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但是反派科学家 第262章

作者:命运的王牌

  然而,他的动作在张启眼中,缓慢得如同静帧。

  张启甚至没有移动脚步,只是随意地抬起手,精准地扼住了查尔斯的前额,五指发力,便将他整个人按倒在地。

  “砰!”

  查尔斯的后脑与冰冷的金属地板再次亲密接触,这一次的撞击让他眼前金星乱冒,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力气。

  墨城吹着口哨上前,动作娴熟地从腰间取出一副高强度合金手铐,“咔哒”一声,将查尔斯反剪的双手牢牢锁住。

  “会首大人,哦不,前会首大人,别激动嘛,激动容易伤身。”

  墨城拎着查尔斯的衣领,像拖一条死狗般将他提了起来,轻松地押送出门。

  门外,原本寂静的走廊此刻已经站满了手持武器的猎荒者。

  他们神情肃穆,行动高效,正将一个个衣着光鲜、面无人色的光影会高层从各自的房间里押解出来。

  这些人平日里作威作福,此刻却像一群待宰的羔羊,眼中只剩下恐惧与茫然。

  人群汇合,在张启的带领下,这支特殊的队伍穿过长长的廊道,径直朝着城主大厅走去。

  城主大厅内,气氛压抑得近乎凝固。

  马克高大的身影站在大厅中央,正对着端坐在城主宝座上的摩根。

  他的声音,如同从胸腔中迸发出的怒雷,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

  “……将无辜的女孩送进金色大厅,只为满足某些高层的私欲!篡改基因匹配数据,视人命为交易的筹码!甚至为了打压异己,不惜用三大法则作为武器!

  这些罪状,一桩桩,一件件,您真的毫不知情吗?!”

  “还是说,您为了所谓的稳定,就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马克将一份份证据掷在地上,质问着摩根、

  听到这样的质问,摩根沉默了,那双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

  他没有去看地上的文件,只是静静地注视着眼前这个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

  “马克,你以为,成为城主意味着什么?

  是荣耀,是权力吗?

  不,是责任,是抉择。你知道维持灯塔七千六百四十二人的生存,每天需要消耗多少能源和物资吗?

  你知道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任何一点微小的人口增长,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多大的压力吗?”

  摩根没有直接,而是反问了马克。

  面对这一连串直击核心的质问,马克一时语塞。

  他作为猎荒者首领,只负责从地面带回生存所需,对于灯塔内部复杂的运转和资源调配,他确实知之甚少。

  他的愤怒源于正义与情感,却在冰冷的现实数据面前,显得有些苍白。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清晰的声音从大厅入口处传来,打破了僵局。

  “灯塔常驻人口15284人,其中上民2462,尘民12822人。每日基础维生所需能源折合标准能量单位十八万,食物消耗折合营养膏约三吨。以目前的物资储备和获取效率,人口安全增长的上限是每年百分之零点三。超过这个阈值,灯塔的能源与生态循环系统将在五年内面临崩溃风险。”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张启缓步走入大厅,他的声音不大,却精准地报出灯塔的数据。

  看到张启的身影,马克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不由得松了口气。

  摩根一时语塞,神情则相当复杂。

  就在这时,被墨城押解进来的查尔斯,在看到摩根的那一刻,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歇斯底里地大叫起来:

  “父亲!快让城防军把这些叛徒都抓起来!他们要毁了灯塔!他们疯了!”

  听到这话,摩根的眼角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看向自己儿子的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失望。

  城防军?那些常年在灯塔上维持内部秩序、连噬极兽都没见过几只的士兵,去对抗一群在地面与怪物浴血搏杀、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猎荒者?

  无论是武器装备、战斗经验还是纯粹的战斗力,两者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他这个被权力与优越感冲昏头脑的傻儿子,竟然连这一点最基本的力量对比都看不清。

  摩根深吸了一口气,将目光从查尔斯身上移开,重新投向并肩而立的马克和张启。

  “你们……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我已经把城主之位交给了马克,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用这种方式……”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与不解。

  “抱歉了,城主大人。”

  “这是逼不得已的选择。”

  马克迎着摩根的目光,眼中没有丝毫的退却。

  他说着,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后安静站着的冉冰,眼神中的温柔与后怕一闪而过。

  随即,他上前一步,走到了摩根的面前。

  “而且,我觉得阿启说得很对,灯塔,确实需要改变了。”

  马克的目光变得无比清澈,

  “像一部冰冷的机器一样,严格遵守着三大法则,压抑着所有的人性,仅仅只是为了活着……那样的我们,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马克继续说道,如果只是为了救冉冰一人,会破坏灯塔所有人的生存,那他会选择带她离开这里,去地面自生自灭。

  但是,阿启给了他另一个选择。

  一个能让灯塔所有人,重新获得作为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选择……

  就这样,掌握着绝对武力的猎荒者很快控制住了局面,摩根为了顾全大局,最后命令城防军解除了武装。

  还有一些忠于光影会的士兵想要拿起武器反抗,但很快就被猎荒者的精英部队镇压了。

  仅仅一夜之后,灯塔的权利交替,就这样没有波澜的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张启随即通过灯塔的公共广播系统,将光影会多年来的种种恶行公之于众,那些被掩盖在“神圣使命”之下的肮脏交易和罪恶行径,在所有上民和尘民心中投下了重磅炸弹。

  对查尔斯为首的一众高层,最终的审判并非处决。

  考虑到灯塔极度缺乏劳动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特权,贬为尘民,从事最繁重的劳役。

  这或许是比死亡更深刻的惩罚——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自己曾经鄙夷和压迫的尘民生活。

  紧接着,便是马克就任城主的正式仪式。

  作为猎荒者的传奇领袖,他每一次出击都能为灯塔带回海量的物资,在民间本就积累了无可比拟的支持率。

  因此,他的上任反而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

  马克上任后颁布的第一条法令,便是将灯塔的军事力量进行彻底整合,城防军被直接编入猎荒者体系,由经验丰富的猎荒者老兵负责训练和管理,灯塔的武装力量被前所未有地拧成了一股绳。

  而另一边,随着光影会的倒台,灯塔居民,尤其是尘民,失去了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柱,一种迷茫和空虚的情绪开始蔓延。

  为了填补这份空白,也为了给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注入新的希望,张启选择为他们带来了旧世界的馈赠。

  音乐、游戏、电影、书籍、漫画……这些曾被灯塔视为禁忌、会“腐蚀人心”的娱乐活动,通过中央系统被分发到每一个人的个人终端上。

  当第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在居住区回荡,当第一部色彩斑斓的电影在公共屏幕上放映,当尘民们第一次看到除了蟑螂饼和营养膏之外的、名为“美食”的影像时,所造成的冲击是颠覆性的。

  “这些,只是我们人类在旧世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的冰山一角。

  未来,会有更多。终有一天,我们会夺回地面,重建家园,所有人,都将真正地享受到这一切。”

  张启适时地向所有人宣布,同时公布的是【艾勃隆细胞】初代培育肉的研制成功的消息。

  这种神奇的细胞组织能够直接吸收电力进行大规模的快速增殖。

  尽管第一批产品的口感只能说差强人意,但对于常年以蟑螂饼为食的尘民而言,这松软、温热、蕴含着真实肉类脂肪和纤维感的肉饼,已然是无上的珍馐。

  当热腾腾的肉饼发放到每一个尘民手中时,原本还对“光影之主”抱有最后一丝幻想的人,也彻底叛变了。

  他们开始发自内心地对新任城主马克和科研部长张启歌功颂德。

  无他,这肉饼还有那些娱乐活动实在是太香了……

  希望,是最好的催化剂。

  灯塔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前所未有地调动了起来,每个人都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干劲投入到生产与建设之中。

  回到地面,重建人类文明——这个宏伟的目标,第一次出现在了灯塔人民的心中。

  当粮食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发展的瓶颈,便指向了人口。

  三大法则虽然被废除,但人口繁育依旧处于严格的管控阶段。

  灯塔现在需要的,不是盲目的数量扩张,而是更加优质的人口。

  因此,除了对猎荒者的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外,【人造子宫】与【调整者计划】这两个项目,被提升到了最高的优先级。

  得益于这个世界本就相当发达的生物科技,相关的设备和技术资料,在坐标指引下,很快便从地面一处被掩埋的旧世界研究所中被找回。

  经过紧张的调试与准备,第一次【调整者】生产实验,正式开始。

  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都陷入了困惑。

  当第一批婴儿从透明的人造子宫营养液中被取出时,他们拥有完美的肉体,各项生理指标都远超普通婴儿,但他们却像一个个精致的人偶,没有哭闹,没有情绪,甚至没有最基本的自我意识。

  他们的眼睛空洞地睁着,仿佛只是两颗漂亮的玻璃珠。

  经过反复的测试与分析,张启站在巨大的培育仓前,陷入了沉思。

  他最终得出了一个推测:那就是在这个世界,生物灵魂的诞生需要生命源质。

  一个自然诞生的婴儿,可以从父母的结合中,获得最原始的一缕生命源质,就像一颗生命的种子。

  这颗种子会借由生命体的成长,吸收养分,逐渐萌发、壮大,最终培育成名为“自我”的参天大树。

  但是,完全由机器和营养液进行培育的人造子宫,跳过了“播种”这一步。

  它能完美地复制肉体,却无法从虚无中创造出那最核心的“种子”。

  这意味着,他现在急需一台能够为胚胎精准注入【生命源质】的仪器。

  这种设备,灯塔没有,相关的研究资料,也是一片空白。

  但这个世界没有,不代表……其他世界没有……

第321章 一人世界的变化

  华夏,西南,某处深埋于地底的庞大研究所内。

  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金属冷却剂混合的独特气味,冰冷的白炽灯光将每一寸空间都照得纤毫毕现,却无法驱散那份凝滞如实质的紧张。

  数十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无论老少,都屏住呼吸,目光聚焦于下方那座被无数粗大缆线与精密管道包裹的钢铁巨兽。

  它名为“燧人”。

  王振国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后的双眼倒映着那座反应堆的轮廓。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控制台冰凉的金属边缘,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与核物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他见证过无数次理论的诞生与实验的失败,他的人生,就是由数据、公式和图纸构筑的。

  所以,当那个名叫诸葛青的年轻人说要造反应堆时,他是相当不屑的。

  就算这小子解开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但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

  从纸面上的完美公式到一座能够稳定运行的聚变反应堆,其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王振国震惊了。

  诸葛青不仅拿出了理论,更直接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技术方案。

  王振国凭着自己几十年的经验,逐字逐句地审阅那份方案,试图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疏漏,结果却是徒劳。

  那份方案的成熟与周详,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荒谬的错觉,仿佛对方不是在设计,而是直接从未来某个已经建成的聚变反应堆上,将整套图纸和流程原封不动地“扒”了下来。

  当然,他知道这不可能。

  世界上,尚无任何一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能够真正投入商业使用。

  而真正让他感到世界观受到冲击的,是这个年轻人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的方式。

  聚变反应,需要在上亿度的高温与难以想象的超高压环境下进行。

  没有任何已知的实体材料,能够长时间承受这种状态下等离子体的直接冲击。

  如何约束、维持、并控制这颗人造的“太阳”,是全世界科学家都为之头疼的终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