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配可乐
看着视频里防空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牢牢卡住要害位置。
让占据绝对优势的苏联钢铁洪流大军,都抬不起头。
只能被迫绕过柏林防空塔。
这强悍的防御能力。
崇祯看得十分过瘾。
崇祯忍不住羡慕地说道:
“的确是坚固无比的超级堡垒呀!”
“若有类似柏林防空塔这样的堡垒坐镇。”
“哪怕敌人再强悍,无论是李自成亲率的闯军,还是关外的鞑子,都绝不可能攻陷此要塞。”
“要是大明能在山海关等要害位置,建几座柏林防空塔就好了。”
“目前大明的技术,肯定无法修建完全同等的超级要塞。”
“但设计思路和整体造型,完全可以参考。”
“等会朕找工部研究一下。”
“若大明修建柏林防空塔这样的要塞,成本几何,收益又会怎样。”
“要是确实有效,哪怕砸锅卖铁,朕也要修建!”
“至于经费嘛……”崇祯陷入了思考。
第927章 北伐前传,东晋到底有多菜?
新的天幕画面出现。
画面里是古代士兵们战斗的场景。
分属于不同势力的军队,来回扫荡战斗。
看不出谁更利害。
但是能看得出来,绝对是非常的混乱。
也非常的血腥。
天幕开始讲述:
【冉魏败亡之后,河北之地尽归慕容燕,也就是前燕。】
【中国北方的权力版图发生了根本性重塑。】
【形成了以关中为根基、氐族苻氏主导的前秦政权。】
【与盘踞河北、慕容氏执掌的前燕政权。】
【东西对峙、双雄争霸的全新格局。】
【羌族首领姚弋仲在生命垂危之际,将儿子姚襄唤至榻前,语重心长地嘱托道:】
【“石虎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本想为他尽心竭力。”】
【“可如今石氏已灭,中原大地群龙无首。”】
【“我死后,你务必归降晋室,恪守臣子本分,万不可违背。”】
【姚弋仲离世后,姚襄为防生变,选择密不发丧,迅速带领部众南下,归降东晋。】
【与此同时,冉闵败于慕容恪之手后,前燕军队如潮水般包围邺城。】
【此时,各方势力目光聚焦之处,除了这座战略要地,还有城中象征皇权正统的传国玉玺。】
【东晋将领戴施抓住冉魏求援的契机,派遣百名精锐士卒进入邺城守卫。】
【在邺城即将被攻破之际,戴施凭借智谋骗走传国玉玺。】
【独自一人快马加鞭返回东晋。】
【东晋朝廷为此举行了盛大的仪式,百官朝贺,庆祝这一象征天命重归司马氏的重大事件。】
【然而前燕军队入城后,慕容儁却对外宣称已获传国玉玺。】
【不久后,在群臣的劝进下,慕容儁正式登基称帝。】
【恰逢东晋使者来访,慕容儁毫不掩饰地对使者说道:】
【“汝归告汝主,中原丧乱,生民涂炭。朕为苍生所推,已即帝位。”】
【曾经的慕容儁受晋朝册封。】
【但如今这番宣告,无异于向东晋的“华夏正统”地位发起了公开挑战。】
【也标志着前燕彻底撕下了作为晋朝藩属的伪装。】
【以完全独立的帝国姿态角逐天下。】
天幕外,秦朝。
嬴政看到自己流传下的传国玉玺,自然颇为关注。
传国玉玺曾一度在冉魏手中,最后被东晋将领仅带100人就带回了中原华夏王朝,这倒算是件好事。
可看到后面,见那鲜卑慕容氏进入邺城之后,彻底暴露了狼子野心。
还谎称获得传国玉玺。
以蛮夷身份,悍然称帝!
嬴政顿时就有些不开心了。
嬴政不满地说道:“呵呵,照天幕所说,此前后赵强势时,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还向东晋称臣。”
“如今轮到他们崛起,真是一点都不掩饰了,彻底暴露狼子野心。”
“只能说夷狄之辈就是如此,朕丝毫不感到意外。”
天幕继续:
【对于北方愈演愈烈的乱局,和慕容儁的悍然称帝,贴脸开大。】
【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并非无动于衷。】
【收复中原、克复神州,始终是其政治上的最高目标。】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重重】
【最大的阻力并非完全来自外部强敌,更源于内部的权力结构与猜忌。】
【权臣桓温在成功灭亡成汉政权、收复蜀地之后,声望如日中天,手握重兵,总揽荆襄等地军政大权。】
【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建康朝廷的极度忧虑。】
【自王敦之乱后,朝廷对掌握强兵、雄踞上游的藩镇大员始终心有余悸,深恐尾大不掉。】
【因此,尽管桓温屡次上书请求率军北伐。】
【朝廷都以各种理由予以否决,目的在于遏制桓温势力的进一步膨胀。】
【为了制衡桓温,朝廷内部扶植起了另一位大臣殷浩。】
【殷浩以清谈名士著称,享有盛誉,被朝廷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政治上乃至军事上抗衡桓温。】
【殷浩也深知朝廷用意,为了树立威望并证明自己的能力,他积极上书,主动请缨北伐。】
【目标是收复中原旧都许昌和洛阳。】
【朝廷欣然应允,希望借此由“自己人”主导北伐,既能建功立业,又可压制桓温。】
【然而,殷浩的军事才能与其清谈声望相去甚远。】
【其北伐积极性很高,但历程堪称一场接一场的灾难。】
【第一次北伐,目标许昌。】
【结果殷浩不仅未能妥善安抚刚刚归降的北方将领张遇,反而举措失当,激化了矛盾。】
【导致张遇愤而反叛,重新占据许昌,并转投了关中的前秦政权。】
【东晋的北伐大军尚未真正展开攻势,便因内讧而胎死腹中,狼狈停滞。】
【第二次北伐,殷浩再次以许昌为目标,派遣大将谢尚,和刚刚归降的羌族首领姚襄共同领兵。】
【前秦闻讯,迅速派兵救援。】
【双方交锋,谢尚指挥的晋军遭遇惨败。】
【殷浩被迫退守寿春,北伐再次陷入僵局。】
【姚襄率领羌族部众归降东晋后,被安置在淮河一线。】
【他目睹北方前燕如日中天的气势,深感中原短期内难以平定。】
【于是务实起来,在淮河南北大力开展屯田,积蓄粮草,同时积极训练士卒,增强实力。】
【这本是稳固根基、徐图进取的良策。】
【然而,困守寿春、北伐无果的殷浩,非但没有反思自身过失,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养精蓄锐的姚襄。】
【或许是忌惮姚襄的军事实力。】
【或许是想通过打击姚襄来挽回颜面。】
【殷浩开始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的昏招。】
【他先是无理扣押了姚襄的弟弟作为人质,试图以此控制姚襄。】
【此计不成,殷浩竟又多次派遣刺客暗杀姚襄。】
【讽刺的是,姚襄个人魅力不凡,声望很高。】
【许多刺客或被姚襄的气度折服,或感其遭遇不公。】
【竟将殷浩的阴谋和盘托出!】
【暗杀阴谋彻底败露,不仅未能除掉姚襄,反而彻底激化了矛盾。】
【恼羞成怒的殷浩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干脆撕破脸皮。】
【直接派兵攻打姚襄。】
【结果可想而知。】
【殷浩的军队,根本不是姚襄久经战阵的羌族勇士的对手!】
【遭遇惨败,领兵将领被杀,溃散的部众也被姚襄顺势收编。】
【殷浩的举措,将一支重要的盟友生生逼成了死敌。】
【其政治和军事上的低能暴露无遗。】
弹幕此时也是纷纷吐槽:
《殷浩是卧底吧?》
《殷浩是真的秀的我头皮发麻。》
《这殷浩败家败得那叫一个彻底!》
《之前好机会不北伐,现在燕秦两国都稳定局势了你才北伐。》
《桓温早就想趁乱北伐了,东晋非得搞个殷浩出来,错过窗口期。》
《后面轮到桓温的时候,苻秦和慕容恪都站稳了。》
《东晋还不如东吴,起码孙权、孙皓是真想北伐。》
《前秦、后秦、前燕悉数登场。》
《最狗的就是姚家!》
《这么看来,姚弋仲、姚襄都挺厚道的。》
《姚弋仲厚道,但你倒是好好教教你小儿子姚苌啊!》
《姚襄当时没有根据地,直面前燕必死,归降东晋太明智了要不他们活不了几天。》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