。
尉聊站起身来,看了一眼将闾,这才面向王翦道:“还是老将军先说吧!”
王翦摇头一笑:“老国尉,我快马加鞭从燕地赶来,还没歇过劲儿来,还是先请诸将说说吧!”
这是王翦的习惯,就是在军中也是如此,总是先听诸将发言,总结出方略,才肯决断。
秦王听王翦车马劳顿,顿时心中一动,王翦身为王师,在秦王少年之时就和王翦交好,当年宫变,也是王翦率领大军从边关赶来勤王,这才有了今天的嬴政秦王。向着赵高使了个眼色,赵高拿起一个酒坛,送上了将闾送给秦王的交梨酒。
第0017章 灭国方略
王翦立即起身向着秦王郑重而拜,秦王连连摇手,低声笑道:“上将军何须多礼。”
王翦却正色道:“臣居燕地,这些年病痛加深,胃寒腿寒,大王赐酒让老臣暖身,岂能不谢王恩。”话音未落,大殿中已经是一片笑声。
坐在大将群中的王贲,脸色有些难看。将闾目光扫过王翦心中已经明白,周天子说秦国粗鄙,并不为过,平时就是在庙堂之上,虽有君臣之分,但是君臣礼仪,比起韩,赵,燕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因为韩赵燕都是有底蕴的大国。而秦国位于苦寒之地,朝中忠臣都是和秦王同甘共苦之辈,大王和臣子同酒同食实属寻常。
而王翦却是秦王之师,纵然赐酒,也不需谢恩,但却做出这种受宠若惊的样子,在其他人眼中,就有点滑稽了。
但是将闾却明白,王翦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心思,四次灭国大战,王翦领军两次,王贲领军一次,都有列土封侯之功。纵然现在父王对他没有别的心思,但将来裂土的时候,君臣之间就会心生龌龊。不过,王翦不居功自傲,果然不愧是大秦忠臣。
“末将有话说。”一员大将站起身来。
秦王瞬间就被分散了注意力,目光如电看了大将一眼:“李信有话直说。”
“齐国和楚国,都是当世大国。”李信在王翦军中是负责军机的司马,是少数几个爱读书还勇猛善战的战将,思维清楚口齿伶俐,远远超过王贲诸将,只有蒙毅可以比拟。
李信大步走到御案左边矗立的七国地图之前:“但是,这两个国家相比,又有很大不同,楚国地广人多,齐国地盘下人少。就军队而言,楚国多战士兵作战勇敢,齐国多年偏安于东海之滨,百年来从不参加七国战事,士兵缺少训练,人人怯战,所以先攻打那个国家,不用说也明白。”
“你明说,究竟先攻打那个国家。”蒙恬笑问道。
“灭国大战,从来就是先易后难,当然是齐国。”李信笑道。
李信回到自己的座位,大殿中却没人说话,秦王的目光看向将闾,怒喝道:“你躲着做什么,有话直说。”
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将闾郁闷的站起身来:”启禀父王,我是想等两位上将军说说心中的意见,不过父王既然要我说,那就说说。
李信说的基本属实,山东六国,楚国最大,根据古籍记载,楚威王死时,留给楚怀王的领土不到六千里。楚怀王死时,留给楚襄王的楚国领土八千里。楚顷襄王十八年之前期,楚国领土一万里。
就是楚国衰败之后,被各国侵吞了一些领土,现在保守估计,楚国的领土也得有七千里。这是燕赵韩三国的总和。
而齐国却和燕国差不多,在三千里上下。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为什么现在变的这样懦弱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百族之间纠纷不断,战火频起,所以楚国的国力全都消耗在内战之中。
而齐国却是一个统一的国度,自从将鲁国纳入版图,齐国王室也开始尊崇儒家的礼仪,贵族之间上行下效,奢侈成风,儒家的文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庸,“中庸”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的传承,是对儒家学者世代相传的“忠恕之道”的发展,其主旨在于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至诚”的境界。
“诚”是充分表达个人的本性,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的天性本来是诚的,若能依着这天性去做,若能充分发展天性的诚,便是“教”,便是“诚之”的工夫。
所以综合起来,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但是这种思想,也就造成了齐国不思进取,在七国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态度。
灭国大战,秦国总是先易后难,那是因为要保持军力,保证在恶战中大秦战败之后,有自保之力。
但现在七国之中只剩下两个国家,如果嫌攻打齐国,然后在攻打楚国,就是两次灭国大战。如果先将楚国这块硬骨头啃下来,齐国就会不战而降,所以只需发动一次灭国大战。”
尉聊狐疑的道:“小公子怎么会肯定齐国不战而降。”
将闾翻了个白眼,我能说我看过史书吗,无奈道:”这是从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中推算出来的,楚国是七国之中最奇特的国家,效仿的是周天子分封天下,每一个王侯,公子大臣,氏族,都有自己的封地,而每一个封地都养有精兵。
诸位应该注意的是,这些封地养的兵,并不属于楚国国家军队,而是私兵。
诸侯之间为了抢夺更好的地盘,对抗百族之间的争斗,这些私兵装备精良,远胜于楚国的国家军队。地盘大,军阀林立,这也就造成了楚国王室软弱无力,但是真要以为楚国国力虚弱了,那就大错特错,虚弱的是王室,不是楚国。所以灭楚之战,就是我们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而齐国地处东海之滨,最是富有,但是儒家文化却腐蚀了齐国贵族黎民的好战之心,人人怯战,而最重要的是,齐国没有良将,所以只要大秦灭亡了楚国,在大军压境,罗网策划齐国朝堂内部的反战情绪,齐国就可以不战而降。
所以,这一次的灭国大战,我们反其道行之,先攻打楚国,再灭亡齐国,大秦统一天下就指日可待。”
李斯大笑:“小公子思维独特,从国情民政文化上分析两国的不同,确实可行。”
大殿之中顿时一片笑声,随即就是嗡嗡的议论声,秦王大悦,赞许的看了一眼将闾,这才将目光看向王翦蒙武:“李信说了意见,将闾也说了方略,两位上将军有什么话说。”
第0018章 灭楚论
乾纲独断,并不是指一言堂,秦王从来就没领兵打过仗,虽然相信将闾,但却需要征求王翦和蒙武的意见,毕竟这两位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
蒙武看了一眼王翦,见他只顾喝酒没有说话的意思,知道他的秉性,但现在秦王垂询,你总不能不说话吧!拱手笑道:“老将军该你了。”
王翦端着铜爵:“刚才连饮四尊,又喝了秦王赐酒,老夫有点迷糊,你先说吧!”
王翦在军中被少壮派称之为木头,就是在众将没发言之前,绝不说话。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手下将军全都被他锻炼的思维敏捷,善于想战策,这一点是将闾比不上的。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说两句。”蒙武笑道:”大王,诸位,老臣和小公子想的大同小异,相同的地方就是齐楚两国,先攻打最难打的楚国,战胜之后,逼迫齐国不战而降。
不同之处在于,攻打楚国,也需要提防齐国暗中援助楚国,这是因为当年齐国和燕国苦战六年,楚国始终是齐国的后援,不然齐国早就亡国了,这种救国大恩,齐国君臣不会忘记。
而且征战燕赵韩,大秦都是大义之名,但是对魏国却是不宣而战,大秦统一天下的意图必定让楚齐两国知道了,所以要未战筹谋,防止齐国援助楚国。”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首先攻打齐国。”李信站起来道:“先攻打楚国,齐国有援助的可能。但是,先攻打齐国,楚国肯定不会援助齐国。这是因为,田丹复国几十年来,齐国多次拒绝楚国合纵抗秦之请,申春君主理政务的时候,几乎和齐国断交,如果一举攻占齐国之后,我军就没了齐国这个后患,就可以全力南下江淮,水陆齐攻,楚国可一举拿下。”
“言之有理。”辛胜,冯劫等人呼应道。
赵平站起身来:“李信将军的话也有道理,但是有一点你们注意到没有,小公子想要让齐国不战而降的意图是什么。”
秦王大感兴趣,并没有因为赵平是代国降将而轻视他,大秦招贤纳士,各国英才云集,这才有了大秦现在的兴盛。而将闾出兵,从来就是将敌军和贵族斩杀一空,但是唯独留下了韩国的申犰,燕国的辛胜,代国的赵平,未必没有原因:“将军请说。”
赵平大受鼓舞:”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但是在财力上却有根本的不同,楚国年年内乱,虽然兵士悍勇,但是国库空虚,满目苍夷,战后需要大秦出钱修复。
但是齐国百年来从来就没有经过战乱,君臣一心发展经济,虽然巨大的财富让齐国君臣骄奢淫逸,不思进取,但这些财富将来可全是秦国的,战乱一起,就是遍地狼藉,积累的财富也会随之消亡。就像是在自己家里捉老鼠,投鼠忌器啊!”
“哄”群臣大笑,赵平的理论更是独特,但说的全是道理。反正楚国已经是破罐子破摔,在砸烂点还省的将来重建的时候麻烦,但是齐国可不是这样。
就像是魏国大梁,城高十三丈,厚十丈,一场大水,全都泡塌了,粮食发霉,大秦虽然从魏国国库得到了大量的金银,但是灾后重建,黎民的口粮,都需要大秦支付。
尉聊含笑点头:“灭国大战,不等于原先七国之间的抢夺战,抢了财货掉头就走,修建的任务交给敌国,现在可全是我们拿钱去修。”
李斯苦笑道:“如果没有郑国渠,没有颍川郡的支撑,仅仅燕赵魏三国的灾后重建,就可以耗尽国库存金,大秦现在那有国力再次发动灭国大战。打仗打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粮食。”
秦王现在也是心情舒爽,现在的将军们,并不是原先的武勇之辈,反而对了一群智将,能从民生国力上考虑问题,申犰代替王贲镇守魏国,现在秦王也想见见申犰了,让将闾留下的人才,全都不可小看:“尉聊,李斯,你们赞同哪个……”
尉聊看了一眼将闾笑道:”现在情况已经极为明了,先难后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齐国,而且齐国这么多年以来,和山东五国从不交往,也没战事,军队疏于训练,士兵没有经历过大战。就是灭楚之后,齐国不降,也可以快速拿下,免得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