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我知道帕塞芬德号测量船现在应该已经结束整备,能不能……”
话音未落,威廉·科恩原本淡定的表情顿时凌厉起来,直接打断了亨利昂的话:
“白房子那边对帕塞芬德号有专门安排,不可能随便调给你用。”
“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我连三泽基地的情报单位都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调给你们用,完全是看在我们之间过去的关系上……”
科恩如今也已经算得上职场老油条了。
身为一个智库出身的文官,他根本不可能对军事、情报、财政等国防系统相关业务全部精通,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依靠懂行的人来做事。
这些人自己也会有相关利益诉求,在不触及根本矛盾的情况下,科恩一般都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进行配合。
这也是他能在就任之前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完全获得部门控制权的最重要因素。
但有些时候,哪怕是盟友关系,也不可能任由对方得寸进尺。
见到防长态度骤然变得强硬,亨利昂也知道这事的转圜余地不大。
实际上,她作为国防情报局的负责人,如果单纯只是想要几架侦察机配合的话,完全可以走正常的行政流程申请,没必要冒险通过跟科恩之间的私人关系。
然而这件事情具体说起来却比较复杂——
几个月之前,海上自卫队的一艘潜艇在一次意外中丢失了一具本来属于美国海军的无人潜航器。
本来嘛,UUV这东西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损耗率就相当不低,在茫茫大洋里面丢了也就丢了,反正都是在水下,真想去找那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大海捞针,毫无意义。
只是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
它几乎是在别人眼皮子底下丢了的。
而且在丢之前开始开的诱饵模式,在深度极浅的水域里面高速直线航行。
把UUV借给海自这个事属于私自行动,本意是情报部门希望能跟日方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于白房子和国会的依赖。
结果显然玩脱了。
当然,如果事情只发生到这里,那倒也无甚所谓,大不了到年末的时候做個账,说是自己弄丢的就完事了。
反正过去也没少干这种事情。
但这还没到年末,就传来了GPS系统有可能受到干扰的消息……
这种事情,既然她这边已经知道了,那CIA等同行部门早晚也得知道。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说是自己部门弄丢了一部UUV,难免会被抓住把柄打压。
所以,她无论如何得先把调查的主动权给攥在手里。
绝对不能让其它部门有机会插手。
正常走流程的效率太低,肯定不如直接找科恩私下交易。
至于结论,反倒并不重要。
查上个一两年功夫,等到这事的风头过去,再随便出个什么受到恶劣气候环境或者地磁场变化影响之类的说辞就完事。
于是,想到反正此行的主要目的已经达成,她也就没有继续纠缠下去,而是话锋一转:
“对了,科恩部长,我记得你刚才说,下周有个华夏代表团要来访问?”
既然是交易,那从对方手里拿到东西的同时,她总也得付出点什么。
“没错,级别很高,而且要待一星期以上。”
科恩略有些无奈地点点头:
“但是应该不会有任何涉及实际意义的内容,毕竟前年才针锋相对过,这次么……无非也就是相互说一些友好互信之类的废话……”
稍微吐槽一番之后,他很快意识到对方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说起这个话题:
“还是说,你有什么关于这个代表团的消息?”
亨利昂之所以说起这个,只是为了铺垫一下,当即否认道:
“那倒是没有。”
“不过有一些涉及到华夏的消息,只是因为目前缺乏交叉信息印证,所以还没形成系统的报告。”
听到这里,科恩不由得眼前一亮。
对于亨利昂这样的资深情报头子来说,为了保证不粘锅,写到情报文件里面,形成书面记录的正式内容(比如刚刚她带过来的那一份)首先追求准备不出错,但相应地往往时效性很差,或者干脆就是废话。
反而是这种口头告知的内容,虽然未必保真,但很多时候都有大用。
遂赶紧摆出让对方接着往下说的姿态。
“华夏方面自行生产的苏27,他们叫做歼11战斗机,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批量交付部队服役。”
科恩先是有些惊愕,紧接着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对于他来说,两国军队的实力差距根本不会因为区区一种先进战斗机就发生什么变化。
但这种消息却可以成为明年申请更多国防预算的理由——
现在连华夏都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国产的第三代战斗机,那咱们作为堂堂超级大国,要是也用一样的第三代战斗机是不是不太行了啊?
所以肯定得赶紧加钱,尽快把两种第四代战斗机给搞出来。
防长嘛,本职工作就是要钱、分钱和花钱。
“那么,数量呢,数量有多少?”
科恩并不关心军事技术层面的问题,但他需要一个差不多点的数字来吓唬那些参议员。
“我们的线人蹲在盛京北陵机场附近守了几个月,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了16架。”
这让防长稍稍感到有些失望。
哪怕别人不懂军事,但至少懂数学。
16架飞机,也就是美军三代机总数量的百分之一。
好像很难渲染成特别大的威胁……
亨利昂自然知道对方此时在想些什么,因此稍作停顿之后便继续道:
“截止目前的数量还不多,但是我们得到消息,华夏人很快就会有能力完全国产化这种飞机,而不是从俄国人手中购买散件进行组装。”
“到那个时候,他们生产飞机的速度可就完全不受限制,而且我们甚至都没办法估计数量了……”
显然,她这并不是真的意识到了什么危机,而是单纯给防长递话而已。
办公桌对面,科恩已经开始在脑子里构思怎么利用这样的消息做文章,他过去智库出身,在这方面的资源多得很,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嘴上还是象征性地继续“关心”着情报的具体内容:
“其它部分都好说,但我想华夏人短时间内总不可能自己生产出发动机,所以只要留意他们从俄国人那买的发动机数量,就能大致算出来吧?”
“眼下还是这样。”
亨利昂觉得自己透露出这个消息应该已经算是等价交换了,但科恩并没有结束对话的意思,她也不好直接告辞走人,只好继续道:
“但是以后不好说,最近的很多信息都表明,他们可能在几年内也完成完成动力系统的国产化。”
“几年内?”
防长的表情带上了些许震惊,很快想到了他认为唯一能讲通的可能:
“俄国人穷疯了不成,连这种技术都一并卖出去了?”
虽然科恩不懂技术,但至少有常识。
华夏几乎完全没有涡扇发动机的经验积累,光靠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几年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动力问题。
所以只能是俄国人连同飞机一并转让了技术。
“关于这件事,我们还没有非常可靠的情报。”
亨利昂轻轻摇头:
“俄国人那边在7月份换上来了一个新的的联邦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还兼任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和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在情报方面统一管理,不太好对付,之前一直跟我们合作的几个线人最近也都断了联系。”
“不过,从公开的消息来看,华夏最近两年已经和莫斯科一家专门负责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企业签署了好几笔大单,其中包括几百台民用飞机使用的发动机,以及相关技术转让。”
“要是这样推测的话,那他们以非公开的形式进行军用航空发动机交易,似乎……也是合理的。”
第640章 空警2000,大卫国的小动作
威廉·科恩关注的焦点终究不是一种第三代战斗机带来的威胁本身,而是如何通过渲染华夏威胁而给自己部门争取更多利益。
因此,在一番不着边际的讨论之后,他很快也就放弃了继续深究华夏国产发动机的具体技术来源问题。
严谨的军事情报是一回事,而利用智库和媒体进行舆论造势是另一回事。
人嘛,永远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参议院的一百个老爷里面,真的会去走程序细看情报机构文件的绝对不超过一手之数。
所以重点在于七分真三分假,在有一定基础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推演。
华夏人国产苏27这个事情,无非有两种可能。
一是“华夏人瞒过全世界,偷偷用了几年时间开发出一种航空发动机装在了飞机上”;
二是“华夏人从俄国人手里一并买到了军用发动机技术”。
要想说服并不懂技术的参议员,重点不在于真相是什么,而是判断他们会更喜欢哪个版本的故事——
显然是第二种。
因为这更符合一个美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
而且还能把老对手和新对手牵扯到一块,进一步渲染美军在新世纪将会面临的挑战。
毕竟,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了,但也不会有谁真的把俄国人当成朋友。
这和对方的立场无关。
而是单纯的,帝国需要一個敌人。
否则要是真的天下太平,那靠着战争和军售吃饭的千万漕工岂不是都要饿死?
“好吧,非常感谢你能带来这个消息。”
科恩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觉得时间已经差不多了,遂话锋一转,准备结束这次对话。
而对面的亨利昂更是早有此意,稍微客套了几句之后便带着那份情报文件,起身离开了防长办公室。
目送对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之后,科恩紧接着拿起电话,拨通了自己秘书办公室的号码。
“帮我约一下情报选择委员会负责人丹尼尔·米特尼克先生。”
“对,越快越好。”
这个情报选择委员会,是科恩担任防长以前所供职的部门。
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个情报单位,但实际上是个没有官方背景的民间智库。
过去一直处在名声很响,但影响力不太大的情况下。
只不过,最近两年,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他们开始获得跟国防系统深度合作的机会,报告被采纳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甚至逐渐有往半官方智库方向发展的趋势。
……
几乎与此同时。
华夏,京城。
尽管已经临近深夜,但国防科工委的办公楼内却仍然有几个房间灯火通明。
一场紧急内部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类似这样的会议,其实在几年以前并不少见。
作为总管国防工业建设和军事技术发展的部门,但凡是国家重点项目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基本都免不了开会开到后半夜。
只不过最近这两年,国家重点项目出现问题的频率明显降低,所以在下班之后又把人紧急叫回来的情况才明显变少。
而这一次,自然也是因为某个重点型号,出了问题。
会议室里,几乎已经被众人当做已经戒了烟的丁高恒破天荒地正在吞云吐雾,脸上的表情也满是冷峻。
狠狠吸了一口烟之后,他总算打破了沉默到如同死寂一般的气氛:
“林海,说说目前圆环工程的具体情况吧。”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