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19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如果他们的实力不够强大,他们的统治者决心不够坚定。”

  “确实是很难在开伯尔山口修长城的。”

  “毕竟……”

  嬴政有些骄傲的说道:

  “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拥有朕的魄力。”

  说着,嬴政也继续期待的看着天幕。

  想让天幕继续宣传一下长城的好处。

  通过与印度的对比,让天下都看到大秦长城的伟大!

  ……

  天幕继续。

  【再将目光投向孔雀王朝的版图,其疆域面积确实很大。】

  【以至于孔雀王朝,至今依然是印度寻觅历史自信的一个重要源头。】

  【可恒河流域为主的孔雀王朝,并没有试图修建开伯尔山口长城。】

  【那么,当我们把公元669年唐朝的疆域图与之对比时。】

  【又会有新的发现。】

  【唐朝的势力范围,也曾涵盖过开伯尔山口。】

  【唐朝为何没有在此修筑长城呢?】

  【很简单,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月氏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大宛都督府等。】

  【采用的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统治模式。】

  【这些都督府虽然名义上归属中央管辖。】

  【但在实际管理中,该区域内的城邦、小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与印度那种盟主式的统治有着相似之处。】

  【而大唐真正的统治核心,牢牢地集中在关中、中原以及河西区域。】

  【这些地区不仅是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中心,更是政治、文化的枢纽。】

  【以中原为主的唐朝。】

  【会在都督府的外围修长城吗?】

  【同理,对于印度最有可能修筑长城的孔雀王朝而言。】

  【让他们在开伯尔山口修建长城。】

  【就跟让大唐在帕米尔高原修筑长城一般。】

  【既无能为力,同时也没有必要。】

  【以中国为例,山海关、居庸关等著名关隘,都紧邻京师。】

  【这样的选址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首先,靠近统治核心区域,后勤补给能够得到高效保障。】

  【粮草、兵器等物资可以迅速从后方运往前线,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其次,王朝统治者能够对军队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及时掌握军情,调整战略部署。】

  【充分发挥防守的最大价值。】

  【反之,如果在远离统治核心的偏远地区修筑长城。】

  【不仅物资运输成本巨大,而且难以对驻守军队进行有效管理。】

  【极有可能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最终这片区域,还可能成为敌方防御我方的据点,为他人做嫁衣。】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

  【汉朝和明朝,不也在距离中央政权较远的河西走廊修筑长城了吗?】

  【其实,这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朝和明朝的河西走廊,早已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管控之下。】

  【这些关卡的后面,就是中原王朝的本土。】

  【比如汉朝,就在河西走廊修建了阳关、玉门关以及玄泉置等一系列严密的军事设施。】

  【构建起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同时,还通过政治联姻、经济贸易等手段,联合西域大国,共同震慑敌国。】

  【并且,西汉能够在河西走廊实现有效统治。】

  【还得益于秦汉时期开始,建立起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以及深入人心的古华夏民族意识。】

  【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中原王朝能够集中力量,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开发和防御。】

  ……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里,也是忍不住心情愉悦地笑道:

  “确实是如此。”

  “朕虽然一直致力于北击匈奴、开拓西域。”

  “但朕还真就没想过,要在西域修建长城,或者说坚固的关隘。”

  “那些地方,用一支军队负责管理镇压即可。”

  “真在那里劳民伤财,投入大量物资修长城?”

  “那绝对是愚蠢的!”

  “就算以朕的雷霆手段,可以直接统治西域。”

  “可朕的后人呢?”

  “等到大汉衰弱的时候,拥有了汉军留下的坚固要塞和长城的西域,将变得难以再次进入。”

  “那个时候的华夏后人们,想要再占领西域。”

  “恐怕就得骂娘了。”

  “呵呵,天幕这一段说的是在理。”

  天幕继续。

  【对比一下古代中原王朝,就能发现与印度松散的盟主制度截然不同。】

  【虽说中国也曾存在类似盟主的统治形式。】

  【但那仅限于玉门关和阳关之外的区域。】

  【从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地图便能清晰看出,过了阳关和玉门关,便是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在这片区域,中原王朝更多地是采取羁縻政策。】

  【以相对宽松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是古代的地理、生产力和行政效率决定的。】

  【加之印度本土松散的管理模式,各邦国之间矛盾重重,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能力。】

  【又没有强大民族意识作为支撑。】

  【别说是修筑长城了,就连自身都难以抵御外族入侵。】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印度只能不断遭受其他民族的轮番侵扰,成为外族势力争夺的对象。】

  【正因如此,印度才无法像中国秦汉隋唐那样,在边塞修筑长城。】

  【更无法实现,以强大国力压制周边国家的壮举。】

  【最后,再来看看开伯尔山口这地的特殊体质。】

  【开伯尔山口的地形,跟咱们熟悉的河西走廊有点像,只是更窄一些。】

  【但它和潼关、函谷关、剑门关那些真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关隘可不一样!】

  【这就意味着啥?】

  【光靠修个关隘,根本解决不了防御问题!】

  【想要挡住西北方向的威胁,得有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还得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支撑。】

  【可古印度的本土核心文明,都在恒河中下游,离开伯尔山口十万八千里。】

  【连修长城的地都够不着。】

  【拿什么去修长城,防外敌?】

  【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再说说印度后来的情况。】

  【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都被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这些从伊朗、阿富汗方向来的势力统治。】

  【这些外来征服者就更有意思了。】

  【他们老家就在开伯尔山口外头。】

  【你说谁会傻到在自家门口修要塞,断了自己的退路?】

  【万一在印度混不下去,还得从这儿撤回老家呢!】

  【而且这些征服者拿下印度后,对老家的掌控力就弱了,那边容易冒出新军阀。他们怎么舍得放弃老家?】

  【要是老家发生叛乱,还指望着从开伯尔山口杀回去平叛!】

  【所以对他们来说,开伯尔山口不仅不能堵,还得保持畅通。】

  【最后,咱再聊聊印度人自己的心态。】

  【有句话叫“热带无强国”,虽然听着粗糙,但确实有点道理。】

  【印度气候炎热,水热条件太好。】

  【农作物随时能种,食物获取特别容易。】

  【换句话说,随便种点啥都饿不着。】

  【这种环境下,印度人慢慢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性子。】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活下去,谁当统治者都一样,压根没动力去修长城搞防御。】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那些早就被征服的原住民,印度现在好多人群往上数几代,祖上基本都是外来入侵者。】

  【这情况,你说他们能有多少保卫家园的紧迫感?】

  【开伯尔山口就这么成了印度历史上甩不掉的“命门”。】

  【一个次大陆的广袤区域,一个几千年以前就出现的文明。】

  【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印度文明兴衰,都被这道山口牵着走。】

  【想想还挺让人欷歔的。】

  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的飞出。

  《省流:因为开伯尔山口不在印度的“中原王朝”手上。》

  《公厕了属于是,谁都可以上的那种。》

  《印度河流域在那会对印度王朝来说,是偏远鸟不拉屎的破地,谁管哪啊?》

  《你猜玉门关为什么会废弃?》

  《据说三哥欢迎大家来殖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