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74章

作者:十月廿二

  为了体现出与空军的区别,海军领导在训练和管理方式上进行过不少尝试。

  只是并不全都成功。

  “有这么严重?”常浩南皱起眉头。

  作为重生者,他倒是知道在原来的时间线里,取消海航司令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只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实在没办法插手如此敏感的编制构成问题。

  毕奉春苦笑了一下:“我给您举个例子。我们之前组织过几次部队内部,以及跟附近兄弟单位的模拟对抗演练。”他指了指跑道上已经变成一个小点的07号机,“结果郑辉和另一个从空军调来的牟清波同志以断档优势拿下前二,直接把海军航空兵同一代的年轻尖子们给剃了光头……”

  “……”

  就在他们交谈时,07号机已经到达了重载起飞点,两个后轮精确对准止动轮挡。

  与此同时,机身后面大约10米的位置,巨大的挡焰板在液压机构作用下缓缓抬起。

  郑辉调整好襟翼位置,将油门推到最大军用推力,等待塔台的起飞指令。

  炽热的发动机尾流冲刷板面,接着被导向半空。

  13°的滑跃甲板,在外面以第三人称视角看着好像没什么,但对于坐在机舱里的飞行员来说,就好像面前摆着一堵墙。

  而你要驾驶飞机对准这堵墙加速。

  即便已经有了近百次起飞经验,但每次起飞仍然是对本能的挑战。

  想到这里,他目光稍稍偏向旁边几百米外仍然在施工中的二号跑道。

  那里正在安装一部重型航空母舰使用的电磁弹射器,相比之下倒是没了这方面的顾虑。

  模拟器旁边,由两台老式涡喷发动机改装的压缩器送出强而有力的气流,模拟航空母舰以逆风方向全速航行。

  “07号机,可以起飞。”

  无线电中传来塔台指挥员的声音。

  “07号机明白,开始起飞。”郑辉将油门推过加力门槛,两台发动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随着旁边引导人员右臂挥动向前,止动轮挡向前收起,失去阻碍的飞机顿时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前方。

  面前的“高墙”在郑辉眼中愈加放大,就在前轮接触坡道的瞬间,伴随着一阵剧烈震动和压缩,他的视野又迅速被一片蓝天白云所笼罩……

  常浩南紧盯着向远处加速的歼15,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

  几秒钟后,主起落架完全离开滑跃甲板,满载弹药的战机的飞机先是稍稍向下一沉,但又很快恢复了爬升的趋势。

  “漂亮!”毕奉春忍不住赞叹。

  塔台管制员的声音同时响起:“07号机,爬升至高度5000,航向090,与03号机会合。”

  此时,郑辉已经驾驶着07号机在碧蓝的天空中平稳爬升,座舱外的景色从跑道、建筑逐渐变成了广阔的海岸线和无垠的海洋。

  他调整通讯频率,与03号机建立了直接联系。

  “03号机,07号机呼叫,我已爬升至4800米,预计2分钟后到达会合点。”

  “07号机,03号机收到,我已在你10点钟方向,距离15公里。”耳机中传来王炜沉稳的声音,“今天的天气很适合加油,高空风很小。”

  郑辉调整航向,很快就在左前方发现了03号机的身影。那是一架改装过的歼15,机腹装有一部伙伴加油吊舱,机翼下方则挂着两具3000L容量的巨大副油箱。

  得益于惊人的内油容量,常规的陆基侧卫们并没有挂在副油箱的能力。

  但考虑到未来弹射型航空母舰上的空中加油需求,歼15从设计之初就在机翼下方两个最大的挂点上增加了油路设施。

  两机逐渐靠近,开始了空中加油这一高难度操作。

  郑辉全神贯注地控制着飞机,将受油探头对准03号机释放出的加油锥套,微调油门,小心地控制着两机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

  “稳住……再近一点……”

  郑辉在心中暗自告诉自己。

  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空中加油本就是飞行中最具挑战性的操作之一,而今天挂载的重型训练弹,让动作响应变得相当迟钝。

  第一次尝试,受油探头擦着锥套边缘滑过,未能成功对接。

  “别急,调整一下再来。”王炜鼓励道。

  郑辉深吸一口气,稍稍拉开距离后再次尝试。

  这次他更加谨慎,手指在油门和操纵杆上做出微妙的调整,终于,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受油探头稳稳地插入锥套,燃油开始从03号机流向07号机。

  “对接成功,开始加油。”王炜确认道。

  郑辉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确保两机保持精确的相对位置,伙伴加油吊舱的软管长度远不如伊尔78或者运油9,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加油失败,甚至发生危险。

  座舱内的燃油量表数字不断上升。

  经过近三分钟的紧张操作,加油终于完成。

  “07号机,加油完成,准备脱离。”

  “明白,正在脱离。”郑辉轻轻收回油门,受油探头与锥套平稳分离。两机逐渐拉开距离,“感谢支援,03号机。”

  “祝任务顺利,我将在安全空域待命。”王炜驾驶着03号机转向北方。

  郑辉调整航向,开始向预定测试空域飞行。

  不久后,08号机从后方赶上,与他形成了编队。

  两架歼15如同两只银色的鹰,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而有力的航迹。

  “07号机,08号机就位。”林书岩的声音听起来比地面时严肃了许多,“今天的云层高度很好,适合拍照。”

  “收到,我们准备爬升。”郑辉推动油门,飞机开始以稳定的速率上升,“常院士说高空更容易达到启动条件。”

  随着高度的增加,视野中的场景又从湛蓝的海面变成弧形的地平线。

  稀稀拉拉的卷云层在他们下方铺展开来,形成一片白色的海洋。

  直到高度表的千米指针突破11之后,他握着操纵杆的手终于明显感觉到,飞机变得比刚才沉重起来。

  考虑到大型弹药脱离后很可能对载机的飞行姿态产生一定影响,他决定给自己的操作保留一定余量。

  “到达11500米飞行高度,”郑辉报告道,同时检查各项参数,“进入测试航线,准备加速。”

  测试空域是一片远离航线和人口密集区的海域,已经提前清空了其他航空器。

  郑辉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进行一系列机动,确保飞机和导弹都处于最佳状态。

  “空速1650公里每小时,请求开始测试。”

  几秒钟后,耳机中传来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

  是常浩南:

  “弹载传感器显示满足发射条件,可以开始测试。”

  “07号机明白!”郑辉深吸一口气,将手指放在了武器发射按钮上,“08号机,请保持安全距离,准备拍摄。”

  “08号机明白,已就位。”林书岩驾驶的飞机稍稍拉开了距离,并调整翼尖上的摄像吊舱到最佳的拍摄角度。

  郑辉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系统,确认无误后,在屏幕上选择了机腹挂架:

  “3、2、1,投放!”

  在他扣下扳机的同时,三根液压杆从挂架内部伸出,将训练弹向下弹出机身下方的低压区域。

  通过后视摄像头,郑辉看到那枚银灰色的导弹在气流中轻微晃动了一下,然后开始按照预定轨迹下落。

  “导弹释放正常。”郑辉报告道,同时按照立即加大油门,同时按照简报会上的要求拉起机头,并向左滚转。

  接下来的一秒钟,如同一个小时那般漫长。

  林书岩的声音响起,“点火成功,导弹姿态正常!”

  耀眼的亮白色光芒从导弹尾部喷涌而出,就像上古神话中射日的箭矢掠过苍穹,在同温层边缘烫出一道肉眼难以捕捉到的伤痕。

第1481章 返航

  仅用于点火模拟的冲压发动机并不能提供足够强大和持续的推力,因此耀眼的亮白色光芒在延伸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开始下坠,并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郑辉轻轻舒了一口气,手指从武器控制面板上移开。

  机舱和无线电在这一刻同时陷入了平静,只有发动机的轰鸣依旧稳定地回荡在耳边。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使用反舰武器。

  一个月前,他驾驶这架07号歼15战斗机完成了鹰击83K的打靶测试,用两枚导弹精确摧毁了一艘退役的猎潜艇。

  只不过,鹰击83K在本质上跟其它国家的主力装备——鱼叉、飞鱼、或者kh35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虽然最新改进型的射程更远,但仍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区外攻击。

  尤其是在假想敌已经开始大规模换装标准6反舰导弹的今天。

  然而,这次打出去的大家伙可完全不一样。

  虽然也还在研制当中,但仅就“打出去之后能顺利点火”这点,就已经比太平洋对岸的X51A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更重要的是,飞行员几乎再也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

  这东西的理论最大射程不仅比防空导弹,甚至比F18的作战半径都远。

  并且,相比苏联时期红海军装备的那些重型反舰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的平均飞行速度相当离谱,命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仅需要大约5分钟。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常规水面目标根本不足以离开导弹本身的雷达覆盖范围。

  只有在目标距离2000公里以上时,才对中继引导有着比较强的依赖。

  总之,完全是一种能单方面改变海战规则的武器。

  “太感谢你了,大舅哥。”

  郑辉小声嘟哝道。

  但还是通过编队内无线电传了出去。

  “07,请重复一遍。”

  林书岩还以为是自己没听清楚。

  “没什么,感慨一下而已……”

  郑辉解释道,然后调整无线电频道向基地报告:

  “07号机,导弹发射程序完成,请求返航。”

  接着调整飞行姿态,准备下降高度。

  “07号机,同意返航,航向305,高度降至4000米。”塔台管制员的声音清晰传来。

  “07号机明白。”郑辉确认道,同时向左侧瞥了一眼。

  08号机正保持着完美的编队位置,林书岩向他竖起大拇指,示意自己也已经准备完毕。

  两架歼15开始协调转向,机翼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

  就在这时,郑辉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突然发出轻微的提示音,同时一个陌生的信号出现在屏幕上。

  “07号机,注意4点钟方向,高度4500。”林书岩也紧跟着向长机汇报道,“看起来不像民用飞机。”

  即便是连海-汉城这样的短途航线,也很少会有客机在这么低的高度上平飞。

  过了几秒钟,他又补充了一条信息:

  “距离约105公里。”

  得益于相对较晚的研制时间,歼15目前仍然没有正式定型,因此有机会安装本来是为第四代战斗机研制的新一代被动雷达接收机。

  除了能更准确和快速地捕捉到信号源以外,还有一定的探测功能。

  郑辉眯起眼睛,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再次调转方向,用雷达搜索一下。

  歼15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强悍,但正如几乎所有战斗机同行一样,对后半球无能为力。

  但就在这个时候,无线电中传来了王炜的声音:“07、08,应该是一架RC12,我们之前发布过航行警告,估计是来侦察咱们这次试射的。”

  两人瞬间兴奋起来。

  “需要我们前出拦截么?”

  林书岩询问道。

  这个型号属于美国陆军,虽然不如EP3或者RC-135那样有名,但在黄海这一亩三分地上也算是个常见的对手。

  他在老部队飞歼11BH的时候,就打过不少次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