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38章

作者:任鸟飞

  ‘我恨蠢蠢!’

  在李琳看来,赵俣见她第一面,就要收她当妃嫔,全都是因为张纯打得底太烂了,一上去,就把她自己给交了,转头又把她“师妹”麻晓娇给交了,那赵俣铁定会想,她们师姐妹五个都想嫁给自己这个天命所归之人,靠自己来实现她们的抱负,这次主动找来,就是自荐枕席的。

  说老实话,上一世没靠过任何人,更没靠过男人的李琳,肯定不想走这条靠出卖自己身体上位的路。

  这也是当初李琳跟张纯分裂想要自己单干的原因。

  然而,在慈德宫混了三四个月,不仅没出新手村不说,还一点作为都没有,在主张献身的张纯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终于让李琳意识到,张纯可能是对的。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她们这些女人,除了成为有权有势男人的女人,好像真没有别的方式能让她们取得有权有势男人的信任。

  而只要得不到有权有势男人的信任,她们就不可能借到有权有势男人的权势。

  没有权势,她们跟这个时代的普通女人没有任何不同,肯定什么都干不成,就更别提统兵打仗了。

  要知道,女人当三军统帅,很可能比女人垂帘听政的难度还大。

  不得不说,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想要有所作为,想要改变社会,女人比男人难太多了,哪怕是穿越者,也不例外。

  当然,也不能说,女人肯定没有当三军统帅的机会。

  远的就不说了,只说近的,辽国的萧太后,西夏的大小梁太后,不都御驾亲征过吗?

  然而,这就又回到了张纯的主张,也就是,要想干成事,就得先借着赵俣获得权势,乃至当上跟萧太后、大小梁太后一样的摄政太后。

  可以说,李琳已经完成了,从质疑张纯,到理解张纯,再到成为张纯的转变。

  ‘不然呢?以我现在小宫女的身份,我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其实,在来找赵俣之前,李琳就已经猜到了,可能会有这种事发生。

  她也想明白了,要是不跟赵俣睡几次,让赵俣信任她,赵俣怎么可能把军队交给她带?君不见,梁红玉不也是在跟韩世忠睡过多年以后,甚至是给韩世忠生了好几个孩子之后,才有带兵的机会吗?

  李琳心想:‘老娘上一世可是有‘女暴龙’之称,三十好几了,都没有男人敢碰我,更没有男人敢睡我,你这小鬼,真有种,连我的主意都敢打,好好好,咱们山不转水转,我先委曲求全,等你落到我手上那天,咱们再算总账!’

  在心中狠狠地捶了赵俣一顿之后,李琳挤出一个笑容,又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奴婢任凭大王做主。”

  李琳想刀自己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赵俣顿时菊花一紧:‘睡这个女暴龙时,我真得小心一点,别让她学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

  为了自己的安全,离李琳远点?

  那怎么可能?

  当初开车撞自己的就是李琳,她是谋杀自己的“主谋”,自己要是不撞她千八百次,怎么为自己报仇,怎么消除自己的心头之恨?

  关键,赵俣非常期待,有一天,等自己将她们五个全都睡了,甚至她们五个全都给自己生了孩子,然后她们知道自己也是穿越者,那时她们想到这么多年她们委曲求全,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投入全部身心取悦自己,以为她们一直在操控自己,不想却是一直都在被自己操控,她们会有怎样的神情,是会觉得她们是跳梁小丑?还是会当场崩溃?

  赵俣觉得,这才是自己对她们撞死自己最大的报复。

  ‘可惜这里人多,不然我一定先收点利息,让她尝尝我的巴黎铁塔翻过来转过去。’

  如今,赵俣只能不无遗憾地说:“过些时日,郑押班、王押班嫁过来之际,你四个一块嫁过来罢。”

  李琳应道:“诺。”

  ……

  李琳回到住处时,袁倾城已经回来了。

  “我没找到跟赵俣接触的机会,琳姐你呢?”袁倾城问。

  “我接触上了。”李琳有点心不在焉地说。

  “赵俣人怎么样?”袁倾城问。

  李琳回忆了一下跟赵俣接触的点点滴滴,很客观地评价:“还行,跟张纯和娇娇说得差不多。”

  见李琳情绪不高,袁倾城问:“你怎么了?可是跟赵俣接触得不顺利?”

  “顺利。赵俣说,让我先到他身边去,等他整军或者进行军事部署时,让我给他当个参谋,他会尽可能地多听取我的建议,等我立一些战功,获得一些声望,宋军将士信服我,再逐步让我参与到指挥作战当中去。”

  虽然不懂军事,但袁倾城也明白,让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四五岁大的小姑娘去指挥千军万马,也太离谱了。

  袁倾城甚至觉得,要是赵俣真将几十万大军交给这样的李琳整编、指挥,那就说明赵俣这个人不靠谱,她们选择赵俣取代赵佶肯定选错人了。

  而现在,赵俣让李琳先从当参谋做起,慢慢历练,将来再视情况,逐渐让李琳接触军队,既稳妥,又给了李琳机会。可以说,赵俣交出来了一张一百分的答卷。

  “这琳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袁倾城很不解。

  李琳没让袁倾城胡乱猜测,而是直截了当地就说出了原因:“赵俣让我当他的妃嫔,我答应了。”

  “这……”

  虽然她们之前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可李琳才见赵俣,赵俣就要睡李琳,还是让袁倾城有些难以接受。

  “赵俣这么好色吗?”袁倾城皱眉道。

  李琳摇摇头:

  “他都快当上皇帝了,哪会缺女人?”

  “还有,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艳压群芳的姿色。”

  “这都怨张纯!”

  “当初就不该让张纯自己去接触赵俣,她一上去,就自荐枕席,后来又让娇娇自荐枕席,搞得赵俣还以为,咱们全都想当他的妃嫔,这他才把赏赐妃嫔当成笼络咱们的手段。”

  “那你为什么不纠正赵俣?”袁倾城问。

  “你以为我不想?可我要是纠正赵俣,等他当上了皇帝,周围人才济济,又日理万机,指定没几天就把我给忘了,有机会也不会想着我。我一个女人,要想名正言顺地跟在他身边,除了当他的妃嫔,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李琳说。

  袁倾城一想也是。她们要是一直打扫偏殿,跟被打入冷宫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鬼地方,赵俣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一次。

  仔细想想,她们也只有成为赵俣的妃嫔,甚至还必须获得赵俣的宠信,才能一直在赵俣身边,进而实现她们的梦想。

  所以李琳的选择并没有错。

  犹豫再三,袁倾城问:“那……琳姐你跟赵俣提我了吗?”

  让袁倾城欣慰的是,李琳说:“提了,我还提了诗韵。赵俣说,让咱们跟郑押班和王押班一块嫁过去。”

  “琳姐就是比张纯靠得住,我跟琳姐组队,就对了。”袁倾城心想。

  而嘴上,袁倾城则说:“有了赵俣的意思,哪怕郑押班、王押班、张纯不愿意带上咱们,咱们也肯定能到赵俣身边。”

  不想,李琳却给袁倾城泼了一盆冷水:“你别高兴太早,看这架势,你和诗韵多半也得被赵俣凿。”

  袁倾城听言,咬着下唇,不言也不语……

  ……

第69章 赵煦驾崩

  …

  接连不断的打击,加上郊礼上的累、冻,可能还得加上一众皇室劝赵煦封赵俣为开封牧,这些加重了赵煦的病情。

  从汴梁城外回城的当天,赵煦就开始病危,无法上朝。

  可让赵俣感到遗憾,甚至有些愤懑的是,尽管赵煦已经病到这种地步,可他仍旧不肯封自己为开封牧,就更别提立自己为储君了,不论谁劝都没用,就好像,他只要再坚持几天就能好起来似的。

  不仅如此,不论谁去劝赵煦,等那人离开之际,赵煦都会怨毒地目送那人离开。

  据监视赵煦的人报告,赵煦那眼神很像“等朕好了,看朕如何炮制你”。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监视赵煦的人的臆测。

  毕竟,都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想要立些从龙之功,以便在新皇帝登基后,获得重用。

  可向太后已经梭哈了,实在不敢赌,这到底是赵煦病糊涂了才没藏住他自己的真实心意,还是监视赵煦的人看错了,亦或是监视赵煦之人别有用心。

  屡劝无果了之后,向太后展示出了她老辣的一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用自己的亲信将伺候赵煦的人全都换掉,美其名曰,为了更好的照顾赵煦。

  另外,刘清菁、赵煦的心腹全都被向太后派人给软禁起来。

  软禁刘清菁时,刘清菁仗着她是皇后,还想反抗,甚至想耍她皇后的威风。

  可向太后派去软禁刘清菁的郑显肃,独自一人走到刘清菁身边,压低声音说:“太后尚未怪罪娘娘,望娘娘三思后行。”

  起初,刘清菁没反应过来,郑显肃这是什么意思?

  可很快,刘清菁就花容失色!她反应过来了,郑显肃的意思是,向太后不想计较从前的事,但她要是不识趣,向太后可就要跟她算总账了。

  怎么算?

  刘清菁想起被她搞掉的孟相的下场,再想想孟相宫中的三十多名宦官、宫女,被她的人拘禁,以重刑逼供,最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

  刘清菁怕了。

  所以,刘清菁老老实实地待在她的寝宫中,再也没有去看过赵煦。

  两天后的夜里,亲自监视赵煦的杨戬,突然疾驰回慈德宫,禀报:“陛下濒危之象已显,请太后定夺!”

  这两天一直穿着衣服睡觉的向太后,直接起床,然后边往外走、边当机立断:“通知莘王进宫,另教童贯、王禀即刻率侍卫随本宫护驾。”

  童贯和王禀已经被赵俣推荐给向太后,向太后安排他们暂管皇宫所有侍卫,这些天他们一直都是二十四小时待命。

  接到向太后的命令,童贯和王禀立即率领三百全副武装的亲信侍卫护卫向太后进入皇宫。

  很快,向太后就来到了赵煦的寝宫。

  此时,一众御医正在抢救赵煦。

  见向太后来了,为首的牟介快步迎过来,对向太后说:“若有大事,须抓紧时间。”

  向太后挥挥手,示意御医全都下去。

  没用向太后交代,童贯就对一众御医说:“诸位辛苦,烦请在偏殿休息几日,过后必有重赏。”

  见赵俣的人办事如此滴水不漏,向太后暗暗点头。

  很快,从赵煦寝宫出来的人,不论是御医,还是向太后的人,全都被童贯和王禀“请”到偏殿,软禁起来。

  这些人也知道,这是赵俣和向太后怕他们将赵煦的诏书带出去,节外生枝,只等赵俣登基,他们就没事了,而且还有可能会得到升赏。

  把所有人都赶出去了之后,向太后只带着郑显肃一人进入赵煦的寝宫,然后郑显肃从里面将房门给关上。

  接着,童贯和王禀率领三百侍卫将这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没过多久,也不知朱太妃从哪听到赵煦不行了的消息,赶到了赵煦的寝宫外,嚷嚷着要见赵煦最后一面。

  王禀走过去,直接将刀拔了出来,立起眉毛呵道:“无我家大王或太后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这里半步,不然,杀无赦!”

  朱太妃大惊失色,连连后退,不敢再嚷嚷要见赵煦最后一面了。

  与此同时,一众宰执和大臣也收到了赵煦病危的消息,他们在章惇、韩忠彦、曾布、蔡卞、许将等宰执的率领下,来到了垂拱殿上集合,等着赵宋王朝的皇权更迭。

  赵俣以及一众皇室则全都聚集到了福宁殿外,在这里等待向太后传来赵煦的消息。

  快到子时,向太后让人传来消息:皇帝驾崩,请宰执及皇室中德高望重之人前来商议拥立新君之事。

  一众没有资格参与新君拥立事宜的皇室和文武大臣放声恸哭。

  赵俣是哭得最悲伤的一个,如丧考妣。

  很快,章惇、韩忠彦、曾布、蔡卞、许将等宰执,庆寿公主、濮王等皇室成员,全都来到了宣和殿之东阁内,见到了向太后。

  请向太后节哀顺变过后,章惇代表众人问:“陛下可留有遗诏?”

  向太后摇摇头:“陛下走得匆忙,未能立下诏书。”

  众人一听,就明白了,到死向太后和赵煦都没能达成一致,也可以说,到死赵煦都没同意将皇位传给赵俣。

  别人不知道的是,在赵煦还能处理政务时,章惇曾试探过赵煦,万一赵煦遭遇不测,他该拥立谁为新君。

  赵煦没有正面回答章惇,但章惇眼尖,看见赵煦在面前的草纸上颤颤巍巍地写下了一个“简”字。

  按照赵煦的遗愿,章惇应该提议让赵似来当这个新皇帝。

  可章惇想想什么都不懂的赵似,又想想已经展现出非凡治理才能的赵俣,再想想赵宋王朝如今内忧外患的处境,他将都到嘴边的该立亲又给咽了回去,改为:“敢问太后,何人可为新君?”

  向太后深深地看了章惇一眼,说道:“本宫无子,诸王皆庶子,无异也。按长幼排序,申王最长,本可为君,奈何申王有眼疾。次之端王……”

  章惇接过话头说道:“端王轻佻儿,不可君天下。”

  向太后顺势越过赵佶,说道:“再次之便是莘王……”

  ……

第70章 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