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鸟飞
这正对了当时想要大展拳脚的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意思。
于是乎,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亲率大军出征,正式开启宋吐战争。
经过一番血战,宋军一举拓边两千余里,夺得熙、河等州,总共招抚番人近百万人口,建立了赵宋王朝的边关重镇熙河路。
董毡后来也曾反攻,想要夺回熙河地区,但被王韶、李宪等人所败,不得不重新臣服于赵宋王朝,两国开始和平共处。
后来,董毡被其养子阿里骨诛杀,阿里骨成为三代赞普。
但那时是高滔滔和旧党执政时期,他们不愿对外发动战争,甚至一度想将熙河路送给西夏。
这等于是坐视阿里骨统一青唐吐蕃。
结果,阿里骨凭借着超强的手腕统一了青唐吐蕃,青唐地区也再度脱离了赵宋王朝的控制,又成为赵宋王朝的心腹大患。
等到阿里骨的儿子瞎征继位,成为四代赞普,他既无威望,又无手腕,只知杀戮,结果其国中近半豪族叛离青唐城,以至青唐地区大乱,各自为战,自相残杀。
而赵宋王朝这边又到了赵煦亲政时期。
当时,青唐吐蕃的不少豪酋,都来投赵宋王朝。
后来,豪酋边厮波结甚至带着讲朱城、一公城、错凿城、当标城四座青唐边关的重镇以及全族,前来投靠赵宋王朝。
青唐吐蕃当时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便宜不占白不占。
于是,赵煦同意对青唐吐蕃开战。
此战以孙路为帅,大将王赡和大将王愍为先锋。
此战一开打,便有太多太多的番人部落愿意归降赵宋王朝。
熙河路的将士们全都觉得这次灭青唐吐蕃十拿九稳,请战之声日盛。
王赡更是突发奇兵渡过黄河,一举斩杀了据守关隘的吐蕃酋长密戬,夺取了青唐重镇邈川城(也就是湟州)。
一个月后,驻守青唐城西境重镇宗哥城的酋长舍钦脚同样投降赵宋王朝,派出使者献城给王赡。
宗哥城一向被称为青唐城的门户,此地一陷落,青唐城便危在旦夕。
接着,宋军在青唐城外稳扎稳打,将周围的一众小城接连攻下,隔绝了青唐城与外界的联系。
见事不好,青唐城中的豪酋心牟钦毡将当时的傀儡赞普陇拶软禁,派出使节向宋军请降。
王赡接受心牟钦毡的请求,率军来到了青唐城下。
心牟钦毡带着陇拶,二代赞普董毡的妻子契丹公主,三代赞普阿里骨的妻子西夏公主以及回鹘公主,一块出城投降。
——后来,王赡又俘获了前赞普瞎征。
至此,立国近百年的青唐吐蕃灭亡。
赵煦个人的功绩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这场灭国之战,进行的异常顺利,前前后后只用了两个多月,宋军就很顺利地攻克了青唐吐蕃的都城青唐城。
然而,只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后,青唐国内就又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叛乱。
原本还沉醉在顺风局中的宋军,突然间就陷入了到处都是敌人的困境中。
这不单单是身在青唐城和邈川城中的宋军被重重包围,与后方断了联系,就连靠近熙河路腹地的一公城、当标城等新归附赵宋王朝的要塞重镇,也全都遭到了围攻。
之所以形势急转直下,主要是因为,赵煦君臣想以中原王朝的州郡制度完全控制住青唐地区,触动了奴隶制部落酋长的利益。
于是,只在宋军占领青唐城一个月后,青唐吐蕃国内便“满山而呼,昼夜不息,合十余万人,四面急攻。”
而西夏也趁机出兵数万,支援青唐吐蕃。
一时之间,深入青唐地区的宋军,便成了一支孤军。
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这边忽视了青唐吐蕃中各部落酋长的实力,对于这种政治结构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政体而言,打垮一个权力核心,并不代表就可以削弱所有酋长。
因此,在王赡进入青唐城后,便被动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
这样一来,青唐吐蕃就变成了一个大烂摊子。
等到赵俣登基,赵宋王朝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青唐吐蕃是弃还是守的问题。
一直以来,章惇都非常热衷拓边,也就是用武力解决赵宋王朝的边患问题,帮赵宋王朝开疆拓土。
早在宋神宗朝时,他就亲自主导了开边荆湖的一系列战役。
到了赵煦一朝,他又在重启宋夏战争上居功至伟。
只是,西夏不同于普通的游牧部落,早在五代宋初时,西夏就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农牧结合的封建国家。
赵煦亲政后,赵宋王朝跟西夏来来回回打了四年,期间进筑堡寨近百座,动员人次近百万,耗费人力财力无数。
以至陕西的经济再不调理,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这时,赵宋王朝好不容易深入横山地区,全据西夏重镇天都山,正该见好就收,全面停止西北的战事。
赵俣继位之前,赵煦已经联合了曾布、章楶驳回了章惇与熙河路长官孙路的提议,拒绝出兵青唐,铁了心恢复边境和平,调和经济。
后来,是因为青唐吐蕃国内的局势太差,本着捡便宜的想法,赵煦君臣才出兵青唐地区的。
不想,到头来,宋军却落得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灭青唐吐蕃之战,自然是由章惇主导的。
这也成为了政敌攻击他的切入口。
旧党领袖韩忠彦弹劾章惇,想让章惇承担起这次青唐战役轻敌冒进的责任。
旧党的一众言官,更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绍圣一朝百姓疲敝,都应该归咎于章惇的穷兵黩武,他们希望赵宋王朝能完全放弃青唐地区。
老实说,旧党所说的财政和民生问题确有其事,言官任伯雨便认为,此时正逢陕西的解盐盐池损坏,光每年损失的财政便高达三百余万,关中地区又累年荒旱,物贵人饥,百姓纷纷逃出陕西,十减六七,即使今年百姓得到了丰收,但物价仍然是正常时节的五倍。
这么一看,确实应该让陕西休养生息几年。
可章惇却认为,应该对反抗的吐蕃酋长施以严酷的镇压政策,他甚至提出了,要将所有反抗的酋长一族的男丁全都杀死,女人充入教坊司,只为了尽可能的保留住灭亡青唐吐蕃的军事成果。
无疑,这个艰难的选择落到了赵俣的头上。
张纯知道了此事之后,对赵俣说,青唐早晚都要收复的,而且,如果撤出青唐城回到湟州,修筑协防堡寨的花费,会比不撤军时还多,绝不会省钱的。
对此,赵俣也有点印象,因为历史上赵宋王朝的大臣后来就算过这笔账。
赵俣还知道,要是选择撤军,大将王赡会因为不堪受辱而自尽,未来帮赵宋王朝收复青唐的大将王厚也会被贬。
于是,赵俣选择顶住旧党的压力,帮章惇拖延从青唐撤军一事。
为了支持章惇,赵俣还勒紧裤腰带,拿出来五百万贯钱帛以赈济边境百姓,奖赏有功将士。
章惇看出来了赵俣的意思,全力配合赵俣尽快从向太后手上夺权。
这才有了后来,章惇全力支持赵俣,赵俣一直护着章惇,章惇为了表示效忠赵俣,连他的嫡亲孙女章楠都送给赵俣了。
如今,赵俣已经从向太后手上收回自己的所有皇权。
青唐吐蕃是弃还是守的问题,不能再悬而未决了,因为这样下去,对赵宋王朝是很不利的,也会影响前线将士的士气。
此时,宋军虽然掌控了战场局势,但西军的军纪之差,赵俣一清二楚,不用去问,赵俣也知道,他们在青唐地区肯定没少烧杀抢掠。
更何况,不久前,姚雄不但弹劾王赡贪功冒进,贻误国事,还说王赡、王厚在攻灭青唐时,搜刮吐蕃贵族府库中的财货宝物,吃相十分难看。
同样还有人弹劾,姚雄在去救援王赡的时候,顺便去劫掠了溪兰宗堡,焚其族帐而还。
宋军这么搞,很明显,也不要指望再得到什么青唐民心了。
本来的郡县政策就水土不服。
现在宋军又杀红了眼,到处劫掠。
这时候再拿范仲淹的以仁爱守边来说事,就太矫情了。
而此时,朝中大臣,尤其是保守派大臣,主张的是,宋军撤出青唐地区,对青唐地区实施羁縻统治。
但与此同时,在只有赵俣和章惇两个人的时候,章惇给赵俣献了一个绝户计,即:将青唐中参与过谋反的豪酋族人全部缉拿,对其全族施行从婴儿到大酋长逐一凌迟处死的恐怖政策。
章惇给赵俣分析,与青唐吐蕃国中,贵族、平民、奴隶三等分的严苛制度相比,赵宋王朝这边的社会结构无疑对底层番人更加友好。虽然比之普通汉人,番人在赵宋王朝的机会仍然不多,但比起回吐蕃当贱民、奴隶,赵宋王朝这边的生活体验,则过之远矣。当然更不用说那几乎不存在于青唐吐蕃国中的阶级流动了。而在赵宋王朝这边只要得到朝廷重用,跻身为边关宿将的番人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底层番人肯定愿意接受赵宋王朝的统治。现在,只要消灭青唐吐蕃的贵族阶层,就能在青唐地区实施郡县制,彻底占领青唐地区。
章惇还说,只要赵宋王朝彻底控制住了青唐城,靠着丝绸之路供血,陕西的经济很快就能恢复。
不得不说,章惇此计比历史上蒙古军的那种全民突突政策还狠。
只是,赵宋王朝的文明放在那里,朝议必然是反对滥杀这种做法的。
可话又说回来,现在也不可能约束西军秋毫无犯。
关键,如此不上不下,根本不可能控制青唐。
还有,前线的粮草,已然无法维持宋军驻守前线了。
章惇的意思是,让前线军队学胡人打草谷,就地补给。
总之就是,章惇想不择手段保住青唐吐蕃这个战果,来恢复他因主导灭青唐一战没有成功而失去的威望。
赵俣听完,沉思了许久,说道:“将奴隶全部解放,对平民以下秋毫无犯……”
……
第125章 神机左军一战成名
…
种朴和种师道、种师中一样,是种家将的第三代,他的父亲正是种家将中赫赫有名的种谔。
与现在还没崭露头角的种师道和种师中不同,种朴可以说是整个宋哲宗时期边功最为卓著的一位大将了,不管是平夏城之战,还是进筑横山,他都居功至伟,就连经略吐蕃,他也是多有建树。
去年年底,青唐战线危难,种朴也当仁不让地赶赴河州。
谁知,就在种朴准备去救援一公城的前夕,赵煦去世,赵俣登基。
接着,赵俣就一旨调令将种朴和郭城以及他们手下的精锐一块调到了京师。
就这样,赵俣硬生生地把种朴从鬼门关中给拉了回来。
种朴到了京师,赵俣还让他来赴阙过。
种朴别提有多激动了,他给赵俣讲了很多西北的事、西夏的事、青唐的事,以及他对攻灭西夏和青唐的看法。
这次谈完,赵俣就让种朴去河北整军了。
换而言之,当初赵俣实际上真的做好了跟辽国开战的准备。
如今,辽国偃旗息鼓,赵俣决定一举灭掉青唐吐蕃,再留着种朴在河北也就没用了。
于是,赵俣让种朴和童贯带上种朴原来带来的五千人马、两万河北禁军、一万京畿禁军以及神机左军(另有一万辅军),共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前去增援青唐地区。
在种朴和童贯的率领下,这支援军很顺利地就到达了熙河路。
此时,熙河帅胡宗回已经数次派人去救援一公城,结果,不但全部失败,这几次出兵的主将还全都被杀。
这支青唐军的主将名叫朗阿克章,正是世代居住在一公城地区的豪酋。
历史上,种朴就是被朗阿克章所杀。
种朴、童贯等援军到达河州的两天后,便被胡宗回强令出兵,去救援一公城。
西北地区地形崎岖,又要到朗阿克章家族世代居住的地盘去客场作战,种朴怎么想,都觉得,这仗不好打,但是帅命又无法违抗。
为了尽可能地挽回准备上的不足,种朴找来了两个为他提供十多年情报的番僧,希望通过他们的向导,尽可能地提高胜率。
其实种家将自种朴的爷爷种世衡开始,就以善于招抚番人,而被世人称道。
其后不管是种朴的老爹种谔,他叔叔种谊,还是他自己,都凭借联合番人,立下了无比辉煌的战功。
所以种朴也有足够的自信去信任眼前的这两位番僧老朋友。
番僧告诉种朴,一公城一带的部落,非常敬畏颜色鲜艳的旗帜,只要种朴多立旗帜,便可得到那些番人的归附,敌军也会遭到削弱。
其实这话也不完全是胡扯,番人向来推崇佛教,颜色鲜艳的旗帜往往带有宗教意味。
种朴深谙其中之道,按说不应该对番僧的言语产生怀疑才对。
可种朴上次赴阙时,赵俣说过的话不多,所以每一句,种朴都记在了心上。
而赵俣说得很郑重的一句话就是:“不熟悉的番人不可尽信,尤其危急之时。”
赵俣的话,如警钟般在种朴的心中回响,这让种朴在信任与戒备之间徘徊不定。他深知,在这烽火连天的边疆,每一丝疏忽都可能葬送全军性命,乃至影响到整个西北战局的走向。
于是,种朴决定采取双重策略。他一面命人大量制作色彩斑斓的旗帜,遍布营地四周,以期在心理上给予敌人压力,同时将赵俣的亲军神机左军布置在中间,让神机左军的辅军负责扛旗,他本人则像狼群的首领一般亲自带着亲军去殿后,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种朴这么做,其实也是想保护神机左军,他可不敢将赵俣的宝贝疙瘩全都折了。
不出意外的,马上就出了意外。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