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就算是本国人吃不饱,朝鲜国王也要先供应大明水师。
对于这些东西,大明水师自然也是来者不拒。
他们虽然已经筹备了很多粮食,足够吃上半年有余了,但粮食这玩意儿总是多多益善的。
毕竟在这个时候粮食就是生命、就是战斗力,有了充足的粮食,士兵们才能吃饱喝足,才有力气打仗。
就这样,建奴、大明水师、朝鲜,三方势力在此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只不过今日的情况似乎有些特殊。
只见在不远处的海面上,几十艘巨大的船只如庞然大物般缓缓驶来。
这些船只船身庞大,船帆高高扬起,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
而这支水师部队,便是郑芝龙所率领的福建水师!
郑成功一早便得知了郑芝龙要在此地停留的消息,因此早早的便带人在此等候了。
伴随着船只逐渐靠近,郑成功已然利用望远镜看清那船头之上郑芝龙的身影了!
一瞬间,郑成功只觉得心中一喜,毕竟距离上次松锦之战后,他已经半年没见过郑芝龙了!
不多时,船只靠岸,郑芝龙率先走了下来。
紧接着,他便看到了一直在此等候的郑成功。
其实早在刚才的时候,郑芝龙也用望远镜看到了郑成功,不过因为距离太远也看不清楚。
这会儿见到郑成功,郑芝龙也是颇为激动。
双方刚一见面,郑成功赶忙道:
“父亲!”
郑芝龙则是笑着拍了拍郑成功的肩膀,然后说道:
“好样的,没给为父丢脸。”
在皮岛的这段时间里,郑成功每次遇到战事都冲锋在前,身上多多少少也受了些伤,甚至脸上也多了一道疤,整个人也变壮实了不少。
而郑芝龙作为郑成功的父亲,对这件事情自然也是了若指掌。
毕竟郑成功身边的亲兵可都是他曾经的部下,这些人总会把关于郑成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告知于他。
郑芝龙对此虽然颇为担心,却也觉得郑成功没有给他丢脸!
毕竟他也知道朱慈烺是打算让郑成功掌握这支水师部队的,因此在短时间内,郑成功必须尽快成长起来。
当然,郑芝龙这边也没少下功夫。
别的不说,他自己还额外为这支水师部队提供了三个月的粮草,就是为了帮助郑成功笼络人心。
和儿子寒暄了几句之后,郑芝龙又和其他几位武将见了面。
因为这里的大多都是水师将领,而郑芝龙也是福建水师总兵,所以这里的人基本上郑芝龙也都认识。
甚至还有一些人是郑芝龙之前当海盗时的对手,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如今他们都是大明的将领,更何况郑芝龙还成了太子的岳父,因此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没人再提了。
大家相视一笑,过去的恩怨便烟消云散了。
一番寒暄之后,其他人纷纷告退,只留下了郑芝龙和郑成功。
第344章 什么?日本也要参加崇祯的万寿节?
等到这里只剩下父子二人之后,郑成功便直接问道:
“父亲,您突然来到这里是为了何事?您不是应该在福建一带驻守吗?”
郑成功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皮岛。
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能怪他,因为朝廷考虑到皮岛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并没有将崇祯过寿的事情告知皮岛诸将,只想让他们安心在此驻守!
郑芝龙自然也是知道内情,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情大概是瞒不住的。
因为他带来的那些使者这会儿也都陆续下船了,其他人只要不傻,就知道朝廷那边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与其让他们胡思乱想,还不如直接把这事挑明了。
因此郑芝龙随即便笑着说道:
“还能是为了何事?当然是为了接各国使臣以及朝鲜使臣去大明参加陛下的万寿节了。”
紧接着,郑芝龙便将此行的主要任务说了出来。
听到这话之后,郑成功这才一脸恍然大悟,也终于知道为什么郑芝龙会突然出现在皮岛了。
随后郑成功笑道:
“如此一来,孩儿明日便通传下去,让朝鲜国王派遣使臣和贡品,准备随父亲前往大明。”
“另外,孩儿明日也准备一些贺礼,父亲也帮孩儿送回大明吧。”
虽然郑芝龙刚才已经说过了朝廷之所以没有将此事告知皮岛诸将,为的就是让他们安心在此驻守,不必因为这些事情分心。
但这件事情郑成功既然已经知道,那便万万不可能当做什么事也没发生,因此这寿礼定然是要送的。
郑芝龙听到这话先是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笑着说道:
“这种小事还用你说?你的那份贺礼为父早已备下了,不仅是你的贺礼,你的其他几位兄弟的贺礼,为父也都准备好了。”
不得不说,郑芝龙考虑得十分周全,他知道如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被封了官职,正是需要在崇祯和朱慈烺面前露脸的时候,所以也为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贺礼。
顿了顿,郑芝龙继续说道:
“只是这件事情你也要告知你手下的其他将领,让他们也准备一些贺礼。”
“若是不够的话,为父这里还有多余的,也都算他们一份。”
“毕竟你们孤悬海外,总是要和陛下以及太子多联络联络感情的。”
郑芝龙这话完全是为了其他武将考虑,毕竟多和崇祯以及朱慈烺联络联络感情总是没坏处的。
当然,这也是为了郑成功考虑,只要郑成功把这个消息告知其他将领,那么无形之间,其他将领便又承了郑成功一个人情。
虽说伴随着那些他国使臣下船,那些将领们也会知道此事,但是别忘了,他们的贺礼想要顺利抵达京城,还是靠郑芝龙来运的。
所以这份人情最终还是会算在郑成功头上。
郑成功自然也是想到了这点,随后赶忙郑重的点头道:
“父亲放心,孩儿等会便将此事通知下去。”
紧接着,郑芝龙又道:
“除此之外,为父这次来还要接建奴的使臣一同去往大明,而且大明派遣的明使应该已经到了建奴的国都,不出意外的话,最近几天他们就会来到皮岛了。”
郑成功皱了皱眉头,然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建奴前不久在我们手里吃了大亏,怕是不会去参加陛下的万寿节吧?”
郑芝龙冷笑道:
“这可由不得他们,要是他们不来的话,为父便会主动和他们交涉,只要建奴不傻,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
郑芝龙对自己如今的能力还是十分有信心的,他相信建奴在目前的情况下,绝对不敢轻易得罪大明。
毕竟如今建奴已经没有任何的水师部队了,甚至连可以制造船只的船厂都被郑芝龙全部炸毁了。
所以如今的他们在面对大明水师时,还真是无可奈何,只能被动在岸上防守。
再加上辽东方向还有祖大寿、祖大弼驻守,在这种情况下,建奴是绝对不敢耍什么幺蛾子的,他们只能乖乖地按照大明的要求去做。
郑成功听到这话也是笑着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感到一阵畅快。
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对建奴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而他们收复失地的日子也不远了。
几杯茶水下肚之后,郑芝龙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事情,然后对郑成功道:
“对了,还有件事为父觉得有必要和你打个招呼,是关于日本那边的事情。”
郑成功闻言一愣。
“日本?父亲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郑芝龙则是缓缓道:
“为父在出发之前,太子殿下特意交代过,让为父留意日本那边的动静,最好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因此为父这次特意去了趟日本打探消息,顺便把你在日本的弟弟也带来了。”
“他从小在那边长大,对日本内情更熟些,回头让他跟你细说。”
郑成功听到“在日本的弟弟”时,脸上瞬间有些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然后点头道:
“孩儿知道了。”
郑成功的这个弟弟名为田川七左卫门,和郑成功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双方的年龄只差了不到两岁。
他虽冠着日本的“田川”姓氏,骨子里却比许多汉人更透着对大明的赤诚。
而这姓氏的由来,则是父亲郑芝龙将他过继给了妻子田川氏的娘家。
长大后的他,成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全权代表,长期主持中日贸易。
常年将日本的硫磺、武士刀等紧缺物资通过商船运抵大明,又把江南的丝绸、茶叶销往长崎。
即便后来郑成功举旗抗清,田川七左卫门也始终暗中鼎力相助,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兄长,倾力维系着海上贸易这条命脉。
哪怕面对德川幕府的锁国禁令,他也想尽办法周旋,直到日本再次闭关锁国,这条支撑着郑氏抗清的商路才逐渐沉寂。
可以说在支持郑成功抗清这条路上,田川七左卫门也是出了大力的。
他虽然有个日本名字,但他却比某些汉人还要更像汉人!
不过话说回来,郑成功已经有十来年没见到这个弟弟了,因此突然听到此事,难免还是有些惊讶的。
郑芝龙虽然也察觉到了这点,随后便道:
“你们兄弟虽然十几年没见过面了,但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相互之间还是需要多联络一下。”
“他近些年已经开始掌握咱们郑家在日本的贸易了,以后对你定然是有大用的!”
郑成功赶忙应声道:
“父亲放心,孩儿知道了!”
下一秒,郑芝龙突然又笑道:
“说起来还有件趣事,那就是这日本虽关起门来搞锁国,这次却也派了使臣来,说是要给陛下贺寿呢。”
郑成功诧异挑眉:
“他们怎么会突然来凑这个热闹?”
“还不是因为之前的松锦之战。”
郑芝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讥诮。
“那场仗打得太大了,双方加起来足有百万兵马厮杀,动静传到日本,把他们吓得不轻。”
“听说幕府里的老家伙们折腾了好几个月,这才弄明白大明如今的分量,如今知道陛下要过寿,便屁颠屁颠派了人来,想借着贺寿探探咱们的底细呢。”
郑芝龙说着摇了摇头,眼底满是不屑。
“你说可笑不可笑?平时把港口封得跟铁桶似的,这会儿倒想起攀交情了。”
“依为父看,他们就是怕大明腾出手来收拾他们,才想着先来示好。”
“毕竟大明和日本之前的关系不怎么好!”
这话说的倒是实话,一直以来,明朝和日本的关系都算不上多好,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糟糕的!
早在十六世纪中叶,日本便与葡萄牙商人、中国海盗勾结,形成规模庞大的走私集团。
他们以日本九州、对马岛为基地,频频袭扰大明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甚至在一五五五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的‘壬午之乱’中深入内地,兵锋直抵南京附近。
这群倭寇烧杀抢掠,将沿海百姓的家园捣毁得一片狼藉,无数人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明朝被迫全力加强海防。
时间来到一五九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年的时候,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大明,然后发动了十五万大军入侵朝鲜,史称‘壬辰倭乱’。
面对这样的场景,朝鲜向明朝求援,明神宗派李如松、邓子龙等将领率军入朝,双方展开了长达六年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