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旁边的一个助理见状打开笔记本电脑,把第一张软盘插了进去,而卢育英则戴上眼镜开始翻阅那份纸质文档。
“小常同志,我有点好奇啊,你既然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里有意隐去了一部分内容,那为什么现在又这么痛快地就拿出来了?”
卢育英微微抬起头,看着坐在对面的常浩南问道。
“毫不自夸地说,我在这些工程文件里面体现出的设计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该都算是比较领先的,所以至少在短时间内,不能随随便便就让外国人给学过去。”
这已经不是常浩南第一次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了,因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现在既然是卢总师您亲自来问,那我自当毫无保留,毕竟这些研究,本来就是为了能让咱们华夏造出更好的飞机来。”
听到这句话之后,卢育英原本微眯的眼睛猛地睁大了些许。
也不怪他感到震惊。
常浩南的这种想法,搁在20年前或者20年后都很正常,但在90年代中期这会,确实是相当稀罕。
沉默许久之后,卢育英点了点头:“能有这种觉悟,不愧是小常同志啊!”
这句有些没头没尾的话反倒让常浩南有些懵逼,怎么对方突然表现出一副之前就认识自己的样子?
实际上,由于常浩南本来就知道卢育英的大名,因此二人在昨天通电话的时候,自我介绍都相当简短。
再加上作为导师的杜义山今天又没露面,所以就好像昨天的唐林天一样,卢育英到现在也不知道常浩南的真实身份是个学生,他还一直以为对方是京航从国外挖回来的青年教师。
而在这种别人都抢破脑袋要出国的年头选择主动归国,表现出如此高的觉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这才有了刚才那句略显奇怪的感叹。
……
卢育英毕竟对歼7飞机非常熟悉,并且在此之前就已经对下颌式进气道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因此只花了大概四十分钟就看完了常浩南提供的这些技术文档。
“小常同志,你这个设计的完成度……确实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卢总师谬赞了,虽然我对自己的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设计方式非常自信,但真要说到飞机的总体设计,还只能算是开了个头,很多细节都需要风洞数据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
常浩南的话还没说完,卢育英就摆了摆手:
“这些不用伱说我也能看出来,但你一个人在缺乏相关硬件的情况下,能给出这样一个初步设计方案就已经非常惊人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自己都是不会相信的。”
“至于后面的工作,我们航空工业系统的人也不是吃干饭的,难道还要事事都等着让人喂到嘴里?”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也笑了出来。
的确,上一世在没有他这个外挂帮忙的情况下,航空工业的同志们还不是在15年之后的2011年就把歼20给造了出来?
自己刚才确实有些低估他们的行动力了。
“那么,不知道您对于这个设计方案的想法是……”
常浩南又试探着问道。
虽然一开始作为敲门砖的目的已经超额达成了,但他也绝不会介意搞个一鱼两吃,从而获得更多的科研点数和经验值。
前一世由于相关经验不足,因此那个歼7FS项目从一开始其实就带有浓重的试验意味。
型号名称FS中的S就是代表“试验”的意思。
但现在,有了自己提供的更完善的设计方法,不知道是不是有机会把歼7FS变成歼7F?
“不瞒你说,我确实还有几个关于雷达罩,也就是圆锥前体的设计想要咨询一下小常同志你的看法……”
实际上,在之前第一次看到那篇论文的时候,卢育英的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方案。
而在看到常浩南提供的工程文件之后,他更是欣喜若狂地发现,这个设计的实际性能潜力竟然比写在论文上的更大!
于是他有了更加大胆的想法,也就是进一步增大雷达罩直径到600mm,以安装正在开发中的新型号脉冲多普勒(PD)雷达。
至于因此而增加的重量,则可以通过把雷达罩壁结构由实心半波壁更改为更轻的C型夹层来弥补。
但考虑到在这个设计中,雷达罩本身还是进气结构的一部分,要负责对来流进行一级压缩。
所以这个看似不大的改动,却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才想要咨询一下常浩南的看法。
显然,对于这个型号,卢育英是认真的。
第44章 富士电机的小动作
就在常浩南和卢育英交流设计方案的同时,川省涪城市郊区的一处封闭式厂区内。
一高一矮两个带着些许江湖气的男人从一辆略显破旧的昌河CH6320面包车中钻了出来。
其中那个矮个子一眼看上去就是孔武有力,手里拎着一个迷彩提包。
从被特别加固过的提梁以及深深嵌入手掌心里的提手部分来看,里面的东西必定颇具分量。
但拎在这个男人手中却如同一团棉花一般轻松写意。
而跟在他后面出来的高个子,面容硬朗,棱角分明,身材相比前者倒是瘦削很多,但如果细心观察他的手掌和小臂,便能看出长期练习外家功夫所留下的痕迹,绝对是个更不好惹的角色。
这时候,一个穿着黑色女士西装的女人从远处小跑了过来。
站定之后,或许是因为平时很少剧烈运动,因此这女人弯着腰喘了好几口气才总算恢复过来。
“二位应该就是燕老板和郝先生吧?我是常红集团技术研发部的谷琳,你们叫我谷秘书就好。”
没错,从车上下来的这二位,个头稍矮的便是之前曾与常浩南有过一面之缘的郝大刚,另外一位被称作燕老板,却并没有几分老板模样的则叫做燕文斌。
“谷秘书你好,我们来这里是要找王洛勇工程师。”
“我知道,就是王部长叫我来接二位的,请跟我来吧。”谷琳朝转身带着二人向不远处的研发中心走去。
十几分钟后,燕文斌和郝大刚终于在谷琳的带领下来到了王洛勇的办公室门口。
但还没等谷琳有所动作,三人面前的门忽然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了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一脸目中无人鼻孔看天的样子。
随后更是直接挤开瘦小的谷琳径直走下了楼梯。
此时王洛勇也听到了门口的动静,抬起头看到了外面的三个人。
“行了,谷秘书你先去忙吧。”
王洛勇放下手上的万用表站起身来,朝着站在最后的谷琳挥了挥手。
“好的,王部长您有事的话再叫我。”
在目送谷琳离开办公室之后,王洛勇才又重新转向等在旁边的两个人。
“燕叔,伱们的新风扇样品带来了吧?”
实际上,燕文斌之所以在第一次竞标失败之后,还能够获得第二次机会,除了常红集团方面有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想法之外,也离不开王洛勇在这里面发挥的作用。
燕文斌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侦察兵,曾经在战争中救过自己的营长,也就是王洛勇的父亲一命。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虽然燕文斌的岁数并没有比王洛勇大几岁,但后者仍然一直称呼他为燕叔。
“带来了,都在小郝的包里面。”燕文斌指了指刚刚被郝大刚放在地上的迷彩包:“里面还有些给老营长带的特产,这次过来行程安排的紧,可能没工夫专门去看他了。”
王洛勇把迷彩包的拉链拉开,里面除了几个装风扇样品的木盒子之外,就是一些包装起来的山货。
“放心吧,规矩我们懂,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否则也不敢带到你这来。”燕文斌看着王洛勇小心翼翼检查的动作哈哈笑起来。
“燕叔,你不知道,上次招标延期,我们技术研发部受到的压力不小,富士电机那边的公关部门很厉害,所以最近我都是处处小心,生怕被人抓到什么把柄,所以这些东西,你们可千万不能留在我这。”
王洛勇说着把那个木盒子拿出来,起身带着燕文斌和郝大刚朝办公室外面走了过去:
“走吧,我们先去测试中心。”
“有这么严重?”郝大刚有些意外地问道:“最后用什么牌子的零件,难道不应该是你们老板说了算?”
旁边的燕文斌倒是从王洛勇的语气和表情中瞧出了一些端倪。
上次竞标结束之后,王洛勇给他交的底是,只要他们这次提交的改进方案在性能上面不比富士电机的型号差太多,并且在成本上给出一些优势的话,常红集团就会选择国产风扇作为替代。
这才有了他托吴懿范找人优化风扇性能的事情。
“大勇,是不是情况又出现了什么变化?”燕文斌试探性地询问道。
“唉……”王洛勇换上测试使用的蓝色工装,长叹了口气,犹豫片刻之后才回答道:“燕叔,我也没想到日本人那边会搞这么多小动作……”
“怎么回事?”
郝大刚和燕文斌几乎一起开了口。
“在之前宣布投标有效期延长之后,突然有一家叫做宏祥电机厂的川省本地企业也提交了一个新的设计样品,技术指标跟富士电机的型号几乎完全相同。”
“但是……这跟你刚才说的日本人有什么关系?”
郝大刚看了看面前低头不语的王洛勇和一脸凝重的燕文斌,还有点没搞清楚状况:
“而且如果你们本地就有这样的企业,那上次竞标的时候他们怎么没参与?”
“这……”
王洛勇挠了挠头,在确认附近没有其它人之后才小声解释道:
“原来的宏祥电机厂92年就破产了,现在这个是后来跟富士电机又成立的合资公司,说是合资,其实就是个组装厂。我之前检测的时候拆开看过,叶片和轴承都是直接从富士电机买过来的。”
“这也能算国产?”郝大刚听到解释之后直接傻了眼。
如果常浩南听到这段对话的话,恐怕会对这种把进口伪装成国产的文字游戏感到熟悉。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华夏企业来说,这种把戏却还显得非常陌生。
听到王洛勇的回答之后,燕文斌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常红集团是川省管理的地方性国企。
显然,川省方面有很充分的动机,要求常红集团选择一家省内的企业成为零部件供应商。
何况人家提供的零件性能本来就更好。
一来二去,他这边的优势就只剩下一个便宜了。
而王洛勇显然也对此非常无奈:
“虽然轴流风扇的结构很简单,但毕竟最终生产工序在川省本地,而富士电机只是二级供应商,这样在纸面上,确实可以被算作是国产,但其实所有东西,甚至包括跟我们对接的技术人员,都是富士电机的人。”
“所以之前我们刚过来的时候,从你办公室里出去的就是个日本人?”
郝大刚想起了不久前在王洛勇办公室门口遇到的那个男人。
“屁的日本人,就TM是个二鬼子买办,仗着富士电机喂给的全套技术在这跟我使脸色……”
提起这件事情王洛勇显然也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原来宏祥电机厂的厂长,改制的时候把厂子低价包下来了,然后宣布破产清算,接受了富士电机那边的注资组建了现在合资的宏祥电机厂。”
“MD,真是败类……”
听到那个人的身份之后,身上江湖气本就更重的郝大刚下意识想要啐一口唾沫,但想到还是在人家的办公楼里还是忍住了。
第45章 降维打击的风扇设计
“那……那咱们就没机会了?”
燕文斌满脸都是不甘心的表情。
不仅是因为他在这个项目上已经投入了不小的精力和成本,更因为他原本准备借着这次常红集团的订单把自己猫头鹰牌电机在业内的名声给打出去。
“这个……倒也未必。”王洛勇摇了摇头:“咱们常红集团规模在这摆着,话语权还是有一些的,所以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燕叔你们猫头鹰电机的产品能在性能和成本两个方面都超过富士电机,那我们就有信心说服上面。”
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因为通过延长投标截止日期给燕文斌创造机会这个手法玩的过于粗糙,所以被富士电机那边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抓住国产化率统计方式中的漏洞直接偷了家。
再加上常红集团本来就不是完全占理,所以说话也不敢太大声。
但如果燕文斌的猫头鹰电机能拿出比富士电机更有说服力的样品,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至少从王洛勇和常红集团的角度出发,他们就有了据理力争的资本。
“可是……”
作为一个只上过初中的退伍军人,燕文斌并不是太懂技术,但他上次全程参与了竞标工作,心中对于自家产品跟富士电机之间的差距还是有一个大概的估计。
虽然他并不知道边际效应这个名词,但过去在部队的经验告诉他,训练成绩从不合格提升到合格很容易,但从合格提升到优秀就比较难,过了优秀这条线再想继续精益求精,那就更是要下苦功夫了。
而富士电机拿出来的那个产品,显然就是经过了精益求精之后的。
因此,尽管郝大刚对于那个对设计进行优化的大学生赞不绝口,但燕文斌实在难以相信,有人可以用不到一周时间就让风扇的性能反超对方。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