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12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要知道,党项诸羌有近百万之众,且生活在靠近吐谷浑、吐蕃的河曲地区,生性勇悍,擅长骑射,这些人在雪域高原上来去自如,把他们聚拢起来,至少能招募十余万大军。”

  ‘咯噔!’

  这话直接让在场的晋王府属官们提起了兴致。

  “你认为大兄欲对吐谷浑下手?”

  “近在咫尺的吐蕃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夺取吐谷浑之地吗?”

  李治接连发出来两个质问。

  “这也是臣想不明白的一点。”

  眉头紧皱,李义府补充道:“太子想要灭亡吐谷浑,这并非太多的难事。”

  “但吐蕃与之相邻,松赞干布是雪域高原不世出的雄主,能这么轻易地坐上视太子出兵。”

  “恐怕陛下也无法确定太子是否能夺取吐谷浑之地,所以才敕封河西王为护羌都护。”

  ‘父皇!’

  李治小脸上露出了怀疑之色。

  “太子自去岁平定草原之地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开春之初,陛下命武连县公前往燕然山传诏,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偏偏陛下做出了应对,恐怕其中发生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李敬玄顺着李义府给出的思路进行推测。

  “这件事,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当务之急是整训王府亲卫,本王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就在这时,李治揉了揉眉心,出言道。

  “殿下放心。”

  “末将已经命人从河东、河北招募善骑射勇武之士。”

  “王府三百三十三亲事只需要训练一段时间,即可成军。”

  王府典军张文瓘拍着胸脯打包票。

  “兵部已经允准了我们上报的名单。”

  “一应甲胄、兵刃、战马只等我们的人招募足了就会下发。”

  “殿下无需担忧。”

  另一名典军高季辅同样回道。

  “一切就拜托二位了。”

  深深地看了一眼二人,李治诚挚道。

  “必不负殿下所托。”

  二人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

  隅中,卢国府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我说大老黑。”

  “你带着一群小黑炭跑到我这府里来大快朵颐,咋地,你鄂国公府断粮了?”

  看着尉迟恭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尉迟宝琳、尉迟宝琪狼吞虎咽的样子,程知节都有些无语了。

  “哈哈哈。”

  尉迟恭却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笑着说道:“不就是上门蹭你一顿饭吗,至于这么苦大仇深,咱两谁跟谁啊,想当年金戈铁马,出生入死。”

  昔日,大唐军中,尉迟恭和程知节关系最好,不单单是因为二人长得一样丑,主要也是因为二人性情相投。

  “你这个大老黑。”

  程知节捂着胸口,只觉得有些气闷,尉迟恭和他两个儿子吃了足足几十斤牛肉,还不包括其它菜肴。

  “尉迟伯父。”

  “您就别气我阿耶了。”

  “您今天此来想必有要事相谈,不如往书房一行。”

  程怀亮上前相邀。

  “你瞧瞧,你瞧瞧。”

  “你还不如你儿子爽利。”

  “俺是蹭你一顿饭的人吗?”

  尉迟恭一口将碗里的酒水饮尽,跟在程怀亮身后走向了卢国公府的书房。

  见状,程知节给了程处默一个眼神,叮嘱道:“你在这里陪着他们。”

  “是,阿耶。”

  程处默立即答应下来。

  随即,程知节一并进了书房,程怀亮识趣的把守在门外,不让任何人靠近。

  “啧啧啧!”

  “你三个儿子,一个左金吾将军,一个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东阿郡公,现在又有一个东阿县侯。”

  “说说吧,什么时候搭上太子这艘船的?”

  审视着程知节,尉迟恭有些吃味道。

  “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事?”

  “我要说一开始,我没想跟太子有关系,你信吗?”

  程知节眼神古井无波的说道。

  “我信。”

  尉迟恭瓮声瓮气道:“你向来是咱们这些人里面最会审时度势的,李靖、李世勣都不如你。”

  “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你能主动去示好太子,我不信。”

  随着这句话落下,书房中的气氛骤然变了,变得有些凝滞。

  “陛下的手段,你很清楚。”

  程知节自嘲一笑:“用我们这些人的子嗣下饵,庶族与士族,谁又比谁高贵。”

  “我也没想到太子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跳出了长安这个虎狼窝,在外面打开了局面。”

  “叔宝兄、士信兄弟的子嗣都跟着沾了光,太子现在是羽翼丰满了。”

  “是。”

  尉迟恭那张黑不溜秋的大脸上满是凝重之色,点了点头。

  “还好你大老黑跑得快。”

  “再晚一些时日,这京中局势愈发恶劣。”

  “到那时,不管是谁输谁赢,你这个把持关中北部门户的人都落不着好。”

  “你今天过来是想问问我对太子的看法吧。”

  瞥了尉迟恭一眼,程咬金莫名道。

  “陛下变了。”

  “他不再是曾经那个雄才伟略的秦王千岁。”

  “我不敢用性命去赌陛下的仁慈,三王争储,这比当年还要热闹。”

  “当年之事到现在还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脑海中,秦王固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隐太子、刺王手里的实力也不弱,那可是真的太凶险了,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尉迟恭长叹了一口气,无奈道。

  “是啊。”

  微微颌首,程知节讲述道:“太子已经不是曾经的太子了。”

  “他本来对陛下畏之如虎,可从那一日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杀伐果断,谋而后动,比之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王、魏王、晋王又怎能比得上昔日的隐太子、刺王。”

  “真要逼急了他,四个都督府、一个大都护府,顷刻间就能拉起几十万骑兵南下。”

  “陛下还以为能制得住太子,殊不知太子早已跳出了藩篱。”

  ‘唰!!!’

  闻言,尉迟恭瞪着铜锣大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所以,你其实是看好太子。”

  “是。”

  程知节不置与否道:“三王根本不是太子的对手,太子现在的对手是当今陛下。”

  “这一点上,李靖、李世勣都比我先看明白。”

  “我没有别的建议,只一条,太子不动,我不动。”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尉迟恭已然起身朝着书房外走去。

  “嗯。”

  注视着他离去的身影,程知节心中同样掀起了一场波澜。

第132章 双王默契,玄武门的杀机再度滋生!

  “什么?”

  “你再说一遍。”

  贞观十六年五月四日,江陵萧氏宗祠,南齐房主事萧秉礼面露狰狞之色,死死地盯着来人。

  “呼!”

  南梁房主事萧平旌、西梁房主事萧焱同样呼吸变得急促。

  “行了。”

  “你先下去吧。”

  摆了摆手,犹如不倒翁一般端坐上首的萧道一示意道。

  “是。”

  小厮如释重负般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宗祠。

  此时此刻,南齐房主事萧秉礼、南梁房主事萧平旌、西梁房主事萧焱都把目光投向了萧道一。

  “这样的结果,你们不是早就预想到了吗?”

  “何必如此大吃一惊。”

  萧道一盘着手中的羊脂白玉球,稳坐钓鱼台。

  “族长。”

  “失去了四海商行的渠道,我们一年要少几百万贯的进账。”

  萧秉礼眼睛通红,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他如何能忍。

  “是啊。”

  “现在,四海商行跟义阳魏氏、江夏黄氏合作。”

  “这两个士族都是荆楚地区根深蒂固的世家,哪一个都不好对付。”

  萧平旌同样苦涩不已。

  萧焱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说出一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