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驴赶集
姜勤召见了二人,苦笑着将谈判一事的真实情况告诉了二人
二人恍然大悟,准备将这个重要的情报带回去
姜勤还将谈判书复印了一份给二人带回去
“老张,前面就是临沂城了,行事小心些千万不要和独立师的兄弟发生冲突”
“知道了,老王我可是老地下党了,等会进城后我们先去找个地方住下,随便在周围打探一下情报”
说罢,二人便赶着马车进入城内
在一间旅馆住下,上楼的时候老王和老张遇见了下楼的张兰英
“小姐请问一下城内哪里是闹市?”老王上前礼貌的询问道
张兰英见二人车夫打扮,没有起疑心,回答道:“出了旅馆往城南而去,那边便是临沂的闹市区,商贩和百姓都在那一带赶集”
老张和老王二人道谢,回到旅馆收拾好之后便朝着城南闹市而去
城内的景象让二人打开眼睛,虽然临沂比不得江南城市,但在姜勤的治理下工农商三业发展已经不低于江南盛况
百姓们安居乐业,交谈之中充斥着幸福,对当前的生存环境十分满意
其实也很好理解,各地都在战乱或是处在日占区,现在要说哪里还能安生太平除了西南便是偏僻山区
城南闹市,人声鼎沸,各式摊位琳琅满目
老张与老王穿梭其间,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
一位老艺人正吹糖人,晶莹剔透的糖丝在阳光下闪耀,引来孩童们的阵阵欢笑
不远处,茶馆内传来丝竹之音,茶香袅袅,人们或品茶或低语,神情悠然
老王停步于一布匹摊前,指尖滑过细腻的绸缎,眼神中闪过一抹赞叹
老张则隐于人群,看似随意地与贩夫走卒攀谈,不动声色地搜集着情报
阳光洒在石板路上,光影交错间,临沂城的繁华与安宁,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
“老张,那里有个跑江湖的,咱们去问问城内的情况”老王起身,端着一杯茶来到了那人身边坐下
此人乃是临沂城内的一万事通,城内大小事都门清
一番谈论下来,二人收获颇多
回到旅馆睡下,两人卧床交流着收集到的情报
“看来临沂百姓的生活过的还不错,这姜长官不光打仗是一把好手,治国也是一把好手”
“哈哈哈,看来鬼子是吃了败仗,和谈之事并不像传闻那般,姜长官不但没有叛国,还和日本人在政治博弈上占据了上风”
“呸!狗日的小鬼子真狠毒,这边没有讨到便宜,就想在舆论上取胜,让世人误会姜长官,等咱们二人回去一定要将今日的情况如实上报,让上面替姜长官澄清”
二人又在城内住了一天,见到了训练回来的官兵帮助老百姓清扫街道,搬运东西
军民鱼水情展现的淋漓尽致,百姓们对官兵们十分爱戴,还将自家的吃食分给官兵
官兵们展现了良好的素养,留下了一些钱财才将东西手下
这般作为和根据地的八路军无疑,二人更是对姜勤的治军有方赞叹练练
退掉旅馆,二人再次赶着马车回去复命
“我要见你们的姜长官”
“小姐,这里是军事禁区,闲人勿近!”两名龙牙老兵将张兰英拦下
张兰英从自己的兜里拿出记者证,两名龙牙老兵对视一眼,一人进值班室打电话申请上级
停留片刻,狗剩下楼来,将张兰英带入了会客室
姜勤已经等候多时,张兰英第一次见到姜勤穿着笔挺的军装坐在那里,不敢想象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将领将鬼子打的溃不成军
屋内灯光柔和,姜勤身姿挺拔,军装的肩章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张兰英踏入会客室,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姜勤身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
她缓缓走近,轻声说道:“姜长官,我是《民国日报》的记者张兰英,此行特地来采访您,想了解临沂城背后的故事”
姜勤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而坚定,仿佛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瞬间驱散了室内的寒意
“我东山集团军是一支纯粹的抗日武装力量,集团军上下官兵”
“”
“倭寇驱尽日,官兵还家时,张记者如果没有其他事的话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吧”
张兰英对这次来之不易的采访很满意,原来那位让鬼子胆寒的指挥官,年龄居然和自己一般大
而且这次谈判的情况根本就不是鬼子所说的那般,张兰英决定等返回浦东,一定要将关于姜勤的独家专访发表出来,帮东山集团军官兵们摘掉汉奸的帽子
她有预感,这篇专访将会成为一篇爆款!
第319章 第九战区成立
一个周之后,陈嘉辉、孙家灰二人带着姜勤交付给他们的一个文件袋回到西南复命
这份文件经过层层上报,终于出现在了戴雨农的办公桌前
打开文件袋,里面是一份复印的谈判细节,作为老情报头子的戴雨农知道这份文件如果公布出去,鬼子编造的谎言便会不攻自破
不仅不会让民众的抗日热情熄灭,反而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积极的参加抗日
“鬼子可真是好手段啊,备车我要去见校长!”戴雨农感叹道
戴雨农迅速整理好衣衫,步伐稳健地迈向门外
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斑驳地洒在他坚定的脸上
司机早已备好车,恭敬地拉开车门戴雨农坐定,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智慧的光芒
车子缓缓启动,穿过繁忙的街道,向校长官邸驶去
沿途,民众或忙碌或闲谈,生活的气息与即将揭露的真相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在平静的西南上空酝酿
车子停在常申凯府邸之前,哨兵见是戴雨农立马放行
常申凯翘着二郎腿坐在真皮沙发上,面部表情看不出任何变化
显然还在为独立师投降一事生气,见是戴雨农进来也只是随手招呼了一声
戴雨农步入客厅,步伐沉稳,手中紧握着那份至关重要的文件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室内,最后将视线定格在常申凯身上,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校长,我带来了足以撼动局势的情报独立师投降之谜,以及鬼子背后的阴谋,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说着,他轻轻展开文件,纸张摩擦的细微声响在宽敞的客厅内显得格外清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正悄然逼近
常申凯眼前一亮,直接站起身来从戴雨农手中接过那封记录了谈判细节的文件
几分钟后,常申凯倒吸一口凉气,惊叹连连
“这个姜勤,不愧是我党国之人才,人才啊!我要好好嘉奖这个姜勤!”
从文件的字里行间,常申凯看到的是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看到的是一位力挽狂澜的大将!
常申凯激动地踱着步,手中的文件仿佛成了烫手山芋,他舍不得放下,又忍不住一次次翻阅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那份泛黄的纸张上,每一个字都仿佛闪耀着金光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赞赏与决心,只是暗自可惜姜勤不是他黄埔出身的嫡系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手指快速拨动着号码,语气急切地吩咐着下属,准备一场盛大的表彰大会,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有这样一位英雄,为了民族的尊严,不惜一切代价
“凉西皮,你们后勤主人呢?”
“什么?大敌当前,军情紧急竟敢玩忽职守,让他不用回来了,通知宪兵把他给我毙了!”
好不容易缓和地心情,却因为手底下人的玩忽职守再次变得糟糕
常申凯啪嗒挂断电话,他倒是挂断了电话,但电话那头的人可就遭老罪了
当天就被宪兵队带走执行枪决,常申凯亲自过问,却说不应该打头,好歹也是后勤处处长,这么做有失礼节
再次回到府邸,与何敬之和陈墨三商讨着该如何嘉奖这个姜勤
“校长,学生以为嘉奖姜勤青天白日勋章一枚,中正短剑一把,军衔升至……”
陈墨三却道:“校长,敬之所言极是,但这些都是还不足以表达抗日的决心,正好东山省距离西南车程遥远,不如让姜勤成立第九战区司令部,由他全权管辖第九战区的各项事宜,由您亲自指挥……”
二人的意见,常申凯各取所长最终让秘书拟订了一封嘉奖令,电令全国的同时派驻扎在附近的高级将领代表自己将嘉奖之物送达临沂
秘书迅速拟好嘉奖令,墨香四溢,每一字都承载着对姜勤的崇高敬意
与此同时,一位身着笔挺军装的高级将领被紧急召见,他神色肃穆地接过嘉奖令和装满勋章、短剑的礼盒,驱车踏上前往临沂的征途
……
老王和老张这边也通过电台将具体情况汇报给了自己的上级,上级又转述给了上级的上级
原城八路军总部,这封关于谈判一事的细节情报再次出现在老总手里
看完电报,老总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内心波涛汹涌
“过瘾,过瘾啊!”
“这个小家伙没有辜负我们的信任,我华国人才辈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左参谋和叶参谋不明白老总为何这么高兴,但知道是和这封电报有关
于是从老总手中接过电报一起翻看
几分钟后,左参谋和叶参谋几乎同时爆发出赞不绝口的称赞声
“这个姜勤不仅擅长带兵打仗,还习得了人民群众道路的精髓,看来在理念上和我们是一条路上的嘛”左参谋惊叹道
“这么一来的话,我们先前指定的联合作战计划可以落地了”叶参谋提醒道
经过这么一点拨,老总才想起了这件事
于是他将作业笔拿起,在地图上写写画画
放下笔说道:“命令386旅下辖的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即刻组成南下支队,前往东山省配合东山集团军作战!”
随着老总一声令下,作战室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而热烈起来
三位参谋迅速围拢到巨大的军事地图旁,灯光聚焦其上,将每一个细节照得纤毫毕现
老总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条蜿蜒的路线,仿佛是在为即将出征的勇士们规划出一条条胜利的道路
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的标记被重重地圈了出来,随后,一条条代表行军路线的红线从这三个点延伸出去,最终汇聚在东山省的版图上,宛如三条钢铁巨龙,蓄势待发,准备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
……
浦东,报社
张兰英那篇关于姜勤的报道于今日清晨发出
在浦东乃至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百姓们通过报纸第一次了解到这位抗日英雄
“姜长官长的真帅,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媳妇儿”
“偶像,这才是我的偶像,让兄弟们收拾一下,我们去临沂投奔姜长官抗日!”
“老朽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人,没想到也有机会见识到神兵天降下凡,拯救我们这些百姓”
……
各种各样说法的都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篇报道再结合国府发出的明码电报,彻底将汉奸的帽子从东山集团军头上摘掉
不对,现在不应该叫东山集团军,而应该叫第九战区
鬼子这波操作倒是让国人认识了这么一位民族英雄,各地抗日热情高涨,捐钱捐物、弃笔从戎的不计其数
甚至还专门组成一支大学生队伍,前往临沂投奔第九战区麾下
在繁华的浦东街头,一群身穿朴素衣裳,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光芒的大学生,肩并肩,手提行李箱和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临沂的火车
他们中有的还戴着眼镜,书生气十足,却难掩眉宇间的英气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