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180章

作者:泡泡的猫

  “怎会忘了三娘,你和二宝跟着我,我身边须有信得过的。”

  听了这话,扈三娘心中转喜,冷哼一声不说话,脸色却红润了。

  见扈三娘少女作态,何正复、张吉两个老人家摇头暗笑。

  “鲁智深、杨志他们何时能到?”

  战事紧急,蔡京他们又想武松早点出发。

  赵楷担心时间太久。

  “他们早有准备,只等赦令到了,便能赶来。”

  “如此,我先去枢密院。”

  何运贞留下和赵楷写文书,其他人起身退出王府。

  张吉、何正复两人回去准备。

  徐宁、凌振也各自回去吩咐好家里的事情,准备跟随武松前往渭州府。

  回到宅子里,武松把李馨找过来,问库房还有多少银子。

  李馨说传道书舍那边每月都有分红过来,白银如今还有170万两。

  卢俊义听着,惊奇道:

  “师弟的家私不少啊。”

  “都是写书赚来的。”

  说到这里,武松才想起回清河县探亲的时候,又写了一部《西游记》。

  “二宝,把我那部手稿送到传道书舍去,交给他们东家李庸。”

  李二宝回房拿了书稿,马上送往传道书舍。

  “师兄可知相马之术?”

  “我不懂,小乙懂。”

  燕青说道:“曾跟人学过相马,略懂些皮毛。”

  “你跟我去一趟马市。”

  “师叔差遣,我便去。”

  武松回头把扈三娘叫过来,让她跟着去。

  扈三娘也不问为什么,只要跟着武松,干啥都行。

  武松出门,到了外城马市,那里有契丹人贩马。

  燕青挨个看,最后选定一家。

  武松找到贩子,问他有多少战马?

  贩子反问武松要多少?

  武松伸出手掌,贩子哈哈笑道:

  “区区五十匹马,我有的是。”

  “不,我要五千匹马!”

  贩子愣了一下,随即怒道:

  “你这厮消遣我!”

  在北宋时期,马匹极度缺乏,因为宋朝人不会养马。

  所需的马匹,特别是优质战马,一般从大理国进口,数量有限。

  辽国当然也有马匹,但是战马这种东西属于战略军备,辽国禁止出口,就像大宋禁止铁器出口辽国一样。

  走私当然存在,但数量有限。

  武松开口就要五千匹马,这听起来就不是真的。

  所以贩子很生气,说武松拿他开玩笑。

  “我叫武松,圣上钦点的宣抚副使,马上要往西夏打仗。”

  “我需要战马,而且就是五千匹!”

  贩子这下认真了,不过,武松要求的五千匹,他还是做不到。

  “原来是大宋状元当面,五千匹马没法子。”

  “莫说我不行,便是整个马市加起来,也弄不到五千匹马。”

  “你是契丹人,你可知道契丹如今内乱了?”

  “并不知晓。”

  “你回去打探消息,便知道会宁府那边乱了,女真人造反了,如今辽国正乱着,你趁乱弄五千匹马,不是问题。”

  贩子将信将疑,武松继续说道:

  “你若能弄到战马,送往渭州府,我许你一匹马70两银子。”

  如今市场行情,一匹战马价格在30两左右,这是优质战马的价格。

  武松许诺70两银子,价格翻了一倍,非常诱人。

  果然,贩子舔了舔嘴唇,目光贪婪。

  不过,光凭一句话,贩子也不敢就相信。

  “若是你诓我,又当如何?”

  “做买卖的,哪有一本万利,你若是想要这银子,便弄战马来,多少我都要!”

  贩子暗暗咬牙,点头道:

  “好,我且先探探口风。”

  和贩子谈完,武松又找了几家,以同样的条件许诺。

  离开马市,扈三娘好奇问道:

  “二郎,你不是步兵都总管么?为何买战马?”

  “西夏、辽国厉害的是骑兵,我也需要骑兵。”

  扈三娘微微点头,这个好理解。

  “这支骑兵,由你统领,是我的亲卫!”

  “啊?我?好!”

  扈三娘大喜。

  上午在郓王府没有给她安排职务,原来留着最重要的给她。

  “二郎放心,我一定带好兵马,守卫你的安危!”

  武松笑了笑,牵着扈三娘的手往回走。

  童贯拿着一份名册,放在桌上。

  “这是今日武松举荐的,郓王送到了枢密院。”

  蔡京仔细看过,冷笑道:

  “何正复是个文臣,担任河西转运使,尚可。”

  “张吉担任马军都总管,可笑,这厮跟着先帝打过几次仗,便自诩懂军事。”

  童贯眉头微微一动,感觉蔡京把自己骂了一顿。

  “徐宁..凌振..鲁达..杨志..哈哈哈,鸡鸣狗盗之辈。”

  蔡京把名单丢在一旁,感觉十分可笑。

  “那太师的意思,允了他?”

  “自然是允了,此等乌合之众,能成甚事。”

  “好,那我便允了。”

  童贯把名单收起来。

  蔡京嘱咐道:

  “让那武松早早上路,休要拖延。”

  “晓得,这武松必败。”

  童贯拿着名单,欣然回枢密院。

  一轮寒月挂在天上,鲁智深和杨志、时迁、曹正四人坐在外面喝酒吃肉。

  中间烧了一堆篝火,几十个喽啰围在一起说笑。

  今天鲁智深下山,抢了一户贪官。

  那人是剑南道的知州,刚刚告老还乡,贪污了几十万两银子,堆在库房里。

  时迁先下山,探得虚实,鲁智深、杨志带着喽啰随后杀入。

  把那狗官杀了,奴仆遣散,银子一半分给周围百姓,一半运到山上。

  杨志喝了一碗酒,抬头看月,说道:

  “二郎去了许久了,怎的一直不回信。”

  比起其他人,杨志更想沙场立功。

  身为杨家后人,却落草为寇,对他来说是个耻辱。

  鲁智深笑道:

  “二郎也须时日安排,莫要焦急,且再喝两碗。”

  时迁嘿嘿笑道:

  “杨制使莫要忧愁,我在京师待过些时日,二郎的能耐是见过的。”

  “他说能赦免罪责,那就一定能。”

  正说着,放哨的喽啰大喊道:

  “有人上山了。”

  鲁智深连忙抓起禅杖,杨志也掣出宝刀,冲到上山路口,时迁早已爬到高处张望。

  “噫?好快!”

  时迁刚刚说完,人影已经落在山顶。

  “你是甚么人!”

  鲁智深吃了一惊,来人速度太快了,很不寻常。

  “两位头领可是鲁智深、杨制使?”

  “正是洒家,你是何人?”

  “在下戴宗,二郎托我送信来的。”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神行太保戴宗。

  离开京师后,戴宗日夜不休,两天便到了二龙山,着实神速。

  “呀,原来是神行太保戴院长,二郎早提过你。”

  “来,坐下说话。”

  戴宗连续奔跑两天两夜,也着实累了。

  坐下来,先喝了两碗酒,再从怀里掏出赦令。

第171章 任命文书,一步登天

  鲁智深、杨志接了赦令,两人皆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