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转头看向旁边的梅尔丽·赫斯特。
在经历过去年圣诞的阿拉斯加旅行之后,两个人已经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然而,后者却仍然面色如常,一副跟没事人差不多的样子。
似乎是发现了对方的慌乱,赫斯特侧头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但这却并不能让贾博伦斯基冷静下来,反而愈发心跳加速了。
他稍稍侧过身去,似乎想要跟赫斯特说点什么。
但却被柯林杰的声音所打断了:
“事故分析团队认定,飞行器没有成功加速到预期值。”
“发动机开始运行后,观测到内部几个舱段内的温度和压力都出现异常,在研究了156个不同的节点后,发现事故源头指向了发动机后部排气口与飞行器机体安装管口之间接口的密封问题……”
当第一句话说完的时候,贾博伦斯基差点就因为紧张而晕了过去。
但旋即他便意识到,对方说的“没有成功加速到预期值”是指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之后,而不是之前。
而后面的内容更是表明,事故分析团队完全没有往助推器出现问题这个角度去考虑,而是直接瞄准了飞行器本体。
还没等他理清楚这里面的来龙去脉,就听柯林杰继续说道:
“尽管在风洞试验时,我们就知道超燃冲压发动机和高超声速飞行会形成强烈的热环境,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这一效应的强度,根据传感器数据间接推算,在经历了140秒的飞行之后,超燃冲压发动机本体实际受热伸长了大约0.75英寸,给对发动机与飞行器机体连接的界面接口的密封增加了难度……”
“两个团队分别将二号和三号验证机上的发动机拆除,最终发现密封无法承受如此惊人的高温与形变,导致发动机在工作时,一部分本来应该提供推力贡献的热气没有按设计的排气口通道排出,反而从破裂的裂口处泄漏进入飞行器尾部的几个舱段。”
“这一方面导致不断升高的温度足以熔化遥测设备的电路板和其它关键设备的焊接,另一方面也使得SJX61-1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发生紊乱,丧失了部分推力,与试飞当日所观察到的情况一致……”
“……”
贾博伦斯基刚开始还听得非常认真,甚至记了不少笔记。
但很快,他就关注到了一些技术以外的其它细节:
比如在这份分析结论当中,同时提到了风洞研究、理论计算、弹体设计、发动机生产……等一系列问题。
突出一个雨露均沾。
似乎每个环节都跟这次“部分成功”有关。
而众所周知,所有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就等于所有人都不用承担责任。
至于他们负责的火箭助推器为什么没被提到……
估计只是因为不够重要,所以被无视了。
大约半小时后,柯林杰终于读完了那份冗长的初步分析结论,并以此为基础给重新合二为一的团队成员分别布置了新的任务。
直到此时,心事重重的贾博伦斯基才终于不再惊慌。
但提心吊胆很快又被惊疑和好奇所取代。
因此,他很快单独找上了赫斯特:
“梅莉,为什么……”
后者似乎早就料到了贾博伦斯基会过来,甚至没等他把问题说出口就耸了耸肩回答道:
“这没什么好吃惊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毕竟成功启动,而且还正常工作了两分多钟的时间,本来也不应该找到我们头上。”
“再者说,只要能够找到事故原因,过于追根溯源对所有人都没好处。”
这几乎相当于承认了,整个事故树分析过程存在猫腻。
贾博伦斯基没有太多工程经验,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不追根溯源,那么找到的所谓“事故原因”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所以是柯林杰博士要求……”
“当然不是。”
他的话再次被赫斯特打断:
“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意思,很难说柯林杰在其中知道多少……”
在这个瞬间,贾博伦斯基突然意识到,尽管自己所在的团队是半路才参与研发计划,但在关系网遍布的导师,以及擅长交际的师姐运作之下,似乎已经相当深入了整个项目……
直到离开测试中心的会议楼,他都处在昏昏沉沉的状态当中。
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与赫斯特分别,又怎么走出来的。
碰巧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柯林杰站在门口。
“柯林杰主管。”
鬼使神差地,他从身后叫住了对方。
“贾博伦斯基博士?”
柯林杰也认出了他。
一番简短的寒暄之后,贾博伦斯基快刀斩乱麻般地问道:
“主管先生,我想知道,为什么在速度远没有达到计划门槛的前提下,超燃冲压发动机仍然正常启动……以及,这会不会对后面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显然出乎了柯林杰的预料。
愣了半晌之后,才回答道:
“工程上的事情,总要留出一部分余量,实际情况和事前计算有一些差别再正常不过,至于影响……”
他又犹豫了片刻:
“至少就目前的信息来看,问题应该不大。”
第1332章 和这样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
贾博伦斯基本来就处在理性和良知的天人交战当中,方才主动跟柯林杰搭话就已经是脑子晕晕乎乎的结果。
如今被这么一打岔,恢复清醒之后更是不可能直接承认自己在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测试流程中发现了猫腻。
而且正如赫斯特博士之前所说,超燃冲压发动机毕竟启动成功,还正常工作了一段时间,本来也不应该找到他们头上。
这样一番自我开脱之后,贾博伦斯基心中原本还有的那点负罪感也终于消失不见。
别问,问就是其他人也干了。
“丹尼尔?”
柯林杰当然不知道面前这个年轻人脑子里飞速闪过的一系列想法,只是看着听到自己回答之后似乎陷入愣神的贾博伦斯基,重新叫了一遍对方的名字。
这才让后者重新恢复清醒:
“哦……”
贾博伦斯基赶紧做出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
“我在想,下一阶段研发过程当中,还有没有什么是我们需要做的。”
这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果然吸引到了柯林杰的注意力:
“严格来说,我们目前还只是实现了事故树分析,尚未形成完整的结论报告,所以新的研究任务倒是还不急……”
他一边示意贾博伦斯基跟上自己的脚步,一边回答道:
“但如果你们确实想要快点开始工作,那我建议可以把重点放在进一步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参数精度上面。”
“精度?”
贾博伦斯基对于这个形容词有点陌生。
相比于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工作特性属于爆发性质的,也就是尽可能把推进剂的最大性能给发挥出来。
如果实在有多余的能量,则通过让飞行体本身进行机动而消耗掉,或者干脆就设置一个飞行条件检测门,一旦触发就提前抛掉助推器。
所以,基本不需要考虑过于复杂的控制问题。
“没错。”
柯林杰点点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气式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我们有可能对二号和三号试验弹的压缩进气口系统进行部分调整……”
“你应该知道,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依靠预燃-激波系统实现空气压缩,而这套系统的工作窗口比较狭窄,导致不同进气系统势必对应不同的启动条件,而如果激波串影响到进气口,就有可能打破进气口压力和燃烧室反压的平衡……”
“总之,后面应该需要你们频繁调整火箭助推段的工作曲线,如果能把设计精度提上来,那就可以省去不少重复测试的麻烦。”
一个看似平常的要求,却瞬间让贾博伦斯基头脑中警铃大作。
这可是刚才开会时候完全没有提到过的内容。
照理,热密封不严,你直接改善一下封严技术,或者哪怕更根本一点,对接口部分做个重新设计也就完事了。
完全没必要涉及到压缩进气口系统的改造。
换句话说,这个看似被完全蒙在鼓里的小老头,很可能并没有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内容放进那份初步结论报告里。
对方即便还不清楚问题的具体所在,至少也已经对SJX61-1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普惠公司有所怀疑。
既然如此,那会不会自己这边也已经被盯上了,只是因为没有证据才……
贾博伦斯基突然有点后背发凉,有点不太敢继续跟柯林杰继续聊下去。
转瞬之间又有些想笑——
这样看来,整个项目的各大子系统之间恐怕都是卧龙凤雏,很有可能其他人也干了跟自己一样的事情,只不过隐藏的比较深而已。
跟这样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高超音速武器呢?
哦,原来我自己也是虫豸啊?
那没事了。
这个时候,俩人也刚好走到了测试中心的一处分叉路口。
一边通向生活区,一边通向园区大门。
于是,贾博伦斯基连忙找了个理由,和对方告别之后飞速遁走……
……
实际上,柯林杰倒是确实没太关注助推器的问题。
尽管工作时间未及预期,没能把飞行体推进到计划中的分离速度,但只有个位数百分比的差距勉强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后续也还有更进一步的优化区间。
真正让他产生怀疑的,还是那两份事故树分析结论——
就算在设计阶段没能精确估计实际的受热情况,导致飞行体形变量超出预先的估计,问题也首先应该出在进气道和燃烧室这两个位置才对。
而分析结论却是发动机后部与弹体之间的安装管口热密封不严。
这本身就有点离谱。
并且测试过程中,弹载信号传感器的数据是在一瞬间全部消失的,根据他的经验,这更像是飞行体在越过某个工作点之后出现目前未知的结构或是载荷问题而直接解体。
如果是高温燃气泄露这样慢刀子割肉的原因,那么传感器数据应该首先发生异常,然后异常数据逐渐扩大,最后消失。
而这样的分析结论,居然还是两个独立的分析团队所共同给出的。
所以,绝对是研发团队内部有人在搞鬼。
至于具体是谁……
他可能很快就会知道了。
柯林杰目送着贾博伦斯基逐渐远去的背影,抬手看了看时间,然后调转方向,径直朝着门口停车场的位置走去。
作为项目主管和高级工程师,他的行动基本不受太多限制。
哪怕离开测试中心,也无需向什么人提前进行申报。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柯林杰的道奇皮卡车停在了威尔明顿城区一间酒店的地下停车场内。
很快,便有一名西装革履的男人快步走来,确认车牌号之后,便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坐了上去。
“卡尔,好久不见。”
柯林杰一边寒暄,一边调大了车载音乐的音量。
卡尔·海因茨·布林克曼,亚琛工业大学教授,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主管。
也是柯林杰专门找来的“外援”。
二人在三十年前就读于同一所大学,尽管柯林杰在毕业后选择进入企业,而布林克曼则继续留在学界发展,但始终维持着颇为紧密的联系。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