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38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武帝震怒,下令平叛。】

  【太子为求自保,赦囚徒、强征百姓,聚众数万,与丞相刘屈氂大军血战长安五日。】

  【长乐宫外,尸骸枕藉,血流漂杵。】

  【然“太子谋反”之声弥漫民间,人心不附太子,丞相兵力日增。】

  【太子兵败南逃。】

  【司直田仁因恻隐父子之情,私放其出覆盎门。】

  【此举触怒武帝,田仁被诛。】

  【为之求情的御史大夫暴胜之亦惶恐自杀。】

  【武帝严令,收皇后玺绶。】

  【卫子夫绝望自尽。】

  【任安、田仁被腰斩;马通、景建等因捕杀太子党羽封侯。】

  【太子门客尽诛,从逆者族灭,被迫胁从者流放敦煌。】

  【长安城门,自此屯军森严。】

  【仓惶逃亡的太子刘据,最终未能逃脱追捕,殒命途中。】

  【一年后,越来越多的巫蛊案件被证实是冤案,汉武帝逐渐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太子。】

  【郎官田千秋,冒死上书为太子鸣冤。】

  【手握如山铁证,武帝终于幡然醒悟。】

  【爱子蒙冤,贤后屈死,数十万生灵枉送!】

  【《轮台罪己诏》字字泣血,痛陈己过,然锥心之痛已成定局,滔天血债无可挽回。】

  【巫蛊之祸,如同一柄巨斧,狠狠劈在西汉王朝的命脉之上:】

  【大量重臣勋贵灰飞烟灭,朝堂为之一空。】

  【卫氏集团土崩瓦解,霍光借机崛起,为日后专权埋下伏笔。】

  【朝廷的刚愎自用与血腥屠戮,使天下人心寒胆裂。】

  【民众对皇权的信任跌至冰点,社会秩序的重建步履维艰。】

  【武帝一朝苦心经营的蓬勃经济,与社会发展态势。】

  【被这场浩劫拦腰斩断。】

  【西汉王朝的鼎盛之光就此黯淡,无可挽回地滑向下坡路。】

  【巫蛊之祸,是猜忌点燃的烈火,是权力扭曲的恶果,更是盛世王朝骤然转向的泣血碑铭。】

  【它警示后人:当最高权力被恐惧与谗言裹挟,当理性被巫术与权谋吞噬。】

  【再强盛的帝国,也可能在骨肉相残的腥风血雨中,走向无法挽回的深渊。】

  【而武帝晚年的罪己之痛。】

  【不过是历史留给后世的一声沉重叹息。】

  UP主的讲解完毕,弹幕也纷纷飞出。

  《可惜了刘据,纯粹是被逼反。》

  《悲哀啊,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刘据以史为鉴为了自己不变成第二个扶苏,结果自己又成了面新的镜子。》

  《刘病已都能享受到刘据的余荫,说明刘据为人是不错的。》

  《皇帝当久了,杀太子是常规操作。》

  《小猪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太子死,他想压太子的锋芒。》

  《小猪啊,堂堂的千古一帝!巫蛊真是洗不了一点。》

  《什么狗屁千古一帝,明明是穷兵黩武,汉朝由盛转衰就是他!》

  《汉武帝巫蛊之祸前前后后一共死了十几万,直接把国家搞崩了。》

  《说真的,刘据的执行力很强、思路清晰,要不是武帝威慑力太强,他说不定真成功了。》

  《发现了一个盲点:大汉武德充沛啊,刘据临时拉的市民,与大汉正规军激战5天?》

  《支持刘据的被杀了。》

  《反对刘据的被杀了。》

  《既不支持刘据,也不反对刘据的也杀了。》

  《汉武帝年纪大了,疑心病一天比一天重。》

  《所以说李世民死的及时,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恩赐,在李世民刚有苗头时就死了。》

  《汉武帝真的幸运,爷爷父亲给他存钱,儿子孙子给他擦屁股。》

  《会不会是刘彻见卫氏实力太强,担心后面外戚干政?》

  《外戚干政的前提是皇帝年幼,刘据都40了,实力又强,外戚对刘据是政治资本,不是负担。》

  《终究……皇帝,终究变成了孤家寡人。》

  《太子如果能即位,感觉西汉可以多百年国祚。》

  《好在后面皇位还是回到了太子一脉,并且将大汉带到了巅峰。》

  ……

  而天幕外。

  汉朝。

  刘彻看完了整段视频,内心也是犹如惊涛骇浪。

  在之前的天幕中,刘彻已经知道,按原本的历史线,自己的确是废掉了太子。

  而且很可能是冤案。

  在当时刘彻就觉得不可思议。

  只是毕竟之前的天幕,只是稍微的提起了一下,所以刘彻心中也只是纳闷、怀疑。

  但现在,在看完了整段天幕之后。

  刘彻才明白了,未来的自己竟然是如此的糊涂!

  糊涂到了差点毁了大汉帝国的程度!

  此时的刘彻,面色自然是极端的难看,周围人也没一个敢说话的。

  刘彻心中郁闷愤恨,对自己也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念头:

  或许,自己不适合在皇位上干到死?

  适时的退位,反倒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朕担心自己老糊涂,那在老迈之前就退位吧。”

第897章 大秦最后的名将!

  新的天幕画面出现。

  在悠扬的音乐中,一名穿着黑色盔甲的战将,带着杀气腾腾的秦军风尘仆仆的路过。

  解说词也响起:

  【接下来登场的,是大秦最后的名将。】

  【他在史书上未被单独立传,却在《史记》和《汉书》里出现80多次。】

  【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他背负着帝国最后的希望,以文官出身,率领临时组建的20万囚徒大军东征。】

  【戏水退周文、南阳擒宋留。】

  【陈郡杀陈胜、临济斩田儋。】

  【项羽叔父项梁也被其攻杀。】

  【决胜千里、威震八方、力挽狂澜,凭一己之力,几乎平定六国叛军。】

  【强行为大秦续命。】

  【章邯所到之处,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作壁上观。】

  【他恪尽职守,浴血奋战,一片赤胆忠心。】

  【直到后方赵高拆家,他才知道国之必亡,进退维谷,万念俱灰。】

  【他本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奈何正面战场巨鹿之战,他遇上了神勇千古无二的霸王项羽。】

  【后来又碰上了兵仙韩信。】

  【终究是沦为这两个历史顶级挂B的背景板。】

  【最终他败于殷墟,自刎于废丘。】

  【但是试问天下英雄,谁能在前有项羽虎狼之师,后有胡亥、赵高拆家的情况下取胜?】

  【他就是大秦最后的名将,秦朝最后的脊梁,也是秦末最倒楣的名将——秦少府章邯。】

  ……

  天幕外。

  秦朝,嬴政看到这段关于章邯的介绍,倒是有些意外。

  在之前,嬴政也知道按照正常的时间线,在大秦覆灭时最倚重的大将就是章邯。

  只是章邯也被那项羽给打爆了。

  所以,在嬴政的印象中,章邯应该是一个比较中庸的将军。

  至少是没有能够击败敌人拯救大秦。

  但现在这段天幕,却给了章邯极高的评价。

  还说如果不是后方拖后腿,再加上遇到的对手太强,章邯几乎都完成了再灭六国的大业。

  难道说,章邯其实很强?

  嬴政向章邯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继续看着天幕。

  天幕也继续播放。

  开始正式的介绍:

  【他是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在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以文臣之身扛起救亡大旗。】

  【破陈胜、诛魏咎、斩项梁、克邯郸、围巨鹿。】

  【这位少府出身的将领,连破四路起义军首领。】

  【为濒临崩塌的秦王朝筑起最后的防线。】

  【却因秦二世的猜忌被迫归降。】

  【最终沦为刘邦成帝业的铺路石。】

  【他便是秦少府章邯。】

  【章邯,字少荣,在秦廷担任少府要职。】

  【作为掌管皇室财政的核心机构,少府的职能属性暗示其大概率出身文臣体系。】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百姓群起响应。】

  【原山东六国旧贵族势力趁机复辟。】

  【赵歇自立为赵王,魏咎称魏王,田儋建齐国政权,楚国贵族项梁于会稽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