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推行法儒大典,百官没有异议,但是科考取士,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而且,也和每一位大臣有切身关系,大争之世,争辩之风顿时开启,文武百官全都投入到了辩论之中。仅仅一天之后,朝臣们各种意见就交到了宰相官署。
毫无异问,反对的官员远远多于赞同者,赞同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第0132章 血腥的味道
庙堂重臣悄然就分成了三派,老成持重的一派说,从三代开始,就是君王和大臣从民间选取大贤,选贤的标准不仅仅是学识,还有能不能恪守孝道,团结友邻,处事公正,这样才能保证选举的大贤当官之后,公忠体国,公正廉明、
推行法儒大典,乃是当朝好事,但是,科考取士择优的标准只不过是对法儒大典的精通程度,却没有办法验证人品。不能够保证做官之后,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历朝历代,都曾经出过身负绝世才学,却卑鄙奸诈的小人,一旦掌控大权,就做出祸国殃民之举。所以,应该慎重之。
出身军伍的大臣却说,帝国一直是耕战赏爵,有耕战之功的贤才才能在朝中当官做吏,科举制度,却是不管有功无功,只要身负才具,精精读法儒,就可以在朝中当官,开天下黔首侥进之门,占据朝堂官吏之位,而有功之军卒,耕种之农夫,却无从安置,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天下生乱。
而反对派,却因为附庸胡亥而反对,言辞也激烈起来,帝国轻儒,儒家学说从来就不曾经成为帝国主流,李斯另辟蹊径,妄图融合法儒力压百家,诸子百家在江湖,一直都不肯安分,如果以帝国之力,推行法儒,势必要取代诸子百家学说,从此诸子百家会成为反对帝国的主流。
李斯图谋不轨,意图以帝国之力,推行法儒,分明是想成为一代宗师,却置帝国天下于不顾。
而更多的人却是因为个人,家族,和故乡的利益强烈反对,选贤取士,看似简单,但里面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幕,任何一个选贤做官的官吏,势必对举荐之官吏感恩戴德。俯首听命。
而官员选贤,都是从故乡好友,子弟中选取,和自己有恩怨的,即便是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在选取之列。
而中原六国故地,文教发达,所以,中原的下级官吏也是最多的,废掉选贤制度,无疑会触动他们的个人,家族和故乡利益。
李斯却是一言不发,只是将群臣上书,按照反对的理由分成了四份,然后八百里加急送到南阳,呈送皇帝御览。宰相弄不明白的事,自然要皇帝决断。
就在满朝文武大臣激烈的讨论科举取士这件关系到个人利益的大事,将闾蓄谋已久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悄然命令停止了一切行动。
如果是仅仅如此的话,只能说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只消加以调整,完全可以在突发事件解决之后再次发动。
但是父皇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庙堂上发生的一切,根本就瞒不过他的耳目,却没有一点的反应,而在这时,他却抛出了一个震动天下的话题,谁敢说这两件毫无瓜葛的事情之中,没有一条联系的线。
将闾看清楚了这一点,却猜不透父皇的意图,所以他也很不安。
将闾身上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年在庙堂和江湖也是处处布局,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大秦帝国,但他毕竟是不容于法,所以,他对父皇的心思极为敏感。
一直以来,他都是智计百出,庙堂就像是一头雄健的老牛,被他牵着鼻子走。
而这一次,却完全的脱离了他的掌控,让他心中惴惴不安,索性躲在东宫之中,静静的反思,是不是这些年在帝国庙堂呼风唤雨无往不利,让自己有点忘乎所以了。
而且,他从其中嗅到了一种阴谋的味道,夹杂着血腥,让他不寒而栗。
赵高府上,后花园中,白雪皑皑,小亭独秀。
虽然以临春日,但是咸阳依然滴水成冰,赵高却不顾严寒,一身黑袍,坐在一张铺着虎皮的软榻上,榻边放着小案几,上边置放着茶盘、茶具和盛茶叶的小钵,身边不远处。
一个黑衣脸蒙黑巾的汉子,背着一柄长剑,蹲在地上侍弄一只红泥小火炉。
热水滚动,黑衣汉子将瓦罐送到了案几之上,赵高慢条斯理的投茶,润茶、冲茶、浸润、分茶……
茶盏很小,却是最好的羊脂玉,一杯只够喝一口,白玉杯如星子,青玉盘如满月,提壶轻轻一点,好像洒落了七道星光,然后他就逐一举起,嗅、品、饮,当他微闭双眸仰起头来时,寒风从颌下吹过,如果再有点胡须随风飘舞,那就有点世外高人的味道了。
只可惜,颌下的寒风时刻在提醒他是个阉人,是个太监。即便是有绝世才华,也不可能在庙堂之上当朝做宰,建立再大的功勋,也不能位列三公九卿。
太监就是太监,阴阳不分。
他将写满李斯罪证的奏折交到太子手中的时候,真实的目的就是隔山打牛,拼着玉石俱焚之心,但是将闾的态度,却让他心沉谷底,胡亥有能力和太子分庭抗礼吗,没有。
将闾完全可以壁虎断尾,舍弃李斯,吕雉和雪女,一旦他下了这个决心,将事情闹到咸阳宫,那就真的是自己的死期了。
胡亥身为皇子,即便犯罪也不至于被杀,但是身为他的老师,却难逃断头之罪。当一个皇子的师傅,本来就是荣耀和危机并存。
李斯如此,尉聊如此,自己也同样如此。
但是皇帝突然去了南阳,对太子遇刺之事不闻不问,反而让群臣商议科举取士,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让他品出了不同的味道。但他已经存了必死之心,自然也懒得揣摩圣意了。
但是,等满朝文武,准确的说,是整个帝国贵族,民间朝野,只要是能够在庙堂上说上话的,都不顾一切的发动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反对科举取士上来,赵高突然就醒悟,不对劲。
第0133章 蒙恬归来
和李斯将闾一样,赵高也弄不懂皇帝真正的目的,不过,这对他却是一个机会,以他对将闾的了解,这个太子绝对不可以用常理度之,虽然贵为帝国储君,但是骨子里却带着一股江湖习气。
庙堂之上那种当面叫哥哥,背后捅刀子的作风不仅玩的出神入化,甚至,一怒之下闯进中车府,当众将自己击杀都有可能。
太子爷的座右铭本来就是我死之后,那管洪水滔天。
但是,庙堂之上热议如火如荼,反而让赵高看到了一线希望,皇帝乱拳打死老师傅之举,反而会让他投鼠忌器,不敢乱动了。或许,这一劫能够逃过去了。
满朝文武全部精力和能力,已经全部投到科举取士上来,这时候铲除异己发动内战是不明智的,将闾和李斯都不是蠢人,应该看得很透彻。
时间这把杀猪刀,可以泯灭很多东西,只要拖到将闾走马上任,成为九原上将军,那咸阳城中的一切,依然还是自己说了算。
帝国和狼族之战,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打完的,尤其是和匈奴战争结束之后,帝国会在起修建万里长城之风,以他权势之重,皇帝临死之前,是不会让他回咸阳的,所以,那时候他就是想翻旧账,人在九原,也无法掌控咸阳局势,火候一旦掌握不好,就会反受皇帝猜忌。
所以,这是胡亥的机会,也是他赵高的机会,这场风波是皇帝发起的,以嬴政的脾气秉性,是任何人都左右不了的。
但是,皇帝想做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目的,赵高也猜测不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所以,对隐藏在群臣中的喉舌,他没有做出任何的指示。
挥刀成一块,将自己阉割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虽然现在是一个中车府令,但是这个地位,他还真舍不得放弃,更不想死。
经过这一劫难,他也心生警惕,皇帝的权威是任何人都不能触犯的,那怕你位极人臣,成为太子,皇帝的一喜一怒,一个眼色,就足以将你辛苦建立起来的权势瓦解。
而自己能够让皇帝记住的,不过是伏低做小,忠心耿耿,而并不是自己的才具,持才傲物,目无余子之心要不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次成为皇帝忠心的奴才。
将闾在东宫反思的时候,赵高也在反思,如果逃过这一劫,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心中慢慢形成了定计。
日落时分,八马天子座驾驶进了南阳大营,早已提前一步回来的蒙恬,王离,侍奉在两位上将军的王贲蒙毅,早已恭候在营门口迎驾。
嬴政从座驾之中走了下来,看着风尘仆仆的蒙恬王贲,终于松了一口气。
“参见陛下。”蒙恬噗通一声跪倒在雪地之中:“蒙恬没先回咸阳交回虎符,擅入南阳大营,乃是大罪,请皇帝责罚。”
嬴政大步走了过去,双手搀扶起蒙恬:“将军孝心天下皆知,所以朕特意从咸阳赶来,就是免于将军来回奔波之苦,见过两位老将军了。”
蒙恬梗咽点头:“御医已经竭尽全力,让上将军和家父拖延了几日,上将军和家父一直昏迷不醒,但听见臣回来之时,突然之间苏醒过来,听臣讲述了九原军情之后,有陷入了沉睡,御医说,唯恐是回光返照,所以,让臣等准备后事。”
嬴政的身体顿时呆滞了,怔怔好半响,一言不发,举步就走,众臣默默随行,一走进中军大帐,撩开羊皮门帘,嬴政的泪水就止不住的流淌。
不远处飘荡着浓烈的草药气息,匆匆近处的将士随员脸上都带着哀伤之色。
为了方便照顾两位上将军,夏无且特意将两位老将军安置于一室,听见门帘响动,抬起头来,看到是皇帝,站起身来,躬身一拜却没说一句话。
嬴政也清楚,夏无且已经尽力了,稳定了一下心神,嬴政迈步进入,两位老将军枯瘦如柴,昏迷不醒,站在两张卧榻之前,嬴政整整一个时辰没有说话。
蒙毅缓步走到皇帝身边,低声道:“听长兄细说了九原军情,家父和上将军已经可以含笑九泉了,陛下节哀。”
“两位上将军弥留之际,心中还想着家国。”嬴政躬身一拜。
“家兄回来不久,臣已经备下了酒食,陛下一路车马劳顿,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蒙毅和嬴政说话,比较随意,在场大将都知道皇帝和两位上将军的情谊,不敢劝,唯独蒙毅可以在这时候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