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茶配可乐
【列车时速可达100公里以上,远超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60公里限速。】
【其次是高原生存问题。】
【为了应对高原缺氧,中国在铁路沿线建立了全球最密集的高原医疗网络。】
【每10公里设一个医疗点,全线配备高压氧舱。】
【在施工营地,配备了高压氧舱,施工人员定期进去吸氧,缓解高原反应。】
【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中国研发了世界首台高原制氧机。】
【每小时可生产24立方米氧气,让隧道内的氧气含量接近平原水平。】
【并且,所有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阶梯式适应。】
【先在低海拔训练,再逐步进入高原,避免急性高原病。】
【这些措施,让青藏铁路的建设奇迹般地实现了“零高原病死亡”,创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纪录】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的画面中,工人们在高原环境下奋力工作。
看到在铁路沿线的散热棒。
看到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铁路基础路线。
虽然李世民自己,并不是什么专业的道路修建人材。
但还是忍不住的为道路修建的匠心,而深深的惊叹。
“精妙,奇妙!原来在那吐蕃的高原上,还能这样修路?”
“给路穿上棉袄,这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他简直就是个天才!”
而在看到修建过程中,那堪称顶级的后勤保障措施后,李世民也想起了自己的表叔。
“广神表叔,你看后世的华夏,他们也需要超级工程。”
“但那他们的工程,是经过了多么严密的考究。”
“在后勤保障上,是多么的努力?”
“你接手的大隋,好歹也是一个盛世王朝,又不是过不下去了。”
“你当初,怎么就这么着急呢?”
……
天幕也在继续。
【第三则是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高原生态,中国在铁路设计中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调整:】
【为了减少对草场的破坏,他们将草皮分成小块扒下来,妥善保存。】
【等到铁轨铺好后,再将草皮重新铺回斜坡。】
【由于草皮的根系和附着土壤未受太大伤害,在雨水滋润下,草皮逐渐恢复生机。】
【据统计,青藏铁路沿线草皮移植的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建设者们在铁路沿线设置了几十出的野生动物通道。】
【这些通道有的是涵洞形式,有的是桥梁形式,让野生动物能够自由穿越铁路。】
【铁路运营后,藏羚羊种群数量不降反增,证明这些措施确实有效。】
【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纳木错这一西藏人民心目中的神湖,特意绕行了70多千米。】
【据统计,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的环保投资达20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
【是中国环保标准最高的铁路。】
【那么,花费这么大的功夫,修建的青藏铁路改变了什么?】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不仅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更深刻改变了西藏的命运。】
【铁路通车后,西藏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180万人次,猛增到2019年的4000万人次,GDP年均增长超过10%。】
【75%的进藏物资改走铁路,运费降低一半。】
【西藏的物价,得到了有效降低。】
【西藏的GDP,从2006年的342.1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30.07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战略层面上,铁路使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大幅提升。】
【边防的物资运输时间,从过去的数周缩短到几天。】
【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一个国家意志的体现。】
【它证明了,中国在极端环境下的工程技术实力。】
【也展现了国家对边疆发展、民族团结的坚定承诺。】
【一条铁路。】
【某种程度上也能代表一个崛起国家的决心!】
……
视频到此结束,弹幕纷纷飞出:
《这确实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向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人致敬!》
《致敬每一位中国铁道兵!》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志们那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热棒太经典了,这考点我记得。》
《散热棒需要更换吗?》
《只要不泄露就不用更换,和电脑里的铜管很像。》
《推荐你们去看雪域天路电视剧,就是讲青藏高原铁路的。》
《现在甚至通动车了。》
《去年坐过一次,经过那错湖时真的被震撼,犹如人间天堂般透彻。》
《知乎有个问题:青藏铁路给雪区人民带来了什么,除了物质。》
《“除了物质”?题主一看就没憋好屁!》
《经典的“抛开事实不谈”,某乎是这样子的啊。》
《那个问题我看过,下面很多回答都是当地百姓,看完他们的回答真的挺感动的……》
《窗外是大自然的杰作,窗内是中国的杰作!》
《奉劝各位外国专家,永远不要对中国人民轻易下结论。》
《战略铁路!边界三哥虎视眈眈,你不强势,人家可不会手软!》
《川藏铁路什么时候建成完工啊?》
而天幕外。
秦朝,嬴政负手而立。
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上青藏铁路的画面,眼神中忍不住满是惊叹与羡慕。
“此铁路确实神奇,竟能在如此高峻之地建成。”
“而修建的过程,也是如此精妙。”
“谁能想到,路还能穿上衣服的?”
“朕纵横天下,统一六国,见过无数奇景,却从未想过世间有如此宏大的工程。”
“这铁路绵延千里,穿梭于雪山之间,若我大秦有此等技艺,又何愁不能将疆土治理得更为稳固?”
“但朕也知道……”嬴政不由得自嘲的笑了笑。
“青藏铁路地势复杂,高寒缺氧,材料运输与人力调配皆是大难题。”
“大秦目前,没有能力在雪域高原修建直道和驰道。”
“听天幕说,此等铁路的修建,离不开铁道兵?”
“这倒是与我大秦的岭南军团,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在嬴政的一旁,扶苏也是止不住的惊叹。
“艰难方能显其伟大。”
“只要有决心,有智慧,没有办不成的事。”
“后世的华夏,值得我大秦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啊……”
第862章 张八百与孙十万,逍遥津辽来辽来!
新的天幕画面出现。
画面里,扛着吴军旗号的士兵们,浩浩荡荡的出征。
队伍的中央,一名碧目紫髯的大佬,意气风发的看着自己的大军。
天幕也在一阵搞怪的音乐中开始解说:
【今天咱必须唠唠三国名场面——逍遥津之战!】
【这场战役直接给两位大佬整出了全网流传的外号。】
【一个是“张八百”张辽。】
【一个是“孙十万”孙权。】
【光听这俩外号,就能脑补出一场梦幻演出!】
【先说说这外号到底咋来的。】
【孙权,堂堂东吴老大,坐拥十万大军,结果被张辽八百人追着打。】
【从此喜提“孙十万”的爱称。】
【而张辽呢,凭借八百猛士逆袭十万大军的神操作,一战封神,成了网友们口中的“张八百”。】
天幕的视频内容才刚刚开始播放,但古人们看到这里就已经绷不住了。
吴起就十分纳闷的说道:
“记得之前,天幕刚出现的时候。”
“那古德里安仅损失800人,就歼灭了波兰10万大军。”
“当时我觉得很夸张了。”
“怎么现在后世又来一个张八百和孙十万?”
“而且看样子,这张八百不是损失了八百人,而是真就带着八百人打爆了孙权的十万人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孙权……莫非不知兵?”
而在汉初。
刘邦也一边调侃着,一边回忆起了当初。
然后十分豁达的说道:
“呵呵,当年乃公啊,被那楚霸王三万骑兵打爆。”
“诸侯56万联军土崩瓦解,做鸟兽散。”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