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27章

作者:十月廿二

  火炬实验室成立至今不过三年,第一批学生都还没毕业,因此只有进账没有出账,整体规模也跟着逐年增长。

  而沪东厂的那艘LNG船,目前已经度过了最开始的问题多发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大多数情况下让几个研究生轮流盯着情况并及时上报就行。

  相当于把刘方平和雷志兴给解放出来了。

  原本,常浩南接下来的安排就是要让二人逐渐过渡到非接触式磁性轴承,以及永磁容错发电系统方面的研究——

  这俩人都是机械行业出身,由他们负责把传统的转子轴承(以及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送进坟墓,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唯一的问题是,火炬实验室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比较有限。

  常浩南确实已经在SeA650发动机上尝试应用了永磁容错发电系统,但一方面只是验证其可行性,实际上还完整保留了全套的机械转子轴承,另一方面,除了设计本身是由他本人以及606所牵头完成以外,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选择了外国供应商。

  即便如此,作为其核心的发电设备,仍然选择了相对简单且成熟可靠的开关磁阻电机。

  这种电机在宽速范围下高功率密度性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建立大气隙来适应材料热膨胀和机械间距规格要求,因此输出性能较差且体积很难进一步压缩。

  更理想的选择是永磁电机。

  然而别说火炬实验室,就算放眼世界,也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德美英俄瑞倒是各自有相关型号,但都是实验性设备,且可靠性和体积功率密度普遍不理想。

  此外,SeA650作为国际合作的民用航发,供应商选择自然可以放宽范围。

  但航空动力集团的多数项目仍然涉及,甚至是专门军用,轴承支撑类零部件的用量又大需要稳定供应,不可能事事都指望进口。

  所以,无论从哪個角度讲,都得想办法自己搞定永磁电机。

  而眼前这个参与综合电力系统研发的机会,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尽管军舰动力和飞机动力之间还是有那么亿点差别,但具体到综合电力系统的话,其关键技术当中也有一条是永磁推进电动机。

  产品当然不可能直接搬到航发里面,但技术总归是相通的。

  因此,常浩南干脆直截了当地问道:

  “不知道常山总方不方便透露一下,你们目前具体进行到哪一步了?”

  “如果非常赶进度的话……我们实验室可以先派一名有相关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去协助……”

  常山看着面前突然比自己还积极主动的常浩南,有点绷不住:

  “赶进度倒是还不至于……”

  他摆了摆手:

  “目前这块主要是马院士在牵头,是他评上院士之后带的第一个项目,所以搞得很稳。”

  听到这个名字,常浩南心中暗道一声果然。

  马伟铭院士的名字,哪怕他上辈子几乎没怎么跟海军方面打过交道,也绝对是如雷贯耳。

  世纪初这会,马院士的大名倒是还没传得家喻户晓,但实际上已经是舰船供电系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了。

  2001年能够当选工程院院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主持研发的舰艇供电系统,在前一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然,在如今这条时间线上,常浩南和马伟铭并未有过直接交集,肯定不能表现的过于了解对方。

  因此对面的常山并未察觉出什么端倪,只是平淡地继续说道:

  “我们今年年初刚做完可行性研究,目前还在讨论到底是选择中压交流方案,还是中压直流方案,所以下一步准备在江城做一轮地面实验。”

  “等技术路线确定下来之后,您那边再派人过来就行……反正前期这些工作也跟具体的技术研发关系不大,或者说……反倒需要排除外界影响,看看到底哪种方案优势更大……”

  关于直流还是交流的选择,常浩南站在马后炮的角度上,当然知道正确答案应该是前者。

  而且,即便从他自己的需求出发,也肯定是选前者——

  交流技术可沿用陆用电力系统设备,工程研制只需解决设备装船适应性改进、全系统集成等问题,工程实现难度小,但对原动机调速性能要求高、系统功率密度提升受供电频率限制,导致体积及重量难以压缩,且交流发电机组并联条件苛刻,仅适用于对功率密度要求不高,且由同类型电源供电的对象。

  如果造船业都说你这东西体积太大,那肯定是真的大。

  美国人就是出于对自己技术研发能力的自信,选择了看似是捷径的交流技术。

  然后搞出一堆问题。

  当然,直流系统也有系统集成度高、非线性强、电磁特性紧耦合等技术难点。

  但这些部分集中在电力控制系统层面,恰好是华夏比较擅长的部分,解决起来至少没有交流系统那么困难。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都产生了把这套分析结论直接说出去的冲动。

  好在最后还是控制住了。

  没必要。

  一方面,哪怕常浩南如今已经名声在外,但别人海军工程体系也不可能因为他一个外人的一句话,就直接改变项目规划。

  另一方面,华夏在综合电力系统领域的技术研发,基本没有遭遇过特别灾难性的挫折,又有马伟铭这种巨佬坐镇。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正常走完整个研发流程,反而是厚积薄发的必要条件。

  所以话到嘴边,他还是改成了一个问题:

  “那常山的意思是,需要我们火炬集团,把那套故障融合诊断系统完善之后,装到验证船上面?”

  “没错。”

  常山点点头:

  “综合电力系统虽然好,但一切技术都有两面性。”

  “全舰能源集中管理集中分配,也就意味着系统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那受影响的就不只是船电系统,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导致全舰瘫痪!”

  “所以,除了在硬件上尽可能减少故障率,并且设置足够的系统冗余,保证出故障之后仍有备份以外,我们还希望能在发生故障之前,就对全船的故障风险有所预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当中。”

  从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有大佬的牵头的项目,确实不一样。

  问题梳理清晰,解决思路明确,而且还有多种备份。

  把项目风险降到了最低。

  也难怪前世的华夏能在舰船电气系统这方面后来居上。

  “故障融合诊断,首先需要对全船电气设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看到具体方案之前,我没办法保证什么。”

  常浩南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非常谨慎地回答道:

  “所以……在你们选定具体方案之后,我希望能派出一个技术团队,或者至少是技术代表,加入到你们的项目当中去,全程跟踪这艘技术验证船的研发工作,而不是只是作为一个提供子系统的乙方。”

  这就相当于常浩南提出的交换条件了。

  常山也是秒懂,指了指自己:

  “就像我在QC300项目组里面这样?”

  “差不多吧。”

  常浩南回答道:

  “我不强求占一个副总工程师的位置……不过我派过去的人,必须得加入到你们的项目决策层。”

  常山听罢,犹豫了一瞬间:

  “您的要求确实很合理,但我并非项目负责人,所以没办法代表整个团队答应下来。”

  “不过我会把情况报告给马院士,这件事就是他亲自委托我找您谈的,所以应该不会拒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就基本相当于同意了。

  只是后面还要走一些行政流程而已。

  “这下子,咱们可算是字面意义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常浩南半开玩笑地打趣道。

  听到这个说法的常山一愣,然后也跟着笑了出来——

  703所现在已经参与到了航空动力集团主导的QC300项目当中。

  而火炬集团后面也会派人加入船舶重工主持的综合电力系统研发工作。

  海空联动了属于是。

  一番笑谈过后,常浩南接着站起身,朝对方伸出手:

  “那就……提前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第1010章 空警2000平台的三维重建

  在常浩南本人忙于QC300立项的这一个月时间当中,火炬集团也在同时处理着数值算法与计算科学大会所带来的余波。

  首先,自然是正式发行三个不同版本的TORCH Multiphysics 2.0软件——

  除了之前就有的专业版和专业提升版以外,在不少用户的强烈要求下,火炬集团也提前启动了曙光版软件的“预售”。

  也就是跟曙光3000T捆绑销售的那个版本。

  实际上,当常浩南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曙光版的时候,他压根没觉得会有太多人真的下手购买。

  毕竟曙光3000T尽管在超算中属于体量精简,但仍然是个10组机柜、5吨体重的庞然大物。

  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的用户,以及国外用户来说,想要采购这么一套东西,其实并不方便。

  此外,作为华夏第一种真正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超算,其对于元器件的性能要求相当苛刻,同时曙光集团作为当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带头大哥,又需要尽量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

  而性能高,意味着生产难度大。

  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半导体行业来说,即便用着和别人一样的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良品率也仍然不太乐观。

  导致国产化率提高之后,成本非但没降下来,反而还提高上去了。

  当然,这個问题还在其次。

  毕竟火炬集团的产品从来也不是以性价比作为主打,核心用户群也不太在乎价格问题。

  关键是交付周期。

  曙光1000时代,京航大学无意当中掀起了一轮高校购买超算和服务器的热潮。

  不过当时,主流还是以进口外国产品为主,曙光集团只是喝到了些汤。

  即便如此,仍然帮助连年巨亏之下的曙光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避免被卖身于梦想集团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打通了产品研发-市场投放-获得营收-继续投入产品研发的完整回路。

  而到了曙光2000时代,由于青藏铁路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这一热潮又被诸多垄断行业的央企所继承。

  曙光集团也在这一过程当中,积累到了相当的用户量。

  结果就是曙光3000系列超算在项目通过验收之前,就已经有包括火炬集团和航空动力集团在内的超过三十个用户,给出了超过50台的订单。

  到现在都还没交付完。

  所以现在订购的曙光2000T,交货时间最早也要排到年末。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这个周期就显得有些太长了。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常浩南一开始只是打算先发布Pro和Pro plus两个版本。

  至于曙光版,则等到年末可以交货的时候再说。

  然而,情况却远远出乎他的预料。

  实际上,随着近些年华夏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愈发密切,就连过去只对国内部分单位的Pro plus版本,也已经逐步开放权限给规格足够的国外合作方,比如Kompas、图波列夫、斯奈克玛和达索使用了。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无法获取Pro plus权限,或者被其逆天价格劝退的用户表现出了对曙光版的极高兴趣——

  尽管曙光版是捆绑销售,但曙光3000T本身就是一台性能位居世界前百行列的超算,而软件则相当于赠送,因此算下来完全不亏。

  甚至比单买一台曙光3000还划算点。

  在为期两天的算法与计算科学大会结束之前,前来询问这一版本,并明确表达出有订购意向的用户就接近了三位数……

  最后,受不住过度热情的常浩南只好提前开放预订通道,并承诺从年底开始按照预定顺序交付产品。

  跟重生前那帮发布会卖车的同行相比,只差一个“五万订金抵十万预付款”的政策了。

  不过常浩南这边面临的情况是订单太多担心爆单交付不完,所以倒也没有这方面的动力。

  总之,当大会开完,常浩南在4月初某一天看到曙光集团李院士的时候,他丝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俩人的岁数实在相差太远,后者能当场给他表演一个“杰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

  而在发行新版软件的之外,另一件事情,就是火炬集团和达索系统,以及Kompas三方共同成立的数值计算-图形建模联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