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金榜:我的系统太逆天 第114章

作者:N9

  郭嘉感觉自己应该是想多了以后,翻来了书,继续看了下去。

  结果这刚一看,他又傻眼了。

  什么鬼?

  这些字体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如此标准规矩,压根就不像人写的一样。

  再一看,我去!

  所有字体一摸一样,这怎么可能?

  郭嘉再次傻眼了。

  人写的怎么可能所有字体分毫不差,完全一摸一样?

  郭嘉表示他今天一天的傻眼次数,比他这一辈子的傻眼次数还多。

  没办法,只能继续不耻下问了。

  实在是搞不懂,不问能怎么办?

  只见郭嘉硬着头皮,对一旁服务员问道:

  “请问一下,这个字体是什么情况?”

  “感觉这个字不像是人写的啊!”

  服务员好似知道他会问一样,非常流利的给出了答案:

  “这位先生,这个字的确不是人手写的。”

  “而是通过印刷术,印上去的。”

  “印上去???”

  郭嘉听到服务员的回答后,如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样,继续懵逼。

  不过他抓住了服务员话中的一个陌生词,印刷术。

  这个词郭奉孝表示,他闻所未闻。

  压根就不知道这印刷术是何物。

  不过在郭嘉想来,这个印刷术应该也是一种类似于造纸术那样的技术吧。

  而这些字体就是通过这个叫做印刷术的技术,给印出来的。

  不过想到这里,郭嘉脑海里灵光一现,突然问道:

  “请问一下这本书的造价有多少?”

  “造价?不知道耶,先生可以看一下这本书的售价,造价肯定是要比售价低的。”

  服务员还是非常专业的,回答的滴水不漏。

  毕竟你一个普通书店的服务员,怎么可能知道一本书的造价有多少?

  这很明显不合理。

  也许郭嘉并不会因此察觉出这个服务员有什么不对劲,但经过专业培训的她,自然要消除所有有可能暴露真实身份的可能。

  这是作为一个情报人员的专业素养。

  郭嘉也是把脑门一拍,暗道:

  “脑子出问题了,直接看售价不就可以间接性的推出造价了吗?”

  售价肯定是要比造价高的,所以郭嘉可以通过售价的多少,推断出造价的大概范围。

  于是怀着这种心思,郭嘉看向了他所拿书籍的位置,那里有个小标签,标注了售价。

  由于如今印刷术的水平还有限,无法做到像后世那样将价格印在书皮背面。

  所以如今书本的价格,都是以类似于后世商品标签的形式,标柱在书架上的。

  在郭嘉看来,一本书同时用上了改良版的造纸术和新型技术印刷术这两项技术,肯定造价高昂。

  所以这书的售价,肯定很高。

  可是当郭嘉看向写有书籍价格的标签的时候,直接呆住了。

  双眼瞳孔猛地张开,满脸的不可思议之色。

  “这..这怎么可能…”

  磕磕巴巴的声音从郭嘉的嘴中传出。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在于郭嘉看到价格那一栏上,写着的是“十文钱”。

  十文钱是什么概念?

  东汉末年一个平民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就是十文钱。

  也就是说,一本书的价格,一个平民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就能买到。

  这个价格,属实看呆了郭嘉。

  要知道,在郭嘉的心目中,一本书的价格,少说也是以黄金为计数单位的。

  几两黄金才是郭嘉的预想价格。

  但是这十文钱,属实是跟郭嘉的预想价格,差的太多了。

  郭嘉表示无法理解。

  一本书的价格怎么可能这么低?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本书的造价低廉,连十文钱都不到。

  不然商家卖书,连利润都没有,谁还会卖?

  但就是这个唯一可以说得通的解释,让郭嘉感到很荒谬。

  一本书的造价不到十文钱?

  骗鬼呢。

  郭嘉实在是不敢想象,使用了两门新型科技才造成的书籍,竟然连十文钱的成本都没要到。

  这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郭嘉不信邪的继续看向周围。

  他想看看到底是不是每本书都是这样,还是只是他的书是个意外。

  郭嘉内心当中期盼着他的这本书是个意外,这样他才能好受一点。

  不然这个事实实在是太颠覆他的三观了。

  但是可惜的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书都跟这本书的标价一样。

  基本上都是十文钱。

  除了个别书籍相对贵一些。

  但是那些书籍基本上一看,它的厚度就比其余书籍更厚。

  那么价格相对贵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切的一切,也告诉郭嘉一件事,那就是这些书的价格就是如此低廉。

  从而也就说明这些书的造价,比这些书的价格更加低廉。

  也许就七文钱,也许更少。

  总之这造价在郭嘉看来,已经跟无成本没什么区别了。

  想到这里,郭嘉心中的波涛更汹涌了。

  因为以郭嘉的智力,他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些书籍造价低廉的背后157,隐藏着什么。

  那就是世人都视为命根子的书籍、世家视为传家宝的书籍,在西凉王看来,就只是一堆大白菜罢了。

  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这也就会导致西凉王治下,书籍遍地都是。

  从而就会导致更多人有书可看。

  而看书的人越多,会读书写字的人也就越多。

  会读书写字的人多了,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自然也就更多了。

  那么人才不也相应的更多了?

  关键这些人才还是能以量产的形式,源源不断地产生。

  这就太恐怖了。

  人才向来就是稀有的,不是说能成才的人少。

  而是在这个时代,真正有机会成才的人太少了。

  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有机会成才。

  因为只有读书学习,你才有可能成为人才。

  那些非世家子弟的人,只有极少可能可以学到知识。

  那些普通的底层老百姓,更是连摄取知识的渠道都没有。

  无法获取知识,谈何成才?

  哪怕是有些学习天赋奇高的人,但迫于他们无法获得学习的机会,那这些天赋自然就是白白浪费掉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沦为庸人,与人才沾不上边了。

  而西凉王此举,却是可以给那些有能力成才、只不过迫于没有机会成才的人,一个学习的机会。

  只要这些人看书学习,就可以获得知识,从而成为人才。

  而这些由于受到西凉王恩惠的人,才得以出人头地的人才。

  自然会对给予他们机会的西凉王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而西凉王仅仅只是通过一些低成本的书籍,就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对他誓死效忠的人才。

  这笔买卖,简直赚大了。

  想到这里,郭嘉暗叹一声,呢喃道:

  “西凉王,大势成矣!”

  ………………………………………………………..

  一更,求订阅,求首订,求自订,求全订.

第162章量产人才,西凉王的底气,新知识颠覆郭嘉三观(求订阅)

  也就是在这一刻,郭嘉才明白西凉王为什么敢当一个世家屠夫。

  世家的危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知道也没有什么用,无法根治,因为世家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天下名义上是皇帝在统治,其实是天下世家在治。

  天子说白了就是天下世家共同推举出来的一个代言人罢了。

  这个代言人如果为天下世家谋利益的话,那还好说,这些世家自然会拥立。

  但是,如果这个代言人妄图损害天下世家的利益的话,那不好意思,只能换一个代言人了。

  所以历届统治者为了防范世家力量做大,只能想办法扶持外戚、宦官,来进行制衡,从而达到皇权至上的目的。

  但无论是用什么手段,都是通过政治斗争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

  而西凉王不同,他对世家的处理方式非常简单粗暴直接。

  郭嘉总结西凉王过往的举措,只需要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杀。

  不服者,杀!

  反抗者,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