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230章

作者:泡泡的猫

  “二郎,你过来看看。”

  武松坐下来,赵楷指着地图上的会州,问道:

  “阿惠已经退守西寿保泰军司,会州那边的兵力也撤走了,我想收复会州。”

  会州处于北宋和西夏交界处,是一座小城,经常易手。

  大宋强势的时候,会州被大宋占据。

  西夏强势的时候,会州被西夏占据。

  城池更迭非常频繁。

  武松指着会州说道:

  “会州距离西寿保泰军司虽然近一些,但北面是柔狼山,还不如西安州这条路平坦。”

  “二郎,真打算攻破西寿保泰军司?”

  “对,我必要破他的。”

  “何时回西安州?”

  “明日回西安州,伤兵在怀德军营寨休养,其余回去,准备进攻西寿保泰军司。”

  到了第二天,禁军和厢军离开怀德军营寨,回到西安州。

  此时的西安州城池被大火烧过,房屋都没有了,需要重新建造。

  武松就在西安州训练兵马,特别是骑兵。

  从西夏缴获了数万匹马,可以多训练两万骑兵。

  西寿保泰军司。

  御史台和枢密院的人进入营寨,献王阿惠带着几个监军使出迎。

  见到御史台的人,大家心里都清楚,重贵到皇帝那里告状了。

  仁多洗忠给布雅使个眼色,布雅微微叹息。

  御史中丞刘昊带着人进了营寨坐下,阿惠准备了好酒好肉,好找来了美姬跳舞。

  刘昊该吃吃、该喝喝,散席后,公事公办,把阿惠叫到房间里问询。

  重点是阿惠见死不救,还是重贵私自出兵。

  阿惠一口咬死,说重贵刚愎自用。

  问完后,御史中丞刘昊说道:

  “兀卒别有圣旨。”

  阿惠立即起身接旨。

  “兀卒说,献王损兵折将,连粮草都守不住。”

  “若是无能,可自裁!”

  听到“自裁”两个字,阿惠感觉脖子一凉。

  “请回禀兀卒,我一定能杀掉武松。”

  “我一定转达。”

  刘昊没有多说什么,起身回了营房休息。

  从房间里出来,阿惠出了一身冷汗。

  监军使马颂走过来,问道:

  “王爷没事吧?”

  阿惠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

  “兀卒说...若是杀不掉武松,我可自裁!”

  马颂闻之骇然...

  “把卓罗和南军司的兵马全部调过来。”

  “可是...兰州尚有宋国驻军,军司兵力抽走,只怕被突袭。”

  “我须先保住首级。”

  马颂无奈,只得派人传令,把卓罗和南军司所有兵马调过来。

  御史中丞刘昊从房间里出来后,找到从六盘山逃回来的翔庆军,问了情况后,也不多逗留,马上回兴庆府复命。

  路上走得很快,几天便回到了。

  到了宫里,刘昊见到李乾顺,将事情禀报。

  事情的前因后果都问得很清楚,李乾顺听完后,骂道:

  “阿惠畏缩怕死,岂能任主帅!”

  “把中书令、枢密使找来!”

  太监传旨,李光信、香都匆匆进了御书房。

  听完刘昊的话,两人同时面露震惊之色。

  他们一直觉得阿惠此人胆子大,怎么会怯战?

  李乾顺没有耐心听其他,问道:

  “阿惠怯如鸡,你们说,该派谁去?”

  李乾顺打定主意要更换主帅,李光信看向香都。

  香都是枢密使,这种更换主帅的事情,需要他提出人选。

  “武松那厮诡计多端,下手又凶狠毒辣,须有一智勇双全的大将才能与之对阵。”

  “微臣举荐黑水镇燕军司监军使嵬名令,此人智勇双全。”

  李乾顺看向李光信,问道:

  “中书令以为如何?”

  李光信回道:

  “嵬名令善出奇兵,正好对付武松,微臣附议。”

  李乾顺深吸一口气,说道:

  “传旨,宣黑水镇燕军司监军使嵬名令回京!”

  太监马上传旨。

  两万骑兵正在操练,这两支骑兵分别归卢俊义、杨志统领。

  白石子和李成龙、刘二帮着练兵。

  他们三人曾经是铁鹞子的将官,对西夏马战很熟悉。

  张吉看着马军操练,欣喜道:

  “我这马军都总管手里的军马越发多了。”

  欧阳雄骑着一匹马,匆匆跑过来,说道:

  “哥哥,都转运使何叔来信,说山西转运的粮草少了五成。”

  “何时少的?”

  “就在三日前,本该送来的粮草少了一半。”

  郓王赵楷皱眉道:

  “恐怕是太师见我们立功,暗中克扣粮草了。”

  “蔡攸这厮吃屎的,看不住他老子。”

  “无妨,我写一封信给蔡攸。”

  离开校场,回到房间里,武松当即写了一封信,差人火速送回京师,交到蔡攸手里。

  从房间里出来,正要前往校场看练兵,却见何运贞带着几个差役过来。

  “拜见武宣抚。”

  差役行礼,何运贞说道:

  “哥哥,这是胡知州派来的信使。”

  “胡知州?”

  武松疑惑,一时没想起来是哪个?

  “小的是环州府知州胡瑗胡知州部下,特来送信。”

  武松恍然道:

  “对,老师外放到关西,我竟一时忘了。”

  “里面坐。”

  武松请信使进屋坐地,信使连连说不敢。

  何运贞让他们坐下说话,这是尊师之道。

  听如此说,信使才坐下来。

  “这是胡知州给武宣抚的信。”

  武松拆开,里面是胡瑗的亲笔信。

  除了寒暄客套之外,胡瑗想请武松帮忙剿匪。

  “环洲匪患如此严重么?”

  看完信,武松问信使。

  武松正在和西夏对峙,这个时候,如果不严重,胡瑗不会专程派人过来请武松帮忙。

  “胡知州晓得武宣抚战事紧急,此来求助,也属无奈之举。”

  信使把环州府匪患的事情一一说了。

  武松听完,说道:

  “好,我亲自去一趟。”

第222章 亲自出马,抵达环州

  国子监博士,学识渊博,属于清贵的读书人。

  这样的人外放做官,一般都去富庶之地。

  但胡瑗因为和武松交好,蔡京看胡瑗不顺眼,把胡瑗外放到环州府担任知州。

  环州府西北方就是西夏,属于边关前线,随时都要打仗。

  再加上干旱贫瘠,绝对不是好地方。

  而且,这种贫瘠干旱的地方最容易出盗匪。

  环州府就出了一伙盗匪,经常打劫村镇,甚至趁着大宋和西夏交战,进攻环州城。

  胡瑗亲自率兵征剿,死伤颇多,却未能见效。

  不得已,胡瑗派人来请武松,希望能派人过去征剿,肃清匪患。

  武松和胡瑗关系深厚,他派人过来求助,武松肯定会援手。

  不过,让武松决定亲自走一趟,是因为这群马贼很特殊。

  他们之所以难以剿灭,是因为可以轻松穿梭于大宋和西夏。

  大宋追剿的时候,他们逃到西夏。

  反过来,西夏追剿的时候,他们就逃到大宋躲避。

  西夏和大宋互为敌国,不可能合作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