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第211章

作者:守柴炉

  难道穿越过程中,这东西自动被‘补’上了几百年的岁月痕迹?!

  不是吧,穿越两界还有这种隐藏福利?

  他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但脸上还是强装镇定:

  “哦……那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呗。猴子,这玩意儿……大概值多少?”

  侯健眼珠一转,刚才的激动收敛了几分,换上一种故作沉稳的姿态:

  “嗯……东西是不错,可惜是单件,不成套。玉腰带这东西,讲究完整。而且你这来路……嘿嘿,你懂的。”

  说着,他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故作义气地道:

  “这样吧,飙子,咱们兄弟一场,我给你个实在价,五万!现金!我马上就能给你!”

  【多少?五万?】

  张飙心里冷笑。

  他虽然不懂这方面的行情,但看侯健刚才那激动的样子,不用想也知道,这孙子想捡漏!

  “才五万啊……”

  张飙故意拖长了声音,拿起一根薯条蘸着番茄酱:“那我再想想吧,家里老人可能舍不得。”

  侯健一看张飙没立刻答应,心说这家伙不是失业了吗?五万都不心动?!

  于是,他又连忙招呼道:“别啊飙子!五万不少了!你这东西来路不明,除了我,谁敢收?风险大着呢!”

  “风险大你还出五万?”

  张飙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猴子,咱们兄弟归兄弟,生意归生意。我再找人问问。”

  见张飙不上套,侯健悻悻地撇撇嘴,又说了几句‘错过这村没这店’之类的话,但张飙只是含糊应付。

  打发走侯健后,张飙更加谨慎了。

  连熟人都想往死里坑,更别说外面的牛鬼蛇神了。

  下午,他又换了身不起眼的旧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揣着玉腰带,溜达到了城里几家有名的当铺和古董回收店。

  结果更离谱。

  一家当铺的老师傅看了半天,眼神闪烁,最后开口:

  “小伙子,这东西……仿得不错,工艺挺细,给你三千块当个工艺品收了吧。”

  另一家店的老板更黑,直接说:“现代河南工,最多一千五。”

  张飙气得差点当场骂娘。

  现代世界的套路太深了,搞得他都想回大明了。

  不过,他也明白,这些地方见他是生面孔,又拿着重器,摆明了是要往死里压价。

  甚至可能看他年轻不懂行,直接当仿品糊弄。

  公开渠道走不通,熟人又信不过,张飙一时间有些一筹莫展。

  最后,他把心一横,直接来到了城里最大的古玩市场。

  但他没急着找买家,而是像个普通闲逛的游客,在各个摊位前流连。

  耳朵则竖得像天线,仔细听着摊主和买家、或者摊主之间的交谈。

  “老板,这民国的粉彩小碗什么价?”

  “哟,您眼力好!一口价,八千!”

  “太贵了,三十!”

  “成交!给您包上!”

  “老李,昨天收那批铜钱咋样?”

  “嗨,别提了,没啥好货,都是‘铲地皮’收上来的,打包价出了。”

  “这东西不对啊,底款太新了……”

  “哎呦我的爷,这叫‘贼光’,盘两天就没了!”

  他听到了各种行话黑话,看到了各种真真假假的物件,也见识了买卖双方如何互相试探、砍价、甚至设置陷阱。

  他注意到,那些真正的好东西,往往交易得非常低调。

  买卖双方似乎都是熟面孔,在一个眼神、几句隐语间就完成了交易。

  而生面孔拿着好东西,很容易被当成‘肥羊’。

  蹲守了大半天,张飙心里渐渐有了谱。

  首先,不能露怯,不能让人看出你急着出手。

  东西要有个说得过去的故事,但不能太假。

  其次,价格要敢喊,也要懂得砍,这里面水分极大。

  最后,不能找大门店,容易被宰。

  不能找太精明的熟人,容易被坑。

  要找那种有实力、讲信誉,但又不过分张扬的‘行内’买家,或者通过中间人介绍。

  另外,他还注意到,市场深处有几家装修古朴、门面较大的店铺,看起来比外面摊位正规些。

  偶尔有穿着体面的人拿着东西进去,出来时表情各异。

  而这时,张飙在一个卖旧书的摊子前,跟摊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旁敲侧击地问了问那些大店铺的情况。

  摊主是个健谈的老头,看张飙面善,倒也说了些:

  “那几家啊,博古斋、雅集轩还行,老板有点眼力,价格也算公道,不过抽成不低。”

  “珍宝阁嘛……嘿嘿,背景深,收东西胆子大,但价格压得狠,看你运气了。”

  张飙默默记下这几个名字。

  天色渐晚,古玩市场开始收摊。

  张飙拖着疲惫的步伐往回走。

  虽然一天下来毫无收获,还受了一肚子气,但他心里反而踏实了不少。

  至少,他不再是那个对现实世界古董交易一无所知的愣头青了。

  他看着右臂上那个依旧清晰的【40kg】标记,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看来,得好好规划一下,怎么把剩下的‘陪葬品’合理变现了……”

  他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想了想,转身走向路边一个香气四溢的烧烤摊。

  “老板,二十个肉串,两个腰子,一瓶啤酒!”

  今天受的憋屈,得先吃点好的补回来。

  不多时,一顿滋滋冒油的烧烤下肚,配上冰镇啤酒,张飙感觉憋屈了一天的闷气总算散了不少。

  他一边撸着串,一边盯着手机屏幕上搜索出来的关于那几家古玩店的信息,脑子飞速转动。

  硬闯肯定不行,那些老狐狸精得很。

  得想个办法,既不能显得自己急,又要勾起他们的兴趣,还得避免被往死里压价。

  一个大胆而‘骚’的计划,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回到那间出租屋后,张飙仔细回忆了一遍今日的见闻,他依旧没有立刻行动。

  他先是从【40kg】的额度里,又‘捶’出了几样东西。

  一块郭英扔上来的、带着狰狞虎头补子的武官袍服前襟布料,虽然破旧,但刺绣精美,杀气腾腾。

  一枚不知道哪个勋贵扔上来的手把件,上面还带着模糊的戳记,沉甸甸的,很有质感。

  还有几块零碎的、成色不错的玉佩。

  他没有把所有东西都取出来,只是选了这几样有代表性、体积不大但能看出‘档次’的物件。

  然后,他翻箱倒柜,找出一件自己最体面的衬衫和一条牛仔裤换上。

  对着镜子,他把头发稍微抓了抓,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像刚被社会毒打过的无业游民。

  “第一步,信息轰炸,故布疑阵!”

  他拿出手机,注册了一个新的、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的社交平台小号,ID就叫【寻古斋主】。

  然后,他跑到本地几个知名的收藏论坛、同城交易版块,开始发帖。

  帖子标题取得很有噱头:

  【祖宅惊现明初遗珍,疑似与洪武朝某国公有关,求鉴定!】

  【清理库房,发现几件老东西,懂的来,不懂勿扰,非诚勿扰!】

  【求助:这类明代武官服饰配件和玉带,现在市场价值如何?(附图)】

  他在帖子里,放上了那块虎头补子布料和金锭的局部照片,用词半文半白,既显得有点底蕴,又流露出一种‘我不太懂但东西好像很厉害’的感觉。

  发完帖,他就不管了,任由下面可能出现的回复和猜测发酵。

  “第二步,投石问路,精准钓鱼!”

  第三天上午,他再次来到古玩市场。

  这次,他没有去博古斋,也没去珍宝阁,而是走进了那家据说老板有点眼力,价格也算公道的雅集轩。

  店里很安静,一个戴着老花镜、穿着中式褂子的清瘦老头正在柜台后看书。

  张飙没有直接拿出东西,而是先在店里转了一圈,看了看橱窗里摆着的几件瓷器玉器,然后才走到柜台前,故作随意地指着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玉挂件问道:

  “老板,这个什么价?”

  老头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打量了张飙一眼,淡淡道:

  “那个不卖,自己玩的。”

  张飙“哦”了一声,也不纠缠,仿佛不经意地叹了口气:

  “唉,现在想找点真正的好东西真难。我家里以前也有几件老东西,可惜……”

  他话只说一半,成功引起了老头的注意。

  老头放下书,看着他:“小伙子,家里有什么好东西?”

  张飙这才犹豫着,从随身带的那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正是那块虎头补子布料。

  他没全拿出来,只露出了一角,那狰狞的虎头和精湛的刺绣瞬间抓住了老头的眼球。

  老头眼神一凝,立刻戴上手套,拿起放大镜:“小伙子,这东西……能上柜台仔细看看吗?”

  张飙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才勉强点头:“您轻点,就这一块了。”

  老头仔细看了半晌,越看神色越凝重,手指都有些微微发抖:

  “这……这绣工,这用料,这磨损……像是明早期的东西啊!还是武官袍服上的!你这……从哪儿来的?”

  “祖上传的。”

  张飙面不改色地道:“听老人说,祖上好像跟洪武朝一位姓郭的将军有点渊源,具体就不清楚了。”

  他故意模糊了信息,却又抛出了‘郭姓将军’这个钩子。

  洪武朝姓郭的将军,最出名的就是武定侯郭英。

  懂行的人自然会对号入座。

  老头倒吸一口凉气,看张飙的眼神顿时不一样了。

  他沉吟片刻,试探着问:

  “小伙子,这东西……你想出手?”

  张飙立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出不出!就是拿来让您给掌掌眼,确认下年代。这是祖上的念想,哪能卖啊!”

  说完,他迅速把布料收回盒子,塞进包里,动作一气呵成,显得十分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