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53章

作者:十月廿二

  再加上一些场外因素——

  无论是安妮·科伦坡在欧洲航空局里面的地位,还是目前看来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新舟60项目,都让科伦坡的提议在集团内部有很强的说服力。

  仅存的一些不同声音,只是来自像甘贝利博士这样的技术人员。

  不过,在亲眼看过直9WY的飞行表演过后,这些许的意见显然也已经烟消云散。

  因此,下午的会谈,并没有太多预期中剑拔弩张的架势。

  当天晚饭之前,常浩南就收到了来自崔文学的汇报。

  “常总,对方的要求,跟我们的没有什么冲突。”

  崔文学把一份会议纪要交到常浩南手里,同时言简意赅地总结道:

  “其实,就是在新舟60项目的合作方式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因为飞机是我们双方共同从头开始研制,所以型号命名上,就叫做AC139,当然,我们也考虑了型号的后续发展问题,如果衍生出军用型号的话,那么就按照各自的装备命名原则进行。”

  “在型号的产权上,我们冰飞集团和阿古斯塔公司各占50%,由我们负责生产主旋翼、尾桨、发动机整流罩、前机身和起落架,意方负责生产动力与传动系统、航电设备、后机身、舱内设施和部分型号选装的机头光电设备。”

  “不过,意方也提出条件,对于机体部分,在投产之前,需要对我们的生产工艺水平进行考察,毕竟产品是高端定位,我估计,一来,他们是担心咱们工艺太槽导致阿古斯塔的名声受损,二来么,应该也是为了推销意大利企业的机床设备。”

  常浩南一边听一边快速浏览着手上的的会议纪要:

  “这个要求不过分,咱们的产品要想真正走向高端、走向世界,不可能总是走性价比路线,满足于最基本的‘能用’。”

  “意大利人的精工制造水平,还有对豪华感、奢侈感的营造,这些都是需要咱们好好学习、好好研究的。”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镐飞集团搞的那个新舟60,装上意大利人提供的舱内设施之后,我进去看过一遍,简直一点都看不出以前运7的样子。”

  说到这里,常浩南抬起头来,看向旁边的崔文学:

  “对了,崔总,我记着,您之前应该是负责造车业务的?”

  这个有些跳脱的问题让后者一愣,随即点点头:

  “没错,80年代军工行业效益最差那段时间,我负责成立的冰飞汽车搞副业,后来就从冰飞汽车总经理的任上调到集团当总经理。”

  “那意大利人的这些功夫,如果能学到家,对于汽车业务也有好处。”

  常浩南说着把已经看完的会议纪要交还给对方:

  “造微型车,就像咱们之前的航空产品,主打一个性价比,只要能开就行,用户也不会挑剔。”

  “但要是想造轿车,那就得在品牌、在工艺、在耐用性、在豪华感上面下功夫。”

  崔文学直接眼前一亮。

  哪怕直升机业务做起来,冰飞汽车,他毫无疑问也是不想轻易放手的。

  但要说转型,一时间也没什么头绪。

  而常浩南刚刚的一番话,却给了他指出了新的思路。

  之前,集团一直是用造车业务养活入不敷出的老本行。

  现在,似乎也该轮到航空产业反哺汽车了。

  当然,这完全是冰飞集团的内部事务。

  崔文学也清楚,不可能用这种事情叨扰常浩南,所以他只是暗自把这个想法记在心里,嘴上还是没有脱离正题:

  “那常总,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两家主机厂,和几家核心供应商计划在今天晚上正式签字,您看需不需要给您专门安排……”

  话音未落,就被常浩南摆摆手打断了:

  “不用,公事公办,我作为核心供应商代表出席就好。”

  “正好,也可以跟意方的一些供应商谈一谈合作。”

  ……

  常浩南的策略,显然是有效果的。

  在当天晚上的签字仪式上,常浩南特地跟FTP集团和DRS技术公司的代表单独聊了一段时间。

  其中,后者是一家提供光电设备的供应商,跟阿古斯塔一样,是芬梅卡尼卡集团下面的子公司之一。

  常浩南找上他们,倒是跟二桃杀三士的计策无关。

  单纯是因为华夏目前确实缺少一种高性能的光电探测设备。

  目前的直9W和直9WY,都是拿地面载具用的激光瞄准器装上去,功能单一,只能用来给红箭8反坦克导弹指导,而且有效作用距离还近。

  如果能获得一种多功能观瞄系统,无论是对于武装直升机,还是未来的查打一体无人机,都是一项巨大的助益。

  意大利代表团的规模不大,相互之间又都有一定了解,再加上林海的推波助澜,消息根本就瞒不住。

  当天晚上,奇拉瓦迪就通过助手得知了常浩南正在和FTP公司接触的事情。

  他装作无意地去试探了一番,得到的答复是,FTP公司确实正在和多家华夏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并对华夏市场的前景抱有积极态度——

  实际上,FTP的所谓合作,只是跟本地的172厂,以及冰城的122厂签订了两笔采购合同而已。

  由于华夏长期以来缺少高精度机床,因此在这块相当舍得花钱,仅仅两个厂就购买了价值将近一亿美元的设备。

  这对于FTP集团来说自然是开门红。

  一个下午就拿到一亿美元的订单,不抱有积极态度就有鬼了。

  然而这个表态在奇拉瓦迪看来,那可就是另一个意思了。

  他可是亲眼看到了常浩南在晚上签字的时候跟FTP集团的代表相谈甚欢。

  显然,奇拉瓦迪并不知道“曹操抹书间韩遂”的典故,理所当然地认为FTP集团也在跟火炬集团进行接触。

  FTP的机床本就有大修间隔长、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再让他们把加工和使用效率给提上来,那对于小家小业的C.B.法拉利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实际上,如果只是这样,奇拉瓦迪或许还是会犹豫一下。

  但他很快又得知,常浩南将在第二天晚上提前返回京城。

  这一反常举动自然被当做了火炬集团已经跟FTP达成合作意向的证据。

  已经麻了的奇拉瓦迪连夜给国内打电话,颇费了一番口舌之后,终于说服了另外两名合作伙伴,接受常浩南提出的合资条件。

  双方以50:50的股比,成立火炬-C.B.法拉利机床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研发配置直线电机和力矩电机的新一代铣削加工中心!

第550章 回击挑衅!

  初步的合作意向确定之后,关于成立合资公司的细节,自然无需常浩南事必躬亲。

  一来,杨慧梅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二来,成立火炬-C.B.法拉利机床有限公司,根本不是常浩南,或者火炬集团自己的事情。

  华夏在机械加工领域,过去基本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别说是跟别人搞合资公司,就连进口成品机床,都得看人家的脸色。

  往往花了高价,买到手的还不是功能完整的产品。

  而一旦出了故障,哪怕只需要更换一些微不足道的零部件,也必须得国外企业派人来修。

  别人根本不允许华夏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拆卸。

  有些品牌,简单换个根本不涉及核心技术的外壳罩,都敢开价几万美元。

  多花冤枉钱还是其次,等待慢吞吞的外国技术人员所造成的停工待产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而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至少表明华夏第一次开始在这个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别的不说,光是可以自己修机床这件事,就能解决多少华夏企业的后顾之忧。

  所以,丁高恒直接派兰新志到常浩南手底下,一方面是继续考察,另一方面也是去处理企业创立过程中的各种杂项事务。

  至于各种手续,更是一路开绿灯。

  例如,合资条件中包括由华夏负责机床的部分生产业务,而常浩南手头又没有场地。

  如果买一块新地,一来要花不少钱,二来其中涉及到的手续也比较复杂,尤其在土地性质和土地使用计划上,很容易过早泄露消息,引来一部分人的阻挠。

  于是丁高恒直接找到了一家位于燕郊的老兵工厂,以零元购的方式出(赠)售(送)给火炬集团,以免合作进度受阻。

  这件事情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因为负责军转民业务的正好是系统工程二司的司长张永——

  也就是希望通过模锻压机项目,把自己手底下的业务给盘活的那位。

  而过去几个月里面,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几个重点项目进度突飞猛进。

  尤其是作为9910工程当家项目的三代坦克原型车,更是获得了9910工程总指挥、且同样和常浩南有过一面之缘的李良新将军高度赞扬。

  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欠下了常浩南不少人情。

  什么叫人脉啊.jpg

  从这個角度上讲,火炬集团可能是全国范围内最特殊的一家国企。

  虽然它理论上是华夏科学院下属企业,算是国家科委系统的一员,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公司的大多数政策、拨款和业务,反而都跟国防科工委的关系更加密切。

  好在宋建和丁高恒两人无论是私人关系还是工作关系都相当不错,否则以火炬集团如今的影响力,非得争个头破血流不可。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火炬集团几乎都在忙着筹备合资公司成立的事情,而常浩南本人,则跟往常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回了涡扇10和模锻压机两个重点项目上面。

  不过,随着第九届大会的日益临近,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也汹涌起越来越多的暗流。

  ……

  这段时间,每天下班之前,兰新志都会专程找常浩南汇报一次工作。

  作为一名在科工委大机关混迹了小二十年的老油条,虽然没有人明说,但他也能从最近的一些风声中判断出,自己可能是要升了。

  而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又突然被丁高恒亲自派驻到火炬集团,负责协助常浩南推进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注册成立。

  其中的意思不言自明。

  这就是最后一番考验。

  而主考官,毫无疑问就是常浩南。

  这种情况下,他只是汇报的殷勤了一些,而没有直接跪舔,已经算得上是气节过人了。

  “常总。”

  下午五点二十,兰新志又一次准时敲响了常浩南办公室的门。

  “进来吧。”

  刚刚看完一份邮件的常浩南抬起头,看到对方今天拿进来的报告似乎比往常多了不少。

  “常总,现在国内,和意大利那边的相关审批流程,基本都已经走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业务方面的问题,之前也都零散地给您汇报过,这是整理好之后的清单。”

  兰新志说着把手中的东西放在桌上:

  “眼下最要紧的,是我们要选派5-6名水平过硬的技术工人,到意大利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以满足加工机床零部件的要求。”

  “另外,作为交换,对方也会派出一批工程师,到火炬集团学习加工过程模拟方面的算法。”

  华夏的技工在手艺上并不差什么,但毕竟新型机床的底子还是来自C.B.法拉利,所以无论是习惯、标准还是手法,肯定要去主动适应人家才行。

  反过来也是一样,在机床结构、加工过程优化等方面,则是以华夏这边做为标准。

  相当于让两国的工业之间来了个深度绑定。

  对于C.B.法拉利公司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因为这是华夏在高端机床领域的第一次成功尝试。

  一旦形成惯性,也就意味着华夏在机床产业的相关标准上,会大量参考C.B.法拉利公司。

  完全是泼天的富贵。

  常浩南略加思索,很快答复道:

  “人选的事情,优先从军工系统里面抽调立场和技术都过硬的骨干力量,当然,这些人我不白要,等到加工中心投产之后,可以在价格上相应地予以补偿。”

  “再有就是,建议C.B.法拉利,在可控范围内,尽量扩大一下企业规模。”

  常浩南说着整个人放松地靠在椅背上:

  “不然,我怕咱们到时候接不住收到的订单。”

  兰新志一手拿着笔记本,另一手握笔飞速记录。

  作为科工委的高级秘书,他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堪称极品,一条条一件件,按照重要性和相关对象分门别类,很快便把重要的业务全部处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