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第217章

作者:守柴炉

  “皇上,张飙……刑期已满,已着官服离开官宿。”

  龙椅上,老朱的眼皮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睁开,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嗯”。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一份早已被翻看得起了毛边的奏疏。

  正是那份染过血、又被他亲手抚平,内容却足以让他夜不能寐的《治安疏》。

  “他出去后,有何举动?”

  老朱的声音带着一丝久未开口的沙哑。

  “回皇上,他先在都察院外徘徊,与王御史有过短暂交谈,随后去了城南‘醉仙居’,与一名户部老吏饮酒。席间……言语无忌,提及了被赦免的经过……”

  蒋瓛顿了顿,声音更低:“但是,看他的样子,好像精神出了点问题,他居然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被赦免、裸禁的……”

  老朱听到这话,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依旧没有睁眼。

  蒋瓛又继续道:

  “之后他便回了官宿,暂无异常。臣已加派了人手,十二时辰轮班,他的一举一动,皆在掌控之中。”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雨声和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蒋瓛跪在地上,心中忐忑。

  他本以为,皇上听到张飙如此不安分,会立刻勃然大怒,甚至可能改变主意,再次将那张飙投入诏狱,或者直接处死。

  毕竟《治安疏》里的内容,实在太过骇人。

  哪怕蒋瓛没有亲眼看过,光是听老朱提起朱雄英之死,都吓得胆战心惊。

  要知道,老朱因为太子朱标之死,杀了足足一个月,这还只是直接杀的,还没有算后续牵连的。

  反正到现在为止,他们锦衣卫还在全国各地调查与朱标之死有关的人,秘密抓捕,审讯,屠杀。

  若是朱雄英之死的真相再被爆出来,他都不敢想,恐怕大明以后就没有安生日子了。

  然而,蒋瓛担心的事,一样都没有发生。

  老朱的反应,平静得可怕。

  这种平静,比暴怒更让蒋瓛感到不安。

  自从老朱看到《治安疏》,下旨赦免张飙后,他就变得越来越沉默,心思也愈发深沉难测。

  良久,老朱才缓缓睁开眼,那双曾经锐利如鹰隼的眸子,此刻布满了血丝和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

  他的目光没有看蒋瓛,而是投向了窗外漆黑的雨夜。

  “咱知道了。”

  老朱淡淡地说了一句。

  他知道张飙不会安分。

  那个疯子,就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只要他还活着,就注定会掀起波澜。

  他不杀张飙,不是因为张飙不该死,而是张飙知道的秘密,让他这个杀伐果断的皇帝,都有些忌惮。

  特别是《治安疏》里,那如同毒刺般扎在他心头的一句话——

  【老朱,你知道朱雄英是怎么死的吗?】

  就因为这短短的一行字。

  老朱最终下定了决心,暂时不杀张飙。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不杀张飙是明智的选择。

  在张飙被囚禁的两个月时间里,他让蒋瓛将当年伺候过朱雄英的宫人、太医,乃至相关人等,查了个底朝天。

  可惜,一无所获。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早夭’,指向‘天花感染’。

  仿佛张飙《治安疏》里的那句话,真的只是一个疯子临死前的胡言乱语,只是为了扰乱他的心神。

  或者,让他无法痛下杀手。

  可老朱不信!

  朱标的死,已经证明这深宫之内的水,远比他想像的更深、更浑!

  朱雄英的死,怎么可能全然无辜?

  甚至马皇后的死,他都忍不住去怀疑,是不是也有蹊跷?

  而张飙那个妖孽,在他看来,一定知道些什么!

  他一定窥探到了连自己这个皇帝都未能察觉的隐秘!

  一股强烈的冲动,几乎要冲破老朱的胸腔。

  他想立刻把张飙抓过来,严刑拷打,逼问他说出真相!

  无论用什么手段!

  但是最终,他还是强行将这冲动压了下去。

  他知道张飙的性格,这个疯子不求名,不求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逼得太急,他真可能鱼死网破,不顾一切的拉大明陪葬。

  而如今的混乱局面,不都是张飙造成的吗?

  想到这里,老朱握紧龙椅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指节泛白。

  【那妖孽究竟还知道多少秘密?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现在如此招摇,是不是就在等着咱去找他?等着给咱设下另一个圈套?】

  老朱的眼中闪过一丝忌惮。

  他不能动张飙,至少现在不能。

  在彻底弄清楚真相,以及张飙到底有何目的之前,他不能把这个唯一的‘知情人’逼上绝路。

  而且……老朱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算计。

  张飙被解禁,就像一块被重新抛入池塘的诱饵。

  之前被他掀翻的傅友文、茹瑺余党,那些被他得罪死的勋贵,乃至……可能存在的、与雄英、与标儿、甚至秀英之死有关的幕后黑手,他们会怎么做?

  是夹起尾巴躲得远远的,还是……会忍不住跳出来,去找张飙的麻烦,甚至杀人灭口?

  “盯着他!”

  老朱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冷酷和平静,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给咱盯死了!不只盯他,也要盯紧所有靠近他的人!”

  “看看有哪些牛鬼蛇神,会忍不住跳出来。”

  “咱倒要瞧瞧,这潭水底下,还藏着多少大鱼!”

  “是!臣明白!”

  蒋瓛心头一凛,立刻领命。

  他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是要以张飙为饵,钓出更深藏的势力。

  一个该死未死的人,会让所有期望他死的人,如坐针毡。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疯子会不会‘疯咬’出他们的秘密。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去吧。”

  老朱平静地挥了挥手,然后重新闭上了眼睛,仿佛刚才那瞬间的情绪波动从未发生。

  蒋瓛躬身退下,悄无声息地融入殿外的黑暗中。

  空荡的华盖殿内,只剩下老朱一人。

  他依旧闭着眼睛,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而规律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良久,他忽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云明。”

  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角落的云明,立刻悄步上前,躬身道:

  “皇爷,奴婢在。”

  “允熥那孩子……最近如何?”

  老朱的声音很轻,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云明垂首,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谨慎的斟酌:

  “回皇爷,皇三孙殿下自那日……那日之后,便一直待在北五所宫中,深居简出。”

  “据伺候的人说,殿下时常在院中练武,或是……对着孝陵方向发呆。偶尔,会问起各地反叛的消息,对几位藩王叔父的动向,似乎……颇为留意。”

  老朱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练武?留意藩王动向?】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朱允熥那双酷似常氏、却比常氏更加倔强甚至带着一丝狠厉的眼睛,以及那日他呈上铁盒时,虽然极力掩饰,却依旧从骨子里透出的那股恨意。

  【皇爷爷,如果有人谋害了你爹,你会怎么做?】

  【你会顾念人伦亲情吗?】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老朱的脑海中不断回响朱允熥那日说的话,只感觉心底拔凉拔凉的。

  这孩子,像他娘常氏,骨子里有将门虎女的刚烈,更继承了他父亲朱标的执拗。

  若他上位,以其隐忍坚毅的心性,以及对可能存在的‘杀父仇人’的刻骨恨意,再加上对藩王叔父们天然的警惕……

  老朱几乎能预见,一旦朱允熥掌权,必然会是雷霆万钧、毫不留情的铁血削藩。

  甚至可能掀起一场席卷整个朱氏皇族的风暴。

  他那些拥兵在外的儿子们,恐怕没几个能有好下场。

  想到这里,老朱的心猛地一抽。

  他虽然对儿子们猜忌、打压,甚至必要时会下狠手清理,但那终究是他的骨血,是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而非为了某个孙子的私仇。

  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们被孙子像清除障碍一样一个个拔除。

  “允炆呢?”

  老朱换了个问题,声音依旧平淡。

  云明的回答更加小心:“皇次孙殿下回到东宫后,在吕妃娘娘的劝导下,一直闭门读书,听从翰林学士黄子澄讲学。”

  “言行举止……颇为仁孝恭俭,时常手不释卷,与侍从谈论亦多引经据典,颇有……仁君之风。”

  【仁孝恭俭……仁君之风……】

  老朱在心中咀嚼着这几个词。

  允炆像他父亲,甚至比标儿更加温和,更加信奉儒家那套仁德治国的理念。

  他优柔,缺乏决断,容易被文臣影响,这是他的缺点。

  但反过来看,若他上位,对待他的叔叔们,或许会讲究‘亲情之道’,更倾向于用温和的手段,比如推恩、迁封,而非血腥的屠刀。

  即便削藩,过程可能拖沓,可能留下后患,但至少……不会像允熥那样,大概率会直接举起屠刀。

  一个是,可能带来内部血腥清洗、但或许能打造一个铁板一块强盛帝国的强硬继承者。

  另一个是,可能维持表面和睦、但或许会埋下藩镇隐患的仁弱之君。

  老朱的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微微乱了。

  他深知大明的隐患,藩王尾大不掉是事实,削藩势在必行。

  他自己也在犹豫,在权衡。

  但他希望,这个过程是在他的掌控下,或者至少是在一个相对稳妥、不至于引发巨大动荡的方式下进行。

  朱允熥的‘铁血’,让他看到了失控的风险和骨肉相残的惨烈。

  朱允炆的‘仁德’,虽然软弱,却似乎提供了一条更平稳、更符合‘儒家理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