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03章

作者:十月廿二

  后者曾经在好几個国家都做过驻外工程师,在水报告应付上级这方面属于水平一等一的老油条。

  “很难处理啊……”

  坐在旁边的乔治也摇了摇头:

  “以前我在南美工作的时候,多少总有点内容好写,但是今年咱们确实是……几乎一点工作都没干啊……”

  他前些年曾经在巴西负责AE3007发动机与ERJ145客机的型号适配,也是一份工作不多但收入颇丰的肥差。

  钱多活少,谁都喜欢。

  但问题在于,他们的活,实在太少了。

  二人是去年11月被从英国本土派驻到华夏这边的。

  这件事情还要从1995年开始说起。

  在一路磕磕绊绊把斯贝的国产化率提高到70%之后,430厂也知道继续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就以镐京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跟斯贝MK202的老东家罗尔斯罗伊斯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

  双方各出资50%,负责生产压气机、涡轮盘之类的航空叶片。

  对于英国人来说,斯贝虽然是军用发动机,但终究不是EJ200这种顶尖产品。

  这个型号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已经基本没啥价值了,如今能废物利用把产品和技术卖出去赚上最后一笔,罗罗自然不会拒绝。

  而对于1995年的华夏来说,哪怕是英国人不要的技术也相当有价值,虽然知道英国人要价有点坑,但也没什么其它办法。

  最后一拍即合。

  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走完了合资企业成立之前在两国所需的所有手续。

  这家公司也简单粗暴地取了两家公司的第一个字,叫做“西罗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按照英国人原本的计划,这最后30%的部分应该是细水长流,先通过这个西罗公司直接出口整件,再逐渐转让技术,持续个五六年时间,把斯贝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榨干。

  亚当和乔治两名业务主管就是为此才被派过来的。

  与二人一同前来的还有另外十几名工程师。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确实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发展。

  华夏这边仅仅在1996年的最后两个月就购买了超过50套的涡轮盘和高压压气机组件,并且派出了大约50名工程师加入西罗公司接收相应的技术资料。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在1997年已经过去的9个月中,尽管两个人仍然可以领到华夏和英国两边同时发的高额工资,但他们就像被这个世界遗忘了一样。

  几十名有经验的工程师被撤走,换上了数量虽然差不多但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实习生的家伙充数。

  至于采购零组件的事情更是没了下文……

  这对于身上背着KPI的亚当和乔治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虽说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一直爽,但罗罗显然不会一直当冤大头养着两个废人。

  “亚当,我们得干点什么。”

  乔治痛定思痛,觉得自己不能继续这样堕落下去了:

  “否则我估计明年我们就要丢掉工作,或者至少被召回英国。”

  两个人在罗罗总部只能算是稍有资历的一般中层员工,下班之后还要面对各种家庭琐事叨扰,自然不如在华夏这边来的舒服。

  拿的钱多不说,作为外国投资方派驻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可是实打实享受不少好处的。

  肯定不愿意回去。

  “但是钱在华夏人的口袋里,他们不掏出来,我们有什么办法?”

  亚当自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这家西罗公司说穿了就是为斯贝这一碟醋包的饺子,现在这碟醋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饺子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首先要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明明去年还不是这样的。”

  乔治点燃一根万宝路,放在口中狠狠吸了一下:

  “就算华夏人去年拿出来了一台性能相当不错的航发,但斯贝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型号,哪有那么容易搞明白。”

  这个逻辑正常来说是没错的,别说华夏,你哪怕让美国人或者俄国人去复刻一台斯贝出来,总归也得花上几个月时间。

  “或许是他们不需要这个型号了呢?”

  旁边的亚当直接想到了最坏的可能:

  “我见过他们使用斯贝发动机的那种飞机,定位和技术水平应该和我们的狂风类似,只是没有可变后掠翼。”

  正在吞云吐雾的乔治直接摇头:

  “不可能,我最近经常看他们的电视新闻,华夏空军还装备着很多米格19和米格21那样的老型号,要知道他们当年甚至还考虑过直接购买狂风作为战斗轰炸机。”

  “那要么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我听到一些传闻,说今年6月末的时候,皇家海军的一支舰队和华夏发生了一些冲突。”

  亚当的思路还是不太着调。

  “更不能,你说的那件事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现在的布莱尔首相正是因为这个事情才能大胜顺利上台,我觉得只要华夏肯出钱,工党恨不得把朴茨茅斯港都卖给他们。”

  听乔治的语气显然对于现在的议会结构有些不满。

  不过考虑到二战以后工党的那些“丰功伟绩”,倒也合理。

  只是话说回来,他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道理还是没错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陷入了冷场。

  “要不……”

  一直到乔治把手里的烟抽完按灭在烟灰缸里,他才再次开口道:

  “我们在价格,还有技术转让进度方面适当做一些让步?”

第482章 咨询一下常总的意见

  毕竟是技术出身的主管,而且还涉及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前途,两个人的动作自然相当迅速。

  第二天中午,一份用中英双语写出来的公函就被送到了镐京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实际上就是430厂的主体单位)副总经理任炳达的桌面上。

  英国人写的公文,篇幅自然相当可观,而且充斥着各种哪怕翻译过来也让人不太容易理解的长难句。

  不过在看过最开始的几行内容之后,任炳达脸上的表情便迅速从不耐转变成了喜悦。

  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之后,他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竟然返回去又重新看了第二遍。

  这样的举动自然引发了正坐在旁边沙发上另外一个人的好奇。

  “老任,看什么呢?翻过来调过去的。”

  高宁,430厂生产部副部长。

  由于张振华几个月前就开始常驻盛京,因此目前全厂的生产任务主要由他来负责。

  当然,眼下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生产就是了……

  “好东西啊……”

  任炳达右手的食指在纸页边缘弹了几下,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真是想不到,这罗罗公司,也有主动找我们谈条件的一天呐……”

  刚刚端起一杯茶的高宁动作一顿,手悬在半空中:

  “谈条件?什么条件?”

  “自然是价钱,哦,还有技术转让的时间表。”

  任炳达说着把文件放回桌上,露出一副扬眉吐气的神情。

  作为分管与西罗公司进行日常业务对接的领导,他自然能从英国人行文习惯的字里行间看出对方的意思来。

  什么“尽快敲定下一年度的零组件采购计划,并更新技术转让清单中的具体内容”。

  不就是眼瞅着一年都快到头,华夏这边还是没有表现出追加订单的需求,急了嘛。

  “呵……”

  高宁一口茶水下肚,轻轻摇头:

  “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才想起来着急……晚咯……”

  他和任炳达二人前面两年都没少跟英国人打交道,受过的闷气简直数不胜数。

  很多时候还不是别人有意为之,就是平常交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高高在上,反而更加让人恼火。

  关于斯贝发动机的生意,利润率那是相当恐怖的。

  尤其是成品件。

  毕竟对于英国人来说,这些东西只是库存里面一些几乎用不上的玩意罢了,如果没有西罗公司这档子事,恐怕都要准备销毁了。

  也因此,亚当和乔治两个人在定价方面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

  反正赚多赚少都是赚。

  之前一直拒不降价,是因为他们拿捏住了华夏这边对于斯贝国产化的迫切需求。

  反正你们也没得选,哪怕要价高些,生意也一样能做。

  这個思路在两年前组建西罗公司谈判的时候确实是没错的,华夏这边也确实接受了。

  但是现在么……

  时代变了,大人。

  “不过,话说回来。”

  任炳达毕竟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在局势颠倒的兴奋过后,还是很快收拾情绪,考虑起了正事:

  “确实也需要考虑一下,咱们这个西罗公司,以后的定位问题了。”

  “定位问题?”

  高宁愣了一下:

  “昨天下午,我给张部长打了个电话,他说如果不出意外,到明年年中就可以实现涡扇9改进型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化。”

  “我看,这西罗公司的历史使命,应该也就要告一段落了吧?”

  他是个从技术工人干起,后来又上了工农兵大学的干部,在公司经营方面的敏感性确实要差上不少。

  “西罗公司,当年确实是为了推进斯贝国产化才搭起来的台子。”

  任炳达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抽出两支,但高宁表示自己正在戒烟,他只好把其中一支塞进嘴里,划着火柴点起来,又继续说道:

  “现在虽然斯贝这个型号是不用指望英国人了,但这个台子如果就这么丢掉,多少也还是有些可惜的。”

  沙发上坐着的高宁本就处在戒烟当中,看见有人抽烟自然有些难以控制,在说话间不觉增加了喝茶的频率:

  “不丢掉,那就用来培训一下年轻学员好了。”

  “前段时间为了参与太行项目,你把有经验的老伙计们从西罗公司撤回来,换上去几十个刚入职没几年的小年轻,难道不也是有这种想法?”

  被点破目的的任炳达倒也不尴尬:

  “嘿嘿,咱们也榨一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嘛……”

  他说着抬起手轻轻挥了挥,驱散眼前缭绕的烟雾:

  “不过,人家这两个英国人显然也觉出不对味来了,这不是才给我们发了这封函么。”

  “要我说啊,黄了也就黄了,反正咱们在这个西罗公司上面投的钱还不算太多,现在壮士断腕,反而赔的少一些。”

  高宁的意思还是直接切割。

  但任炳达却摆了摆手:

  “罗尔斯·罗伊斯毕竟是现在全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在整个航空制造领域里面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西罗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当初获批的业务范围很广,是咱们跟罗罗之间的一个桥梁,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能保留下来,哪怕暂时养几个没什么用的英国人也值得。”

  实际上,如果搁在去年这功夫,那任炳达的想法跟高宁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但是今年,他受到了隔壁友商,也就是镐京飞机工业集团那边的巨大刺激。

  本来,大家的水平都在伯仲之间,不说菜的抠脚吧,反正也就勉强混个温饱,相互抱团取暖。

  但由于年初的一波骚操作,镐飞那边直接就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