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3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吴三桂唤来一名亲兵,那亲兵也是一脸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

  吴三桂递过去一封刚写好的书信,郑重地说道:

  “你即刻出发,将这封密信送去锦州,不得有误!”

  亲兵郑重的点了点头,领命后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锦州城今晚也不平静。

  虽然此时已是深夜,整个辽东万籁俱寂。

  但是朱慈朗的房间里却灯火通明,那昏黄的灯光在深夜中显得格外孤寂。

  朱慈烺身着一袭素色睡衣,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难以入眠。

  或许是刚刚经历了如此大战,他的情绪依旧激动,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脑海中也是不断浮现出战场上的厮杀画面,士兵们的呐喊,鲜血的腥味,仿佛还在眼前和鼻尖闪现。

  既然无法入睡,他索性将祖大寿以及其他几位总兵召集到房间里,准备商议后续的计划。

  而祖大寿和其他几位总兵今晚一个个的也都是无法入睡,听到朱慈烺召见,匆匆收拾一下之后就赶忙赶了过来。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今天这几位总兵中少了两位,分别是蓟州总兵白广恩和辽东总兵王廷臣。

  一时间,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没有人敢说话,因为他们心中明白,这两位总兵大概率已经战死,但谁也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朱慈烺见状也没有废话,当下便喊来了李若琏,语气坚定道: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他们真的战死,也要找到他们的尸体。”

  李若琏得到命令之后,随即便带人离去了。

  不过朱慈烺心中其实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几十万大军混战,就算是牺牲一两个高级军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这话他自然不能说出口,不然也显得太刻薄寡恩了,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搜寻的结果。

  而在这期间,所有人还是沉默不语,只有烛火偶尔跳动,发出‘噼啪’的声响。

  没过多久,李若琏没到,方正化却是突然来了。

  只见他脚步急促,帽子都有些歪了。

  见到朱慈烺之后赶忙道:

  “太子爷,有将士来报,说是蓟州总兵白广恩和辽东总兵王廷臣两位将军都已战死沙场。”

  “尸体已经收敛,此刻正在城内放着!”

  “奴婢已经找人确认过,确实是两位总兵大人没错!”

  这话一出口,屋内的温度仿佛瞬间下降了好几度。

  有人忍不住轻轻叹息,有人则默默低下头。

  虽然此前他们早已猜到可能是这样的结果,但当真正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依旧不免还是感到有些悲痛。

  与此同时,其他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看向了祖大寿。

  因为谁都知道,伴随着辽东总兵王廷臣的战死,恐怕辽东总兵这个位置非祖大寿莫属了。

  毕竟之前祖大寿可是率领五千骑兵冲击十万建奴大军,那场面,简直堪称世所罕见!

  若不是他及时出现,那三万百姓恐怕真的会死于明军之手。

  而且,光是祖大寿率领的五千骑兵,就至少斩杀了一万五千建奴。

  所以无论怎么看,祖大寿担任辽东总兵一职,都是实至名归。

  可是,这对于其他人而言,却并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这倒不是他们嫉妒祖大寿,而是他们为刚刚战死的辽东总兵王廷臣感到不值。

  他前脚刚死,马上就有人接替他的位置,这实在让人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当然,朝廷若是多些抚恤和赏赐的话,那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但是以当今陛下那刻薄寡恩的性子,恐怕抚恤和赏赐也不会太多。

  一时间,众人虽然都没有说话,但心中却不由得暗自伤神起来,各自想着心事,气氛愈发沉重。

  而这一幕恰好被朱慈朗尽收眼底。

  他心中明白,伴随着两位总兵的战死,这些人心中肯定有着一些别样的想法。

  只不过碍于他这个太子爷的身份,这些人不敢说出来。

  不过其实他们想的也没错,要是崇祯在这里,面对两位总兵的死亡,最多也就是夸赞几句,然后赏赐一些东西,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没办法,谁让崇祯本来就是刻薄寡恩的人呢?

  不过还好

  因为他不是崇祯!

  他要让这些人知道,只要是为国家尽忠职守之人,绝对会得到应有的奖励。

  以死报国之人,更是会得到善待!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两个字:

  封爵!

  对于所有武将而言,封爵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和赏赐,同时几乎也算是他们最高的荣誉了!

  再者说了,大明近三百年,之前的那些侯爵早已腐朽不堪,整日就知道花天酒地,无所事事,也该重新封一些能干实事儿的武将了。

  也好让那些尸位素餐的侯爵有点压力,别整天就知道吸食大明的民脂民膏,混吃等死!

  想到这里,朱慈朗再无一丝犹豫,开口道:

  “方正化!”

  方正化听到传唤,赶忙上前,恭恭敬敬地低头说道:

  “奴婢在。”

  朱慈烺继续说道:

  “传圣,辽东总兵王廷臣,恪尽职守,英勇无畏,特追封其为东宁侯,侯爵世袭罔替。”

  “另外,赏赐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在京师赐一座宅子。”

  “蓟州总兵白广恩,追封其为南昌侯,侯爵世袭罔替,同样赏赐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在京师赐一座宅子。”

  “先安排人将他们的遗体送回家乡,以侯爵之礼安葬,然后将他们的家人全部接到京师。”

  这话一出口,现场顿时安静得可怕,一瞬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祖大寿等人皆是满脸震惊,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微张,一瞬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要知道,大明朝只有在明初的时候,太祖和太宗册封的爵位较多,但之后的爵位实则少之又少。

  特别是到了明朝后期,皇帝们对爵位更加看重,轻易并不封爵。

  就算封爵,大多也是“流爵”。

  也就是说虽然给你封爵,但是你的儿子不能继承,到你这一代就结束了。

  或者降爵继承,比如你是国公,等你儿子要继承的时候就会降为侯爵,等你孙子要继承的之后就会降为伯爵。

  以此类推,过个三代这爵位也就没有了。

  可是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

  他们刚刚听到的可是“世袭罔替”这四个字!

  那也就是说现在封的侯爵是可以不用降爵,子孙世代世袭的!

  一瞬间,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

  想想看,只是两个在交战之时就战死的总兵就得到了如此丰厚的赏赐,那他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又怎会被亏待呢?

  要知道现在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呢!

  毕竟打了胜仗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当然是乘胜追击,开疆拓土了!

  不说把之前建奴侵占的土地全部抢回来,怎么着也该夺回一些失地吧,不然这胜仗又有何意义呢?

  而等拿回这些失地之后,又是一份大的功劳。

  到时候说不定他们这些人也能得到一个爵位。

  就算是真的不幸战死,按照眼下的情况,怎么着也是一个侯爵保底,子孙后代永享富贵!

  想到这里,众人一时间再也难以压抑住内心的激动。

  毕竟这可是能够世袭罔替的爵位啊!

  一时间,他们甚至都觉得那两位总兵死得太值了,用一条性命换来一个侯爵之位,让子孙后代永享富贵,这他妈简直是血赚啊!

  不过话说回来,封爵这种事情可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不跟皇帝说一声,这真的行吗?

  毕竟说到底,太子爷始终不是皇帝,做不了皇帝的主!

  万一圣旨被皇帝驳回怎么办?

  想到这里,众人的眼神又带了些许怀疑。

  虽然看似众人想的挺多,但其实这一切都在一瞬间而已。

  而且相比于他们的惊讶,方正化这会儿倒是淡定了许多。

  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惯有的恭顺神情,直接点头道:

  “奴婢遵旨。”

  说罢,便招呼门口的太监,拿来了空白的圣旨和笔墨以及玉玺,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写起了圣旨。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祖大寿和其他几位总兵都傻眼了。

  不是

  这么重大的事情真就不请示崇祯,直接开始写圣旨了?

  而且那玉玺又是什么鬼?

  这玩意儿不是皇帝才能用的吗?怎么太子爷还随身带着,而且说用就用?

  就在众人不可置信的眼神中,两道册封圣旨很快就书写完毕了。

  朱慈烺接过圣旨大概看了一下,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又递给了方正化。

  “速去传旨!”

  “奴婢遵命!”

  方正化点头答应,随即便下去准备了。

  而祖大寿等人这会儿已经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要不是他们之前还见过崇祯,他们一定会以为太子这是造反了!

  毕竟不经皇帝同意私下圣旨,这怎么看都是谋反的大罪!

  但从刚才那些太监的表现来看,太子爷似乎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

  屋内,烛火摇曳,光影不断在众人脸上跳动,也在拉动着他们的思绪。

  朱慈烺再次将目光投向面前的一众将领,眼神锐利如鹰,仿若能洞察每个人心底的想法。

  随后,朱慈烺这才继续说道:

  “诸位都是聪明人,所以对你们本宫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简单来说,父皇一心想要挽救大明于危难,无奈力不从心,而本宫,自认为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所以父皇已将大权交付于本宫,从今往后,无论是朝廷还是军中大小事务,本宫皆可定夺。”

  “你们明白吗?”

  说完这话,朱慈烺微微扬起下巴,眼眸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光芒。

  那气场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此刻的他其实已经跟皇帝没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