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合着人家刚才考虑反潜问题不是想得太多,而是自己不知全貌想的太少了。
弹道导弹核潜艇除非体量特别巨大,否则为了容纳潜射弹道导弹或多或少要出现隆起的龟背结构,从而影响到水声外形,在航行中制造更多的噪音。
看着对方如此反应,常浩南又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09IV算是在09III基础上的同平台设计,进度应该没有落后太多吧?”
郑良群一愣,然后回答道:
“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确实有一艘……名义上算是正在进行测试,但其实跟艇本身有关的部分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只不过因为巨浪2潜地导弹还在研发,所以还远没有达到战备状态……”
“只不过这东西可是全军乃至全国上下的宝贝疙瘩,是不是能改造出来执行这种常规任务……恐怕还得额外汇报一下,由上级来做最终定夺。”
这个情况倒是不出常浩南的预料。
并且他也有大概八九成的把握,上级应该会同意这次行动计划。
“另外,大气层内的超高速目标对于雷达而言角速度非常大,所以在一个天线波束内驻留时间非常短,一般雷达后端的回波积累效果很差,接收站必须具备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检测的能力。”
为了提高说服成功率,常浩南又补充道:
“这样,你去怀柔科学城找一趟刑牧春副总师,让他把之前高超音速飞行测试的雷达信号数据复制一份交给你,虽然我们测试过的双锥体和X51A所用的吻切锥乘波体在信号特征方面相差很远,但5-6马赫速度范围内的多普勒色散情况却是类似的,可以给后端程序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另外,根据高速高动态目标的回波特征,GPU终端的处理效果可能会比CPU端更好,这个你找电科集团的郭林郭总问一下,他应该会比较清楚……”
“……”
一番合计之后,郑良群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那就这么干了,争取让上级同意这个方案!”
他把常浩南开好的条子收入口袋,然后戴上棉帽准备离开。
“来都来了,不上去看看启鹤?”
把郑良群送到门口的时候,常浩南再次注意到门口放着的几个礼品盒,想起了刚才对方来访的借口,顺势打趣道。
郑良群脸上闪过一抹犹豫:
“算了,孩子还太小,接触太多外人也不好。”
他半是认真半是自我开脱地说道:
“如果这次任务能顺利执行,就当是给小启鹤的百天礼物了……”
第1317章 迟到了十一年的命令
琼省,亚龙湾。
17号艇员队的艇长韩向杰上校正在一间模拟潜艇训练室内,指导着几名年轻军官进行操艇训练。
“航行深度再压低一些,注意围壳上表面距离水面的距离,新型潜艇比过去的尺寸更大,你们得尽快忘掉训练型号上面积累下来的经验……”
他按下训练设备上的暂停键,然后调出3D渲染的全景仿真界面。
果然,潜艇围壳的最上端已经几乎与水面齐平,如果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碰巧有一架飞机或者一颗卫星从上方略过,那么就很有可能看到隐藏在下面、排水量近万吨的庞然大物,从而暴露出这个隐藏在半天然岩洞中的潜艇基地——
出于保密考虑,这里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航道疏浚,好在天然条件就允许华夏海军两种体型不太大的核潜艇以潜航形式隐蔽进入。
只不过,如果没赶上初一或者十五附近的朔望潮,那就需要操艇者发挥一些主观能动性了。
“可是安全问题……”
坐在操作台后面的一名上尉军官有些迟疑:
“小潮时段内的水深实在太浅,水底环境又复杂,虽然有探深声呐,但布置在艇首下方……我总是担心艇尾部或者螺旋桨会擦到凸起的海床……”
能被选入这支核潜艇部队的,都不可能是刚从军校毕业的小白。
但是,即便对于这些从普通部队优中选优出来的精英而言,乍一接触这样严苛的航行环境,也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这确实是个问题……所以上级才专门开发了这套设备,100%还原了基地入港航道的水文环境,”
韩向杰一边说着一边把按下重置键,把训练系统中的潜艇重置到了初始位置,也就是一艘油轮的正下方:
“重来一次,在模拟环节中不要怕犯错,关键是把自己和潜艇的极限给找出来……只要不是低级或者重复性的错误,我都不会记录到你们的考核清单里面。”
听到这句话之后,学员的心态明显放松了不少,重新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眼前的操作面板上,开始回忆之前理论课上讲过的内容。
作为整个基地经验最丰富的潜艇指挥官,韩向杰的操艇技术基本上是标准答案的水平,当年也正是他的技术,让上级最终下定了将此处作为新潜艇基地的决心。
甚至于,整个模拟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和评分系统,都是根据他的操作记录所设计的……
就在这个时候,训练室门口的灯突然由绿转红,紧接着,喇叭中响起了基地司令员王康的声音:
“韩向杰同志,请马上到3号码头一趟,有紧急情况!重复一遍,马上到3号码头!”
一般而言,韩向杰是不太喜欢在训练的时候被打断的。
但这次的情况,属实让他觉得有点发懵——
跟一个战略核潜艇指挥官说有紧急情况,很难不让人做出一些不好的联想。
可另一方面,既然上级是通过通讯系统而不是战备警报来找自己,似乎说明事态也没有特别危急……
他只好示意学员自行练习,自己则戴上大檐帽离开了训练设施。
……
十分钟后,韩向杰乘车沿着一条隧道来到了潜艇洞库内部。
这是一个内部高度超过20米的巨大洞穴,借着探照灯和远处洞口处射入的少许阳光,能看到一片青色的石苔密布在洞穴顶部,而下方则是一片平静无波的海水。
沿着深入洞穴数百米的海岸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垂直于堤岸的码头插入到深水区当中,十来艘大小不一的潜艇则分散靠泊在不同的码头旁边。
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片被隐藏起来的小型港口。
即便韩向杰已经在这座基地内工作了超过三年,但每次走进来的时候,仍然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不等吉普车停稳,他便打开车门跳了下来,然后快步走向稍远处一座长度最大的码头。
一艘带着巨大龟背的潜艇正平稳地停靠在那里,几乎填满了两座码头之间的全部空间,导致旁边的二号码头只有另外一侧可以使用。
正是长征9号。
华夏目前制造过的、吨位最大的核潜艇。
两条登船梯从甲板边缘延伸到码头地面上,三三两两的人影正在平坦的龟背上来回走动,似乎是在测量着什么东西。
军舰当然属于国家财产,但出于航海这个行当的历史习俗,韩向杰很难不对自己指挥的潜艇有一种掌控感。
而现在,在他这个艇长尚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有一批人跑到上面为所欲为,让他瞬间产生了一种怪异的危机感。
想到这里,韩向杰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刚刚把他叫过来的王康,还有另一个人早就等在长征9号旁边。
走到近处时,韩向杰竟然发现这还是个熟面孔。
“老范?”
他几乎脱口而出。
范朝晖,海洋工程和海军装备专家。
二十多年前韩向杰还在读军校的时候,跟对方是上下铺。
只不过范朝晖后来在读书这方面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天赋,所以走了专业技术路线。
俩人后来也有过几次合作,但最近一次见面已经是十一年前。
当时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舰队,华夏唯一一艘战略核潜艇长征6号一度做好了拼死突破岛链的准备,身为航海长的韩向杰也提前写好了遗书。
而范朝晖则是作为技术专家,主动申请潜艇参与作战。
只不过无论长征6号,还是其所搭载的巨浪1型导弹,都实在不具备实际的威慑能力,最终只得作罢。
也成为了整个战略核潜艇部队的遗憾。
如今又一次在潜艇基地看到范朝晖,韩向杰手中的装备则早已经鸟枪换炮,难免让他生出几分感慨。
“他们之前跟我说,这次会有全军最好的潜艇艇长参与行动,我就猜到是你。”
范朝晖主动上前两步,跟韩向杰拥抱了一下。
毕竟不是正式场合,没必要搞得那么礼数周全。
“看来不用我额外介绍了……”
王康背着手从旁边走上前来,打断了二人之间的对话:
“后面还会有时间给你们叙旧的,我先简单说明一下情况,不过……”
罕有地,他在下令的过程中停顿了一下:
“不过这个任务过于特殊,所以未来也还有可能做出调整,目前也还没有书面文件下达。”
范朝晖和韩向杰二人对视一眼,同时立正敬礼:
“请指示!”
王康摆摆手,示意俩人稍息。
然后,说出了一个令他们完全意想不到的任务:
“上级要求长征9号艇加入以海军金城号驱逐舰为旗舰的编队,前出第一岛链,于4月19日午夜前抵达太平洋中部预定海域,并与水面舰艇部队配合,全程监视美军进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实验过程!”
在听完指令的一瞬间,韩向杰只觉得一阵热血上涌,犹如被人在耳旁敲过一记洪钟,满脑子都是嗡嗡的轰鸣声。
他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竟然真的收到了这条等待了十一年之久的命令。
“前出第一岛链……我们?”
王康早就知道自己这位部下心里的那点执念,只不过一直没有表露出来而已,见状不由反问道:
“怎么,难道没这个信心?”
激将法这东西,虽然老套,但是管用。
尽管韩向杰此时脑子里有一千一万个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用一艘核潜艇执行对空监视任务,以及在巨浪2尚未服役的情况下,应该带什么装备出航等等。
但却只是再次立正:
“当然有信心!”
王康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刚才也说了,这次任务情况特殊,所以你们艇在出航前需要进行一次改造……具体改造方案会由范朝晖同志向你介绍。”
“是!”
“保证完成任务!”
第1318章 华夏人的军舰开过来啦!
“这次任务在技术上或许有些复杂,但就潜艇本身所需要负责的部分而言,反倒没什么过于特殊的……除了要突破第一岛链以外。”
范朝晖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印着“机密”字样的档案袋,一边对韩向杰说道:
“所以我重点介绍需要对这艘艇进行的改进……其中一部分可能会影响到航行性能。”
听到这副公事公办的语气,后者不由得撇了撇嘴。
怎么话里话外有一种被轻视了的感觉?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整个潜艇部队,乃至于整个人民海军都相对缺乏远洋经验,而水下的情况又远比水面更加复杂,哪怕是他这样资深的艇长,生涯中的绝大多数能耐也都是在东海和南海练就出来的。
现实不是电脑游戏,浅水复杂地形和远洋深水区的操艇技术,是两条相对独立的技能线,上级和兄弟单位对此有所考虑,也实属正常。
“看来这次得记录一些额外的航行数据,给未来的类似行动打个基础……”
韩向杰有一种预感,本次任务不会是像0990试验(核潜艇连续潜航90天记录)或580任务那样的孤例,而是会成为华夏海军远洋时代的序章。
而他,则有幸成为了这个序章当中的一个重要音符。
就在心里盘算着的功夫,范朝晖已经取出了档案袋里面的资料,并在一张桌子上铺展开来。
韩向杰和王康二人上前两步,发现是一张……或者说一系列设计图。
“目前的计划是,在艇后部的8号发射筒内装入一套折叠式的天线组件,并在7-10号管下方设置后台处理和信息记录终端,当然也是相对轻量化的,不需要对艇体结构进行太大范围的改造……”
这也恰好解释了韩向杰从刚才就开始产生的疑惑,也就是为什么要专门派长征9号这样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而不是相对更加安静的长征7/8号来执行本次任务。
范朝晖则继续介绍道: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