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82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言罢,她又将目光投向身旁几位年纪稍大的嬷嬷,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

  “带几位皇子和公主回宫,没有本宫的命令,不准放他们出来!”

  在崇祯御驾亲征的这段日子里,周皇后便是这皇宫之中的主心骨,没有任何人敢违背她的命令。

  此刻,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当听到这话的时候,众人纷纷恭敬行礼,旋即神色匆匆地离开了此地。

  几位嬷嬷也是各自拉着几位皇子和公主离开了。

  好在这几位皇子和公主年纪也都大了,知道眼下不是胡闹的时候,也都乖乖跟着离开了。

  紧接着,正当周皇后想要带着朱慈烺一同去看望崇祯的时候。

  却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之事,动作一顿,随即轻轻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说道:

  “烺儿,你先忙你的事,母后在寝宫等你!”

  说完这话,周皇后随即转身离开了。

  朱慈烺目送周皇后离去,并未说些什么,随后转身来到了一脸担忧、眼眶泛红的郑小妹面前。

  郑小妹见朱慈烺走来,嘴唇微微张开,像是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可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哽住,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能说出口。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郑小妹,心中满是怜惜,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将她拥入怀中。

  随后在她耳边轻声安慰道:

  “放心,没事的,万事皆有本宫在,你且先回东宫,等这边的事情忙完,本宫立刻就回去陪你!”

  此次辽东之行虽然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朱慈烺的身高却像是雨后春笋般一下子蹿到了一米六,已然与郑小妹差不多高了。

  此刻,当他将郑小妹拥入怀中之时,却也是让郑小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安全感。

  不过郑小妹心里十分清楚当下并非谈情说爱的时候,大事当前,不能因儿女私情误事。

  于是,她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很快便轻轻脱离了朱慈烺的怀抱,抬起头满脸担忧地看着他说道:

  “殿下快去看看陛下吧!臣妾就先回去了,殿下不必着急回去,凡事还是要以陛下的安危为重!”

  朱慈烺看着眼前懂事的小媳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又抬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脑袋说道:

  “放心,本宫知道该怎么做!”

  随即郑小妹不再说话,转身便离开了。

  就在朱慈烺也准备转身离开之际,宫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只见一个身影正匆匆从宫门外走进来,定睛一看,不是方正化又是谁呢?

  朱慈烺目光一闪,没有说话,只是对着方正化不露声色地使了一个眼色,随后转身大步离去。

  方正化瞬间便会意,赶忙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朱慈烺在前稳步前行,身后的方正化却是神色紧张,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

  加快脚步追上朱慈烺后,他微微凑近朱慈烺压低声音,带着几分忐忑与不安问道:

  “太子爷,陛下究竟怎么样了?”

  说话间,他下意识地抬手用衣袖擦拭着额头沁出的汗珠。

  没办法,毕竟那支箭可是他射出去的,他能不紧张吗?

  虽说他对自己的箭术颇为自信,自觉理应不会出差错,可毕竟事关皇帝安危,哪怕只是稍有偏差,都将引发一系列的灾难。

  况且当时事发突然,他慌乱之中根本无暇仔细查看,便匆匆撤离了,要是不问清楚的话,他心中实在难以踏实。

  朱慈烺闻言微微一笑,随后这才说道:

  “放心吧,父皇没事儿,一切都在我们的计划之中!”

  虽然方正化没能看清当时的场景,但朱慈烺可是将一切尽收眼底。

  不得不说,崇祯当时的演技堪称精湛,尤其是那声凄厉的惨叫,时机拿捏得更是恰到好处,为那场刺杀增添了十足的逼真感。

  可就在这时,朱慈烺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关键之事,转头看向方正化问道:

  “对了,李若琏那边怎么样了?”

  方正化刚松了口气,听到这话赶忙回道:

  “太子爷尽管放心,李大人那边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接着,方正化便讲述起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原来,方正化得手后,为躲避锦衣卫的‘抓捕’,随即一路逃窜。

  直至来到一处事先找好的藏身之处,他迅速扒掉身上的夜行衣,换上原有的衣服,然后摇身一变,又成了那个人人惧怕的西厂提督太监。

  而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现场。

  与此同时,李若琏也依照原计划在京城内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

  总而言之,就是要把这件事情彻底闹大!

  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朱慈烺静静听完方正化的话,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因为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不多时,二人便来到了周皇后的寝宫外。

  此刻,整个寝宫已被净军严密把守。

  净军们见朱慈烺前来,纷纷神色恭敬地行礼,但是他们的脸上却难掩惶恐之色。

  这是因为他们对朱慈烺的计划一无所知,还以为崇祯是真的遭遇了刺杀。

  不过想想也是,如此机密大事,朱慈烺怎么可能会让这么多人知道呢?

  截至目前,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总共不超过十人,其中便包括四个平日里贴身服侍崇祯的小太监。

  不过当然,这些小太监此刻已被安置在寝宫之中服侍崇祯了。

  至于寝宫里原有的太监和宫女也都已被替换,毕竟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紧接着,朱慈烺带着方正化大步踏入了寝宫之中。

  还未靠近,屋内便传来周皇后略带嗔怪的声音。

  “陛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非要行此险事?可真是把臣妾吓坏了!”

  紧接着,崇祯那沉稳的声音悠悠响起:

  “皇后莫要担忧,朕此举自有深意,此事乃是与烺儿一同商议定夺的。”

  显然,崇祯已然向周皇后坦白了刺杀一事。

  朱慈烺对此并不意外,而且一开始也没打算瞒着周皇后。

  毕竟回到京城之后,崇祯势必会和周皇后朝夕相处,这种事情压根就瞒不住。

  再者周皇后可是自己亲娘,有什么好隐瞒的?

  等朱慈烺走进屋内的时候,就看到崇祯正站在床边,一旁的周皇后则是在为崇祯解着身上的甲胄。

  旁边还有几个太监一起帮忙,正是之前一直随军的四个太监。

  除此之外,旁边还站着一个人,正是之前随军的那位太医。

  这位太医名叫李新元,是药圣李时珍的孙子,不过他在太医院的人缘不怎么好,常常被人排挤。

  但也是因为这样,这才被朱慈烺选做了随军的太医之一。

  因为这种人他用的才安心。

  此时此刻,李新元看着眼前这一幕场景一脸无奈。

  因为从刚才崇祯和朱皇后的谈话中他就已经知道,之前所谓的刺杀其实只是崇祯和朱慈烺的计划而已!

  而他自己,也被迫加入到了这个计划之中。

  虽然没有人刻意交代或者警告他什么,但他心里却跟明镜似的,他要是敢乱说话的话,那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而且很有可能不是他一个人死,而是全家一起死!

  所以说,他除了配合之外,还能怎么办呢?

  “烺儿,你和你父皇究竟在谋划什么?怎能这么做?”

  就在这时,周皇后看到了刚进来的朱慈烺,忍不住再次埋怨了起来。

  朱慈烺笑着安抚道:

  “母后放心,儿臣和父皇这么做自然有我们的考量,日后您自会知晓。”

  不管怎么说,看到丈夫和儿子都安然无恙,周皇后心中的担忧还是彻底消散了。

  至于这父子二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周皇后其实不怎么关心。

  因为她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事关国家大事,而这种事情,就不是她这个皇后可以参与的了。

  恰在此时,崇祯身上的甲胄以及用于伪装的稻草已被全部解下。

  就连那支箭也都被取了下来,然后丢在了一旁。

  李新元小心翼翼地凑上前,然后轻声问道:

  “陛下,这伤口是不是该处理一下了?”

  虽然这次的刺杀是假的,崇祯身上的伤也是假的,但李新元可没忘记,崇祯之前的伤那可是真的!

  而且这伤口到现在还没愈合呢!

  然而听到这话,崇祯却是微微摇头,然后目光坚定地说道:

  “现在还不是时候,再过几天再说吧!另外你想办法将这伤口做成被箭贯穿的样子,方能骗过他人。”

  李新元听完这话人都麻了,可他偏偏不敢说些什么,只能哆哆嗦嗦地应道:

  “臣遵旨。”

  随后,便硬着头皮上前开始操作。

  周皇后听到这话,神色间满是忧虑,刚要开口劝说,却见朱慈烺轻轻摇了摇头。

  因为朱慈烺知道,崇祯这伤口留着确实还是有用的。

  见此情景,周皇后只能咽下了想要说出口的那些话。

  不过她到底心中还是有些不忍,只得别过头去,眼神中满是心疼。

  不多时,李新元依照崇祯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对其手臂上的伤口进行修饰。

  他手法娴熟,一番操作之后,中间的伤口从外观上看,竟真有几分被箭穿透的模样。

  不过,上下两边的划伤依旧颇为明显,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只要崇祯自己不主动袒露,也没有谁敢扒开崇祯的衣服查看伤口。

  处理完伤口形状,李新元又撒了一些防止伤口感染和延缓愈合的药物,随后拿起纱布,仔细地将伤口包裹起来。

  整个过程中,崇祯紧紧咬着牙关,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因为这确实是挺疼的。

  而且伤口导致崇祯最近晚上睡觉都不踏实,但为了大明,这点痛崇祯还是可以承受的。

  待一切忙完,崇祯看到周皇后满脸的不忍与心疼,心中一阵暖意,随后轻声安慰道:

  “放心吧,等明日一过,朕会让太医妥善处理伤口的!”

  按照此前的计划,明日一早,崇祯会参加早朝。

  届时,在早朝之时,他会表现得极为愤怒,从而致使伤口撕裂、鲜血迸射。

  如此一来,便能让百官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从而心生恐惧,进而推动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一政策。

  其实在此之前,朱慈烺曾劝过崇祯,觉得有了刺杀事件后,所有的事情已能顺势推进,这般苦肉计其实没有必要。

  但崇祯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身上带着伤,自己在朝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真实。

  所以,崇祯坚持要等到宣布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之后再治疗伤口。

  朱慈烺见崇祯心意已决,便也不再多劝了。

  很明显,崇祯此次为了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着实是吃了不少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