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14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啊?”

  顿时,一众宗室脸色耷拉了下来,无精打采。

  “唐人不行,不代表别的人不行。”

  “朕要给你们的礼物是大食治下的两千万人,即阿拉伯人,这些人的外貌和我炎黄子孙颇为接近。”

  “唐人和他们诞下的子嗣大多继承了二者的特征,并不似黑种人那般奇异。”

  “亲王五百万,公爵两百万,侯爵一百五十万,伯爵五十万、子爵三十万。”

  “这些人会由大唐水师送往各个封国,无需你们支出。”

  “多谢陛下!”

  宗室们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阿拉伯人即大食人,他们可没少在长安见过,确实跟唐人长相相似,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差别,相比于昆仑奴,这些人口显然可以做为唐人的补充。

  “可是陛下,大唐只迁徙2000万人,分配给我们至少要2720万人。”

  淮安郡王李神通幼子(倪子)李孝锐冷不丁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夏国不参与这一次分配,而且,夏国迁出220万人。”

  瞥了李佑一眼,李承乾解释道。

  “哦哦!”

  宗室们点了点头,这样一来就不存在缺额了。

  “是。”

  夏王李佑心有不甘,却也只能答应下来。

  谁让他的夏国基本盘有1200万埃及人,加上他带去的五十万唐人,这可就是1250万人。

  哪怕是第一个就封的汉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厮杀,治下也只有1200万人,这让诸多封王如何能心服?

  如若迁出220万人,夏国仍有1030万人,诸王亦有阿拉伯人做为补充,怨气自然会平息。

  夏洲开拓最晚,李承乾不得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平衡诸多封国之间的实力,除了阿拉伯人,夏洲封国还可以捕捉昆仑奴做为奴隶,从而加快发展速度,才能追赶上身毒、商洲、殷洲诸国。

  “极西之地有日耳曼人、哥特人、维京人等等,或金发碧眼,或者褐眸黑发,相貌奇异。”

  “不过,这些人口多达4、5000万,大唐接下来会扫平整个极西之地(欧洲)。”

  “从中原人口最密集的江淮行省、冀豫行省、齐鲁行省、三晋行省迁徙人口进驻极西之地。”

  随即,李承乾看似漫不经意的几句话挑动了夏洲诸王的心弦。

  “陛下的意思是”

  越王李贞大着胆子上前询问道。

  “一个好的昆仑奴在长安的售价为30贯到300贯不等。”

  “我们从极西之地捕捉的白种人,拖家带口,以五人为例,只需要1贯。”

  “你们觉得合理吗?”

  微微一笑,李承乾嘴里吐出了两句话。

  “合理,当然合理!”

  夏洲诸王高兴的不能自己,他们可是腰缠万贯就封,哪个不是背后站着士族支持。

  就算是一个县望世家,变卖一切之后至少有几万贯,何况郡望大族。

  1贯钱五人,这要是一万贯,那可是五万人,这得给封国增加多少劳动力,这些番婆子长得再丑,总好过点着篝火都找不着的昆仑奴。

  “朕会下诏,优先照顾夏洲,殷洲、商洲诸王若是想买,也可购买。”

  挥了挥手,李承乾说道。

  “多谢陛下。”

  夏洲诸王兴高采烈地退出了太极宫。

第216章 世界统一,迈出建立运朝的第一步!

  贞观十七年,十月中旬,太极宫,两仪殿。

  “陛下。”

  “长安有人口一百二十万。”

  “京兆府之下人口已经接近300万。”

  “现在要是重建都城,百姓如何安置?耗资必然巨大。”

  京兆府尹房遗直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一旁的京兆府尉徐震低着头,充当一个透明人,这种话茬,他可不敢接。

  当他们知道皇帝召自己来这里的目的竟然是重建帝都,他们整个人都懵了,长安城沿袭大隋大兴城,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

  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象天设都。

  全城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有2市108坊,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54倍,明清京城的1.45倍,君士坦丁堡的7.29倍。

  这么大的城池,居住着120万人,这还不包括六十万中央禁军、亲军都尉府的一万两千翊卫、宫女、内侍等等,加在一起都快接近200万人了。

  “朕现在不是在跟你商量,而是在通知你。”

  一席玄色龙纹帝服的李承乾不怒自威道:“百姓如何安置,这是你这个京兆府尹考虑的问题。”

  “耗费多少,内务府会全盘支付,就算是万万贯,也在所不惜。”

  轰隆!

  一言落下,整个两仪殿彷佛在震动。

  京兆府尹房遗直眼神不由得变得黯淡许多,看来皇帝是铁了心要做这件事。

  “工部出具的图纸何在?”

  随即,李承乾看向了工部尚书李大亮。

  “是。”

  工部尚书李大亮连忙给了身边的工部侍郎阎立德一个眼神。

  “启奏陛下。”

  工部侍郎阎立德取出了一副巨大的白色绢帛,交由内侍平铺在地面上,上面清楚的用朱砂、墨水勾勒出了宫殿、坊市、官署等地,还有水渠、沟壑,一目了然。

  ‘???’

  房遗直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整个人都呆滞在了原地。

  他看见了什么东西,图纸上面的长安城显然跟现在的长安城不是一个量级。

  “你来讲。”

  李承乾走下了丹陛,兴致勃勃的审视着面前的‘图纸’。

  “是。”

  阎立德立马讲解道:“陛下言之,新的帝都首先要在意宫城。”

  “于是,臣参考了秦朝咸阳宫,最初位于咸阳城北部阶地,后不断进行扩建。”

  “西起塔儿坡,经咸阳塬东北行,至泾、渭交汇处,折向南过渭河,离宫上百,直径一百六十余里。”

  “甚至于,始皇帝还在渭水南岸修筑了阿房宫,规模更大宏大。”

  “据记载,秦有宫室145处、宫殿270座,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

  “咸阳宫并未修筑外郭城,始皇帝的气魄千古无一,以南边的秦岭、西边的龙山、北边的高原、东边的崤山、大河为外部城墙,他曾想要在终南山修建门阙,作为咸阳南大门,同阿房宫二者之间架起空中阁道,北渡渭水与咸阳塬上宫城连接。”

  “咸阳宫象征天帝居住的紫微宫,渭水好比银河,天帝可以从天极、即极庙而出,经过阁道,横渡天河而达于紫微宫、阿房宫。”

  “阎侍郎。”

  房遗直再也忍不住了,开口唤住了阎立德。

  且不提秦朝的咸阳宫面积超过了现如今的大唐长安城,单单是秦朝奢侈,旷古烁今,始皇帝在位期间,每灭一国,就仿照其宫殿形式,另建宫室在咸阳北部高坡上;又嫌咸阳原来的宫室小,在渭河以南也修筑了大量的宫殿园苑。

  关中西起雍县,北至泾水,离宫三百,他又迁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使咸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如若按照秦朝的咸阳宫来设计,长安的皇城必然会非常广大,将要涵盖整个帝都,那百姓又该居住在何地?还有那些官员、勋贵、王公贵族府邸,这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

  “京兆府尹若是再打岔,自己滚出去。”

  眉头微皱,李承乾冷冷道。

  “臣有罪!”

  房遗直浑身一颤,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承乾,一个建立了华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功伟业的帝王,还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力量。

  “继续。”

  李承乾给了阎立德的一个眼神。

  “陛下。”

  阎立德继续道:“自秦汉以来,渭水不断北移,想要复刻咸阳宫非常之难。”

  “长安之中唯一的高地便是龙首原,龙首原本是一条起伏的山之首,秦阿房宫、汉未央宫乃至大唐的大明宫都建在这里,前隋宇文恺认为龙首原上的六道岗像《周易》乾卦的六爻,九二高坡适合建宫殿,以当帝王之居。”

  “太上皇已经前往翠微宫避暑,翠微宫坐落在翠微山下,笼山为苑,有大殿:云霞殿,朝殿:翠微殿,寝殿:含风殿,旁有太子别宫,内有安喜殿,一应俱全。”

  “臣请太上皇移居翠微宫,陛下入主大明宫,以正龙位。”

  嚯!!!

  顿时,在场众人一片讶然。

  谁也没想到阎立德会在这个时候给李世民上眼药,把李世民赶去翠微宫,那可真就日暮西山。

  “可!”

  然而,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承乾想都没想,直接同意了阎立德的请奏,可太孝了!

  “陛下圣明。”

  阎立德在听到李承乾的话后,心中不免生出崇敬之意,赶紧阐述道:“陛下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先行迁往大明宫,龙首原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长安。”

  “臣以为京兆府下辖二十三个县:万年、长安、礼泉、户县、蓝田、咸阳、三原、云阳、泾阳、栎阳、高陵、渭阳、临潼、金城(兴平)、富平、武功、宜寿(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铜川)、奉天(干县)、华原(耀县)、奉先(蒲城),万年、长安县为赤县,其余二十一县为畿县。”

  “何不以万年、长安为帝都,重新规划长安城。”

  “长安城东西长九里,南北宽8里,合1260顷,这太小了。”

  “臣建议,皇城以长安为基,东西长九里,南北宽五里,合九五之数。”

  “另于上林别苑、皇城之间修筑御道相连,只有皇家出行才可以通过这条御道。”

  “皇城一分为三,最北边为内苑,包括了龙首原在内,中间为太极宫,左右分别是东宫、天子七庙。”

  “南边以宫门为中轴,修筑一条直通皇城大门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左边为皇族宗室府邸,右边为官属衙门,包括中军大都督府、三省六部。”

  “以皇城东、西、南三面为主,先行各筑八十坊,设东市、西市、南市。”

  “不再建设外城郭,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两百四十坊之外还可以继续增建。”

  “好。”

  这一方案听得李承乾心潮澎湃,这一座皇城的面积达到了45平方公里,相当于67500亩地,堪称旷世巨筑。

  长安未来的人口必然会不断增加,区区百万算的了什么,两百四十坊大约能容纳200万人,外面还可以不断扩建,合万年、长安两个县的面积,建造两千四百坊都不在话下。

  ‘我是真想杀了你!’

  双眼死死地盯着阎立德,房遗直心中滋生了浓烈的杀意。

  他本来想劝说李承乾放弃重建长安的想法,谁知道这家伙拿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构想,一个皇城就相当于半个长安,一个长安合并了两个县,连外城郭、城墙都不设。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效仿始皇帝,用渭水做北边的外城郭,骊山为东边城郭,秦岭就是南边城郭。

  就算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伟岸计划,房遗直却根本不在乎,他在意是这样一个计划动用的人力物力何止数十万,这都快顶得上隋炀帝挖运河了。

  “京兆府尹。”

  “臣在。”

  强忍住心中的苦闷,房遗直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