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泡泡的猫
“不敢指望,如今知州蔡相公提携,在牢营做事,有口饭吃。”
“不然,只能替人卜卦,混迹市井。”
戴宗在江州,江州的知州叫做蔡得章,正是蔡京的儿子。
戴宗在江州的牢房做事,所以,戴宗说在蔡相公手下混饭吃。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英雄未逢其时,蛰伏于野。”
“一旦风云际会,龙游九霄、虎啸山林,谁能阻挡。”
“戴院长莫要自轻自贱,他日我武松做大事,还请相助。”
戴宗欣喜道:“武省元不嫌弃,小可岂敢不从。”
两人干了几碗酒。
问起戴宗为何到京师,原来蔡得章给父亲蔡京写了一封家书,派他送回来。
两人闲谈片刻,武松问起江州有没有一个叫李逵的。
戴宗说李逵是江州牢营的一个狱卒,问武松难道认识。
武松摇头,说只是听闻而已。
随后,武松非常认真地说道:
“戴院长和吴用相识,他日若是吴用来信,托戴院长照顾一个叫宋江的,你可切莫理会。”
戴宗猛然一惊,问道:
“噫,武省元如何知道我与吴用相识?”
武松笑了笑,说道:
“我也学过一些道术,能算祸福。”
“这个宋江便是郓城的,唤作及时雨的。”
“此人是个伪君子,专与贼寇暗通款曲,喜滥杀无辜。”
“戴院长切莫与他交往过深,枉自耽误前程。”
戴宗微微点头,记下了武松的话,心中却仍旧有疑虑。
以后的事情,怎么就能算准?
酒足饭饱,二人下楼,戴宗自回客店,明日便要回江州。
临别时,武松再三嘱咐,远离宋江。
看着戴宗离开,武松心中暗道:
江州劫法场,救宋江,戴宗是关键人物。
我现在让戴宗远离宋江,那宋江会不会被杀掉?
不管了,反正是个投降派、龟儿子,见到皇帝,屁股翘得老高,恨不得卖屁股!
武松回到客店,已经天黑。
简单洗漱过后,武松拿起毛笔,继续写书。
不说武松在客店奋笔疾书。
戴宗回到客店,满腹疑虑。
回想武松的话,越发觉得奇怪。
自己刚到京师,武松就在门口等着。
武松是清河县人,戴宗在江州,远隔千里,如何就知道自己身份?
最奇怪的是,武松居然知道李逵、吴用。
莫非他真能测算未来?
当晚睡下,到了第二天,戴宗饱食一顿,给店家付过钱,带了东西便出门。
出了汴京,戴宗拿出四个甲马贴在腿上,再用布条缠绕。
又拿出一道符纸,嘴里念诵咒语:
曦轮照我影,八荒缩地庭!疾!
符纸猛然烧为灰烬,甲马射出几道金光,戴宗脚下生风,瞬间窜出百米。
一路风驰电掣,戴宗很快回到江州。
到了知州府衙,把蔡京的回信呈上,蔡得章看过后,非常高兴,赏了戴宗十两银子。
回复了差事,便到了牢营。
戴宗喜好道术,并未成家,平日里就住在公房。
刚刚坐定,一个黑大汉撞门进来,只见他: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这不是别人,正是黑旋风李逵。
这个李逵本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因为打死人命,逃到江州,在戴宗手下做狱卒,算是戴宗的小弟。
“院长,给我些银子。”
“你这厮,我临走前给你十两银子,怎的又赌完了?”
李逵嘿嘿笑道:“院长莫生气,我这次拿银子不赌,却要招待一位哥哥。”
“哥哥?你兄长寻你来了?”
李逵家里有老母,还有两个哥哥,都在沂州。
戴宗听李逵喊“哥哥”,以为是他兄弟找来了。
“不是我那哥哥,是一个好汉,郓城来的及时雨宋江。”
戴宗猛然一惊,瞬间想起武松说的话。
“那宋江在郓城,如何到了江州?”
“他在家里杀了个鸟女人,刺配到江州的,院长快些与我十两银子。”
“那宋江几时到的江州?”
“昨日刚到的,哎呀,我那时不认得哥哥,冲撞了他,哥哥非但不生气,还给我了十两银子。”
“我把那十两银子赌完了,想着今日请他吃酒,却没有银子,才来问院长借我十两。”
李逵说得很高兴,戴宗却如遭雷击。
昨天到的江州,武松五天前跟他说远离宋江。
从郓城刺配江州,武松人在汴京科举考试,两者并无交集。
也就是说,武松真的能推算未来。
戴宗深吸一口凉气。
“院长,你快些给我银子。”
见戴宗发呆,李逵开始自己翻箱倒柜找银子。
“你这厮急甚么,那宋江不是甚么好人,你莫要与他结交。”
这一说,李逵急了,嚷嚷道:
“院长兀自小气,不给我银子便罢了,怎的又说哥哥不是好人!”
“哥哥见面便给我十两银子,为人最是豪爽,我铁牛跟定哥哥了!”
“院长不给银子,我自去问店家借银子!”
李逵怒气冲冲走了。
戴宗正凌乱的时候,一个小卒送来一封信,说道:
“院长,郓城来了个刺配的犯人,唤作宋江的。”
“他有一封信转交院长,说是熟人所托。”
戴宗又是一惊,伸手接了信,上面写着吴用两字。
戴宗感觉浑身炸毛。
拆开信看过后,戴宗呆坐良久,最后深吸一口气,缓缓起身往外走。
第80章 《三国演义》,三七分账
不说戴宗在江州凌乱。
且说武松在客店闭关,终于完成了稿子。
揉了揉手腕,武松在封面写下四个字:
这些时间,武松都在写《三国演义》。
在北宋,此时流行的市井读物以传奇话本为主。
讲历史也是以平话为主,比如《三国志平话》,讲的是单独的人物故事、或者一段情节。
像《三国演义》这样的鸿篇巨著、长篇历史演义,宋代还没有。
前阵子写完《传习录》,国子监刊印后,武松名声大噪。
汴梁所有读书人,没有不知道武松的。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武松还是不够有名气。
所以,武松又写了《三国演义》,这样的通俗历史演义小说,所有人都可以听。
到时候,官方、民间都知道武松的名字。
当然,还可以大赚一笔!
喝了一大碗茶,武松把稿子装在布袋里。
走出客店,武松找到上次卖《传习录》的书店。
国子监刊印《传习录》,这家书店能拿到第一批货,足以说明老板有实力。
武松走到门口,只见门口挂着一块匾额:
武松出现在门口,买书的士子立即认出:
“阁下可是武省元?”
武松呵呵笑了笑,说道:
“正是在下。”
“武省元来了!”
其他买书的士子围过来,对着武松行礼。
“可否请武省元签名?”
一个刚刚买了《传习录》的士子渴望地看着武松。
在北宋,也有求人墨宝的风气。
特别是大牛写的书,也喜欢求作者签名。
不过,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因为能著书立说的,大多有官职,很难见到。
今日遇见武松,众人哪肯错过。
武松非常随和,问店里要了笔墨,一一签名。
书店老板听闻武松来了,连忙出来行礼:
“某是书肆主人李庸,武省元大驾,蓬荜生辉。”
“李朝奉客气了。”
上一篇: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