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还来?”
当群臣再度看过去时,一个个都有些腹谤不已,这一次出面的是太子左庶子马周。
“准奏。”
没有人看见皇帝李世民的双手紧紧的攥着,青筋高高鼓起,内心的憋屈已经压抑到了极致。
“自年初裁撤各州都督以来,宗室藩王多有不轨之事。”
“臣以为当召回各王于长安,由宗正寺统一管理。”
马周义正言辞的说道。
‘???’
满殿文武百官无不面露惊色。
召回宗亲藩王,全部聚在长安,这是要做什么?
京兆府尹房遗直脸色直接黑了,一旦藩王回京,京兆府绝对是承受压力最大的衙门。
“准!!!”
深深地看了一眼马周,李世民已然明白了,今天这一切都是东宫提前谋划好的。
正因如此,他才会允准马周的提请,他想要看看李承乾究竟在做些什么。
“陛”
不少官员还没来得及反对,就已经闭上了嘴。
魏征死后,朝中再也没有敢犯颜直谏的官员了,皇帝如今是一言九鼎。
“我干!!!”
魏王李泰心中怒骂不止,这么多藩王回京,他还怎么实行造反大计,总不能把这些藩王全杀了吧。
魏王府一众党羽同样被东宫的骚操作所激怒,一个个满脸怒容。
第150章 李治发狠,四兄,且看你死,还是我亡!
“砰!!!!”
朝会一结束,李泰直接回到了魏王府,抄起桌上的茶杯重重的砸在地上,瞬间碎裂成数十块。
杜楚客、韦挺、刘洎、卢承庆等人都没有劝阻,因为他们现在心情同样起伏不定。
“梁王,食邑万户。”
“东宫的两个小崽子都和本王平起平坐了。”
“父皇是老糊涂了吗。”
身形臃肿的李泰发泄了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大饼脸上满是怒色。
“父王。”
“前番李象平定河西党项诸羌耐人寻味。”
“现在,陛下诏书封赏之人大多为东宫属官,足可见,他的背后是太子。”
“恐怕从去岁开始,东宫就已经在河西布置了,西都县公、南城县公、信都县公分别是豫章姑母、襄城姑母、遂安姑母的驸马,难怪他们会放着长安不住,偏偏要跑到河西去吃沙子。”
河东郡王李欣眼中充斥着妒忌之火,同为皇孙,又都是庶长子,凭什么李象能成为梁王,他只是一个郡王。
“豫章、襄城、遂安。”
稍微平复了内心的李泰,一双小眼睛中流露出了冷色,显然把这几个公主都记恨上了。
“殿下。”
在场一众魏王党羽看着他的表情舒缓了许多,这才敢开口。
卢承庆率先出言:“东宫今日不但出尽了风头,还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支持。”
“召回所有外放藩王恐怕是太子行的一招绝户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堂变得更加紊乱。”
“毕竟,太子回朝之后,梁王、唐王年幼,朝堂上只有您、吴王、晋王与太子。”
“江夏郡王李道宗只不过是宗正卿,没有实权在手,无法影响到殿下。”
“外放的诸多藩王就不同了,高祖太武皇帝之子多达17人,还有陛下之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足有21人,每一个都是在外就封的实权亲王。”
“这些人多少都编织了羽翼,不少人的母族声名显赫,聚在一起,别说殿下,太子都要畏惧三分。”
“是啊,殿下不可不察。”
杜楚客、韦挺、刘洎等人出声赞同。
大唐立国之初,皇族宗亲之中,杰出者甚多,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等等,宗室的权力和影响力一点都不逊色于秦汉时期。
当初,玄武门之变,只有李渊的三个儿子在京,秦王李世民才得以上位,若是诸多宗室亲王在京,那如今大唐天下是谁坐,还不一定呢。
“本王当然知道。”
迎着众人目光,李泰面色阴沉道:“可本王有什么办法?”
“父皇已经答应了,外放的藩王本就失去了都督地方之权,若是不回京,地方如何能稳定。”
“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这些宗亲在百姓心中如同害虫,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话音落下。
在场气氛骤然间为之一寂。
“殿下。”
“诸王之事暂且搁置。”
“齐王之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否则,陛下召诸王回京之后,齐王还如何在封地造反?”
目光阴森,杜楚客提起了一件事。
“是啊,殿下。”
“既然无法解决诸王回京的问题,那不如制造一个新的问题。”
“迟早诸王都要回京,如若齐王在封地造反,那陛下必然会心生警惕。”
“届时,诸王回京之后,失去了权力,无非是待宰的羔羊,何须在意!”
秘书郎顾胤突然开口,建议道。
‘唰!!!’
在场众人赫然抬头,目光变得格外明亮。
如能限制诸王权力,让他们除了在自己王府当一个米虫,再无法上朝参政议政,那魏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长史。”
“此事交由你去办。”
李泰直接下定了决定,死道友不死贫道,齐王李佑必须造反,没有为什么。
“是。”
杜楚客立即应声。
“诸位,太子就要回来了。”
“有些事情必须抓紧,决不能被太子发现蛛丝马迹。”
环视众人,魏王李泰叮嘱道。
“是。”
一众魏王党羽纷纷应道。
同一时间,晋王府中。
“殿下。”
“太子回京,东宫势大。”
“臣闻王妃与太子妃私交甚笃。”
长孙无忌捋了捋长须,审视着上首的李治。
“赵国公说得对。”
“此时此刻,晋王殿下应摆明立场。”
“只有这样,关陇门阀、士族才会向殿下靠近。”
“太子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用寒门庶族,这已经引起了天下士族的反感。”
“所谓百姓,不过是黔首,任人鱼肉尔,就算全天下的百姓都站在东宫一方,那又如何?”
“推行两季麦不过是为士族添砖加瓦,士族才是殿下依仗的对象。”
褚遂良摆明车马的支持长孙无忌。
“舅父之言。”
“我明白了,我会告诉王妃,尽早同东宫断了来往。”
晋王李治深深地看了二人一眼,小脸依旧一副懵懂不知事的模样。
“殿下英明。”
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这才离开了晋王府,接下来,他们还需要联络诸多关陇门阀之人,看看如何限制东宫的势力扩张。
目送着他们离去后,李治脸上立马浮现了阴霾,冷冷道:“连本王的家事,他们都要管。”
“殿下。”
下首的李敬玄、李义府早已知道了长孙无忌的跋扈,并不吃惊。
但晋王府新近纳入的官员们,谘议参军刘祥道、晋王友上官仪为、文学高昱、裴宣机、东阁祭酒裴炎、西阁祭酒薛元超、典军张文瓘、高季辅都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一个个面面相觑。
赵国公长孙无忌这哪里是在支持晋王,这简直是把晋王当做了傀儡,晋王长史褚遂良与之狼狈为奸,全然没有将李治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殿下。”
“东宫女官来了。”
就在这时,一名侍从匆匆入内,禀报道。
“哦?”
李治抬起了头,小脸上露出一抹惊疑之色。
在这个时候,东宫女官出现在了晋王府,这是什么情况?
“请。”
没有丝毫犹豫,李治直接吩咐道。
“见过晋王殿下。”
随即,一道婀娜身影穿着宫装襦裙,盘发间点缀着金簪、珍珠等饰品,皮肤白皙,发润颈玉,神彩奥澈,脸庞珠圆玉润,极具雍容华贵之态。
“是你?”
见到来人,李治小眼睛一下子瞪直了,这不就是那日在郑国公府吊唁时看见的东宫女官吗。
“太子妃娘娘令。”
“晋王妃已有身孕,恐外人惊扰。”
“特赐侍女十名,照料看顾。”
武媚对晋王李治不假辞色,有板有眼的转述道。
‘???’
顿时,这一道太子妃诏令让所有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请女官回去转告太子妃,臣弟在此谢过。”
李治目不转睛的盯着武媚看,一改素日里透明人的形象,分外儒雅,别有三分皇家威严。
“是。”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