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64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肉质腥臭,连印度贫民吃清道夫都是迪拜刀法。】

  【所以,即便南方某些地区清道夫成灾,也没人愿意捕捞,只能任由它们肆虐。】

  【面对清道夫鱼这一入侵物种带来的严峻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根据《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法放生外来入侵物种,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

  【农业农村部颁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中。】

  【明确禁止放流包括下口鲇(清道夫鱼)在内的,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

  【从源头上减少清道夫鱼进入自然水域的机会。】

  【自2015年起,广东渔业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展开多次大规模的清理行动,通过人工捕捞等方式捕杀清道夫鱼。】

  【但目前防控清道夫的任务依然艰巨。】

  【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清道夫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源于人类的盲目引进和随意放生。】

  【它本可以在亚马逊河安然生存,却因人类的错误,成了人人喊打的“垃圾鱼“。】

  【当我们看到有人放生清道夫时,一定要坚决制止。】

  【因为这样的放生不是行善,而是在造孽。】

  【保护我们的水域生态,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也纷纷的出现。

  《这玩意是真的丑出天际。》

  《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观赏鱼?这鱼有个锤子观赏性!》

  《该怎么处理清道夫啊?》

  《拉去饲料厂,统一捣烂吧。》

  《清道夫是不是真的不会干死?》

  《我以前钓过清道夫,早上钓的就扔一边地里,晚上走的时候发现还活着。》

  《我测试过清道夫的物抗,电瓶车碾压两次,它一点事没有。拿了把橡胶锤子,锤了几十下才死。》

  《太残忍了!……锤子也是生命!》

  《那为啥我家鱼缸里的清道夫那么容易死?》

  《最喜欢看网上消灭小夫的视频,解压的很。》

  《清道夫的外壳感觉可以做鞋子,清道夫皮鞋!》

  《看过一个视频,贫僧慈悲为怀,超度点清道夫怎么了?》

  《怎么超度的?是物理锤子超度,还是魔法电网超度?》

  《话说,清道夫味道到底怎么样?》

  《能吃,但是外壳硬、肉极少,还自带土腥味,难处理又难吃,还不安全。》

  《想吃……诶嘿嘿。》

  《清道夫都快成元素周期表你还敢吃,哥们是真得勇。》

  ……

  而天幕外。

  明末。

  崇祯凝视天幕中蠕动的清道夫鱼,倒是有一点兴趣。

  “天幕这清道夫鱼极好养活,繁衍极快。”

  “食泥垢粪水都能活.若在蝗灾区水塘放养,纵是味苦,总比观音土强些。”

  “我大明……要不要主动引进清道夫呢?”

  “若能成,纵是粪水里捞出来的,也得让百姓咽下。”

  “总比饿死强。”

  “这样一来,也算是朕为了百姓而做出的努力吧?”

第830章 魔鬼航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

  新的天幕画面,在一阵撕裂苍穹的狂风暴雨中骤然显现。

  拍摄者蜷缩在钢铁巨轮的船舱内。

  胸前的运动相机,随着剧烈的颠簸不断晃动。

  透过被水雾模糊的舷窗,一望无际的海面仿佛沸腾的银色熔岩。

  墨色云团低垂与翻涌的浪尖几乎相接。

  拍摄者死死攥住窗框,看着比船体还高的巨浪如发狂的巨兽袭来。

  玻璃在撞击下发出濒临破碎的哀鸣。

  当镜头冒险探出窗外的瞬间,狂风更是几乎要将相机从拍摄者手中。

  即使是对大海并不熟悉的古人,也能够看出这一通狂风暴雨绝对不是好惹的。

  而在明朝。

  航海家郑和更是心存敬畏的看着天幕上的狂风暴雨。

  然后十分认真的说道:“真是一片狂暴的海域!令人敬畏!”

  “不知道像这种规模的海浪。”

  “是那片海域的偶然情况,还是日常情况?”

  “如果是平时也像这样凶险的话,那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凶险最狂暴的海域!”

  “但无论如何,假如让我率领船队的话,我是绝对不会走这样危险的水域的。”

  “那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话说这是哪里?”

  “是否处于我大明舰队的前行路线上呢?”

  “如果是的话,那可得注意绕开才行。”

  而在郑和的敬畏与感慨中。

  天幕也开始正式的播放。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资深远洋水手,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是哪里?】

  【十有八九会听到同一个答案。】

  【德雷克海峡。】

  【这片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极洲之间的狭长水域,是联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

  【也是全球航海史上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海上坟场”。】

  【被称为“魔鬼航道”】

  【多年以来,无数巨轮在此与狂风巨浪搏斗。】

  【而有些则永远沉没在冰冷的深海中。】

  【对于普通人来说,德雷克海峡或许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名词,但对于那些真正经历过它怒吼的人来说。】

  【这里永远是航海史上最令人敬畏的死亡走廊。】

  【那么,德雷克海峡这片地处偏远的海峡,为何能让经验最丰富的船长都心生畏惧?】

  【德雷克海峡的凶名并非空穴来风,它的危险来自于一系列近乎“变态”的自然条件组合。】

  【首先,这里是地球上最宽阔的深海通道之一。】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且最深的海峡。】

  【东西长度达300千米,南北宽度在900-950千米之间,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248米!】

  【如此辽阔的海域,这意味着没有任何陆地阻挡。】

  【西风带的气流可以肆无忌惮地横扫整个海域。】

  【科学家将这里的风称为“咆哮西风带”。】

  【这里全年风力平均4-5级,可别小瞧这个风力等级,在开阔的海面上,这样的风力足以掀起层层巨浪。】

  【更可怕的是,这里的风时不时就会突然增强,能达到8级以上。】

  【甚至风速经常超过每小时100公里,相当于陆地上的台风级别。】

  【更可怕的是,这些狂风会掀起高达15米甚至20米的巨浪!】

  【相当于一栋五六层楼高的水墙砸向船只。】

  【船只在这样的风浪面前,就如同一片飘零的落叶,毫无招架之力。】

  【即便是万吨级的现代货轮也可能像玩具一样被抛来抛去,稍有不慎就会失控甚至倾覆。】

  【除了风和浪,德雷克海峡的洋流也是致命的帮凶。】

  【由于南极环流和南大洋的冷水在此交汇,海流速度极快,且方向变幻莫测。】

  【船只一旦被卷入强流,很可能被推向暗礁或冰山。】

  【而这里的海水温度常年接近冰点。】

  【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下,海水温度极低,船只的金属部件极易因低温而变脆,韧性大大降低。】

  【这意味着在遇到风浪冲击时,船体的结构更容易受损破裂。】

  【然后落水者往往在几分钟内就会因低温症失去意识,生存几率几乎为零。】

  【此外,德雷克海峡还以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闻名。】

  【上一秒可能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变成暴风雪或浓雾,能见度瞬间降至零】

  【这种瞬息万变的恶劣环境,使得德雷克海峡成为全球航海者的终极试炼场。】

  【历史上,德雷克海峡吞噬的船只数不胜数,根据不完全统计就已经超过800艘船只。】

  【死难者超过两万人。】

  【许多海难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幸存者的记录。】

  【其中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发生在1978年。】

  【当时智利海军的一艘补给船,在穿越德雷克海峡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超级风暴。】

  【据后来打捞的残骸显示,该船在巨浪的连续冲击下船体断裂,短短几分钟内便沉入海底,船上40名船员全部遇难。】

  【事后调查发现,这场风暴的风速达到了惊人的每小时150公里。】

  【浪高最高超过25米,远超许多船只的设计抗浪能力。】

  【其实,类似的事故在20世纪屡见不鲜。】

  【例如1918年德国的高斯号科考船,就在这里被巨浪砸裂,20分钟就沉船了。】

  【1947年的英国货轮“南方之星”号,因浓雾中撞上冰山。】

  【船体被撕开一道巨大的裂口。】

  【最终带着满载的货物和30名船员沉入深渊。】

  【进入21世纪后,尽管航海技术突飞猛进,德雷克海峡的威胁依然存在。】

  【2007年,一艘名为“探索者”号的豪华探险邮轮,在穿越海峡时被冰山撞击,船身迅速进水。】

  【虽然船上所有乘客和船员最终获救,但该船在几小时后沉没。】