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58章

作者:泡泡的猫

  万一还有残留,等武松一走,寨子强盗复仇,把庄子屠了,那才叫糟糕。

  “这里的官府为何不剿匪?”

  “去过,却被游山龙杀了两个都头。”

  武松摇头笑说衙门不顶用。

  邱太公说明日武松可以带着游山龙的首级,去县衙领赏。

  武松觉得也对,让庄客把游山龙的脑袋装起来。

  聊了会儿,武松回房睡觉,邱太公指挥庄客清理庄子。

  乱糟糟闹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武松起床,邱太公已经备好了早饭。

  吃过早饭,武松把装着游山龙脑袋的箱子挂在马上,两口刀也挂在马背上。

  邱太公拿出一盘银子相赠:

  “多谢武解元,些许心意,切莫嫌弃。”

  “太公客气了,银子且留着,待我中了状元回家,再来叨扰。”

  听到这话,邱太公欣喜道:

  “如此,小老儿预祝高中。”

  武松对着众人拱拱手,骑马离开庄子。

  天色放晴,武松沿着官道行走,很快到了河阳县。

  径直到了县衙,武松亮明身份,说来领赏。

  都头看了游山龙的脑袋,慌忙禀报知县。

  得到消息,知县出来相见。

  得知武松的身份,又看了游山龙的脑袋,知县惊诧道:

  “早听说恩州府的解元名叫武松,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在景阳冈上打死过大虫,今日一见,果是个英雄汉子。”

  恩州府解试,武松的“存天理、灭人欲”学说已经传遍了中原各地。

  河阳县令早就拜读过武松的考卷,对武松的学问称赞不已。

  “知县相公过誉了,些许蟊贼而已。”

  “如今他们头领已被我斩杀,底下喽啰也杀了一百多,寨子的强盗估摸着不多了。”

  “知县相公此时派兵过去,必能彻底剿灭盘龙寨的盗匪。”

  知县大喜,马上命令县尉点了兵马,领着都头一百多人赶赴盘龙山剿匪。

  击杀游山龙有赏金,知县马上兑换给武松。

  拿了赏金,武松想走,知县却不肯,把武松留在县衙住了几天,讨教朱子理学。

  武松无奈,只能在县衙住下。

  很快,县尉回来,说盘龙寨只剩下十几个喽啰,已经全部捉拿。

  又说武松夜里独自杀盗匪一百多人,知县听得目瞪口呆。

  在河阳县盘桓数日,武松以赶赴京师省试为由,离开了县衙。

  知县舍不得武松,跟着送出十几里。

  其实知县并非对朱子理学多么感兴趣,而是觉得武松这人前途无量,也想趁机结交。

  世人交往,多是有目的的。

  纯粹志趣相投者,少之又少,且多相逢于少年之时。

  成年后遇到的人,能走到一起,都是利益瓜葛。

  离开河阳县,武松继续往京师进发。

  冒着风寒走了十几日,眼见就到孟州城。

  武松停下来,看着寂寂无人的山道,偶尔传来几声鸟兽的叫声,显得格外寂寥。

  走到山岭上,抬眼望去,只见远处土坡下盖着有十数间草屋。

  旁边是一条小溪,此时寒冬腊月,溪流冰冻,旁边的柳树光秃秃地垂下柳条,上面挂着冰溜子。

  柳树上挑出个酒帘儿,是一处酒家。

  门口一株大树,树干很粗,四五个人合抱有余,上面都是枯藤缠着,挂着白色的积雪。

  不用说,这里就是孟州道十字坡,母夜叉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的地方。

  武松抬头看了看天色,骑马径直来到店门口。

  却见一个中年妇人坐在门口,身上披着一件袄子,膝盖前摆着一个火盆,嘴里嗑着瓜子。

  不用猜,这妇人便是母夜叉孙二娘了。

  腊月时节,又是山岭之中,分外寒冷。

  孙二娘却叉着两条腿,胸口也不遮挡,露出绿色的肚兜,裹着白花花的胸脯,一双眼睛望着门口的道路,就像一只狩猎的母狼。

  武松到了店门口下马,孙二娘喜滋滋把瓜子丢进火盆,搓了搓手,上前牵马:

  “客官,到店里歇脚,本家有好酒好肉,特别是那大馒头,油水多多。”

  武松故意挑逗孙二娘,目光落在绿色肚兜上,笑道:

  “店家确实好大馒头,白花花的,就不知怎的卖?”

  孙二娘非但不介意,反而把胸脯往武松身上挤了挤,媚笑道:

  “我这白馒头只给我家汉子吃,外人吃不到。”

  武松哈哈一笑,跟着孙二娘进了店里坐下。

  “有甚么好吃的?”

  “酒肉都有,我家大白馒头最好,客官来几个?”

  “且打酒来吃,再切几斤肉来,一发算钱还你。”

  孙二娘进了里面,打了一大壶酒,又切了一大盘肉。

  武松自己倒了一碗酒,夹了几片肉看了看,问道:

  “还有甚么吃食?”

  “还有好大的馒头。”

  武松故意盯着孙二娘雪白的胸脯,笑问道:

  “你丈夫不在?”

  孙二娘笑盈盈坐在桌上,一条腿搭在武松肩膀上,笑道:

  “我的丈夫外出做客,还未回来。”

  “店家生得美貌,你丈夫不怕你被偷了?”

  “你这后生模样不错,去做甚么的?”

  “我是读书人,往京师赶考的。”

  “原来是个举人,奴家失敬了。”

  “我不比你那丈夫好?你这馒头卖我如何?”

  孙二娘笑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酒,我给你拿几十个馒头来。”

  孙二娘笑盈盈往里走。

  武松倒了几碗酒,趁着没人注意,全部泼进旁边的溪流中。

  孙二娘进了后厨,打开笼屉,腾腾热气下,却是白花花一笼馒头,肉香扑鼻。

  “这个书生不似好人,日后就算中了进士,定是个狗官。”

  “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竟敢戏弄老娘,且把你剁成臊子,做成大馒头。”

  装了十几个大肉馒头,孙二娘回到前面,放在桌上。

  武松拿起一个肉馒头闻了闻,掰开面皮,只见里面是带油的肉馅。

  “这馒头是人肉做的?还是狗肉做的?”

第54章 喝蒙汗药,遇孙二娘

  “客官休要取笑,这清平世界、荡荡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

  孙二娘眼神掠过一丝阴狠,回头对着里面的伙计使眼色。

  伙计准备好了尖刀利刃,只等武松倒下。

  武松伸手把孙二娘拉到条凳坐下,一把手揽住孙二郎的腰,肉馒头往孙二娘嘴里塞:

  “我闻着馒头味道不对,店家先吃两个。”

  孙二娘扭头不吃,却给武松倒了一大碗酒:

  “客官说笑了,这馒头是客官付钱,哪有我吃的道理。”

  武松端起酒碗,继续用力搂住孙二娘的腰,笑道:

  “我听说你专卖人肉馒头,这人肉便是过往的客商。”

  “客官不愧是读书人,这等瞎话也能编出来。”

  “原来不是?”

  “自然不是,我正经买卖人,在这十字坡几十年的老店,怎可能卖人肉?”

  孙二娘看酒坛子空了一半,武松应该是喝了酒的,为何一直不倒?

  “客官觉得这酒如何?”

  “酒是好酒,就是有些寡淡。”

  “我还有热酒,有些浑浊,酒劲大。”

  “无妨,寒冬腊月,只要酒劲大。”

  “客官稍候。”

  孙二娘挣脱武松的手,进了后面厨房。

  伙计问道:“二娘,那厮怎的还不倒下?”

  “他是个巨汉,身材胖大,想来药少了,烫一壶热酒来。”

  伙计忙倒了一大壶热酒。

  孙二娘从柜子里拿出一大包蒙汗药倒进酒里,然后用力晃了晃:

  “管你是天王老子,喝了这壶酒,也该倒下了。”

  拿着酒壶,孙二娘回到前面客堂,笑盈盈给武松倒了一大碗:

  “客官且尝尝这热酒。”

  一大碗浑浊的酒满上。

  武松看着酒,心中吐槽,这他娘的跟芝麻糊差不多,戚家十三口的砒霜也没有这个浓啊。

  “怎的如此浑浊?”

  “新酒,都是酒糟。”

  “也请店家喝一口。”

  武松要拉住孙二娘一起喝,孙二娘却笑呵呵闪开,笑道:

  “我给客官再切两斤牛肉来。”

  说罢,孙二娘往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