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因为崇祯向来不喜欢御驾亲征,他生性多疑,又有些优柔寡断,总觉得御驾亲征风险太大。
万一有个闪失,那大明的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
包括上次去辽东,多少也是被朱慈烺胁迫的。
更何况在崇祯看来,农民军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就更加没有御驾亲征的必要了。
果然下一秒,朱慈烺便摇了摇头说:
“你猜错了,这次陛下没有御驾亲征的打算。”
这话一出口,唐王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心中充满了疑惑。
既然崇祯不打算御驾亲征,那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刚才的话又是什么意思?
就在唐王胡思乱想之际,朱慈烺突然停下脚步,然后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地看着唐王道:
“唐王叔,你觉得本宫怎么样啊?”
听到这话的时候,唐王这才反应过来,内心顿时无比震撼!
他怎么把眼前这位太子爷给忘了?
要知道除了崇祯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比他更适合带领大明朱家军!
这个人就是大明太子,也就是大明的下一任皇帝!
同时也是他面前的这位太子爷!
说实话,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朱慈烺确实适合带领大明朱家军去和李自成决战。
但唐王还是有些顾虑,毕竟太子可是国之储君,御驾亲征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
随后唐王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
“太子殿下恕臣之言,您乃是国之储君,身份尊贵无比,万万不可身犯险境。”
“倘若太子殿下有个什么闪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而且这件事情只怕陛下也是不会同意的。”
朱慈烺闻听此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也就是这位唐王叔不知道内情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要是知道现在的大明完全是由朱慈烺做主的话,估计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可以这么说,只要朱慈烺想要御驾亲征的话,还真没有任何人可以拦得住他!
当然,朱慈烺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随后朱慈烺背着手向前走去,步伐沉稳而坚定。
他一边走一边说道:
“唐王叔,本宫之所以想这么做并非是因为心血来潮,而是考虑到种种因素的结果。”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次虽然说是要去和闯贼决战,但是主要的目的却不是决战,而是劝降。”
唐王微微一愣,问道:
“劝降?太子殿下为何会有此想法?”
朱慈烺停下脚步,然后缓缓说道:
“毕竟那些农民军也都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之所以跟着李自成造反也是被生活所迫。”
“如今大明局势逐渐稳定,朝廷也在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果此时杀了他们,对于大明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除了一些必死之人之外,能劝降剩下的农民军最好,如此一来朝廷这边也能少一些伤亡。”
唐王点了点头,但但随即又颇为担忧的说道: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但是要劝降他们的话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特别是李自成的老营,毕竟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参与过屠杀大明宗室子弟的事件,他们甚至跟着李自成一起捣毁了我朱家的祖坟。”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投降的,害怕朝廷会秋后算账。”
朱慈烺则是淡淡一笑,道:
“唐王叔所言不差,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身份尊贵之人向他们承诺不会因为之前的事情怪罪他们、赦免他们之前的一切罪过!”
“但是这些话要是唐王叔你要是去说的话,他们会信吗?”
唐王沉默了,他心中明白,以他的身份确实还不够资格做出这样的承诺。
他如今在宗室中的地位虽然不低,但在农民军眼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朱家王爷而已。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就轻易相信朝廷不会追究他们的罪责。
但要说朱慈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朱慈烺是太子、是储君,他的承诺仅次于皇帝的圣旨!
就在这时,朱慈烺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那就是此次作战的人数超过了二十万,若是加上运夫的话,人数已然超过了五十万。”
“并且包含了朱家军、京营、秦军、川军,甚至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士兵,这些军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战斗风格。”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农民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有一个足够有份量的人坐镇才可以让他们协调起来一起作战。”
“而除了陛下之外,恐怕也就只有本宫有这个资格了。”
话说到这里,唐王已经彻底被朱慈烺给说服了。
他看着朱慈烺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暗暗佩服,因为朱慈烺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他甚至觉得这次想要打赢这场战争,朱慈烺非去不可!
但即便如此,唐王心中还想有些担忧崇祯会不会让朱慈烺去四川。
“可是殿下,陛下他能答应吗?毕竟您是国之储君,陛下肯定不希望您去冒险。”
朱慈烺自信的笑了笑道:
“唐王叔放心,陛下一定会答应的。”
唐王听了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尽管朱慈烺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奔赴四川一带,与李自成展开最终决战。
但这件事情想要付诸实践,也远非想象中那般容易。
首当其冲的难题,便是要说服崇祯以及内阁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们。
按理来说以朱慈烺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但凡是他决定的事情压根无人胆敢反对,哪怕是崇祯也不行!
但这样做多少有点逼迫他们的意思,他们心中难免也会有些介怀。
若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应下此事,后续的诸多事宜定会顺畅许多,也能省下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也能保证在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里,朝廷的各项国策都可以顺利推行下去。
毕竟如今的大明历经风雨飘摇后,已逐渐有了稳定之象。
那些该杀的、该处理的官员,早已在之前的动荡中被清理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不能说都是些贤臣忠臣,但也算是能办事的能臣了!
朱慈烺对他们还是颇为倚重的,也不好随意动用强硬手段逼迫他们,因而只能想办法说服他们!
太子爷也是要以理服人的!
这一日,朱慈烺用过早膳之后就在心中正盘算着,要不要先去见见兵部尚书李邦华,跟他透露一下自己想要前往四川的打算?
毕竟李邦华在朝中颇有威望,若能先说服他,再由他去说服其他人,想必会事半功倍。
朱慈烺坐在桌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说服李邦华的言辞和策略。
然而还没等他有所行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下一秒,只见马宝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然后禀报道:
“太子爷,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求见。”
什么?
朱慈烺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着实没有想到,自己刚想着去见李邦华,结果李邦华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赶忙说道:
“快请他进来。”
马宝听到命令,赶忙匆匆离开了房间。
不多时,李邦华便出现在了朱慈烺的面前。
此时虽已快到二月,可冬日的寒意却并未完全消散,天气依旧冷得厉害。
而且前不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又降临人间,整个京城都被银装素裹,天气又冷了几分。
因此李邦华刚一进门,当下便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这喷嚏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响亮,让李邦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朱慈烺并不在意这些小事,而是赶忙吩咐一旁的马宝。
“马宝,去弄一碗姜茶来,给李大人暖暖身子。”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奴婢遵命。”
说完这话,便急忙退了下去。
李邦华听到朱慈烺的话,脸上满是感动之色,赶忙躬身说道:
“多谢太子殿下关怀。”
朱慈烺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随后温和地问道:
“李尚书今日所为何事?”
朱慈烺打算先让李邦华把他的事情说完,然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说出自己想要亲征的想法。
李邦华可不知道朱慈烺心中那些复杂的想法,听到朱慈烺的问话后,他赶忙快速从宽大的袖口里拿出了一份折子,然后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臣今日来是有公务的,这是贵州总兵林兆鼎从贵州发来的折子,请您过目。”
贵州总兵发来的折子?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来了几分兴趣,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一些。
随后赶忙接过折子,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随着目光在折子上的移动,朱慈烺的表情逐渐变得有些怪异起来。
第366章 贵州只能出兵五千?丢人啊!
之前朝廷为了应对即将要入川的李自成,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调动了四川周边省分的兵力,而贵州也在其中。
然而,明末时期的贵州其兵力部署与军事形势却极为复杂,受到了当地复杂的民族构成、土司势力以及明朝衰败的诸多影响,整体呈现出薄弱的态势。
明朝在贵州实行卫所制,从理论上来说,每卫编制应有五千六百人。
贵州的主要卫所包括:贵州卫、贵州前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乌撒卫、铜鼓卫、五开卫。
按常理推断,如今贵州的兵力应该在五万左右。
但到了明末这个时候,卫所制已经严重衰败,实际兵力远远不足额数。
朱慈烺心中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之前估计贵州的实际兵力绝没有这么多,最多只有不到两万。
除了明朝的正规军之外,贵州境内还有土司的私兵。
这些土司兵的特点十分鲜明,他们骁勇善战,在山地作战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叛附不定。
就像天启年间发生的奢安之乱,当时四川永宁的奢崇明和贵州水西的安邦彦联合反明,一度围攻贵阳,造成了‘贵阳围城’的惨案。
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贵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物资匮乏,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
言归正传,贵州总兵林兆鼎在奏折里说的就是关于贵州兵马的事情。
他在信中无奈地表示,因为卫所制度腐坏,如今贵州的现编兵力不足一万五千人!
而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兵力中,能战者更是不到一万。
再加上贵州境内土司势力错综复杂,需要时刻防范他们叛乱,所以他这次能真正调动的兵马不足五千人!
可是当初朝廷可是给贵州下达了两万人的指标,要求贵州出兵两万前往四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