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97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此时此刻,罗汝才骑在一匹黑色骏马上,远远地看着视线之内那三座高大雄伟的城池。

  他最先看到的是两座新城,就是朱慈烺之前下令修建的两座新城。

  这两座新城虽然比不上京城那历经岁月沉淀的雄伟高大,但也算是颇为壮观了,城墙坚固,城楼高耸远超一般的城池。

  除此之外,这两座新城的四个角落都有着一台热气球,那热气球高挂于天地之间,在风中轻轻晃动,远远看去煞是惊人。

  罗汝才从未见过如此神奇之物,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满是好奇与惊讶。

  随后他看向身边的武将恭敬地问道:

  “敢问大人,这是何物?为何能飞到天上去?”

  那武将看了一眼热气球,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然后道:

  “此乃热气球,可于空中观察周围的情况,算是我大明的秘密武器。”

  “若是敌人靠近的话,上面的士兵在十里之外便可以发现,然后告知全军敌军动向。”

  罗汝才听到这话,心里不禁有些发怵,他倒是没有想到,朝廷居然会研发出这么厉害的东西。

  不过很快他又释然了,想想也是,朝廷连燧发枪那种厉害的火器都能研发出来,这种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呜呜呜”

  突然就在这时,罗汝才身后的轿子内突然传来一阵啼哭之声,随后便传来一个妇人有些慌乱的声音:

  “别哭了,别哭了,好好的你怎么又哭了?刚才不是吃过东西了吗?”

  随后便是妇人拍打孩子的声音。

  没过一会儿,哭声渐止,看样子孩子要么是睡着了要么就是被哄好了。

  之前准备出发的时候,孙传庭有问罗汝才进京需要带什么人。

  按照孙传庭的估计,罗汝才可能会带几个亲兵上路,毕竟一路长途跋涉,有几个亲兵在身边路途上也能有个照应。

  结果呢?

  罗汝才并没有带自己的亲兵,相反,他居然带着十来个普通的农民军、或者说是农民进京了。

  其中有两个失去了丈夫、带着孩子的妇人、三个普通的男性农民、还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剩下的也都是一些十岁到十三四岁左右的孩子。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破人亡。

  要么是没了丈夫、要么是没了孩子、要么是没了父母。

  并且大多数都是饿死的!

  当时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孙传庭多少有些懵逼,因为他不知道罗汝才带着这些人进京是要干什么。

  但罗汝才当时也没有解释,孙传庭见状也就由着他去了。

  因为他知道罗汝才已经投降了朝廷,应该不会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而罗汝才也确实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虽然投降了朝廷,甚至得到了相应的官职,但是心里还是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毕竟皇帝心思难测,想要杀一个人、特别是他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他必须向皇帝展示一点,那就是他们这些农民军到底有多惨,以及他们为什么会造反。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引发皇帝的同情之心。

  如此一来,他就会更安全。

  简单点说,罗汝才之所以带这些人来,就是为了卖惨的。

  到时候这群家破人亡的百姓们直接往崇祯面前一跪,然后声泪俱下地说家里人都饿死了,逼不得已才跟着张献忠、李自成造反,就想活下去。

  然后再磕几个响头求皇帝原谅。

  你要是皇帝的话你会怎么办?

  当然是原谅了!

  如此一来,罗汝才也能跟着脱罪了,只要崇祯当着所有人的面原谅了他们,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因为造反这件事情来找罗汝才的麻烦了。

  哪怕是崇祯本人也不行!

  毕竟身为一个皇帝,爱民如子的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本来其实还可以更惨点,那就是直接把那群缺胳膊少腿的农民军给弄到京城来,然后跪在皇帝面前哭!

  这场面,光是想想就觉得有点渗人!

第347章 你挺毒的,所以还是去辽东祸害建奴吧!

  当然,罗汝才肯定是不敢这么干的!

  因为真要这么做的话,就有点强迫崇祯原谅的意思了,到时候即便崇祯当面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也会憋着一股火,搞不好哪天这股火就会烧死他自己。

  再者说了,这些人之所以会缺胳膊少腿全都拜他所赐,万一到时候有人在崇祯面前告状,那他自己不就完犊子了吗?

  因此带这些普通的农民进京来是最为合适的,既不会显得刻意,又不会带有强迫崇祯的意思。

  这样想着,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京城。

  而当他们踏入京城的那一刻,很快就被京城的繁华程度给震撼到了。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以前去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西安府了,在他们印象中,西安府已经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了。

  但是京城比西安府明显繁华了无数倍,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再加上此时正值年关,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热闹的交响曲。

  除此之外,这京城的马路也让他们感到震惊。

  只见这马路宽阔平坦,比起那些坑洼不平的青石板路好走了无数倍,马车在上面行驶起来十分平稳。

  罗汝才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至于他身后坐在马车内的一众农民,也早已被周围的一切震惊的目瞪口呆了。

  大有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摸样。

  进了京城之后,罗汝才一行人便被安置到了一家客栈进行休息。

  毕竟他们的身份有点特殊,算是俘虏又算是朝廷的武将,前来接应的锦衣卫也不知道该怎么安置他们,只能让他们先在客栈休息,随时准备接受皇帝的接见。

  很快,罗汝才进京的消息就传到了朱慈烺那里。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慈烺也是有了几分兴趣。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中,罗汝才这个家伙本应死在李自成手里,然后李自成彻底掌握了农民军势力,并且最终推翻了明朝。

  但是没想到罗汝才这个家伙却背叛了李自成,并且造成了李自成近十万人的伤亡,还逼迫李自成逃向了四川。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一位“人才”。

  想到这里,朱慈烺便吩咐道:

  “下午带他来东宫,本宫想要见见他。”

  前来汇报消息的锦衣卫听到这话,赶忙拱手说道:

  “臣遵命。”

  随后便告退了。

  很快,另外一边的罗汝才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得知马上要见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子的时候,罗汝才多少还是有些懵逼的。

  不过很快他还是恢复了镇定,因为他深知在这京城之中,一切都要谨慎行事。

  于是他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之后,便跟着锦衣卫出了门,直奔东宫而来。

  进入东宫之后,便有一个小太监领着罗汝才来到一处花园之中。

  只不过此时正值冬季,这花园内也是一片衰败之景,显得颇为萧条。

  小太监将罗汝才带到一处亭内,然后说道:

  “请大人先在这里喝杯茶,太子殿下马上就到。”

  罗汝才连忙道谢:

  “多谢公公。”

  那小太监微微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

  等那小太监走后,罗汝才却有些心绪不宁,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打着石桌,眼神有些游离。

  没办法,因为他从来也没了解过这位太子,不知道这位太子性格如何,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就在这时,罗汝才的目光突然被一旁的一处东西给吸引住了。

  而这个东西赫然便是朱慈烺正在研究的温室大棚。

  那大棚用竹子搭建而成,外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油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罗汝才并不认识这个东西,只觉得有些新奇,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棚,试图看出其中的奥秘。

  突然就在这时,只见从那温室大棚中钻出了两个少年,两人一脸灰头土脸,头发上还沾着一些草屑,

  罗汝才只是看了一眼便没再在意,因为从这两人的装扮来看,怎么也不可能是太子,多半是东宫内的小太监罢了。

  想到自己即将要面见太子,罗汝才连忙又正襟危坐起来,他挺直了腰板,双手放在膝盖上,随时等待太子的召见。

  也就是在这时,那两个少年也发现了罗汝才,随后直接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开口问道:

  “你就是罗汝才?”

  罗汝才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正是之前看到的其中一个少年。

  他不知道对方为何这么问,但还是连忙起身拱手道:

  “在下正是罗汝才,小公公安好。”

  那少年听到这话,突然一下子‘噗嗤’笑出了声,仿佛听到了什么极为好笑的事情。

  旁边的另一个少年听到这话瞬间也是变了脸色,然后立马大声呵斥道:

  “你这瞎了眼的东西胡说什么,敢把太子爷当做太监!你不要命了?”

  没错!

  此时此刻出现在罗汝才面前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小太监,而是朱慈烺和马宝。

  之前吩咐完锦衣卫将罗汝才带来之后,朱慈烺就又开始忙活起温室大棚的事儿。

  只不过干这种事情他之前穿的那些衣服都不太合适,所以就让马宝搞了一套适合干活的衣服。

  只是没想到刚一出来就遇到了罗汝才,更没有想到他这个大明太子居然被罗汝才认成了小太监。

  与此同时,罗汝才听到马宝的呵斥之后当下就懵了,他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因为眼前这个少年的形象真的和他印象中的太子很不符合。

  在他的想象中,身为大明太子应该是身着华丽服饰,气质高贵不凡,而不是像眼前这个少年一样,一脸的灰尘,穿着朴素的衣服。

  就在这时,朱慈烺摆了摆手道:

  “行了行了,别吓他了,本宫如今这副模样,也难怪他会误会,再说了他又不认识本宫,正所谓不知者不罪。”

  马宝听到这话,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一瞬间,罗汝才也是终于反应了过来!

  自己真是个白痴啊!在这东宫之内,怎么可能有人敢冒充太子呢?

  想到这里,罗汝才连忙跪伏于地,他的身体颤抖着,额头紧紧地贴在地面上,颤颤巍巍的说道:

  “罪人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说完这话,罗汝才的脑门重重地磕在了冰冷的石砖之上,那声音倒是颇为清脆响亮。

  朱慈烺看到他这副样子也没有说话,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这时,有太监端来了一盆热水和毛巾,朱慈烺洗了洗手,然后擦干了手,这才看向跪在地上的罗汝才说道:

  “行了,起来吧,刚才都说了不知者不罪,不要再跪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