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江瑟瑟
半个小时后
“永福?永福?我找到你叔叔了!就是这一段时间一直给我们钱和馒头的那个!”在一间破庙前,化名超子的乞丐站在观音庙的门前对着两个打扮的破破烂烂的孩子开口。
“叔叔?是谁?”化名杨永福的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一眼身边的卫辞书,“总不会是他吧,我不认识他!”
迎着杨永福警惕的目光,卫辞书不急不缓地从怀中掏出一张照片,随即对杨永福开口说道,“永福,你过来看看这张照片,你看上面是不是你?”
看着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在,杨永福小心翼翼地走到卫辞书身旁,接过照片的第一时间他就红了眼睛,只见照片上赫然是杨开慧烈士和他们三兄弟的合照。
“叔叔!你真是老家那边的人!?”几分钟后,眼眶通红的杨永福对着身边的卫辞书泪水汪汪的开口问道。
“对,我是那边的。”说完这句话,卫辞书抬手拿出一个镰刀斧头的徽章对着杨永福晃了晃,在确保杨永福能够看清后,卫辞书温声开口说道,“叔叔带你们三兄弟回家。”
“回家……”
想到大同幼儿园解散后,自己和弟弟们经受的寄人篱下的白眼(董健吾那个所谓的红色牧师对永福兄弟并不好,拿着党的资金但完全把他们当作下人在用,并且一段时间后,就将他们赶了出去),年纪轻轻被迫谋生的苦难,受冻,吃泔水,忍受的拳打脚踢,在这一刻纷纷化为了一声大喊。
“永寿!我们可以回家了!卫叔叔来接我们回家了!”
”叔叔!哇啊啊啊啊啊。三弟找不到了。”
此时此时,杨永福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而是直接扑到卫辞书怀里大哭起来。
卫辞书心里十分明白,当下的民国环境,一个重病的孩子失踪后意味着什么。
对此,纵使卫辞书心中十分难过,但也只是轻轻拍打着永福的后背,想给永福带来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慰。
在看着永福永寿和自己的小伙伴依依不舍地道别,以及给带着他来到这里,化名为超子的小乞丐留下一大包铜元后,卫辞书带着永福,永寿两兄弟趁着天黑,回到了位于大陆新村的家中。
对于长期忍饥挨饿的两兄弟,卫辞书没有一开始就端上来大鱼大肉,而是熬了足够的一锅肉粥。在吃饭过程中,卫辞书给他们收拾出了次卧的房间,并且告诉他们吃完了饭,就去睡觉。
在他回来之前,无论谁敲门,都不能打开。
在交代完这句话后,卫辞书便揣着一把九二式,走出了家门。
十分钟后 大陆新村九号
“咚咚咚!”
“谁啊?”
“广平姐,是我,辞书。”
“辞书?”
“对,我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马上见到鲁迅先生,这么晚的时间打扰,实在抱歉。”
久经波折的许广平自然听出了卫辞书语气中的急切,在思索一番后,她还是给治好自己丈夫肺结核的卫辞书打开了门,“樟寿在二楼,我带你上去。”
“好!”
“你说什么?”片刻之后,在二楼书房内的周樟寿放下手中的草稿而直接站起身来,吃惊地对卫辞书直接开口问道。
“消息确认无疑,永福和永寿现在都在我那里,但是老三已经……那是去年的事情,我还是回来的太晚了。”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周樟寿此时也是慌了神,毕竟面前这两个孩子可以说是教员在世的唯一血脉,只见他呢喃了两句,随即对卫辞书开口说道,“接下来怎么办?”
“我的想法是赶快联系宋庆龄先生,宋庆龄先生那边的电台可以联系延安,这件事必须要让教员知道。”
“教员?”听到这个称呼,周樟寿狐疑的看了卫辞书一眼。
知道自己嘴快了的卫辞书随即补充一句,“就是毛先生。”
“这件事越快越好,毕竟当前的上海可谓是国民政府的大本营,别说是那些反动分子,就是普通百姓乃至地痞流氓知道了,他们都能把这两兄弟抓住,给他们自己邀功。“
听到卫辞书的这句话,周樟寿也逐渐稳住了自己的主心骨。
“好,辞书,你回去准备一下,明天就去求见宋庆龄先生。”
“为什么不是现在直接打电话?”
听到卫辞书这个问题,鲁迅只开口说出了两个字,“特科。”
听到这句话,卫辞书也明白自己关心则乱了。毕竟这么大的事情突然来临,哪怕此前有过相应的规划,但行动的时候不免还是束手束脚,想着赶快把雏鸟送到安全的地方。
“好,我现在就回去准备!”
对着周树人郑重一点头,卫辞书随即穿好自己的大衣,转身下楼,向朦朦的黑夜中走去。
第二十一章 求助宋庆龄
回到自己公寓的卫辞书刚一开灯,随即就被吓了一跳。
只见永福,永寿两兄弟并没有如自己所料的在温暖柔软的大床上酣然入睡,而是关了灯,在客厅内相对无言的等着自己。
看着这两兄弟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卫辞书也没说什么,而是一边脱下大衣,一边看了眼手表,“快十一点了,你们肚子饿不饿?”
听到卫辞书这样问,永福和永寿愣了一下,但对视一眼后,又还是迟疑地摇了摇头。
“得了吧。”将两个小孩模样看在眼中的卫辞书扑哧一笑,随即开口说道,”跟你们卫叔叔客气啥,在这等着,卫叔叔去厨房炸鸡翅给你们吃。”
半个小时后,卫辞书炸了三斤鸡翅,伴着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一大两小可谓吃的是宾主尽欢。
倒是由于卫辞书做饭开窗的缘故,在大半夜的街道上,油炸食品的香气传了很远,让刚刚运动完的陈群肚子咕咕响了起来。
“谁家啊?大晚上做饭,还吃这么好。”说完这句话,陈群也拍了拍身旁情人徐晴的屁股,让她也下床给自己弄些吃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时间刚到八点钟,卫辞书和永福,永寿两兄弟刚吃完早饭,鲁迅便已经卡着点上门,随即和卫辞书一起向法租界莫里哀路,也就是宋庆龄的住宅走去。
纸面上的目的还是以文学创作的拜访为主。
“庆龄先生,这次我和鲁迅先生联袂而来是想请您联系一下西安那边。”
鲁迅和卫辞书进来的时候,宋庆龄已经坐在了主座的沙发上,此时听完了卫辞书说的话,宋庆龄面上的表情不变,但也没有出声让两人坐下,而是淡淡地开口问道,“理由呢?”
听到宋庆龄的问话,卫辞书和身边的鲁迅对视一眼,随即对宋庆龄开口说道,“您这里有纸吗?写字的纸。”
片刻之后,宋庆龄看着纸张上的字愣愣出神,在思索片刻后,宋庆龄抬头对身边的一个女子喊道,“香凝。”
“在。”
“带鲁迅先生和卫辞书先生去电报室。”
“是。”
“额。庆龄先生,那张纸,能否让在下处理掉?”
“哦?你要怎样处理?”听到卫辞书的话,宋庆龄将纸张递了过去,随即饶有意味地看着卫辞书。
而卫辞书接过纸张后也没有多话,直接把巴掌大小的纸片团了团,而后直接塞进了嘴里。在一个明显的吞咽动作过后,卫辞书对着宋庆龄一拱手,随即转身大步向电报室走去。
十分钟后
陕北 某窑洞内
“报告!”红军中央通讯科的机要秘书拿着一份绝密电报敲响了办公室的大门。
“副主席,有上海来的密电!”
“是几号密电?”此时的周伍豪正在一张木桌子上办公,看到机要秘书进来后,他摘下眼镜随即向面前的革命同志开口问道。
“报告副主席,是三号!”
“三号?难道是斯诺的事情?”抬手挥了挥让机要秘书去忙自己的事,接过电报的周伍豪心中产生些许思绪,随即走到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开始翻译起来。
“上海,岸英,岸青两兄弟……卫辞书……请求前往延安……”随着密电一字一句地被翻译成汉字,周伍豪的神色也愈发凝重起来。
等到完全译完之后,周伍豪拿着电报沉默半饷,然后对门外喊道:“通讯员!”
“到!”
“去找一下保密处的邓发局长……不,我亲自去找他!”
一边说着,周伍豪拿起军帽,向门外大步走去。
……
当日下午
和陕北方面约定好所有方式的卫辞书和鲁迅走出了宋庆龄的电报室。
此时的宋庆龄正与何香凝在会客室饮茶。
卫辞书出来后,直接对宋庆龄行了一礼,“永福永寿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了,多谢庆龄先生出手相助。”
听到卫辞书的话,宋庆龄放下茶杯,进而对面前的年轻人开口说道,“我只是将心比心,你既然知道我是国民党,还能与我如此坦诚相待,这也算是对你个人魄力的肯定。”
“目前日寇当前,国共合作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并非辞书有什么魄力,只是辞书相信,庆龄先生一定会以四万万同胞的身家性命为重。”
“你这话说的倒是好听。”听到卫辞书的回答,宋庆龄呵呵一笑,随即带着深意地看了卫辞书一眼,“我现在倒是有些好奇卫先生你的身份了,就是不知道,你是延安的,还是苏联的?”
听到宋庆龄的问话,卫辞书沉默了片刻,随即开口说道,“我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至于我的身份,用爱国青年这个词语来形容应该更恰切一些。”
“哦,对了。”
说到这里,卫辞书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他连忙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沓稿件。
“庆龄先生,自从上次参与了文艺协会的讨论之后,我回去创作了一篇小说和几部作品,相信会对同僚们接下来的工作有帮助。”
一边说着,卫辞书一边把厚厚的一沓稿件交到了何香凝手中。
“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卫某就告辞了。”对着宋庆龄再次一拱手,心事重重的卫辞书随即大步向宋美龄的住宅外走去。
看着大步走出的卫辞书,宋庆龄转头对身旁的何香凝开口,“北平的燕京大学那边,斯诺先生联系上了吗?”
“联系上了,庆龄先生,斯诺先生会乘坐明天早上的火车,沿津浦直接南下。”
“好,让他尽量快一点。到时候我就不出面了,让冯雪峰跟斯诺先生对接吧。”想到那个美国人在咖啡馆里采访自己真诚的模样。
以及那个大鼻子记者最诚恳的语言,“我爱美国,但我也爱中国。中国人民是一群很优秀,很有创造力的人,他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如果可以,我想去延安看看,去看一看那个不一样的红色中国,还有那个传奇的毛泽东先生。”
以及在第一次沙龙结束后,卫辞书在私下聊天中和宋庆龄说的话,“庆龄先生,如果可以,我想去陕北看看。”
“为什么这些优秀的青年才俊,都一个接一个的往延安跑呢……”
第二十二章 恶客上门
一九三六年三月四日 上海 大陆新村
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卫辞书刚回到家,正在和永福永寿聊天。
但是这时,别墅的门铃响了起来。
“叮咚~叮咚~”
向两兄弟递去了一个稍安勿躁的表情,卫辞书拿起一把九二式手枪放在腰间,随即起身向大门口走去。
“吱嘎~”伴随着大门的大概,一张从未料想过的面孔出现在卫辞书的眼前——自己这间房子的房东的丈夫,也是国民党在上海的高层,跟杜月笙关系紧密,但也游走在青帮和日本人之间。
“卫先生。”看着开门的卫辞书,陈群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对着面前的年轻人开口道。
“哦。房东先生。”听到陈群的招呼,卫辞书回应了一句,同时作了个揖,完成礼节性的招呼之后,卫辞书就那么直直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邀请叶群进屋喝茶的手法。
体会到卫辞书疏远和冷漠意味的陈群,在眼中闪过一抹不快,但随即被很好的掩饰起来。
“卫先生,这次老夫上门,主要是做个间客。”
“哦?什么间客。卫某在上海没有什么朋友。”听到陈群的话,卫辞书想都不想的开口拒绝。在原时空,卫辞书就是个不喜社交的性子,在来到民国,卫辞书展现出自己的医学水平之后,也受到一些富商官员们大大小小的邀请,但毫无疑问,都被推掉了。
和陌生人在酒桌上抬轿子是特别没有意义的事情,谁都不会缺那一顿饭钱。
“卫先生,先不要着急拒绝,这个间客的名字卫先生你也听过,是中日学会的课长,松尾康之先生。”
“不知道,不认识,不感兴趣。”卫辞书使出了摇头三连。
“卫先生。”看到卫辞书一副不合作的态度,陈群的脸色骤然阴沉下来,“有件事要让卫辞书知道,松尾康之先生所主导的中日学会,是大日本帝国的官方机构。日方驻扎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以及日本公使馆都是中日学会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如果卫先生拂了松尾康之先生的面子,介时大日本帝国的公使馆向南京外交部施压,卫先生的工作可是要保不住了啊。”
“敢问,没有了一个月上百大洋的收入,卫先生如何在上海立足呢?所以,陈某还是诚恳建议卫先生,仔细考虑一下,张老板和松尾康之先生的邀请。”
“邀请?我怎么觉得,这更像是威胁?”
“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古人尚且知道良禽择木而栖,卫先生的《绍宋》引得上海洛阳纸贵,其书记在民国的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的学生中几乎人手一本,如此俊杰 ,正适合成为中日亲善的代表,不是吗?”
“中日亲善?哈哈哈哈哈。”
听到陈群的这句话,卫辞书哈哈大笑起来。
“陈先生,你在这里,等我一下。”似是在突然想到了什么,卫辞书对叶群交代了一句,随即转身向室内走去。
而陈群看着卫辞书的背影,在心下也是十分疑惑,难道这个年轻人是服软了,要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不成。
但没让陈群猜测太久,卫辞书拿着一个玻璃瓶出来了。
“陈先生,这是给你的礼物。”卫辞书拿起瓶子晃了晃,随即不由分说地递到叶群手中。
看着玻璃瓶中的白色片状药品,陈群试探性地看了一眼卫辞书。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