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711所负责船用柴油机的研发任务。
只不过不是巡航主机,而是发电辅机。
“闻总。”
对方探过头来:
“你们研发的这项技术,有没有可能用在内燃机的进气整流上?”
闻学友只好把注意力从阎忠诚身上短暂挪开:
“理论上当然没问题,但我记得内燃机并不像燃气轮机那样依赖气流特性,只要保证足够的进气量就可以了吧……”
“通常来说当然是这样,但如果是安装了相继增压系统的柴油机,在有些特殊情况下还是要对气流做出一些调整,只是不需要像你们搞汽轮机的那么精确……”
“……”
就在两个人讨论问题的时候,阎忠诚也已经站到了讲台上。
刚刚略显嘈杂的会议室随之重新安静下来。
“刚刚听过闻学友闻总的介绍,对于我来说也算是受益匪浅……”
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之后,阎忠诚直接对闻学友来了一番吹捧。
只不过,在后者看来,这段吹捧里似乎多少带着点阴阳怪气,乃至于幸灾乐祸的意思。
这让他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内心的不安也变得愈发强烈起来。
“相比于已经非常成熟,甚至经过装舰试航的GT25000,我们的QC300对于负责动力系统研发的各位同行们来说应该算是新面孔了。”
阎忠诚一开始的语气中带着些许笑意,但说到这里马上话锋一转:
“不过,单从性能指标上来看,海军方面的同志反而有可能觉得有点熟悉……”
他说着把PPT翻到了第二页。
上来就是一张颇为详细的性能数据表。
内容自然就是之前常浩南说过的那些。
QC300此时还没正式进入研发阶段,自然不可能有像是功率-转速曲线这样细节的内容。
不过,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倒也已经足够用了。
几乎是放出表格的同时,会场内就传出了几阵惊呼声。
并不是因为功率和效率之类的基础数据——
虽然这些数据同样耀眼,但当年常浩南在航空动力集团成立的时候就已经画过饼了。
属于大家早就有心理准备的部分。
关键是这一型号的特征。
尺寸、重量,箱装式设计,以及部分模块化的思路。
虽然连外行都能一眼看出,QC300和核心机在结构上跟TF39天差地别,并没有任何技术血统上的联系。
但对于安装、使用和维护来说,确实很能看出LM2500的影子。
这也是前些天常浩南给出的建议——
对于华夏海军来说,LM2500作为舰用动力是无可争议的白月光。
如果不是获取渠道被锁死,大概率根本不会有后面GT25000的事情。
而QC300虽然不是LM2500,但却可以全方位对标,甚至在关键指标上超过刚刚装舰的LM2500+。
即便从情怀角度出发,也有着足够的杀伤力。
故意停顿了一会之后,阎忠诚继续放大招:
“各位同志应该清楚,由我所抓总负责设计的涡扇10,已经在歼10A和歼11B两个型号上装机服役,并在年初正式通过了生产定型,从立项开始计算,只花了不到五年时间,因此,实际上无需过度担忧QC300的研发周期……”
“目前052C型驱逐舰的前两艘已经接近下水,但就我所知,还并没有明确的后续舰建造计划,从时间表来看,QC300完全能够赶上后续舰,乃至后续型号的进度……”
对于海军来说,这段话绝对称得上杀伤力十足——
华夏航空兵装备这些年推陈出新的速度,那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
甚至可以说,海军之所以会有继续改进052C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此影响……
或者说是受此刺激。
现在阎忠诚直接挑明了讲出来,自然收获不少认同。
至于这段话里面的些许春秋笔法,比如“涡扇10是606所抓总负责”之类的细枝末节,反而没什么人关心了。
闻学友坐在台下,有些别扭地调整了一下姿势。
他知道,如果只从现在的情况判断,那么对方最多只能占据一些场面上的优势。
光靠调动情绪和打感情牌,赢得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毕竟最后选型的时候,大家是都要拿出详细技术方案的。
但阎忠诚刚刚在笔记本上写的那些文字,又让他始终无法放下心来。
想到这里,闻学友的目光从前面的幕布上挪开,转向阎忠诚刚刚的座位。
那本笔记本,就静静地放在旁边的小桌板上。
而与此同时,阎忠诚的介绍内容,也恰好来到了这一部分。
“实际上,我们所在QC130定型之后,也从中总结出不少经验教训……”
他肯定不能说自己前两天刚找过常浩南临时抱佛脚,所以只好把这个技术的思路源头推到对QC130的反思上面。
不过这个解释几乎天衣无缝,不了解内情的人不可能发现哪里有问题。
“其中就包括刚刚闻总提到的,舰用燃气轮机需要长期工作在远低于设计点的转速下,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考虑低工况下的实际性能……”
听到这里,闻学友的内心猛地一紧。
他知道,重点来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在QC300的高压压气机上使用多级可调静叶匹配技术,保证其全工况运行状态下的稳定性及高性能,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转速下压气机的进气流量特性选择不同的静叶攻角和叶尖间隙……”
“……”
随着“啪嗒——”一声。
闻学友手里的笔,掉了。
他现在已经想到,之前那个看不懂的“xxxx”,其实是“可调静叶”四个字。
显然,自己还是大大高估了经验不足给对方带来的负面影响。
或者说,大大低估了对方自我纠错的能力。
在QC130上不够完善的地方,如今054的试航还没开始,别人竟然就已经开始进行调整了。
几乎可以说,庆功宴和反思总结大会是一起开的。
这样的效率,以及这样的执行力……
危机感,顿时涌上心头。
“真是可怕的对手……”
他弯腰捡起笔,同时默默想到。
第990章 成年人的选择是全都要
毕竟不是正式选型,下面坐着的也没多少燃气轮机领域的专家。
阎忠诚不可能花上几个小时,把航改燃的技术要点给讲一遍。
再者说,他还没真正开始接手QC300的设计工作,就算是想讲,也暂时讲不出太多东西。
即便到了涡扇10已经生产定型的今天,能真正从内到外吃透这一型号设计要点的,仍然只有常浩南一个人而已。
总之,阎忠诚用了大约二十分钟,就介绍完了自己准备的全部内容。
至于两个型号的对比结果……
没有结果。
今天这场座谈会,核心目的还是为了交流。
海军首先要确定自己下一步的造舰计划。
至于选型,那是再往后的事情了。
当然,大家的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本来,在闻学友讲完之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还是老型号在短时间内靠得住”。
结果现在,其中相当一部分又变成了“新型号看上去似乎也挺稳”……
不说后者占据优势吧,至少天平已经开始左右摇摆了——
间冷回热技术,两边都提到了。
连内容都差不多,查重率疑似过不了毕业论文初审。
而且也都是画饼。
而在低工况下稳定运行的特殊设计,本来大家都以为是703所拿出来的撒手锏。
结果回头一看,隔壁也掏出来了个……手里剑?
总之就是样式不同,但功能类似。
会议室当中一时间反而沉寂下来。
每個人都在思考。
对于闻学友来说,对手目前唯一能拿出来说的弱点就是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
毕竟那个可调静叶匹配技术涉及到对高压压气机进行修改,风险远高于703所这边只调整机匣的方案。
但一来,大家都是体面人,这种场合下不好表现得攻击性太强。
二来别人刚刚拿出了涡扇10的例子。
虽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确实很有说服力。
而对于海军,以及负责总体方案设计的参会人员来说,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
“朱总,你们对052C的后续改进,是否有比较成熟的方案……或者至少是思路?”
坐在首位的海军装备部负责人李江看向旁边的朱富英,首先开口问道。
后者是052B/C两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然如今已经调任701所的副所长兼总师。
属于老前辈潘镜夫院士的接班人。
“原本是有的……”
朱富英有些无奈地呼出一口浊气,然后理了理有些散乱的灰白头发:
“不过052C的设计……其实主要是舰载设备,在中间经历过一次大的调整,把很多计划在下一次升级才部署的项目提前占用了。”
即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朱富英来说,这种情况也实在有些少见——
要说改进,那前两艘052C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不少。
首先,新的通用垂发口径高达850mm,虽然排部更加密集,但相比之前专门用于海红旗9的专用垂发,占用面积反而更大了。
其次,计划上舰的直12相比直9以及卡28的占地面积都要更大(主要是更宽),而052系列为了保证航速,舰体宽度又相对较窄,因此即便把单机库设置在靠左一侧,仍然无法在另一侧留出太多空间。
而这个“通用”垂发主要是出于战未来的考虑,目前其实并没有除了海红旗9以外的第二种弹可以装,华夏海军又急缺对海打击手段。
所以,舰体中后部的两座倾斜式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仍然得以保留……
最后只好见缝插针地在反舰导弹和机库中间塞了两个8单元垂发,甚至都不在全舰的中轴线上,才搞出了一个32+16的配置。
在火力持续性上不太够不说,对强迫症还十分不友好。
所以,以后肯定要研发一种可以兼容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把那8发碍眼的鹰击62给拆了也换成垂发。
他甚至连舰体空间都预留出来了。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