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340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严阁老的国富论,真是写的太好啦。”

“我做了一辈子生意,也没有把财富看地这么透彻。”

“说实话,跟严阁老的头脑比起来,我们这些人,真是太笨了。”

“按照国富论的观点,我们商人非但不是四民之末,反而对社会有重大贡献?”

“以后,我们有可13能成为社会上层人?”

商人阶层,激动了。

如果不是严嵩这些年,一直在开海、鼓励商业、放松商人的枷锁,大明的商人阶层,此时应该还很孱弱。

但商品社会的发展和商业的极大丰富,使得大明的商人阶层,在财富、实力上迅速膨胀,积累,加上严嵩鼓励商会、协会、行会的发展,导致他们在政治上也开始觉醒。

那些小市民,也深受【国富论】鼓舞。

“原来,财富是这么聚集的?”

“问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靠,我之前一直苦哈哈的,原来是不得其法。只要按照国富论的方法,多积累原始资本,多投资有希望的行业,我也能做有钱人?”

“原来,追求财富不可耻。我们从现在起,再也不听那些腐儒胡吹,什么安分守己,听天由命,开始做生意吧!”

“就是!我早就想成立一个商队,来往中日做贸易,听说能发大财呢!”

不光是在南京,在杭州、苏州、宁波、镇江、武汉、广州等南方重镇,严嵩的国富论,都几乎同步面世。

虽然目前刊登的只有【国富论】第一卷,一共1万多字,但已经激起了东南巨大的反响。

商人阶层,几乎万众一心,一致拥护严阁老。

小市民、小农民阶层,暂时处于观望之中。有人深受鼓舞,要去做生意,建作坊,有人还持怀疑态度,犹豫不决。

要说最大的反对声音,当然是读书人和做官的。

几乎众口一词,统统在指责靖海大臣、大明太师、内阁首辅严嵩,妖言惑众,祸国殃民,传播与孔孟之道、大明祖训背道而驰的歪理邪说,祸乱人心。

整个大明南方,一片辩论之声。

南京的各处酒楼、茶坊、澡堂、书院,甚至在秦淮河的画舫上,都可听到激烈的争吵和辩论声。

譬如秦淮河的画舫上,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怒吼。

“严嵩写这种国富论,真是衣冠禽兽!斯文败类!气死老夫了。”

“是吗?可我倒是觉得,严阁老真不愧是我大明第一智者。这本【国富论】写的太是时候了。我大明必将深入改革过去的积弊,一扫程朱理学的桎梏,走入一个新时代。”

“什么?你是哪家的后生,敢在老夫面前,如此嚣张,支持严嵩?”

“这位老夫子,你这番话,应该在书院说啊。可现在是妓院啊!你的孔孟之道,存天理灭人欲,哪里去了?”

“·····额”

这尼玛就尴尬了。

总之,大明南方,陷入了严重激烈的辩论和争吵之中,每天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国富论,连倭寇大BOSS汪直准备投降朝廷严阁老的头条版面,都被盖了下去,一直被挤到了可怜巴巴的第5版。

(汪直哭得死去活来,尼玛啊,话说姓汪的上个头条怎么这么难?)

(后世某个姓汪的:····感情我们姓汪的上不了头条,是一种千年宿命的诅咒?)

话说东方白正在盘算,如何再威胁严嵩,将【国富论】抛售出去,作为一个王炸,把严嵩炸的外焦里嫩。

谁知,她听到街头报童大叫,让人买了两份报纸一看:“·····”

东方白气得娇靥煞白。

严嵩索性,自己来了个霸占头条,主动印刷,根本不需要她再威胁了。

这么一搞,变成了严嵩自己炒作自己。

(严嵩:与其让你炒,不如本阁老自己炒!哼!)

这一招让东方白的计划,全部泡汤。

“可恶的严嵩!”东方白扯碎了报纸,咬牙切齿道:“我等着看你怎么收场。”

王本固和冒辟疆,却兴奋欲狂。

他们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南方最保守的氏族,还有官647员们,读书人们,对严嵩的谩骂和咒怨,如同吃了蜜蜂屎一般轻狂。

“哈哈哈!冯厂公!”王本固一溜烟冲了进来,根本不像是50多的老头,拿着报纸狂笑道:“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如今严嵩居然发布【国富论】这种离经叛道的书,东南一片轰动,官员士绅们,恨不得将他五马分尸呢。我们的大事,可成矣!”

冒辟疆一脸阴笑,也随之而来道:“王老说的一点不错。这严嵩本来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只能告刁状。但【国富论】一出,东南的士林纷纷倒向我们。光是我们复社,就接受了不下一千个富贵人家公子的入社申请。他们都气势汹汹,要团结起来,斗倒严嵩呢。”

东方白冷眼看着这两个吃屎一般的货,一老一小,洋洋得意,冷哼一声。

放屁,那是本座的功劳。

不过,她也不得不佩服,严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

“哼!倔驴子,我看你怎么收场?”

严嵩此时,却并不在府邸,而是在万松书院。

。。

第1434章 尼玛,又是严嵩的套路【3】

万松书院,是南京最有名的一处书院,四大书院之一。

这里,士子云集,是东南的文气荟萃之地。

严嵩此时,在讲学。

没错。

他既然决心正面迎战,不光印刷了自己的【国富论】,还深入占领舆论阵地,广泛宣传他的国富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富论,还有严嵩最终的改革蓝图,究竟能否变成现实,关键要看严嵩能否驳倒顽固派,让广大的人民各界,接受他的理论。

只有大明上下,士农工商,统一了认识,大明的改革才能深入推进,毫无阻滞。

否则,就会重蹈王安石变法的杯具——光有上面的政策,都被下面的对策给抵消了,最终还祸国殃民。

严嵩应邀,在万松书院,给上万士子进行一次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